放牛班的春天从教育学的角度的观后感(结合教育学原理)
古人云学高为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受业解惑的基本要求,还要关爱同学,切身体会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春风化雨般地细心呵护学生的心灵,下面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从教育学的角度的观后感(结合教育学原理),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放牛班的春天从教育学的角度的观后感1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派往人间的天使,不管这个孩子智商多高,也不管他是听话还是调皮,甚至可能会做点小坏事,但是,如果有一个像马修那样的老师,那么即使是在放牛班也会有花开一般的春天。
马修会征服一群调皮捣蛋的小鬼,靠的不是斥责与打骂,不是严肃与威胁,而是用心的倾听与交流。有时候,得到一个孩子的心仅仅只是一瞬间,所以马修在池塘之底短短几个月却收货了所有孩子的心。从马修老师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跟孩子交流,取得孩子信任的办法,接下来我会列举部分发表我的看法。
首先,马修很维护孩子的尊严。他来到学校第一天,就有孩子调皮导致管理大叔受伤,校长扬言要抓住凶手严厉惩罚,马修老师维护了“凶手”,没有向校长告发,同时也没有轻易放过肇事的孩子。他让那个孩子去照顾受伤的大叔,并且还因此得到了表扬。这会让孩子产生愧疚感,然后才会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做错了,这比关禁闭更能惩罚人,毕竟身体的惩罚远远没有心灵的惩罚管用,同时孩子对大叔的悉心照顾也算是用行动在弥补自己做过的错事。另外一个孩子则是因为被罚不能见母亲,而莫杭治的母对自己的孩子也相当失望,马修老师用了善意的谎言告诉家长,莫杭治没有被罚,哪怕只是宽了一下母亲的心,却维护了小小孩子的尊严,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会不希望自己在母亲心中有一个美好的形象。也正是着些善意的举动,明显的改善了母亲与莫杭治的关系。
其次,马修老师认真的对待每个孩子天真的梦想。电影中的孩子们认真写自己梦想的场景很能感动人心,那个时候他们并不喜欢马修老师,但是却是很认真的完成了这个任务,也许在成人的世界里他们的梦想的确很天真,但是在孩子的心中,那是他们的希望和信仰。就算是“坏孩子”,他们也有最真挚的渴望。马修老师没有嘲笑他们那些“幼稚”的渴望。而是认真的对待,让孩子们意识到梦想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必须要谨慎对待。
再次,马修老师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与特长,并且好好的利用。最先想用音乐来约束孩子们只是因为马修发现孩子们愿意唱歌并且喜欢唱歌,于是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管理他们绝对比强迫他们不准做这不准做那容易得多。这个时候唱歌对于孩子们来说已经不是一向单纯的活动,而是一个信念,一个可以约束他们,可以支撑他们的信念。他们会因为唱得好受到表扬而自豪,会因为怕不能参加唱歌而约束自己不去违反纪律。同时合唱团让他们有了团队意识,有了集体荣誉感,有了“我也是很有用的人”这种自信。另外不得不说,马修老师和的合唱团成就了莫航治这个音乐天才。
最后,马修老师还善于原谅,愿意给孩子机会。每一次有孩子犯错,马修老师都是给了他们一次机会的,没有向校长那样动不动就关禁闭。当然他也会惩罚孩子,用冷落或者忽视让孩子意识到他犯下了错,最后在孩子认为自己可能不会被原谅的时候却给了孩子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微笑,让孩子学会知道原谅不是理所当然的,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这点可以从莫杭治最后完美的课声中感受出来。
当然,马修老师之所以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爱孩子,尊重孩子,尊重每一个生命。他愿意为了这些被遗忘的天使去努力,去改变,去牺牲。电影里的校长就是一个反面,他也曾被马修老师感动过,但是这种感动是建立在马修老师给他带来了好处的前提下,因为那段时间孩子们确实给他惹得麻烦变少了。他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因为被迫成为池塘底的校长,他自私自利,压迫学生,于是,大家都不会认为他是个好校长。
放牛班的春天从教育学的角度的观后感2
这是一部美好的电影,当满天飞舞的纸飞机在暖阳中飞翔时,当可爱的小佩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和老师一起走时,我禁不住眼眶湿润了,虽然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电影,但它却引发了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作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时时刻刻关心你的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
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
亲其师,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他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讲十次道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为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来的大。如果要求学生不乱插嘴,那老师就不应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要求学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难道老师就不能也弯弯腰吗?
要懂得教育的艺术。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动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后进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难题,他们要想得到表扬是难上加难。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的是自暴自弃。对待他们,教师更应以全身心的爱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一位大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后进生也不例外。做为教师则应努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身正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
放牛班的春天从教育学的角度的观后感3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影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所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刚来到这个学校时,就看到一个孤儿——贝比诺。贝比诺是一个孤儿,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但他坚信他的父母在星期六一定会来接他。
马修用自己执着的心,建立了合唱团,还发现了一个拥有非凡的嗓音的人——莫朗奇。他的嗓音与众不同,这也让他获得了马修的信任,马修也让他在合唱团中独唱。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马修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可最后被解雇了,但在他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曾今无恶不作、行为极差的那些学生,向他扔纸飞机,飞机上写了学生对他的看法和告别,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
在这部电影中,校长受这所学校的制度和学生的行为所影响,常常虐待学生,但在后来,在马修的劝说下,他还尝试着折纸飞机;还有一次,他被学生们用球击中了头,不但没有去责骂学生们,反而和他们一起踢球,校长也逐渐变得善良了,但他还是太注重于名利,最后被上级开除了。
马修老师虽然仅仅是一个学监,而且他做的事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也没有创造什么完整的教育理论,但他却是一个伟大的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不管什么时候,马修老师都是尊重、相信、理解、宽容他们的。的确,马修老师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们犯的一切错误都是可以容忍的,都应该相信他们,给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启示: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应该看到学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教育,怎么去挖掘孩子的天赋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的成长起来。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从教育学的角度的观后感(结合教育学原理),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查字典。
【放牛班的春天从教育学的角度的观后感(结合教育学原理)】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