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9篇】

小编: 北海有鱼

大家都写过作文,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9篇】,欢迎大家分享。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9篇】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9篇】一

周末看完了《支付战争》。

总的来说,个人感觉,这书的写法对读者不太友好,有点像记流水账的感觉。我在看书的过程中有几次是哈欠连连的。尤其是翻译后那一连串让人随时出戏的`外国人名。所以说还得是努力学习英语,争取看英文原版。这书的作者在这其中是负责营销的工作,所以对于 PayPal 这个产品的描写比较少,倒是对如何营销,如何跟用户沟通写得比较多。

不过还是让我很有启发的。

其一,就是要快,莫拖延。

雷布斯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这其中也是强调了要快,要速度。书中说到彼得.蒂儿就是因为快,有速度,所以在互联网泡沫来临之前就把一亿美金的融资搞定了,从而能够顺利度过难关。如果像张哥我一样秉着今天能完成的事一定得拖到明天的原则的话,估计早就凉了,现在也没机会看到他出书了。

其二,就是,创业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创业过程中,每一步都会有无数的问题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想办法解决它,等哪天遇上一个竭尽全力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那就可以宣告创业失败了。

其三,无论在哪个行业,早,就是优势。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9篇】二

战争与和平就如同生与死一般对立,为什么会要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呢。有了战争就没有了和平,整本书看完,我改变了看法。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战争与和平读后感3篇,欢迎阅读!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一)

读了一遍又一遍,最终才发现,这本书是我永远也读不完的。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我认为,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目的。从《战争与和平》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甚至宗教学等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既是主观的,同时又是客观的。说它主观,是因为他来源于托尔斯泰的思考与总结,很多地方都打上了“托氏烙印”;说它客观,则是因为他并不强加于人,而是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在“托化”的同时又逐渐凸显出自己的个性来。

另一方面,我又认为,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治放在眼里。从根本上讲,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该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战争与和平》里面,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探讨的最终结果,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他似乎希望我们去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来。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所以,凡是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战争与和平》。

应该说,《战争与和平》这部书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思想性,那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样不凡。

结构安排方面,要处理好这样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难的,托尔斯泰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艺术天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来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乱。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绘那种高难度的大场面,战争、舞会、宴席,他可以用极简短的话把每个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盘托出,却从无顾此失彼杂乱无章的感觉,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尘莫及的。

语言方面,《战争与和平》始终保持一种质朴大气且与众不同的风格,它并不旗帜鲜明,但内蕴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亚的雕章琢句来,要强出许多。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二)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中讲的是十九世纪初,历史在俄罗斯掀起了滔天巨浪;在欧洲所向无敌的.拿破伦,开始把他征服的目标指向这里,于是一场残酷的战争爆发了。

这个时代,俄国还在沙皇主政的社会,虽然整个国家并没有太大的自然灾害,但是拿破仑的入侵使得这块美丽得土地到处布满战火。

我读的这本书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利用这样的历史背景些出的最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全书内容浩大,前后花了托尔斯泰七八年的时间才完成的。故事仅出场人物就有五百多个,而且个个人物性格鲜明;而从血战、国王会议、贵族生日、葬礼、舞会、狩猎到农民生活等种种场面的描写,则几乎把十九世纪初俄国的政治、社会事件包罗其中。

这本书拿破仑的战争是全书的中心。但是托尔斯泰想写的并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战争给灾民带来的苦难。

虽然在书里有拿破仑、亚历山大等许多历史人物,但他们并不是主人公;那些年轻人如娜塔纱、尼古拉、安德烈等人才是主角。

这些年轻人都还很年轻但他们为祖国挺身而出,在十几年的战争中慢慢成长,成为知识丰富的大人这是书中最令我最感动的。

从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例如写作时要给人物鲜明的个性和生命把人物写活。还有写作要,突出文章中心。最重要的是如果国难当前,要像那些年轻人一样挺身而出。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三)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样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欲望。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9篇】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来到中国。面对金银的诱惑,他们展现了自己的本色。他们焚烧、杀害和抢劫,犯下各种罪行,冲进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如果不能带走的金银,就打碎它们,圆明园最终消失了。随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那时,中国是腐败的。毫无疑问,它们是一只狼,面对着许多大片区域在流口水。为什么中国人不反抗!后来,陈独秀、李大钊等爱国英雄开始奋力的抵抗,中国一步步走向辉煌。

回首古代,我们——漫长历史中的幸存者,经历了多少次颤抖,这里曾经是一座繁荣的古城,但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寻求一些利益,统治者毫不犹豫地动员所有的军队发动战争。随着战争的到来,人民的家园被摧毁,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的生命被无情地剥夺,家庭被摧毁了……不仅人类,而且环境和动物都受到了战争的严重打击。战火燃烧着大地,充满活力的森林和花鸟突然变成了废墟。烧焦的树倒在地上呻吟着。寂静使这个地方毫无生气。战争中使用的黑色武器产生的核辐射也导致空气中漂浮着原子尘埃。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谁曾想到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仍在遭受战争之苦。我记得不久前我在电视上看到叙利亚仍处于战争状态。其中一个孩子被炸弹炸死了。她的母亲目睹了这一切,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流了下来,但她对此无能为力。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这个。看到这一幕,我忍不住哭了。战争硝烟中的儿童。他们一直生活在恐慌中,因为生命处于危险之中。饥饿的孩子只为食物和衣服而活着。我们的童年无忧无虑,每天都在玩耍,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珍爱生命,远离战争!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9篇】四

在拜读过宋先生的《货币战争》后,不经觉得这是一本惊世骇俗的小说,但如果作为学术著作来来,那么宋先生的论述漏洞百出。因此我希望以此文作为对宋先生货币战争的批判。

众所周知,黄金和白银作为贵金属,其已探表明储量可以看作一定值,而人类社会所创造和积累的财富数量和价格总量却在不断的扩张,无论这个价值总额现在是否已经超过金银总量所能承担的上限,但终有一天这个界限将被打破,到时如果没有一个能够不断增长的货币量来与产量相对应,经济将会彻底崩溃!

但是如果仅从数量角度来分析金银本位的弊端,难免不足以服人,我的下一个证据将源自于经济制度本身。可以先假设黄金储量无限,但短期内开采量并不能迅速上涨,而且成本极高。这样的话,如果实行金本位,在一定时期内,势必造成金银的高度升值,作为货币的金银一旦升值,那么还有什么人愿意放弃这种既可储备,又可流通的“绝对财富”,来冒极大的风险,从事回报率并不一定能够超过金银升值幅度的投资呢?这也就是所谓的通货紧缩,它对经济的冲击不会亚于通货膨胀,从当前次贷危机的实例中就可见一斑。

同时通货紧缩也必将挑战黄金作为货币,被赋予的币值稳定的内在条件,难道只有货币贬值的才可以称作币值不稳,而货币升值就是很好的事情吗,如果说通货膨胀可以造成潜在的财富分配,那通货紧缩将会造成社会大众的普遍贫困,因为人们手中持有的黄金固然在一定时期内可作为绝对财富的象征,具有不断升高的购买力,但是如果这些购买力不能徐速变成实在的购买行为,那么所有生产将会停止,届时黄金的购买力可能也会也会逐渐被蚕食。由于黄金开采的技术限制、成本限制都远高于信用货币的成本,因而开采黄金的必然要求其购买力水平带到一定程度,黄金这种稀缺程度又势必刺激了对黄金及霍金抵押货币的需求,制约经济发展,而且这种机制在经济衰退时期将使萧条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衰退时间进一步延长,从而起到了另一种杠杆的作用,而且还是一种非中性的杠杆。这种黄金货币的内在机制即便在黄金储量无限的假设下也是成立的,其成立原因就是高昂的开采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稀缺性。其实我也看到宋先生在《货币战争》的结尾顺便提到了他本人对中国的未来货币制度的构想,那种令人放心的金本位可能建立吗?不能!那么原因呢?

依我看来,要探求着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就必须知晓金是如何确立绝对财富的地位的呢?信用,金的地位依旧是靠信用确立的,只不过信用通过金这种形式表现出来,会多少有些特殊,但仅绝非货币之王,信用才是!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一卷就介绍了货币的发展史,金之所以确立货币的正统地位,是因为所有人都认可金作为交易的媒介,进而获取了财富的代表着一美称,而其本质与其前任,各种商品无异,这种货币的本质是建立在普遍认可的基础上,这就是一种集体信用的表现形式,而之所以选择黄金这种形式,只是在于其自身的种种特性,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黄金货币能够保持币值稳定,他的供给量不会快速增长,不会造成严重通胀,而这其中就有一个潜台词——各种产品的产量也不会过快的增长,那么反观现在。

这个潜台词所要求的前提已经不复存在,那么黄金如何来凝聚整个经济社会的信用呢?显然,黄金已不合时宜,货币需要新的载体,于是货币所要求的信用找到了债务这一新形势。但归根结底,货币的信用本质没有改变,人们之所以认为债务货币极其容易造成通货膨胀,是因为现行货币是有央行凭借各种发行并由各国法律赋予信用的,因此它是掌握在当政者的手中,而金货币的'创造是掌握在自然的手中并有全人类赋予信用的。让我回到原先的话题上,中国单一实行金本位不能成功的原因。原先的金本位之所以成立正如我刚才所讲,是全人类认可授信的结果,而如今世界范围内的美元本位的确立也是全人类认可授信的结果,任何一个主流国家如果不承认基于金的中国元作为世界货币,那么即便有金作为支撑,中国元本位制度也不可能在全世界确立,而且如果反对国的经济实力足以在世界贸易体系和金融体系中激起波澜的话,那么中国只可能在本国及周边地区确立金本位,而欲扩张则决不可能。宋先生不考察金货币的由来就妄下评论,颇有偏离实际之嫌!

以上我们从金本位的固有的缺陷以及金货币的实质两方面论述了金本位不可能复辟的原因,下面我们可以来对应的具体考察信用本位的优势。

信用本位可以解决货币供给量不足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这等于给了经济体更多的选择,而且信用货币的低成本极大的释放了被凝固在黄金开采上的经济资源。我绝不否认:在信用本位下通货紧缩的风险并未消除,同时增大了通胀风险。但是信用本位起码取出掉了金本位制套在经济发展头上的最高限额,而且信用本位与金本位同根同源,其之所以令通胀膨胀不断出现、甚至愈演愈烈,只是具体操作上的问题,而非本质上的错误,如果不然,复辟金本位也毫无用处。

在此,宋先生在不断的妖魔化信用货币,具体手段是不断强调债务的膨胀和通胀的迅速攀升,我想有必要对具体来对这两点进行澄清。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9篇】五

曾经在报纸上见到一幅由战地记者拍摄的照片《倒下的士兵》。那上面,一名年轻的士兵的生命被永远地凝固在了他中弹倒下的一瞬间。他身体后仰,枪自手中落下,那张开双臂的样子竟像是在飞翔——这本应表现着自由的姿势却向我明明白白地展示着他的绝望:一个灵魂已永远地消失了,一个蓬勃的生命在她最美好的时候走向了灭亡。洒在年轻士兵身上的每一寸阳光都在哭泣,太阳不明白,在经过多少亿年漫长的进化后,地球上所有生灵的主宰——人类,在战争中,竟然没有选择生存的自由。

那曾是我见过的最真实的死亡,也许我应该感谢那名记者,他使我对于战争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报纸上苍白无力的文字上,在一场战争拉开序幕时,不论谁比谁强大,不论谁站在正义的一方,谁都不能否认,是无数个无辜生灵的鲜血铸就了那两个国家的和平或灭亡。

每一天都有战争在爆发,每一份报纸中都少不了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报道,我们甚至无法知晓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对于我们来说,那些遥远的战争仅仅意味着世界的变化,时局的动荡。然而我们是否能够把它们作为一个饭后闲聊的话题,我们是否能够忽略某一个国家在通过战争得到和平的同时所犯下的罪孽?如果我们可以,那么死去的士兵的家人,失去家园的`百姓能否忘却?他们亡国辱身的仇恨是否在若干年之后引发又一次的血流成河?如果和平必须建立在他人苦痛与仇恨上,那么它的存在又有什么真实的意义?

在看到一个国家的人们因为胜利与和平而微笑的同时,我看到了的另一个国家屈辱的泪水。

在看到报纸上关于战争的报道的同时,我看到了无数士兵中弹倒下的样子。

在感叹电视上美军武器精良的时候,我忘不了阿富汗人民血淋淋的绝望的脸庞。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世界在战争与和平中不断改变,历史在战争与和平中不断地被重复。也许我们无法避免战争,也许和平可以成为杀戮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然而我是多么希望,有一天,人们能够擦亮自己被鲜血蒙蔽的眼睛,世界上的所有人民能够微笑着握着对方的手,民族与民族之间只存在着友好而不是猜疑与防备,人们能够看清,战争带来的只有死亡、哭泣与仇恨,而决不是和平与安详。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9篇】六

气势如此恢弘让人振动,如一曲浑然天成的交响乐。

你不能不为之倾倒。

从他们身上,你能看到你自己;从他们的生活,你能感受到自己同样的爱与困惑,寻求与思索。无论贵族或是平民,都有这样一颗心,要去实现自我价值,并在社会的滔滔洪流中得以生存。内心与外在的冲突,是什么与什么妥协,理智与情感的天平又在如何摆动?很多时候,我们即使身不由己,也能在历尽千辛万苦的心路后找到自己。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你能从书中找到一切。

相对于沉稳睿智的安德烈,彼埃尔更像现代年轻人的迷茫。一颗充满美好向往的年轻的心,很容易在老谋深算的社会中被欺骗,并且,身不由己地沉入泥淖,欲罢不能。当彼埃尔决心摒弃旧日纸醉金迷的生活,为理想的实现而奋斗时,自以为做到了的他,却是进入了另一场欺骗,一切只是美好的假象,唯有爱是真的。这个善良而无所作为的富二代!

安德烈,以他的身份地位,以他的才智,完全可以在上流社会安度一生。然而他却放弃安逸的一切,苦苦寻求,想要给自己一个独属的意义,终于投身对抗拿破仑的战争。一次次波动、上升、下降的感情,最终不还是找到了内心的安定么?我是那样地喜欢安德烈,他死了,曾让我觉得这本书也要和他一起死去了。但是不,托尔斯泰继续用沉稳的笔调不紧不慢地叙述,告诉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人,生活还在。现在想来,安德烈的死,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在临死前,他终于通悟,自己一生追求的东西在此达成圆满。有很多人就是带着这种难以通悟离开,这是多么多么的遗憾。

玛利亚总是让我感动。并且,随着读下去越深,我愈觉得,这颗纯净的心是多么可贵,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去呵护。真诚与善良是最简单的,却是最难以做到的,在丑恶中它总会受到伤害。有的心受伤了,便从此蒙上灰尘;有的心一次次受伤,却更加坚韧和顽强,表现出更大的无畏于牺牲精神。有时只是自己痛苦,小人得利,自己的善意还会被猜疑,好心却因经验不足办坏事,这一切,只能让人庆幸玛利亚的生活环境安定多余流离,并得到了终身幸福。

,内心汹涌澎湃的热情与几经波折的爱情。爱让人迷失,让她可以抛弃一切,违背道德。她是是不顾一切想要挣脱束缚的空灵之鸟,最后栖息在彼埃尔的爱巢。在书的最后,娜塔莎变老了,变胖了,成了每天为丈夫和孩子操心的女人,头发不整,再也看不出她是那个当年爱美的少女。可是,她很幸福,从字里行间你都能读出她的笑意与温暖,隔着遥远的时空,传来内心安定的力量。直到这时我才终于原谅她,原谅她年轻时的一切过错,原谅她对安德烈的背叛,而安德烈,很早以前就已原谅她了。不是吗。你是唯一一个让我因幸福而感动的人。娜塔莎。

不得不提及一个人,索尼娅。寄人篱下,为罗斯托夫家可以付出一切,还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被忽略。这个善良的姑娘,隐忍,生活却对她残忍。连娜塔莎都认为她是个逆来顺受、一切似乎活着只为别人、没有自己的人。可是,她的内心,也是鲜活而生动的少女之心啊。因为什么也没有,能做的,只有不断牺牲自己。

还有库图佐夫,那个我一直无比尊敬的老将军。皇帝不喜欢,却不得不在民众归心下授予其最高统帅权。这个老人身上有一种力量,全凭自己对俄罗斯民族的热爱,周旋于黑暗之间,能看清大部分人看不清的东西。对于他,我实在是浅薄,无法承受他的一生之重。

每一个人物都是对人性的诠释,在穿越了久远年代与地域后仍能直击人心。浩浩荡荡地展开一幅画卷,几经跌宕,大浪与暗流,也终于百川归海,每个人都走上了那条属于自己的路。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9篇】七

“只有天空是纯洁的,没有虚伪,没有欺骗,没有什么能够和它相比,天空之中只有安静、柔和。”

本书的主人公:安德烈一生的心路历程可谓曲折坎坷,而那片清醇高远的天空成了他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的连接点,影响了他一生。

安德烈说:“荣誉和地位——这是我最为珍爱和重视的两种东西。”于是在混战中,他没有听从命令,独自冲锋,为名声而战,不幸跌成重伤。当他醒来时,迎接他的是一整片天空。只有那无限遥远的苍穹和高高漂浮的云朵,无边无际。生死边缘徘徊的安德烈感叹“为什么我从前没有注意到它呢?”是的,游走于各种社交场合,满目都是荣耀、名利又怎容得下博大的天空呢?终于明白“一切是空虚”。当他被拿破仑救起时,仍凝望着苍穹。鄙视宽广天空下,恋战的拿破仑的渺小,微不足道。爱国之情被天空激发起来:“人类在死亡面前是多么无力。但与庄严而伟大的使命相比,死亡又变得何其渺小。”面对天空他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本质意义。

广阔的天空赋予了安德烈比天空更博大的胸怀,教会了安德烈博爱。

新生的安德烈醒悟了,走出了虚幻的生活,开始了全新的旅程。在对人生意义不断地探索中,安德烈把爱洒向了自己的奴隶,实施了农奴解放。他一度因妻子去世而消沉的心,在遇见娜塔莎后,爱火重燃,深深被姑娘的天真烂漫所吸引,恢复了对生活的热情。战争又一次爆发了,安德烈带着满腔爱国热情上了前线,担任轻骑兵团团长……。

天空的博爱使安德烈走上了生活的正轨,走向了成熟。纯洁的天空净化了安德烈的心灵,带给他灵魂的安静、坦荡,教给了他包容的广阔胸襟。后来,亲密的恋人娜塔沙爱上了花花公子阿纳托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原谅了他们。因为生命让他的灵魂得到了超脱,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他学会了上帝之爱,“用人类的爱去爱,爱可能变成恨,但上帝之爱是永恒的,任何事情也不能改变它,死也不能,它是坚不可摧的,灵魂的本质就是上帝之爱。”爱亲人,也爱敌人,以仁慈的心包容敌人。安德烈因战争而伤,此后,他一直接受着《福音书》的熏陶,带着对生命的醒悟离开了人世。正如他自己所说:“从面对天空那次死亡体验后,就再也不害怕死亡了。”安德烈带着对上帝的爱去拥抱那片天空了。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上帝之博爱,爱亲人,也爱敌人,爱身边的一切,那怎么还会有战争呢?先哲们早就有了“主张兼爱,反对兼并战争”的墨家思想,然而后人们都好似忘了。博爱不易做到,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实践,倘若我们努力以慈悲仁爱为怀,心容天下,则“太平盛世”不远矣!战争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某些人如果能将战争所耗的人力、财力用来关爱那片贫瘠的土地,那么阿富汗、伊拉克也能成为“桃花源”、“乌托邦”。很不幸,黑色的硝烟还是玷污了纯洁的天空,乌烟瘴气。

于是,我们只能期待下一个孔子。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9篇】八

怀着异样沉重的心情,我读完了《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一篇。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战争,你给人类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从此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民受尽屈辱,历尽磨难。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日军更是在中国犯下了滔天大罪。他们抢劫财物,焚烧房屋,疯狂屠杀。他们就连白发苍苍、年事己高的老人,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和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小婴儿都不放过。下毒、活埋、枪杀、焚烧、水溺……他们进行着惨无人道的“杀人比赛。”30万同胞就惨死在鬼子邪恶的心灵下,整座南京城成了尸骨遍地、瓦砾成堆的人间地狱!战争,你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家破人亡,水深火热的苦难呀!正在疯狂轰炸南联盟的美国,竟用导弹击中了我国驻南大使馆。许多的叔叔阿姨不幸以身殉职。孩子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年迈的父母失去了寄托希望的孩子。战争,你为什么要刺痛我中华子女的心哪!

现在,全世界都在竭力呼吁和平,有些国家却仍然是战争的受害者。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民就是最不幸的。多少年来,他们有哪一天过了安稳幸福的生活?侵略、暗杀、复仇、除后患……使他们始终惶惶不可终日。多少人饥寒交迫、穷困潦倒;多少人举目无亲、流离失所;多少人惨死在血雨腥风中……但那怨怨相报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什么时候才是他们拨开乌云见天日的日呢?茫茫宇宙中唯一能让人类生活的星球就是地球。地球村中本来应该有祥和的气氛,为什么非要通过罪恶的战争,让地球失去本来拥有的那份宁静与和平,甚至剥夺他人生存的权利!但愿有一天,人类都可以和睦相处,让和平永驻人间!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9篇】九

在1937年8月28日的下午,热闹的上海瞬间变成了废墟。

那天,上海火车北站正在发生激烈的战斗。居民们要逃难,但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上海火车南站了。人们拖家带口,纷纷逃向南站。此时的南站已经人山人海,被堵得水泄不通。有的人拖着行李、带着小孩、扶着老人,焦急地等待着火车的到来;有的人正在喝酒抽烟、玩扑克牌;有的人则平静地与别人交谈,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但将要发车的时候,人们没想到灾难就要来临了。

就在检票的时候,一个日本军官领着一小队日本兵悄无声息地靠近人群,然后就开始扫射。“突突突”的一阵枪声,站在检票门口刚刚呆住的几个人瞬间倒在血泊中。之后,传来的是人们惊天动地的哭喊声、尖叫声和呻吟声。

突然,头顶上传来了刺耳的马达声。人们抬头一看,天啊!天上好几架日本战机,把恶魔般地导弹投下来。随着一声声“轰隆”声,把房屋轰倒、把火车炸毁、铁轨也被导弹炸得稀巴烂,地上一片血迹斑斑,遍地尸体,像一座座坟墓。

这时,有个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拼命地跑着。眼看着就有一块巨大的木板要砸到她们了,女人急中生智,将手里熟睡的孩子推了出去。“哗啦!”一声巨响,那位可敬的妈妈牺牲了,而那个孩子就存活下来,当他醒来,知道最疼爱自己的母亲永远地走了的时候,他哭泣着。他那洁白的衣裳被鲜血染得通红,脚上粘满了碎玻璃渣。他一直哭泣着喊:“妈妈……妈妈……你醒一醒!”他的哭喊声在废墟中显得格外刺耳。

后来,他被一位好心人收养了。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四处奔波呼唤着和平:为了孩子不再失去母亲,为了父亲不再失去孩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全世界应该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