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苏州园林的作文写动物【范文4篇】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仿苏州园林的作文写动物【范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仿苏州园林的作文写动物【范文4篇】一
各位朋友,欢迎来著名的江南园林狮子林游览。
狮子林系苏州市四大名园之一,位于城东北的园林路上,始建于元代至正元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座园林是元代僧人天如禅师为纪念他的老师中峰禅师所建。第一道门门额上"师子林"的师,就是老师的师。后因园内假山众多,状如狮子,在写法上又改为狮子林,一直沿用至今。检票处门额上的"狮子林"三个字系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
跨入园内,可以见到一座大厅,这就是贝家祠堂。正中的一块匾上有顾廷龙手书"云林逸韵"四个字,是赞扬狮子林的设计者之一倪云林的设计有虚静清逸的韵味。两边走廊的木栏杆上雕有牡丹、凤凰及寿字图案,上有带花瓶与贝叶图案的挂屏。贝叶为书写佛经所用,既反映了狮子林是禅宗修学佛道的地方,又有纪念意义,因狮子林最后一位园主姓贝。祠堂是供奉、祭祀祖宗,族人聚会的地方,在屋顶上塑有福、禄、寿三位神仙和一个小孩的塑像,表明了园主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能够出类拔萃、光宗耀祖。再看走廊入口处有砖砌"春华"二字,意思是园内春光烂漫。请往前走。
现在我们已到了燕誉堂,燕誉是安祥、快乐的意思。出自于《诗经》"式燕且誉,好尔无射"。再请大家看看脚下是个什么字,对!是个"寿"字,边上是五只蝙蝠,取五福祝寿之意,五福"寿"为先,所以寿为中心。说明园主希望他和他的家族健康长寿,多子多孙、安祥、快乐。该厅堂的建筑是苏州园林中著名的鸳鸯厅。前面称为厅,后面称为堂。前厅接待贵宾或男宾,后堂则用于女眷聚会之处。在建筑风格上绝然不同,体现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
我们现在来到了小方厅,因为其厅方正,所以得名。请看两边的大型空窗,让我们感觉是两幅图画,东窗外是素芯腊梅,西窗外是城市山林,这是苏州园林的一种造园艺术手法,叫框景。它可以随季节的变化,脚步的移动而变化画面,我们不妨试一试。
前面就是由湖石假山堆砌成的九狮峰,细心寻找,会发现不同形态的九只狮子,憨态可掬,天真可爱。狮子林共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狮子五百头,我们以后还能见到不少狮子。
穿过有砖砌"涉趣"(取自陶渊明"园日涉以成趣"句)二字的圆洞门,我们便到了指柏轩。这里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唐代禅师从谂(号称赵州法道)在传授禅教宗义时,不论弟子问他什么,他总是一句话:"庭前柏树子",意思是要参禅者从玄妙的暗示中自行体会。故取名为指柏轩。这里也是贝家亲属们聚会的地方。厅堂上方悬挂了由王同愈所写的"揖峰指柏"匾,"指柏"是指禅宗公案一事,"揖峰"则取宋代米芾见石峰作揖典故。以下是1988年由著名书画家合作的'《寿柏图》,张辛稼画红梅、吴牧木写古柏,徐绍青绘湖石,费新我题词。厅堂前假山林立,柏树龙盘虬绕。卧云宝座落在假山丛中,这座假山峰是目前古典园林中最著名的湖石假山,其中有4条山道,互相缠绕,错综复杂,当年乾隆皇帝在其中转了两个时辰也没转出去。里面还有一个棋盘洞,传说是吕洞宾和铁拐李下棋的地方。假山峰上有含晖、吐月等名石。石缝间长着奇松怪柏,恰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传说乾隆皇帝曾在此绘像留影,请各位抓紧时间在此摄影留念。
经走廊往西,我们便到了花篮厅。花篮厅因厅内柱端雕有花篮状,饰有花篮图案而得名。1945年在此厅曾举行日本人投降仪式,屏门上刻有巨幅《松寿图》,隶书横匾"水里风来",点出了在夏天这里是赏荷花的好地方。
出花篮厅往西便到了真趣亭。"真趣"二字由乾隆皇帝亲笔御题。这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代乾隆游园,状元黄熙接驾,见乾隆题"真有趣"三个字,觉得其中的"有"字太俗,便请皇上恩赐"有"字,而留下了"真趣"二字。亭上有"秀才帽"的装饰,寓意深远,有道是"秀才本是宰相根苗",要成为状元首先要从秀才做起。园主意在教育子孙后代发奋学习,期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得中功名。高楼万丈平地起,这个道理在今天同样适用。现在,我们可以一边欣赏湖心亭、九曲桥、石舫、飞瀑、池湖等景色,一边摄影留念。过后我们在石拱桥东面空旷地集合,钻洞爬山,真正领略一下闻名中外的"假山王国"的韵味。
(钻假山后〕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立雪堂。这里有一个典故,说的是北宋时期,杨时和游酢二人冒雪在门外候见堂内的程颐老师,以表明虚心好学,所以又叫程门立雪。这充分体现了园主旨在宣扬尊师重教的思想。请各位再看看庭院中的三块湖石分别像什么?对!像牛、螃蟹和狮子。牛想吃螃蟹,不知从何处下口,螃蟹是张牙舞爪,毫不示弱,而狮子则在边上好奇地静观,这一组湖石十分有趣,名称叫做"狮子静观牛吃蟹"。还有狮子滚绣球、刘海戏金蟾两组湖石。我们细心一点,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瞧,狮子的尾巴往上翘,金蟾只有三只脚,这并不是疏漏,而是园主为了暗示一种禅宗教义,为人处世不要太认真,糊涂一点为好,而"牛吃蟹"也是反映了一种马马虎虎的意思。这只金蟾,本来在刘海身边,是乘刘不注意的时候逃出来的,刘海后来知道它躲在了贝家园林的一口井里,便用金钱串成钓杆把它钓了上来。从此,金蟾的真身回到了刘海的身边,而肉身却留在了贝家,贝家以此为荣,认为它象征了荣华富贵,从此三脚金蟾成了贝家的族标。
再过去就是燕誉堂,又回到了我们进园的地方了,经右拐可以出园门,整个游程到此结束。在此视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作文
仿苏州园林的作文写动物【范文4篇】二
今天我看了黑猫警长的《吃丈夫的螳螂》,我很惊讶,问妈妈,为什么螳螂姑娘要吃掉螳螂小伙子?妈妈说,是为了补充营养,生下他们的螳螂宝宝,我觉得很可惜啊。螳螂爸爸为了小宝宝牺牲了自己。
妈妈还告诉了我其他几个了不起的动物爸爸。
第一个就是玫瑰鱼爸爸。他把自己的小宝宝含在嘴巴里,隔断时间放出来让小宝宝透透气,一直张着嘴巴不能吃东西,直到小鱼宝宝长大,真伟大啊!
仿苏州园林的作文写动物【范文4篇】三
粉墙黛瓦,流水潺潺,在江南水乡苏州,园林着实称得上是一绝,融景于人和环境的园林也着实吸引了太多太多的人对她的美顾盼生姿……
漫步水磨石板路,抚摩百年未变的石阑干,从雕空的花窗里窥园中一景。甚至就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用心去感受,都是一种享受。用眼睛去观察那光影、水纹,用耳去倾听风划过树梢的声音,用手去轻触古人倚栏回首的回廊,用脚印去丈量曲径小路的长度……道不尽,说不完。
亭台轩榭,俯仰生姿,曲径通幽,波平如镜。依稀记得在萧瑟秋风中拙政园的一景,水光潋滟,在一旁的墙面上印下光斑。秋日里的树木大多掉光了叶子,只有少数几棵常绿树还带着绿意。遒劲的藤蔓攀在架子上,“老树枯藤”,几分肃杀。定下神来细细回味,满身金黄的银杏,与红似火的枫树,为园子添上一缕生气。影影绰绰的水光的柔美冲淡了这样的氛围。斜阳慵懒地照耀,给每处景都融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而远处的北寺塔,则像是特意为这院子建造一般,围着沉沉暮霭,使风光似乎无穷尽。
绕过几道曲折的回廊,踏过几许古色古香的厅堂,走进这不知归路的吴地清梦,正为古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智慧拍案叫好,却又被那太湖石带走了目光。“漏、秀、透、瘦”,太湖石最大的美正在于此,而狮子林的假山更是翘楚。错杂的石块看似纷繁却又规律地堆砌,一个门洞连着那一个,像是一庞大的迷宫,还真容易陷进“狮子群”里出不来呢。这魅力竟能让一代帝王题字“真趣”,着实不小。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而千百年前的工匠们更是将此理深谙于心。移步换景,一个窗棂,一级台阶,甚至石阶旁的一丛书带草,都是那么的独特,这也是她能名扬海外的一个原因吧。
这样的美,让人难忘,不禁感慨,来江南不到苏州园林,此乃人生一大憾事也!
仿苏州园林的作文写动物【范文4篇】四
苏州狮子林
近了,近了,随着车窗外树木飞快地后移,更近了。那不正是我们向往已久的苏州狮子林吗?
一进狮子林,一丛丛绿树,一弯弯湖水,一座座假山石,一个个凉亭,给人以清新、美丽的感觉。
我们走过石桥,便来到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观赏美丽的湖光景色。湖水绿极了,就像一块无瑕的翡翠,绿树倒映在湖里,简直分不清哪个是绿树,哪个是湖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视线的是鳞光闪闪,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没有一点纤尘,没有一根游丝的侵扰。湖面的中央浮着几朵枣红色的睡莲,露出几块叠石。
离开湖,我们又来到了“假山石”。假山石里,一群群孩子在欢快的玩耍。山石多么奇妙:有的像一座座埃及金字塔;有的像活蹦乱跳的兔子;有的像肚子装满鬼点子的狐狸……假山石后面有一排排婀娜多姿少女般的绿树。
我一边游览一边想:狮子林真像一幅中国山水画。
当我恋恋不舍地走出门口时,我情不自禁回头望瞭望这幅风景如画的狮子林,多么想再次投入她的怀抱!
再见了,苏州狮子林!
金色的地毯
大自然十分神秘,有些事必需由你自己去寻找,去探索,擦亮你的眼睛,你会有新的发现。
今天,我情绪低落,想出去走走,来到一个公园,看到草地上铺着厚厚一层落叶腐草,松软而富有弹性,,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条金色的地毯,我走上去,发出一阵阵“咔——咔——咔的声音。那时,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真热,我有点累了,坐在一棵大树下,正好凉快一下。我看见地上有几道阳光出现,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抬起头来,无数的叶子为我挡住了阳光,不,是叶子消除了我心中无数的烦恼,是叶子让我觉得心情舒畅,而它却不向我索取回报,我很快乐,渐渐地,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我知道,虽然落叶不起眼,但它可以美化环境,进行光和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由此可见,叶子是多么重要啊!我捧起一片片落叶,心想:这些叶子犹如一个个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为大众服务而从不索取任何回报的人们。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正如花儿因为有了绿叶的衬托才显得如此美丽;月亮有了太阳的照耀下才显得如此迷人。如果我们人人都像叶子一样,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