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党员父亲建党100周年作文1000字
我的父亲乔树堂,澄城县赵庄镇西北庄村人(建国前代庄区西北庄村)。
1932年出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9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在陕西省干部学校学习时,被树为“五好学员”,党龄63年。1996年澄城烟草专卖局退休。201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纪念章一枚。荣誉的取得是党和国家对父亲戎马一生的高度肯定!
父亲不畏艰险,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成为激发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听父亲说,小时候家里穷,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加之兄弟姐妹多,家境穷困。1948年,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在澄城大地上正进行西北三战(壶梯山战役、荔北战役、永丰战役),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6岁的父亲积极参加了革命,所在部队隶属于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共黄龙地委黄龙军分区保障供给部。先后担任黄龙地委组织部长刘汝真和保障供给部主任白承先的通信员。
1949年9月,17岁的他随从白承先主任执行任务,他牵着骡子步行从现在的黄陵七里镇黄龙军分区保障供给部(店头镇)酒坊出发,沿着山路步行90多里山路,山路崎岖,鞋底磨透,脚趾都磨破了,腿也肿了,行至宜君县,顺利完成任务,父亲也累得都走不动了。作为一名战士,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父亲就是这样在渭北高原、黄龙、洛川、黄陵、宜君、耀县、澄城等地方辗转护送领导或执行送情报任务。有时一个人一晚上骑上战马跑几个县为中共黄龙地委送信,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残匪、特务、土匪相遇,但父亲都沉着冷静地应对了过去,为解放渭北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艰苦的岁月,磨练了父亲坚韧的品格。
父亲勤于学习,养成了记写日记的好习惯。现在我们能从父亲留下来的日记里的字里行间再现那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父亲是那个时代一个普通的战士,从他身上我读懂了新中国来之不易。正是那些无数个革命战士靠着对崇高信仰的不懈追求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至今在家里还存放着曾经跨过的盒子枪套盒、弹夹和一本密电码本,他自己当年亲自写的日记本。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见证着一个革命者最难忘的峥嵘岁月。
父亲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情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响应党中央号召彻底肃清国民党遗留特务汉奸身份甄别工作,父亲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后来,为了建设新中国支援地方建设,他又转业去了革命老区铜川市耀县政府安置办等单位工作。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有一次母亲带着我和妹妹,从老家去父亲单位(耀县县委招待所)看望父亲。那时父亲任招待所所长,我们在那里住了几天,母亲闲不住就去招待所后厨去帮忙洗碗和打扫卫生,所里的人都看在眼里,随后所里同事与父亲聊天时说,你老家有12口人,你哥经常有病精神不好,你还得管你家那几位侄儿,你老婆和孩子这一大家子生活比较艰苦,孩子们吃不饱饭,你老婆干活也不错,你就让老婆在咱们所里打扫卫生洗碗吧,完了把你老婆和孩子们户口迁过来,都转成了城镇户口,你老婆也可以在咱们所里转正,以后孩子们可以通过招聘解决工作。父亲断然拒绝,说母亲没有文化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在城里上班影响不好。如果你们每个人的家属都要来上班,我该如何处理,这个口子不能开,孩子们还小,现在不能为他们提前安排好出路,那样会害了他们,不好好学习,不自立更生,将来也没能力胜任工作,坚决不行。后来上级领导找到我父亲也说你家里确实困难,上级可以出面解决这个事情,我父亲也是一成不变,坚决不答应,绝不允许用他的职务便利给家人谋利益,第二天一早就联系了车打发我们母女三人回老家。
80年代初,爷爷年龄大加之母亲有病,父亲为了照顾家里,申请调回澄城工作。一开始县委征求父亲的意见,问他想去哪个部门?父亲说只要是为家乡人民,干什么都可以,县领导说县里准备修个剧院,听说你以前有过这方面的经历,而且在耀县人熟,需要耀县水泥就能及时联系(耀县500号水泥当时很紧缺)。时任县委书记张盘铭说这个工作先交给你负责,完了之后再给你安排单位,父亲欣然接受。八十年代初澄城县剧院在县领导的安排部署下,在父亲带领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剧团拔地而起,很是壮观。父亲曾说剧院的椅子是他亲自从上海押车拉回来的,满满的两大卡车,走了一周才拉回来,我问他给家里有没有留一两个那样的椅子,他说那都是国家的财产,谁敢往家里拿,我是管剧院建设的,我要拿的话还怎么管其他人,国家的东西是坚决不能拿的,那不是共产党员的作风。 剧院落成,典礼那天,请了西安秦腔艺术团表演,妹妹纠缠着要看,父亲坚决不给票,说都是为了国家收入,不能让子女享受特权,妹妹则在爷爷一个同事的帮助下,坐个小马扎在舞台的小角落看了一场演出,后来为这事父亲还严厉的教训了妹妹一次,说再有下次就揍她,还为妹妹补了站票钱。我小的时候,父亲的好友对我说,你父亲当时要是修剧院给你们家在县城修几处房子那绝对是绰绰有余。那时候的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回想起来从心里佩服父亲的克己奉公、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父亲弘扬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的品质和情怀。
父亲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军人,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从心底里由衷感到高兴”。各级领导多次上门看望他,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时,父亲总是说“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许多都牺牲了或者病逝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比起他们,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经很好了,比他们幸福得多,又有什么资格向组织提要求呢。”父亲经常教导我们要知恩感恩和满足。他经常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自己是幸运的。每当他想起那些为国牺牲的战友,父亲便神情悲伤,眼含泪花,沉默不语,一坐就是多半天。 父亲知足常乐,生活简朴,他心系党和人民,情系家乡建设! 家乡在70年代初,村上买了一台拖拉机发出捐款涵,尽管父亲当时的工资才35,5元,但父亲慷慨解囊,他一个人捐款100元,。80年代村上兴修水利(塘坝),当时父亲一个月工资才不到100元,但他把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节省下来的1000元毫无保留的捐献给家乡。
2020年3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生活已经不能自理身躺在病床上的父亲依然不忘初心报党恩,主动为武汉捐款。他还经常嘱咐我们及时缴纳党费,积极给家乡捐款。父亲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党的领导干部,从未向家人炫耀过自己的功名,他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真正的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对党的赤子之心。我要始终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以红色基因滋养心灵、汲取力量,净化灵魂、提升境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担当传承、保护和发扬红色基因的政治责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中作出应有贡献,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澄城县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烟草高质量发展战略,不改革命初心、不忘前辈精神,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激发不渝斗志,才能让红色种子在我们心底生根发芽,结出砥砺前行的自信自强之果。 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是我们永远的精神丰碑。他爱党爱国,忠贞不渝,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我们在新时代拼搏奋进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从前辈手中接过精神传承的旗帜,红色火种一定会永不熄灭,越燃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