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心得体会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心得体会,全国人才资源总量快速壮大。专业技术人才从2010年的5550.4万人增长到2019年7839.8万人,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内容吧。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国家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大局的关键位置,亲自关怀、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航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思想领航定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国家,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
2013年10月,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时代发展大势作出科学判断,深刻阐明了人才工作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阐明了人才资源、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关键作用。
从2012年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到2014年明确批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国家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2014年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到2016年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再到2021年赴清华大学考察,对国家管人才作出专门强调,对教育和人才始终念兹在兹,反复强调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新目标振奋人心——
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2018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为科技工作和人才工作锚定了新目标。
时隔3年,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强调,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新任务直面挑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科技和人才成为国际战略博弈主战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2020年9月,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把对科学技术和创新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今年,向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号召,“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从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到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再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反复强调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性。
新要求精准指导——
2014年5月,在上海主持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时,深刻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2016年4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
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良好体制机制”,要“坚持五湖四海广揽人才,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有突破,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
国家的十八大以来,提及人才频率之高,对人才事业思虑之远,对人才发展谋划之深,凸显了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在国家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分量之重。这些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宝库,指引人才强国建设步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