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大全初中【范文3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练笔大全初中【范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练笔大全初中【范文3篇】一
初中议论文阅读训练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附答案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
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5.根据第①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2分)
16.选文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3分)
17.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3分)
18.依照下面示例,从“尘、畎、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3分)
示例:“悟”左面是“心”,右面是“吾”,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领会”。
答案:
15.(2分)
示例一:为什么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示例二:世界上古文字相继成为历史陈迹,为什么唯独汉字独存?
示例三:“汉字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与“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文明”是否矛盾?
(所提出的问题有思考价值,即可得满分)
16.(3分)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17.(3分)不适合;西方学者的主张是针对“单脑文字”提出来的,而汉字是“复脑文字”,已经具有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作用,所以不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
18.(3分)示例:“尘”上面是“小”,下面是“土”,合在一起就是“细小的土”。
“吠”左面是“口”,右面是 “犬”,合在一起就是“狗叫”。
“诽”左面是 “言”,右面是“非”,合在一起就是“言非其实”。
小练笔大全初中【范文3篇】二
粉笔,对于我们每一个上学的人来说,实在最熟悉不过了。但是,你可想过,就在粉笔这样一种非常普通的东西身上,却蕴含着崇高的品格。
粉笔,比不上电灯那样明亮,比不上电视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欢乐,更比不上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能给春天待来生趣。但是它斑斓的色彩也能创造出一幅令人陶醉的文章。
粉笔,当它静静地躺着的时候,谁也不会注意到它,而每当老师拿起它,它便把知识送到我们面前。而它自己,直到全部磨成粉才停止贡献。
啊,我爱粉笔。
小练笔大全初中【范文3篇】三
片段作文训练初探
古人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片段练习,为写作打下基础。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见事就写,有感而发,勤于动笔。这种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写作时文思敏捷,语言通顺,行文流畅。如果打好了片段练习的基础,作文就不难了。
因为片段练习是由学生自己确定中心,自己选材,费时不多,难度不大,自由灵活,学生容易接受。只要长期坚持训练,就会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所谓“作文片断”,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断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断训练”。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 1描述性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进行叙述描绘。 2说明性训练:就事物的一个方面作介绍。 3评议性训练: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的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谈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体会即可。
初一片段练习着重于人物片段描写和景物片段描写。
一、人物片段描写
人物描写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进行具体描绘的一种形式。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是人物描写的根本任务。这一任务常常要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刻画来完成。(一)人物的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外貌有两方面:一是相貌,二是装束。相貌和装束的描写,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刻画人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描写杨绛的《老王》一文中对老王的临终肖像就极具特色:“报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也一堆白骨”.通过本段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恰当的肖像描写能更有助于刻化人物形象。(二)人物的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常常体现着一定的思想和心理。所以,语言描写就成了刻画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人物的语言描写,可以表现出不同人的不同思想,更可刻画鲜明的人物个性。所以,语言描写在文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鲁迅的《故乡》一文中对杨二嫂的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出杨二嫂尖刻自私的小市民形象。 (三) 人物的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就是写人物的动作,通过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例如,鲁迅的《故乡》一文中对杨二嫂的动作描写:顺手把我的手套塞在裤腰里。简单的动作,人物的性格便跃然纸。上( 四)人物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直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成功的人物心理描写,对一篇作文的好坏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多对生活中鲜活的人物进行仔细观察,多进行人物描写片段练习。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采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母亲贪婪世俗的个性。人物是作品的灵魂,人物描写成功了,一篇好的习作也就诞生了。
二、景物片段描写
景物描写,就是描写人们生活环境中的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在记叙文中不仅有大量的写景为主的文章,就是以写人写事为主的文章中,为了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事件的面貌,也常常写景。上乘的景物描写应当是情趣盎然,耐人寻味的,也是个性鲜活的。在片段作文训练中,我们进行景物描写训练是这样要求的:
(一)观察要全面调动感觉器官我们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麽文章会生动许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二)要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 (三)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朱自清的《绿》写的令人惊异、陶醉,可谓神妙之笔。因为作者把观察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起来了。由水上涟漪想到“裙幅的皱褶”,由水光、水色想到“明油的滑亮、蛋清的柔嫩”,又用“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与梅雨潭比较,赞美梅雨潭的色彩浓淡适宜、波光明暗适度。如此一来,也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使人如临其境。 (四)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要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学会使用修辞手法《春》中,写花,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描画出繁花似锦、竞相开放的图景;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和排比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写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比喻表现春风和煦、温柔的特点。使文章读来满口余香,令人过目不忘。 (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正是作者心灵感受的具体体现。相同的景物在千人眼中有千种形象,因此范仲淹才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感慨。同为秋天,何其芳说:“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字里行间溢满丰收的喜悦。马致远却说:“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极力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以表达游子的乡愁。我们也要把我们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流动着情感的语言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片断训练的具体方法
片断训练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笔头练。 1、仿写。教师在教课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断,结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布置为作文。仿写,不可照抄照搬,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悟出不同点,“照猫画虎”要画出虎气。例,学习了《故乡》中势利、尖刻、自私的杨二嫂的肖像“漫画”后,可让学生写个有类似性格的现实人物肖像,既写与之相同之处,又表现其不同处:杨二嫂是细脚伶仃的圆规,双手搭在髀间,而现实中也许有个胖萝卜,双手叉在腰际。 2、生发。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了。例,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可布置“皇帝的避谣演说”;学习了《变色龙》后,可作“奥楚蔑洛夫见到将军哥哥了”等。当然,不必限于课文,还可以找有关的文章作为范文分析,让学生根据其中适合的材料进行片断练习。 3、修改。可采用面改和学生互改两种方式。面改时,指出其优缺点,督促其改正不足,发扬优点。学生互改,实际上就是让他们互相讨论交流、提高的过程。教师可择其善者作为范文,予以评点。(二)口头练。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机会,弥补笔头练的不足,避免其单调性,增强作文的趣味性,调动其作文积极性。口头练,题材要选学生最熟悉的,选择范围要大,要多留几个题。除事先布置学生观察外,课内利用几分钟互相讨论,组织材料,以便清楚地表达。讨论3至5分钟后,让学生举手表达;教师对他们的口头作文逐一简评。此外,还可让学生把学校的生活片断讲给家里人听,并提醒他用不同的语言向不同的听者表达,同时记下对方的语言动作。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语言的单调性,学会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在不同的表达环境用不同的语言。 四、片断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计划性。
教师心中首先要有个训练线索:初一,写人和写景为主;初二,以抒发为主;初三以叙述议论为主。 (二)用大作文和周记的训练同步配合。
把大作文作为片断训练的综合运用,每周一次;小作文用来作片断训练;周记本用来作总结。作文片断训练是个“积水成渊”的活动,必须把细致的观察思考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提高,不能求之过急,不可半途而废,且每前进一步,都作一次小结,写作水平才能竹子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