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让座作文议论文【通用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道德让座作文议论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道德让座作文议论文【通用7篇】一
今天早上我一上公交车,就赶紧抢了个空位子,看也不看,便一屁股坐下去。随后又往车厢里一瞧,车厢里的人还真不少,整个车厢就像个沙丁鱼罐头,比肩接踵,拥挤不堪。
我正悠闲地坐着,看窗外的美景时,一位老奶奶上车了。“朝我这排坐位走来,我想:到爸爸单位还有好多站路呢,让了座以后挤在人堆里多累啊。到底让不让?正当我犹豫的时候,一个小伙子站了起来,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坐我的位子好了。”然后,他扶老奶奶小心地坐下,而他一直靠着座位,一手直撑着,紧握扶手,用力抵抗着拥挤的地方。我见老奶奶有了座位,心里也没有再想什么了,继续欣赏风景。
车又经过了好几个站点,可是只有从前门上来的人,却不见从后门走出去的人,车厢里更加拥挤了。我见那小伙子被挤得满脸汗珠,腰背渐渐地弯起来,很艰难地站着。好不容易到了终点站,下车的人非常多,我和那小伙子也准备下车。大家你推我挤地朝车门走去。突然,不知哪个人把小伙子的腿撞了一下,小伙子“哎哟”尖叫了一声,咬着牙,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捂着腿下了车。我心里觉得很奇怪:撞一下也能疼成这样?我带着一个“问号”走出了公交车,只见那小伙子正坐在路边,卷起裤腿,查看伤口。啊!原来那是条伤腿,被纱布紧紧地包住了膝盖,他受过伤!
我站在那里,呆若木鸡,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这篇叙事散文叙事条理,人物形象突出。文章通过“我”与给老人让座的小伙子的对比,歌颂了小伙子的优秀品质,更何况,那个小伙子腿受伤了。作者的感情倾向一目了然,庆幸的是,我终于意识到了自己与小伙子的差距,结尾的描写即可证明。
道德让座作文议论文【通用7篇】二
早刚起床,就听到奶奶大声对着伯母在楼下嚷嚷:“苦瓜要拿来做菜吃吗,有好多呢!”我不禁暗暗道奇,奶奶这么节省钱财的人什么时候会特意多买苦瓜去问伯母要做菜吗?于是我赶忙刷了牙洗了脸,匆匆的下了楼。
伯母正在喂弟弟吃饭,我不禁好奇的向伯母询问这件事,伯母却给了我一个奇葩的答案:奶奶出门看到一辆载苦瓜的车子翻了,就迫不及待的冲上去抢苦瓜!没有关心司机有没有事,也没有及时向周围的人呼救,而是直接冲上去就是抢苦瓜!听到这里,我怒了,奶奶抢人家苦瓜就很过分了,怎么可以见死不救反而趁火打劫呢?
我带着怒气走了下楼,见到奶奶就愤怒的质问:“你怎么可以去抢苦瓜呢?这是人家的东西,我们又不是没钱买苦瓜,你这样子做人家会怎么想你?”奶奶听到我这么说,好像是受到了万分的委屈一般:“人家都在捡,我拿个四五根会怎么样,更何况这苦瓜摔到地上,人家都不要了,我捡起来会怎么样?”听听她的语气,不知道的好像还是为我们家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般,还说我不懂事,好像她这么是理直气壮的,这些苦瓜都是她应得的呢!我正要出去吃早餐,奶奶指了指桌上的苦瓜:“早上刚刚炒的苦瓜,你不是要吃新鲜的菜吗?就家里吃吧。”一听到这个,我更加恼火,我顿时甩下了一句:“你这样子做跟偷跟抢有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就是你是光明正大去偷去抢,这样子得来的苦瓜送给我我也不要!”于是我骑着单车忿忿不平的走出了家门。
我骑着自行车,缓缓的骑到了奶奶经常去散步的地方,不错,真的有辆装苦瓜的小卡车倒在了街上,几百根苦瓜散落在地上,但有些已堆成了小山,一些叔叔阿姨都在地上捡苦瓜,他们并不是捡来苦瓜就据为己有,而是默默地把这些还完好无损的苦瓜堆到一旁,还有几位叔叔阿姨叫来了救护车、警察,而不是像我的奶奶一样,抢走了几根苦瓜就跑回家,自以为占到了天大的便宜一样,我也无法想象,我的奶奶是怎么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拿走这些苦瓜,我感觉面上无光,我的奶奶怎么会是这种贪得无厌的人?但事实证明,她比这更糟糕,她的内心中,没有一点的荣辱感,没有一点的尊严,更重要的是,她没有道德!是什么样的心理可以让她去在别人受到危险时趁火打劫?说得不好听这是犯法的行为,从道德层面上来讲,我的奶奶就是一个缺德的人,人家善意的帮助在她的眼中变为了自私自利的行为,她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她固执地认为所有人都和他一样的只知道为自己谋利,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道德!
我站在那儿看着那些叔叔阿姨们努力地帮忙,却被奶奶描述的和她自己一样自私,我顿时觉得脸上发烧,骑着车走了。
道德让座作文议论文【通用7篇】三
昨天下午,我、爸爸乘30路公共汽车去外婆家。一会儿,到了湖天桥站,一位老奶奶上了车,老奶奶满头白发,拄着一个拐杖,眼睛不太好,看起来有七、八十岁了。车上早已坐满了,老奶奶和我一样站在门边,车上乘客没一个给老奶奶让座。
忽然,后排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声音:“老奶奶,请到我这儿来坐。”大家顺着声音望去,这个小女孩大约十三、四岁,她一手拉着老奶奶,一手指着座位,说什么也要让老奶奶坐。
爸爸见了高兴的对我说:“今后你也要象这个小姐姐学习,主动给老人让座。
道德让座作文议论文【通用7篇】四
(1)引言
历史证明:教育乃国家昌盛,民族兴旺发达之本,是世界人类进步之本。所以全社会都应重视教育弘扬师道。
(2)事实论据
岳飞祭师
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幼年丧父,家庭贫寒,无钱上学。岳飞少年时十分好学,常在私塾窗外听课,无钱买纸笔,就以树枝为笔,大地为纸。塾师周侗十分喜欢这个勤学的寒门之子,免费收岳飞为学生。
周侗老师看出岳飞是个好苗子,着意培养他,教育他如何做人,帮助他树立忠君爱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还向他传授武艺,教会他射箭绝技,岳飞后来终于成为使金人闻风丧胆的一代英豪。
周侗去世后,岳飞以父礼葬之,且朔望(初一、十五)之日,无论在外行军打伏,还是驻孔营中他都要祭拜自己的恩师。
朱德元帅敬师
张澜老先生是朱德元帅上中学时的老师。张先生才学渊博,人品高洁,极受学生尊敬,他常常教导学生,当立志为国为民。朱德年青时就牢记张老师的教诲,收益颇大。后来他为国为民奋斗大半生。这是与青年时期受张澜先生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革命成功以后,朱德对老师关怀备至。1949年张老至京,朱德亲赴车站迎接。1955年张老病逝,朱德元帅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真正做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叩之以礼”。
(3)理论论据
不但学生应当尊重老师,整个社会都应当尊重老师。 邓小平
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
择其善者以为师资。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
教育儿童的教师应得到比父母更多的尊敬。父母只是生养了儿童,只是给予了他的生命,而教师则将赋予他有益的人生。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引自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
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陶行知《我们的信条》
教师力量的全部秘廖在于深信人是可以改造的。 [美]爱默生《目记》
教师当然须教,而尢宜致力于“导”。 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
教师的严厉比父亲的溺爱更有益。 [波斯]萨迪《蔷薇园》
教师应该严格,不要严厉。 徐特立《各科教学法讲座》
教员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 陶行知《湘湖教学讨论会记》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陶行知《创造宣言》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在浙之演说》
当教师的实在需要园丁的智慧。 陶行知《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中国的青年不要高帽皮袍,装腔作势的导师;要并无伪饰,——倘没有,也得少有伪饰的导师。 鲁迅《我还不能“带住”》
道德让座作文议论文【通用7篇】五
家风是一种深厚的道德力量,道德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家风道德都有优劣之分,在如今社会美好的道德又有多少人在坚守呢?
家风有别于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它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老实说我觉得按全国算至多有15%的人家里有家风,绝对不到10%的人家里有好的家风,那么坚守美好道德的人自然更是寥寥无几。
“不敢扶”,“不敢给乞丐钱”“走极端的路”,这些都是家风道德的问题,家风和道德在某种条件下是相统一的,从我们的学校说起,同学五湖四海,性格大都不同。从生活来看,有的同学会一味的斥责他人对他做了什么?自己做错事时从不说对不起,帮忙拿个东西似乎要他下地狱,可想而知他的家中的情形,他们家的家教可真是“顶呱呱”竖大拇指。寝室值日若同学来晚了,室友也“绝对”不会帮忙,无论什么情况只是冷冷的说这是你值日啊,我没有义务帮你啊。正能量,呵,简直可笑,我想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家风的问题!是家教的问题!都说学校是个小型社会,殊不知这样一个班级就有这么多无家教的人,那么我们的社会呢!那么我们的国家呢!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教育孩子“要学会走捷径”,结果将儿子一同带进深河里。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教导他儿子“做人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点编织到一个网中,成为这个网的一部分”,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前途和全家的幸福,这些鲜活的例子摆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应该警醒。树立一个家风,一个好的家风真的很重要,重教为根,廉洁为本,这才是一个家风所拥有的。树立好的道德是在有优良家风的基础上践行的,我们应该让自己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让知识去陶冶我们的情操,坚守一个好的家风。
优良的家风与严谨的家训不断荫泽后人给予他们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与思想财富,而坚守家风的责任与信念,又赋予了后人对绵延至今的家风家训不自弃的坚韧与自信。
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个好的家风,社会需要这些好的家风来为我们的文化增添光彩,同学们,家长们让好的家风在我们的社会蔚然成风吧
道德让座作文议论文【通用7篇】六
篇一:遭遇挫折,笑对痛苦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舌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陷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冒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击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角边的甜甜的笑....
篇二: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有位名人说过:“一个民族总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
仰望星空,那真理让我苦苦追寻,仰望星空,那博大的胸怀拥抱着我。
仰望星空,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回忆着过去,憧憬着未来,而脚踏实地便是与仰望星空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是一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彩虹桥。
我们都很熟悉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工人同时在砌墙,有一位智者走过去问他们在干什么,其一说,他在砌墙;其一说,他在修一座高楼;其三说,他在建设一座城市。
智者听后断言,第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够做一个会砌墙的工人,因为它的心中只有砖头;第二个人有可能只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工程师,因为他看到了砌墙的作用;而第三位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不错的建筑师,因为他能将一块砖与一座城市联系起来。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人中,第一个人只懂得埋头做事,不懂得抬头仰望星空;而后面两个人却不一样,在他们的心中,装有比“墙”更为宏大的事业,只是,最后一个比第二个的心志更为高远而已。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差距似乎很巨大,但理想往往也就在一些微小的事情中表现出来。
思迥异,做不同。这话在这三个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哈佛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统计:在对当时一群学识水平、家庭背景等都不相上下的年轻人的采访中,只有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只有3%的人具有长远的清晰的目标,而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人生都无明?的规划。
许多年后,这些接受调查的年轻人都白发苍苍了,再对当时接受调查的年轻人进行回访时发现,当时那些漫无目的的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那10%的人成为了社会的中上阶层,逐渐升职,家庭、事业都令人满意,只有那3%的人成为社会的精英和他所在领域的领袖人物。
毫无疑问,第一类人是从不仰望星空,也不懂脚踏实地的人;第二类人则生活得踏实、充实,那3%的人便是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人。
在每个人的童年里,仰望星空是一件非常美好的趣事,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幻想,有不少人的梦想,就是从小时仰望星空开始的。可又有多少人坚守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呢?这又让我想起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对渴望成才的年轻人说的话:“有目标,沉住气,悄悄干。”
是啊!仰望星空可以给自己确定人生的目标,但如果沉不住气,这个目标就会飘然消逝。虽然每一个人的梦想各不相同,但是,希望我们都能怀揣梦想,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向梦想成真的地方。
篇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生活在当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却更多了;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我们的股市价格一路狂升,价值观却成倍地下降;我们的社会都知道“此仇不报非君子”,却怎么也流行不起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而社会上数不胜数的忘恩负义之人,仇视一切事物之徒,更加深了社会道德危机。人们的心越来越狭隘,只懂索取、不懂回报之人,仿佛充斥着整个社会。
记得曾读到一则故事:一对老夫妇遇到一个赶着回家过圣诞节的年轻人。年轻人买不到车票,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无法回家。老夫妇邀他共度圣诞节,遭到推辞后,竟主动将自己的车借给了年轻人。这样的举动令人感动,但接下来的事却让人心寒:这年轻人再也没有回来,从此杳无音信。
一位著名作家在谈到社会道德时,也曾说到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在一次散步时捡到一个钱包,打电话找到失主后,失主没有半句感谢之词,竟还要求他把钱包送还失主家中。
我们感叹丛飞节衣缩食为贫困学生捐款,却也愤慨在他重病之时无人援助;我们感叹雷锋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也无奈于现在有些中小学生不知“雷锋”为何人!
当整个社会呈现出暧昧的姿态时,我们需要一种有质感的态度来面对社会道德危机。这便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一位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将自己的儿女唤到跟前,一一叙说何人何时帮助过自己,教导子孙们要报答人家。虽然老人一生坎坷,遭受过不少人的陷害,但他自始至终未提一句,只把感谢留给后人。这是我见过一个老人留给世界最好的礼物。他让人们明白了感激的力量与回报的感动。
一位女士把自己430元稿费,很随意地捐给了西北一个素未谋面的小女孩,但这位女孩却把她的恩德深深地记在心里,即便在贫困的条件下,仍坚持给她写信——虽然这位女士已忘了这件事。小姑娘的善良、知恩让人欣慰。 我们感叹华农大学生小李的爱心,更为那个四年级的女生深深感动;我们感叹大批青年出国深造,更感叹他们中不少人回国报效的高尚。
西方有位哲人说:“别人爱我,我爱别人,这是小爱;我爱别人,别人爱我,才是大爱。”所以基督教有句名言:施比受有福!
无论东西方,无论古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都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它将促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有思想、有内涵,它让我们可以遥望一个美好的未来。
道德让座作文议论文【通用7篇】七
因多年的求学经历,鄙人对教室不同方位的座位颇有一番研究,且听我来分析分析。
家长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往前排坐,他们信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真理,似乎坐在前排,孩子得到的知识也会多一些。他们希望我们时刻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安分守己,勤学奋进。事实上的确如此,小动作,轻嘀咕,都逃不过老师的“火眼金睛”,从课始到课末,全程监管。更为“多灾多难”的是,每次抽背课文,坐在前排的同学总是当仁不让,首当其冲,后面的同学对他们的`“牺牲”感激不尽。
中间可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既不会因为距离讲台远而影响视力和听力,造成知识的衰减;还可以确保相对的自由,听课累的时候偶尔换个姿势,或者脱鞋出出脚气也不会被察觉。正所谓距离产生美,在老师眼里,他们都是乖男娇女,每年的“三好生”几乎都被他们囊括。
后排的同学是“山高皇帝远”,常常是老师讲得绘声绘色,他们那边却是“别有洞天”——在课桌下递个画片,捎个耳语,是全然不会被察觉的。但他们每天却要忍受垃圾桶的异味,真是“福无双至”呀!
坐在窗户旁的同学,是优哉游哉。学习累了,便靠在墙上小憩一会儿;心情烦了,便看那白云悠悠,听那小鸟啾鸣。这儿也是极好的瞭望口,每次探测到老师来了,他们准能及时发布消息,看到人声鼎沸的教室一下子万籁俱寂,又摆出一副“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的样子。不过,你们可别惹火了他们,小心大冬天,他们开窗户冻得你直哆嗦!
怎么样,对照一下你们教室的座位,看看是不是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