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败论英雄【通用10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以成败论英雄【通用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以成败论英雄【通用10篇】一
话说《西游记》此书,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呐。当然,主人公孙悟空自是世人皆知的主。寒假内我热血沸腾地“欣赏”完这本伏魔小说,至此我对孙悟空的崇拜犹如滔滔江水涌上了心头,一发不可收拾。
孙悟空的形象是何等的光辉?“三借芭蕉扇”时,他的机智与果敢,令人叹服;“三打白骨精”时,他的处变不惊与英勇,令人钦佩;“大闹天宫”时,他勇猛的表现与坚持到底的本色,令人折服……孙悟空在取经途中所展现的除恶务尽、智勇双全的精神品质及伏魔英雄的高大形象早已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宛如夜晚的星星般熠熠生辉。
主人公孙悟空的性格随着故事情节地逐步发展,愈来愈成熟,愈来愈稳重。他为民除害的勇气和精神,在恶劣环境中的机智应变,在屡次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乐观宽容,这些正是21世纪的朋友们鲜少拥有的。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皆有“魔”,在它面前又有多少人能够镇定自若,应付自如?这些“魔头”乃是挫折或是困难的化身,只有当人们明白何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时,才会拥有那持之以恒的毅力去拾起自身的“武器”——面对艰苦的信心和勇气。有了这样的条件,除掉“魔头”那便是迟早的事。
如果你认为我只是夸夸其谈亦是除“魔”任务艰巨,难如登天,那么我就诚心诚意地将我那鸡毛蒜皮的除“魔”旧事一五一十的道明吧!
回忆起那时,我一边哼着小曲,一边瞅着路边五花八门的商店。可是呢,不知我那好心情是遭到“天怒人怨”呢?还是出门忘记看看黄历了?一只矿泉水瓶竟然在我前方安详地躺着,而我却不知道霉神、祸神正靠在我身边。恰巧我一脚踩了上去,一下子重心不稳,朝前扑去。说时迟,那时快,我猛然反应过来,双手一伸,稳稳地撑在地上,手上也挂了“彩”。不过呢,幸好我反应及时,要不然非得同可爱的大地来个亲密“接吻”。为了让它不再危害人间,我决心除掉此“魔”,站起来,轻轻弯下腰,把水罐捡起,走到垃圾桶旁,狠狠地扔进了它该去的“十八层地狱”。“哈哈哈……”我张狂地大笑着,仿佛自己已成了女英雄。
如果你够勇敢,够机智,够胆识的话,我坚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伏“魔”高手。倘若你再努力地除“魔”务尽,说不定就直逼孙悟空的“英雄”级别哦!Everybody,comeon!
以成败论英雄【通用10篇】二
英雄有很多种定义。有些人认为英雄是一种称号,一些做了很伟大的事的人,被称之为英雄;而有些人认为英雄是一类荣誉,那些被称之为英雄的人,会得到很多赞誉;还有些人认为英雄是一种表现,在危难时刻帮助他人,救助遇困的人们。
但是我认为英雄是一种精神。它勇敢,它无私,它正直,它善良,它是舍己为人,它是不追名逐利,它是出生入死的人们的救星,它是独曳孤舟的清闲与淡泊。
这些英雄,他们不惧怕生死,只求自己内心的一份淡泊;他们不追求名利,只求平平淡淡的生活;他们不趋炎附势,只求无愧于内心;他们不屈服于命运,只求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们不自甘堕落,只求奋发向上昂扬奋进。我同样也是多么想认识这些英雄们啊。
一股淡淡的海风吹过,带着我来到了《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小船上,随着暴风雨的怒号,随着小船无力地颠簸,我看见了深海中的狂鲨在忽明忽暗闪电刺眼的闪烁下疯狂地咬噬,我看见了汹涌的波涛在轰隆隆的雷的炸裂下漫天地倾泄。
我在风雨的洗礼下漂流到了岸上,漂流到了莱茵河畔,一缕悠扬的琴声飘入我的耳朵。我随着这琴声,辗转来到了一个坎坷多难的家庭里,一声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夜的宁静;稍不熟练的音符使我看到了稚嫩的小克里斯朵夫对音乐的探索与好奇;慢慢就是音调稍高的阶音,是与权贵的斗争,是不与金钱同流合污的豪情壮志;到了成熟的时候,铿锵有力的音符敲打着我的心头,那处处都流露着对命运的不屈,对苦难斗争的伟大精神!
《老人与海》,耳熟能详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于1951年初,同时也是朝鲜战争爆发,抵制苏联扩张时,美国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宣称要清查美国主义政府中的共产主义活动时期。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海明威的创作,相反,他却认为这是他一辈子能写出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英雄并不在于做出轰轰烈烈的一番大事业,而在于做自己心中的英雄。同时,英雄也没有年龄的限制,《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他尽管虽处耄耋之年,但是仍有一个伟大的英雄梦。他在暴风雨中历练过,在狂风怒号的海啸中与大海搏击过,在深不可测的海洋中勇斗鲨鱼,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小男孩什么叫做永不放弃,永不退缩。他同时也为我们诠释着什么叫做自己的英雄。
似乎是罗曼罗兰在音乐殿堂里创作出来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小说里的克里斯朵夫出生在德国一个贫穷的音乐家庭,但是这没能从一开始打消这名少年的音乐梦,他六岁就在乐坛崭露头角,十一岁担任宫廷乐师,并成为引人瞩目的音乐家。所以说他在困难中成长,在磨难中长大,他摒弃一切世俗的偏见,权势的压迫,舆论的冲击,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乐观面对一切艰难困苦。这不就正是英雄的最好写照吗?
两本书同样书写着伟大的英雄,从描写来看,《老人与海》注重于人物的描写,从很多客观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的性格与精神,《约翰。克里斯朵夫》同样也是如此。而《约翰。克里斯朵夫》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老人与海》中对环境的描写也很多,两部作品的环境描写也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从内容上来看,都是描写了一类人,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英雄。因为无论是约翰。克里斯朵夫,还是圣地亚哥,都具备着我所认为英雄的一切品质,他们不怕困难,乐观向上,不屈不挠,与命运顽强斗争,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无论是与大海搏击的英雄还是与命运做抗争的的英雄,他们都是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热血,对生活的热爱,顽强地有意义地活着的伟大的精神与高尚的品格,留给了我们,留给了我们懵懂的青春,英雄永无悔,青春人生同样也无悔。
就如同蒙蒙四月的春雨一样,文学带给我们的是领悟与感动。静静守候在文学的彼岸,聆听着文学的春风,你总是会收获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以成败论英雄【通用10篇】三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子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
以成败论英雄【通用10篇】四
你心碎,是在她回眸一笑中,看见了你们儿时的青梅,还是看见了你身为党正时和她在草间嬉戏的背影。在她哀怨的眼神中,你是想起在沱罗江边为她垒石而砌的小桥,还是想起在废墟里为她而吟的“夏之鼓,冬之羽”……可是,为了国家,为了苍生你只能舍弃她,于是你只能在泪眼朦胧之中,忆起你们的铜镜之约和她那端着清酒站在烈烈风中为你送行的丽影。你心寒,是因为你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而主动请缨提锐旅,只可叹那君王宁信鬼神,却不愿信你。无奈之下你仰天长啸,泪如雨下。瞬间那冷冷的青石染上了你斑驳的血迹……还是你,甘受屈辱辅佐改过自新的君王,与他同卧薪,共尝胆,终于三千越甲,吞吴成功,而你却扁舟一叶,载着那浣纱佳丽,飘然而逝,留下了美丽的传说……
你深情凝视着如血的斜阳,拔剑自刎,血洒乌江。是否因为你看见了在云间的她――那个温婉可人的女子。而她就在你怀中香消玉殒,化为一棵美丽的虞美人。也许你心死了,你宁可屡入敌阵,数番拼杀,血染战袍,也不愿再渡乌江以图东山再起。壮志未酬的你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也许你心寒了,你转战多省,消灭秦军主力,却让那奸诈小人渔翁得利,那个与你称兄道弟的泗水无赖违背盟约,苦苦相逼,让你只能在四面楚歌中击鼓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你的血染红了汗青,但总让后人惦念,惦念你那“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冲天豪气。
你错了吗?那个乐观、浪漫、宽容、强盛、纵情欢乐的朝代,就在你为她添妆描眉的举止间荡然无存了。六军不发,娥眉长恨,黄尘飞舞,掩盖花容。你掩泪离去,心胆俱碎。堂堂的一国之君,曾有的“开元盛世”让你的圣名照亮了半个盛唐,为了黎民百姓你曾含笑吞下蝗虫,为了国家繁荣你曾吐哺握发,思贤若渴。谁不为你的雄才伟略折服!而现在,你只能看着她在眼前飘逝……于是每个日夜,太液池中,未央柳下,你都追寻着那曾有的芙蓉之面,柳叶之眉,那曾有的带雨梨花,霓裳羽衣……每个夜晚,你站在西宫南苑内,冷月无声,鸳鸯瓦冷,华霜重重,翡翠衾寒,孤夜难眠。你在七夕之夜向天祈愿:“长生殿,念娇颜,愿做比翼鸟,天地共遨游。”
以成败论英雄【通用10篇】五
“我不行”,常被别人挂在嘴边。“行”,与“不行”。不尝试怎能得知?乔浩未曾写过交响曲,对他来说,自己是不行的。可是二十天过后,一部伟大的交响曲问世,这是被逼出来的成功。乔浩,是一位被逼出来的英雄。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在不容选择的关头,在进退两难的困境里,逼自己一把,你将会发现,原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越王勾践战败,被迫成为吴王的奴隶。在兴国一雪前耻和碌碌无为过完一生的选择中,前者的可能性微乎极微。但越王就在不可能中逼自己一把。于是乎,几年后的越王大败吴国,成就“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如果,越王不逼自己一把,不做任何尝试,而是从头到尾的否定自己。那么,“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又从何而来?越王的成功又怎会载入史书,永垂不朽?在困境中逼自己一把,你将会看到荆棘路后的坦途。
反观现在,又有哪位科学家的创造不是被逼出来的?我国第一位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她所研发的青蒿素,何曾未经历过瓶颈期?当时的青蒿素属于半成品,在提纯方面上一直都无法找到突破口。在花甲之年,屠呦呦哪里有时间在去慢慢研究,慢慢消耗。于是,屠呦呦经过无数次的翻阅古书,终于获得了最完美的提纯方法。拼一把,往死里逼逼自己,很多思绪会在脑海里复苏,你也会发现那把属于你的,隐藏在草丛里的,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
人被逼到绝境,能够爆发出潜力,出现奇迹。其实,物也一样。当你爬上山顶,你可曾留意过,绝壁的石头边长出的一棵棵瘦弱的小树。如果种子不逼自己,不奋力生长。那么它将腐烂在地上,或被人畜践踏,或被鸟兽啄食。又怎能睁开眼看看这大美河山。
人也好,树也好。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看似怎么迈,都迈不过去的坎。其实,你只要退后两步,憋一口气,往前一冲,怎会迈不过去?不是做不到,也不是不可能。只是,不愿意拼搏,不愿意尽全力罢了。
以成败论英雄【通用10篇】六
肆意的战火吞噬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
巍巍青山埋葬着多少铮铮铁骨。
鲜红的五星红旗浸润着多少革命先烈的鲜血 ,
浩浩湘江歌颂着多少英雄故事。
少年英雄王二小,
视死如归的刘胡兰,
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用身体堵枪眼的黄继光,
……
这些英雄从未退缩,
总有一天
光明就会来到!
终于
胜利的钟声敲响了
新中国成立了
那些铁骨英雄
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
换来了新的时代
热爱烈士,热爱祖国
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我们要努力读书,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因为----
只有少年强,则国强!
以成败论英雄【通用10篇】七
汉军的楚哥响起,喇叭嘶鸣,直击耳膜。项羽簇紧眉头,抚摸着心爱的马儿和搂着心爱的女人,思绪万千,唱起了一首悲伤的离歌。
他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勇士啊!他不可能坐等山空,等死,他绝不会允许他就这样死去。他带领八百多人直夜溃围却被迷失方向,陷入迷离的大泽中,兵马盛衰,自身不得保己,决心来一场快战,论输赢谁与争锋,谁是真正的王者。
他是知耻重义的豪杰啊!预料早已失败的结局,带领他们冲出突围。一路走来,却只剩下几人。乌江岸边亭长如同救命稻草般。只要项羽的一声决定便可渡乌江东山再起,明日辉煌,深仇旧恨与之解决。但他不肯啊!他内心有愧呀!那些比他战死疆场的兄弟们啊,如今在那荒凉的河谷间无人问津。他愧对于这些死去的亡灵,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最后自刎而死,也是为了所谓的“义”啊! 或许是一种宿命吧!项羽在动乱频烦的年代里穷途末路也要保全自己的尊严。当日摄人魂魄的眼神和声音就可吓退敌兵,那眼神里分明就是一股不服输的气势,震撼绝非偶然。又岂能点到为止?对于项羽来说,他的结果怎能用时运不济来了结,他自身的自负在这条漫漫争夺路当中注定是他成为不了像刘邦那样的君主。他对事情的不加考虑,苍莽决定注定让他只有做一个行动上的勇者,思想上的莽夫,他没有忍辱负重,卷土重来的变通。他只能在乌江结束了他的英雄路程。
真是可叹,可惜,可气。他只能是一个末路英雄。
以成败论英雄【通用10篇】八
何不学刺秦壮士,
何不为精忠报国。
刺秦壮士,
斗胆进宫,
刺杀秦王,
只为铤而走险。
精忠报国,
天日昭昭,
只为爱国而献身,
可谓“留取丹心照汗青”,
爱国,
为国,
说来易,做来难,
爱国精神永难忘。
以成败论英雄【通用10篇】九
暑假里,我把《水浒传》重温了一遍。正如书的封面所述:他们,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他们,忠肝义胆、隐忍谦让;他们就是水浒一百单八将。宋江、卢俊义、公孙胜、李逵、武松……,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豪杰,消灭罪恶、把持公道,为天下人谋平安。
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们各有各的特点:吴用机智聪慧,头脑灵活;鲁达力大惊人,倒拔垂杨柳;朱仝重情重义;柴进忠肝义胆;宋江宋公明公正讲义气;卢俊义有勇有谋……,都让人记忆深刻。
梁山好汉们大多是官逼民反:林冲因被陷害而加入、柴进因遭追杀而加入、武松因被逼杀人而加入……他们保护平民百姓,抵抗贪官污吏,为百姓讨来公道。
其实《水浒传》是有由来的:元末明初,四处是起义军,而施耐庵和罗贯中同道参军,但到了军营又发现自己不适合当兵,于是便一同回乡。回去后罗贯中在施耐庵的指导下写出了名垂青史的《三国演义》,而施耐庵也写下了《水浒传》。
我欣赏《水浒传》一百单八将,因为他们扶持正义,维护和谐;我敬佩英雄,因为他们代表正义,对抗邪恶。
以成败论英雄【通用10篇】一十零
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已有1625人加入 高考必胜家园收藏本页免费做试题论坛交流每日一练我有疑问?章节练习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子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
点评:
本文是考场中一篇精彩的议论文。
首先,作者能准确地解读漫画的寓意。题目“点点浮沉”四字用词非常精妙,体现了该考生对漫画的全面评价。全文紧紧围绕着“点点浮沉中的成绩”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议论。文章思路清晰,从分析“只看分数浮沉”的错误观点给孩子造成的危害,进而能高屋建瓴地提出教育的本质应在于看“浮沉分数”背后的真正意义,体现了考生极强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再者,文章最为精妙之处,还在其语言文字的亦雅亦俗,畅达准确,严谨冷静的分析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考生,极富有说服力。成语的运用顺手拈来,比喻的句子生动形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等经典语句的引用,更能表现出该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