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精选3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精选3篇】一
【教学角度】
句段读写──从语言角度进行积累、提炼、仿写,深得语言精髓。
【主要教学步骤】
1、诵读,理解形象:
用给浪、雨填充修饰语的方式,把握诗人笔下浪、雨的个性及喻义。
2、摘读,积累语言:
⑴ 摘录喜爱的一组美词佳句精段,以诵读方式推荐给全班,并简述推荐理由。
⑵ 分类集纳语言美点:
词分成语、叠词、双声叠韵词、极富表现力的词、拟人化的动词、其他美词;
句分修辞美句、极富感情的句、联想丰富的句、透射哲理的句、特别喜爱的句;
段分排比结构成的段、浯意对举与反衬成的段、具有回环复沓之美的段、结构特别的段。
3、熟读,仿写句段:
自由选择有特色句段,或揣摩特点,或提炼句式,训练仿写。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精选3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分组学习、讨论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
3、思考下列问题:
(1)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
(2)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这一闻名世界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
(4)巴西总统在主持葬礼时那饱含深情的话语说明了什么?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大瀑布昔日的雄奇景象?请你找出并读一读。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课文的哪部分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后的样子?指名读一读。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3、由此你想到什么?
4、巴西总统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何在?(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5、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扩展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曾经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而巴西总统的行动,也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五、布置作业
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教案点评:
文章通过对绝无仅有的葬礼的简介及大瀑布前后不同景象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要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和爱护地球的主题。教学设计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采用“读—画—议—说”的自读方式,先快速阅读课文,就课文内容和写法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小结。
3、课文内容理解之后,提出“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的问题,请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小结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将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精选3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学会5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胸脯等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字,学会5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胸脯等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圣经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远在上古时代,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大禹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他的伟大壮举与奉献精神令世代炎黄子孙敬仰不已。今天,我们要来阅读的是外国的一个民间传说,从中去认识一位名叫大卫的人物。
2.教师板书课题:大卫。
3.引导交流资料,认识著作。
⑴教师:通过预习,大家知道《大卫》这个民间传说的作者及出处吗?
⑵学生自由介绍。
①作者是美国作家、历史学家亨德里克?房龙。
②出自《圣经的故事》,并加以改写。
⑶根据资料,认识《圣经的故事》一书。
《圣经的故事》是房龙为美国青少年了解《圣经》知识而撰写的通俗读物。他简明扼要地解答了《圣经》是怎样一部书,包含哪些内容,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与犹太氏族的关系,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希腊罗马文明与基督教的关系,耶稣是怎样一个人等一些令青少年感兴趣的问题。
4.教师设置悬念,导读:今天,《大卫》这一个圣经故事将为我们讲述些什么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桌互相纠错,交流在读和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联系上下义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铜盔赋税仓皇逃窜气势汹汹万夫不当之勇长途跋涉大惊失色瑟瑟发抖
4.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在小组内互相说说。
5.圈出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读读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这些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⑴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读一读。
⑵评议正音,全班齐读。
⑶提出识记或书写难点,教师重点强调。
卵左右结构,左右部分大小较一致,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笔顺,而左右两部分中间的点画不能丢。
⑷指名按自然段轮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及时评议,纠错正音。
2.理解、交流词语的意思。
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地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赋税:国家向百姓收取的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
瑟瑟发抖:瑟瑟,形容颤抖。这里形容发抖的样子。
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指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猛。
大惊失色:失色,脸色变得苍白,失去了本色。形容极为惊恐的状态。
仓皇逃窜:慌慌张张地逃跑。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一名叫大卫的牧羊少年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在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的紧急关头,大卫拿弹弓和鹅卵石杀死了非得士巨人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大卫成了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
4.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指名反馈,教师引导。)
第一部分(第l3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介绍大卫是一位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的少年。
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写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到以色列的军营叫阵,大卫向扫罗王请求出去和他交战。大卫并用弹弓射死了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故事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卫成了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以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故事的结果)
四、初识人物,了解特点
1.教师指名反馈: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有:大卫、歌利亚、扫罗王,其中大卫是文章的主要人物。)
2.自由交流三个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⑴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正直勇敢。
⑵歌利亚:目中无人、气焰嚣张、有勇无谋。
⑶扫罗王:关心子民、讲求诚信。
3.教师引导: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精神品质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细致刻画展现出来的。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描写三个人物的语句,再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对故事中三个人物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人物的表现,深人体会大卫的精神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与词语采集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抓住细节,体会大卫的热爱祖国、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2.品析文中的比喻句,想象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抓住细节,体会大卫的热爱祖国、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的比喻句,想象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效果。
教学准备
1.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2.查阅《圣经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铜盔出嫁胸脯鹅卵石武艺超群气势汹汹毫不畏惧
2.组织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故事中的三位人物,其中你们最喜欢的是谁?(生答:大卫。)
3.教师导人:这节课,我们就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谈谈自己喜欢大卫的理由。
二、品读细节,了解人物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大卫的相关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以此说明自己喜欢大卫的理由。
2.四人一小组,在组内展开介绍、交流。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在耶路撒冷南边伯利恒的一个山坡上,坐着一位少年,脸颊透红,两膝间夹着一把琴。他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手指在琴弦上熟练地跳动着,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山坡,流进草地,优美动听的歌声在原野上飘荡身边,一群羊正在低头吃草。
①脸颊透红:通过对大卫的外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大卫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少年。
②他边弹琴,一边唱歌:通过对大卫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卫是一个快乐无忧、多才多艺的少年。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用琴声、歌声赞美生活的美好。
③理解比喻句: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山坡,流进草地
a.分析: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一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大卫所弹奏的琴声的悦耳动听、轻快流畅,表现了大卫弹琴技艺的高超。
b.流动的溪水有什么特点?
c.想象:大卫弹奏出的琴声,有如溪中的流水清脆甜美、轻快悠扬,从他的指尖传出,并随着风儿四处飘荡。
d.体会:大卫弹琴技艺的高超。
④学生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
⑤理解比喻句:这一切是那么美丽,简直是一幅图画!
a.分析:这一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一句话采用了暗喻的手法,将大卫在山坡上弹琴、唱歌的情景比作一幅图画,表现了大卫十分热爱生活和他们生活的安宁、美好。
b.联系上文,体会这一句话表现的是什么?(以色列人生活的安宁和美好。)
c.想象:一位脸颊透红的少年独坐山坡;曲膝夹琴自得其乐地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清脆悦耳的琴声在流淌,优美动听的歌声在飘荡;身边的羊群正低头吃草,默默地欣赏,也许是深深地陶醉了。这一切多么和谐美好,犹如图画一般。
d.朗读: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课文第2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e.领悟写法:文章第2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对大卫在山坡上弹琴唱歌这一画面的生动描写,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引出故事的主人公,既刻画出了大卫健康可爱、多才多艺的美好形象,又制造了悬念,引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⑵大卫说:大王,你不要为我担心,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力气很大,我从来没有怕过什么。我放羊的时候,经常有狮子和熊来偷袭,想吃我的羊。要是离得远,我就用弹弓把它们打死;要是到了我面前,我就抓住它们,把它们摔死。让我去吧,大王!
①这段话主要写什么?(主要写大卫勇敢地说服扫罗王让他出去和歌利亚交战。)
②大王,你不要为我担心,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力气很大,我从来没有怕过什么。小小年纪却反过来安慰扫罗王,消除扫罗王的担忧,让我们感受到大卫的爱国、勇敢、自信的精神。
③要是离得远,我就用弹弓把它们打死;要是到了我面前,我就抓住它们,把它们摔死。小小年纪的大卫面对凶猛的狮子与熊,能如此冷静沉着地应对,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机智勇敢、充满自信,也充分证明了他力气之大,且不畏强敌。
④让我去吧,大王!一个!让我们体会到了大卫请求出去和歌利亚交战的迫不及待的心情,因为这关系到所有以色列人的荣辱成败,大卫是一个爱国、勇敢的少年。
⑤联系上文,深入理解:大卫请求出去交战,然而这一次,他所面对的对手不是狮子和熊,而是一个怎样的歌利亚呢?
a.大卫走到军营门口,只见一个巨人正在军营门外气势汹汹地大声叫骂。这是一个狂妄自大、气焰嚣张的歌利亚。(动作描写)
b.那人身材高大,头戴笨重的铜盔,身穿厚厚的铠甲,腿上包着铜护膝,肩上扛着铜制长枪,枪杆有织布机的机轴那么粗。这是一个高大威猛的歌利亚。(外貌描写)
c.他力大无穷,武艺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是非利士人中一个有名的武士。这是一个能力非凡的歌利亚。
d.他的声音如同从空中传来的声声巨雷,军营里很多士兵都吓得瑟瑟发抖。这是一个令人生畏的歌利亚。
分析:他的声音如同从空中传来的声声巨雷,军营里很多士兵都吓得瑟瑟发抖。
思考并体会: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
把歌利亚的声音比作巨雷,生动而夸张地表现了歌利亚咄咄逼人的气势和以色列人十分恐惧的心理。
⑥教师小结:面对着武艺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闻声就令人心惊胆战的巨人歌利亚,年纪小小的大卫竟然毫不畏惧,恳切地请求并极力地说服扫罗王让他出去和歌利亚交战,这是何等的勇气,他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精神终于感动了扫罗王并说服了扫罗王。
⑦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
⑧体会写法:作者抓住大卫的语言,表现了大卫的爱国、勇敢的精神和迫不及待的心情。
⑶歌利亚一步一步向大卫走来,大卫也一步一步迎了上去,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突然,大卫飞快地拿出弹弓和鹅卵石,迅速瞄准,只听见嘭的一声,鹅卵石正打在歌利亚的额头上。歌利亚哇地惨叫一声,直挺挺地倒在地上死了。
①迎字表现了大卫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②飞快地拿出迅速瞄准表现了大卫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抓住时机,反应迅速,十分沉着机智。
③嘭的一声正打在歌利亚的额头上则表现了大卫什么?
表现了大卫力量之大,射击之准,给了歌利亚致命的一击。
④教师小结:大卫不等歌利亚出手,仅用弹弓与鹅卵石就将其打死在地,这就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形象。
⑤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l0自然段。
⑥体会写法:作者抓住大卫的动作,表现了大卫临危不惧、随机应战、十分沉着机智。
三、课堂小结,朗读背诵
1.教师小结:武艺超群、狂妄嚣张的巨人歌利亚最终倒在了一位少年的弹弓下,这个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的少年大卫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改变了以色列人的命运。这个动人的故事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智慧与勇气的无穷力量。
2.学生独立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加以背诵。
四、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