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厂长先进事迹抗疫【精选3篇】
优秀厂长先进事迹抗疫【精选3篇】一
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九江玻璃纤维厂,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16家大中型玻璃纤维企业之一。在他1990年担任厂长后工厂也有过辉煌的历史,取得过“生产年年长,工资年年加,房子年年盖”的优异成绩;在实行市场经济后,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企业步入了没有钱发工资、没有钱购买原材料、没有钱交纳水电费、没有钱交纳银行利息、没有钱缴纳“三金”的“五无”境地。尽管我们也进行过多次深化企业内部的改革,企业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走出困境。20xx年他在九江市委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及时抓住一个偶然的机会,成功地进行了资产重组,年年迈大步,并实现了由“五无”到“五不欠”即:不欠员工工资、不欠银行利息、不欠原材料款、不欠社保“三金”、不欠水费电费的巨大转变。巨石九江公司的广大员工盛赞邵伙军同志是员工的贴心人,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带头人,是党的好干部,是军转干部的楷模,20xx年他光荣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一、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是体现党的宗旨,也是他进行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无论是之前的改革还是在20xx年的改制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由于九江玻璃纤维厂是一个办了几十年的老厂,职工严重超编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在资产重组的谈判中,中化建从重组后的效益角度出发,不愿意全数接收工厂原先的2440多名职工。他在当时参加谈判时坚持说:“这些职工多少年来都是和我并肩战斗的战友,过去企业困难发不出工资,为了多数职工的整体利益,有的同志办了‘两不找’的停薪留职手续,已经为工厂的整体利益作出了牺牲。
在资产重组完毕后,有不少过去下岗的职工迫切地要求回来上班,他又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讲,“暂时还不能回来,企业刚刚改制,生产规模还没有扩大,如果又都立即回来上班,跟以前有什么区别,刚刚出现的一点生机不又要回到老路上去吗”。经过他耐心地做工作,这些同志都愉快地回去了。随着工厂生产的不断发展,他又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安排过去下岗的职工回来上岗,在他的亲自过问下,过去300多名下岗的职工,凡愿意回来上岗的全部都回来上班了。
二、改革必须发扬“四不怕”精神
改革必须发扬“四不怕”的精神,这是他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次进行改革的深刻体会。因为改革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尝试,其实质是利益的再分配,在改革中不可能不触及一部份人的利益,不可能不得罪一些人,作为改革者也不可能不承担着改革失败的风险,同时也会遭到一些人的污蔑和人身攻击,甚至是报复,这是不足为奇的。
第一是“不怕丢面子”。“面子是一个人尊严的象征,一个人如果不要面子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但作为改革者,首先是要“不怕丢面子”。他担任了10多年的厂长,在九江市乃至于在全国同行业都有一定的影响;从政治荣誉上讲,从中央到地方的奖励他都得过,荣获过全国模范军转干部殊荣、当过多届省、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委候补委员、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厂长(经理)。
优秀厂长先进事迹抗疫【精选3篇】二
电厂厂长先进事迹材料
太行、王屋二山,将以巨人的诗笔,书写他不朽的名字;
黄河、沁河之水,将以时代的歌喉,吟唱他生命的华章:
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华能沁北电厂副厂长郝法鹏,一个年仅42岁的共产党员,长眠在保煤供电抗击雪灾第一线,他用一团生命的烈焰演绎了一曲奉献之歌。
“只要我能发一度电,我就把自己装进炉子里!”
从去年X月开始,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灾区电力中断、煤炭告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在集团内部开展了“抢运电煤大会战”,以确保有足够的电力向灾区输送。
位于我省济源市的华能沁北电厂是华中地区第一座单机容量600MW的大容量骨干电厂,年需燃煤近XXX万吨,且为优质、高发热量的贫瘦煤,煤种十分紧俏,国有大矿重点合同比例不足XX%,其余全靠市场采购。从去年X月份开始,厂里每天已只能购进几千吨煤,库存却以每天1万吨的速度迅速下降到了不够10天使用的警戒线。沁北电厂能否安全稳定发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分管燃料采购的领导,郝法鹏深知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正值全国上下抗击冰雪冻雨、保煤供电的关键时期,郝法鹏临危受命,亲赴山西落实煤炭供应。这一去就是两个多月,他将山西长治、晋城、太原地区100多个大小煤矿、煤场跑了无数遍。至今,在他走过的地方,人们都还念念不忘他在那些特殊日子里常说的一句话,“跑不来煤,只要我能发一度电,我就把自己装进炉子里!”
“抗灾的事是大事,他真的把小家放在了大家的后面!”
“像这样敬业的人,我佩服!”说起郝法鹏,长治南烨煤矿矿长李建民一脸敬意。李建民回忆说:“当时,矿里的煤走汽运\\d{2,3}元一吨,可郝法鹏要走火车专列,一吨煤只能卖\\d{2,3}元,6500吨煤要卖给沁北电厂,矿里至少少挣六七十万元。但是,郝总那股情系灾区人民的执著劲儿,实在太感人了。我平生做了第一笔赔本的买卖。”
在山西的大多数日子里,郝法鹏每天早上7点钟准时出发,每天要跑六七个供煤单位。一旦发现合适的煤源,他就一遍又一遍地催促供应商赶紧组织发货。长治明华煤业公司科长常铮清楚地记得,郝法鹏在煤站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磅房。山西寒冬的大风又冷又硬,指甲大的煤粒打在脸上火辣辣地疼,人站在风里,不到一分钟就成了“黑人”。郝法鹏在四面透风的磅房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只为了看看到站的煤有多少是沁北电厂能用的。
“那天长治下大雪,连放在车里的矿泉水都冻成冰了。”山西能源产业集团长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东升还记得,20多天前的一个下午,郝法鹏带他去现场看发煤。到了晚上,几个人冻得浑身打哆嗦。司机柴金柱劝他在车里暖和一会儿,他却说:“在车里你咋能知道人家给咱装的是不是好煤。”后来,郝法鹏干脆坐到了装载机几乎露天的驾驶室里,看着机手一铲铲装车,直到凌晨3点装完他才离去。柴金柱说:“那些天,郝总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有时一天就吃一顿午饭,这样的日子,铁打的人也受不了。”郝法鹏去世后,柴金柱回家整整输了6天液才恢复了体力。
“在抗击雪灾的两个多月里,郝总为保煤供电无数次奔波于长治、济源、郑州之间。其间,他只回过3次家,与家人见面的时间加起来不足XXX个小时,最短的一次只有半个小时。”司机小柴回忆说。
“X月X日,我们到郑州向集团公司领导汇报工作。汇报结束后,才晚上8点多,我和书记知道他好多天没回家了,就劝他顺路回家看看,当时他也没有推辞,但事后才知道他当晚没回家就直接返回了长治。他真的是把抗灾供电的事当成了头等大事,把小家放在了大家的后面。”说这话时,华能沁北电厂厂长赵贺满眼泪光。
一腔碧血化作一丝光明
在郝法鹏的努力下,沁北电厂的库存煤一天天多了起来,从最少时的XXX万吨慢慢增加到了XXX万吨,电煤储量全省第一。充足的煤炭保障,使沁北电厂在众多电厂缺煤停机、电网最困难时期一直满负荷发电,发电量全省第一,为保证电力供应、支持南方灾区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点名表扬。
X月X日下午,从山西回来,郝法鹏便直奔电厂的煤场,看到如山的煤堆,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当天夜里,他在睡梦中停止了呼吸。还有3天就过春节了,他却累倒在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确保电煤供应和安全稳定发电第一线。郝法鹏是个极有爱心的人,临终之前,他却没能和妻子纪桂芹、爱子骜劼再见最后一面;郝法鹏是个极有孝心的人,只差3天就过春节了,他却没能和专门从山东老家来的80岁的老母亲共享天伦。
在郝法鹏的追悼会上,华能集团送给他一副挽联——“斗风战雪,涉千山万水,一腔碧血化作一丝光明,照亮千家万户;保电抢煤,历千辛万苦,一片丹心凝成一团炉火,温暖天上人间”。
日前,省委书记徐光春在济源市委上报的工作信息上作出重要批示:“向郝法鹏同志学习并致崇高敬意。全省各级干部都要学习郝法鹏同志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公而忘私的精神,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太行垂泪,沁水呜咽,郝法鹏虽然走了,但他的事迹却在中原大地广为传颂,他的灵魂之光将永远熠熠生辉。
优秀厂长先进事迹抗疫【精选3篇】三
优秀厂长创业事迹
在九江市,提起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邵伙军的名字,无论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市民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的名字是和九江玻璃纤维厂的成功改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和他的“四不怕”的改革精神在市民中广为传颂的。
邵伙军同志1965年12月入伍,转业之前是部队的团政委,1986年初转业到九江玻璃纤维厂工作,他先后担任厂党委副书记,副书记兼副厂长、厂长、厂长兼厂党委书记等职,XX年工厂进行资产重组后被巨石集团聘任为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总经理至今。
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九江玻璃纤维厂,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16家大中型玻璃纤维企业之一。在他1990年担任厂长后工厂也有过辉煌的历史,取得过“生产年年长,工资年年加,房子年年盖”的优异成绩;在实行市场经济后,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企业步入了没有钱发工资、没有钱购买原材料、没有钱交纳水电费、没有钱交纳银行利息、没有钱缴纳“三金”的“五无”境地。尽管我们也进行过多次深化企业内部的改革,企业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走出困境。XX年他在九江市委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及时抓住一个偶然的机会,成功地进行了资产重组,年年迈大步,并实现了由“五无”到“五不欠”即:不欠员工工资、不欠银行利息、不欠原材料款、不欠社保“三金”、不欠水费电费的巨大转变。巨石九江公司的广大员工盛赞邵伙军同志是员工的贴心人,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带头人,是党的好干部,是军转干部的楷模,XX年他光荣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下面将他坚持以人为本,锐意改革创新的事迹介绍如下。
一、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是体现党的宗旨,也是他进行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无论是之前的改革还是在XX年的改制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由于九江玻璃纤维厂是一个办了几十年的老厂,职工严重超编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在资产重组的谈判中,中化建从重组后的效益角度出发,不愿意全数接收工厂原先的2440多名职工。他在当时参加谈判时坚持说:“这些职工多少年来都是和我并肩战斗的战友,过去企业困难发不出工资,为了多数职工的整体利益,有的同志办了‘两不找’的停薪留职手续,已经为工厂的整体利益作出了牺牲。现在有的职工已经是接近退休年龄了,有的是一家几口,老的老小的小,都要靠他们养活,现在马上要进行资产重组了,工厂发展有希望了,我不能再把他们拒之门外了,只要有一个职工进不了中化建这个笼子重组就免谈”,集团公司的领导看到他对职工的感情这样深厚,态度又这样坚决,最后同意将九江玻璃纤维厂的2440多名职工全部如数接收。
在资产重组完毕后,有不少过去下岗的职工迫切地要求回来上班,他又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讲,“暂时还不能回来,企业刚刚改制,生产规模还没有扩大,如果又都立即回来上班,跟以前有什么区别,刚刚出现的一点生机不又要回到老路上去吗”。经过他耐心地做工作,这些同志都愉快地回去了。随着工厂生产的不断发展,他又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安排过去下岗的职工回来上岗,在他的亲自过问下,过去300多名下岗的职工,凡愿意回来上岗的全部都回来上班了。后来不仅人人有班上,有工资发,而且工资水平还年年有提高。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全体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过去由于企业困难中断了几年,兼并之后,大家都迫切希望能接上,通过他和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工厂中断了几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先后都接轨了,现在是在职职工有班上,退休职工有保障,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前程丝锦,柳暗花明。
优秀厂长创业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