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议论文 >

永安地质博物馆【精选3篇】

小编: 北海有鱼

永安地质博物馆【精选3篇】一

永安石林风景区喀斯特地貌成因分析及其地貌特征

摘要:三明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的中断,该地区出露了福建全部古生代地层和大部分中生代地层,褶皱与逆冲推覆构造发育,石灰岩十分丰富,发育喀斯特地貌等独特的地貌特征,系统地再现福建古生代以来的地质演化历史,是一个理想的地质地貌实习基地。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地貌学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分布和演化规律和主要的岩石特征。在对境内喀斯特地貌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喀斯特地貌的成因,认为内外营力是决定喀斯特地貌的决定性因素。永安地区的交通旅游业发展趋势良好,通过这次实习对喀斯特地貌的调查,对于旅游业的发展积极作用。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成因分析、地貌特征、内外营力

引言

喀斯特地貌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千奇百怪的地貌特征是很好的旅游资源,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对喀斯特地貌进行分析。这对永安喀斯特地貌的开发利用以及永安大湖镇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意义。所以于2012年10月13日来到永安大湖石林风景区进行考察,通过这次考察针对喀斯特地貌成因的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地貌表现和永安喀斯特地貌旅游开发铺开。

1.永安市概况

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地处沙溪中上游,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大约界于东经116°56'-117°47',北纬25°33'-26°12',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约71公里。

永安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7℃,全年以7月份气温最高,全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762毫米,一般三月到六月为全年的雨季。永安地区是我国华南区比较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全区山脉连绵起伏,一般高程在800米至1100米以上。该区河谷水系十分发育,主干河流为沙溪,上游称九龙溪,支流称文川溪,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永安市是闽西北的交通枢纽,交通设施比较完善。鹰厦铁路、205国道、305省道、208省道贯穿境内,泉州至三明高速公路、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永安至宁化高速公路、永安至漳州高速公路都途经永安市,并形成枢纽互通。

永安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2.3%,其中毛竹是永安的林业特色。矿场资源颇具特色,无烟煤、石灰石、重晶石、水泥粘土为优势矿种。

2永安也是福建省的一个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工业有福建水泥厂、福建维尼伦厂和永安火电厂、永安机床厂、永安造纸厂以及加福煤矿、丰海煤矿等。

永安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著名的景区有:桃源洞—鳞隐石林等。鳞隐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它位于永安市西北部大湖镇。它由鳞隐石林、十八洞等6个景片组成,总面积1.35平方公里。

2.地貌成因分析

永安鳞隐石林作为永安喀斯特地貌的代表之一,其所在的丘陵整体上由上石炭统船山组石灰岩层组成。

2.1内营力

2.1.1可溶性岩石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好的物质条件,从成分上看,可溶性岩石可分为三类:①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如硬石膏等。③卤盐类岩石,如食盐、钾盐等。在这三类岩石中,溶解度最大的是卤盐类,硫酸盐类次之,碳酸盐类最小。但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好的是碳酸盐类的石灰岩,这是因为其他两类可溶性岩石所形成的地貌不易保存的缘故。该永安石林区也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为主,碳酸盐类的岩石溶解度小,在永安地区石灰岩为主的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具有地貌意义和价值。

2.1.2岩石发育多节理和裂隙

3透水性不好的岩石,喀斯特作用只限于表面,很难深入内部。透水性好的岩石,地表和地下溶蚀都很强,喀斯特地貌发育也好。岩石的透水性跟岩石的节理和裂隙有关。

永安位于新华夏闽西隆起带和南北构造体系闽西褶断带与北西向晋江大断裂的复合部位,地质构造是由扬子和加里东、华力西和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山等多次构造运动迭加形成的,发育着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褶皱和断裂。主要构造体系受华夏系和新华系构造的控制,呈北东向,北西向展布。全市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明显,断裂发育[1]。永安的鳞隐石林的石灰岩出露地表,有垂直节理发育。

2.1.3岩层厚到巨厚状

石林发育于石炭-二叠纪的石灰岩里,上石炭统:船山组。该地层广泛分布于黑风口、田螺岩、狮子岩、大小力岩及大湖一带,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厚-巨厚层状石灰岩,本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利于喀斯特作用发展。

2.2外营力2.2.1气候条件

喀斯特地貌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特别是气温和降水直接或间接影响喀斯特水的径流量和溶解的速度。

鳞隐石林喀斯特地貌是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大陆性气候。春季冷暖多变,常有春涝;夏季高温,前期易涝后期易旱;

4秋季天气宜人;冬季雨水适宜且寒冷干燥。良好的水热条件,更加有利于喀斯特作用。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进行的。高温环境下化学反应速度快,碳酸钙的溶解量还是增大的。多雨的环境,一方面促进植物生长,使生物成因的二氧化碳增加,植物根系分泌出大量的有机酸,又使渗入水获得较多的酸类。另一方面多雨会使喀斯特水的循环速度加快,使地下水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补充,溶蚀能力得到加强。该地带喀斯特作用以强度大、速度快为特点[2]。2.2.2植被

由于永安的的气候条件,促进了植被的生长,该地区植被茂盛,有利于更好的引导水沿植物的根系向下渗透。

3地貌特征3.1地表喀斯特地貌

3.1.1石林:该地区石林形态各异,有孤立的柱状、塔状、锥状,也有共一基座的丛状,笔架状,有平顶的,尖顶的,有的是光滑的柱状而顶部却是密集的锯齿状溶沟和石芽,有的灰岩裸露,有的罩着一层藤本植物盘缠的披纱,美丽壮观。

3.1.2石芽和溶沟

石芽是相对突出于沟槽之间的尖形岩石,它有裸露也有埋藏地下的。溶沟是地表流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所溶蚀出来的小沟,深度一般

5在半米到数米之间

鳞隐石林的主要景观是石芽。在景区中高大石芽随处可见,以石林式石芽为主,这些石芽形态各异,形成了如石猴抱桃、三鼎石、望天石、接吻石、黑熊抱竹、石龟探洞等等景观。鳞隐石林景区耸立着石芽、石锥、石柱、石笋400多座,最高有36米。

3.1.3溶斗和落水洞

地表水沿着稠密而垂直的裂隙向下渗透,在渗透过程中对周围岩石进行溶蚀,有时伴随有冲刷、塌陷,使地面形成漏斗状洼地,称为漏斗。落水洞是喀斯特地区从地表通到地下溶洞的通道叫落水洞。鳞隐书院旁有个落水洞。

3.2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表现为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和地下暗河。3.1.1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整个溶洞的溶蚀作用不是很明显,说明十八洞发育的时间不是很长。十八洞主洞长217米溶洞的发育初期是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如层面、节理面和断层面等流动,并进行溶蚀。

3.2.2石钟乳: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缝隙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十八洞

6中有许多大大小小较规则的倒锥状石钟乳。

3.2.3石笋是有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体,形态成锥状、塔状及盘状等。其堆积的方向与石钟乳相反,但位置对应。当水滴从石钟乳上跌落至洞底时,变成许多小水珠或流动的水膜,这样就使原来已含过量二氧化碳的水滴有了更大的堆积表面积,促进了二氧化碳的逸散,因此在洞底产生碳酸钙堆积。但在十八洞发现较少。

3.2.4石幔是含碳酸钙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时,因二氧化碳迅速逸散而产生片状和层状的碳酸钙堆积,气表面具有弯曲的流纹,高度可达数十米。在十八洞到处可见。

3.2.5石柱是石钟乳和石笋相对增长而连接起来的柱状体,但在十八洞发现不多。

4小结:在这里我们体验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永安石林风景区的调查和了解,希望能够更好服务于当地风景区的发展,更好的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在这次实习中也丰富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7[1]福建省情资料库,永安市志,卷二,自然地理,第一节构造,

http://www.dawendou.com/ShowText.asp?ToBook=3227&index=39&2011-12-31

[2]严钦尚,曾昭璇.地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9(2010重印)第102页

永安地质博物馆【精选3篇】二

永安实习报告书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

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了解和掌握水文学的知识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及其体系,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了解水文测验的程序和方法,掌握河流水情的测验与分析。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了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防治;重点掌握海岸地貌、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规律、地貌灾害与防治;重点掌握河流水文、海洋水文的基本知识,地表水的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水污染与防治;观察和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观察当地土壤类型,学会对土壤剖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野外实习,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激发对祖国、对福建大好河山的热爱,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目标,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实习时间与人员安排

实习时间:2010年7月3日--7月9日,共7天。

2007级规划管理专业学生81人,领队教师沈金瑞,指导教师郑敏、陈香、傅文杰等。

三、实习地点、内容和实习路线

福建省永安市等地

第一天(7月3日):上午莆田—永安,住永安市。下午实习地点:龟山公园。实习内容:观察山区河流、水情、常见的庭院观赏树木的种类、形态、特征;永安市主要城市的绿化树种。

第二天(7月4日):永安—天宝岩保护区、加福煤矿和桃源洞

第一班(1-4组)永安—天宝岩保护区

地点:天宝岩植物保护区。实习内容:自然保护区的地形、景观,主要保护动植物,山地的土壤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情况;河流的成因与特点。

第二班(5-8组)永安—加福煤矿、桃源洞

地点:加福煤矿实习内容:区域的地层发育、岩石、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了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防治等;观察和认识丹霞地貌的类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规律;河流地貌、瀑布、水库水文,山区河流地貌。

第三天(7月5日):永安市区—永安水泥厂、大湖隐鳞石林

实习地点:永安水泥厂、大湖隐鳞石林

实习内容:观察和认识区域的地层发育、岩石、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喀斯特地貌类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规律;河流地貌、瀑布、水库水文,山区河流地貌。

第四天(7月6日):永安—天宝岩保护区、加福煤矿

第二班(5-8组)永安—天宝岩保护区

地点:天宝岩植物保护区。实习内容:自然保护区的地形、景观,主要保护动植物,山地的土壤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情况;河流的成因与特点。

第一班(1-4组)永安—加福煤矿、桃源洞

地点:加福煤矿实习内容:区域的地层发育、岩石、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了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防治等;观察和认识丹霞地貌的类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规律;河流地貌、瀑布、水库水文,山区河流地貌;

第五天(7月7日):永安—莆田休息半天。

第六、七天(7月8-9日)室内资料整理,撰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用具

铁锤、罗盘、放大镜、化学试剂、皮尺、标本袋、标签、手电筒、望远镜、照相机、GPS定位仪、地形图、地质图、笔记本等。

五、实习过程

2010/07/03下午实习地点:龟山公园

主要观察:①植物类型搭配;②布局;③设计

地质点一:龟山公园原本为河漫滩——一级阶地

龟山公园主要的植物:

1.无患;2.香樟;3..木棉;4..朴树;5凤尾葵;6.红叶檵木;7.苏铁;8.红叶梨;9.文兰兰;

10.假连翘;11.海桐;12.伏地柏;13.鹅掌楸;14.含笑(永安市花);15.紫薇;16.紫藤;17.扶桑;18.银槐;19.水杉(福建特有品种);20.桂树;21.雪松;22.迎春花;23.佛肚竹;24.黄杨;25.三处叶脉(樟科);26.大戟科;27.活力楠;28.侧柏;29.鸟臼;30.苟骨;31.桑树;

32.蒲葵;33.南洋杉;34.绿竹;35.黄金间碧玉竹;36.高山榕;37.(银)合欢38.骨碎补(附古植物、骨头受伤可用);39.崇洋木;40.牛角焦

灌木类:

1.苏铁;2.红叶檵木;3.九里香;4.海桐;5.文殊兰;6.假连翘;7.伏地柏;8.紫藤;9.紫薇;

10.迎春花;11.构骨;12.牛角焦;13.冬青;14.蓝花楹

草本类:

1.麦冬;2.紫鸭趾草

参观园艺馆中,园林盆景植物包括:

1.雪松;2.文竹;3.榕树;4.构骨;5.白花檵木;6.铁树

2010/07/04实习地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

地质点二:位置——桃园往清水10公里左右

观察土壤的垂直分布情况

土壤的类型:红壤——红中带黄,与成土母质有关。

土壤的形成过程:自然五大形成因素——母质、地形、时间、生物、气候

山体成土原因:水山石灰岩为主

山顶:残积母质为主

点三:位置——植物展览馆

天宝岩保护区中的缓冲区可有人居住生活,但是其核心区就不能有人生活。

展览馆中的种类:

1.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①南方红豆杉(提取紫杉醇,具有抗癌功效);②苏铁;③四川苏铁;⑤钟苊木;⑥银杏

2.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半枫荷

3.①蒲兰;②三尖杉;③虾脊兰;④叶艺建兰;⑤银边建兰

4.昆虫类——蝶类:

①蓝凤蝶;②柑橘凤蝶;③浓紫彩左蝶;④琉璃硖蝶;⑤腌紫弄蝶;⑥二属硖蝶

5.鸟类:

①白腰;②粉红色椒鸡;③橙腹叶卑鸟;④竹芦虫;⑤豆芜青;

地质点四:山中

植物:①三尖杉;②沉水樟;③大叶锥;④草珊瑚;⑤丝栗;⑥罗孚;⑦梨茶;⑧茗竹;⑨白花树;等等

点五:海拔在700~800之间,土壤为山地黄红壤,剖面厚度在1~1.5米左右,植物以毛竹为

主。

点六:海拔在1300~1400米左右,土壤为山地黄壤,气温降低但是紫外线更强烈。植物以黄山松、柳杉、山顶灌木、竹类为主。

点七:海拔在1604米,植被只有稀疏的黑松和柳杉,非常颓化,多为杜鹃、红牡丹、禾本科的草本植物。黄壤进一步发育为偏山地草甸。通体A~H层为主,角砾很多。气候特点为风大,气温较低,紫外线强。

2010/07/05实习地点:桃源乡

点八:地貌点

由咯斯特地貌、溶蚀作用产生石钟乳、石笋、石芽、溶蚀、石灰岩(刀砍状)

岩性:石灰系中的船山组。岩山主要分布溶沟和石芽地貌。其中石芽最小在25米,最大为石林或石芽。

点九:地貌点——石灰岩

地貌类型:石林(高30~50米、直径10~15米),形成石林的岩石产状较平,沿节理裂为石缝,有的岩石上有灰炭钙堆积。

点十:地质地貌点

该点位白垩纪砂砾岩,砾石大小大多在2~5cm之间,更大的也有8cm,更小的为0.5~1cm左右。成分复杂,颜色为砖红色。为菱角到次菱角度,厚度在厚层到巨厚层。该点地貌为大徒壁,几乎成90度,壁上流水冲到明显会形成许多洞穴,有桃源洞。

点十二:地貌点——全世界最大的一线天

该点位白垩纪的砂砾岩,颜色为红色,为丹霞地貌,桌状山,塔柱徙岩,燕江从中穿过,高度为50~100cm。

2010/07/06实习地点:永安水泥厂

点十四:地质点

该点位中生界下肚组委紫红色的火山角砾岩或为灰白色的含角砾凝灰岩。粒径在0.5~1mm之间,含有石英、石灰岩、橄榄石、胶结物为火山灰火山角砾岩的角砾含量>50%,含角砾凝灰岩的角砾含量\n

点十五:地质点——坂头组

该点为含砂粉砾岩或含砂泥岩。颜色为砖红色或灰绿色,为沉积岩,磨圆度较差,直径为0.1~0.5mm,胶结物为泥质胶结。

点十六:地质点

点上为灰白色的石英岩,由石英砂岩变质形成,泥盆纪。点上西侧岩性为坂头组的点性同点十五位含砂粉砂岩,东侧为泥盆纪天瓦洞族,岩性主要是石英岩,岩石坚硬,露头完整。点的西侧300米推测为一条断层,它的走向大致为25°,断层的西盘为坂头组,东盘为泥盆纪天瓦峒组,推测东盘为上升盘。

点十七:地质点

白垩纪的粉砂岩,点上为白垩纪砖红色的粉砂岩。

五、实习感想

实习过程中最难的是寻找天然露头时,要注意选择那些浮土、碎石少和植被覆盖差的地带作观测点。还要注意识别是露头还是滚石,看其是否“生根”,顺着岩层走向观察,看其是否连续出现,与周围岩石性质是否相同等。倘无天然露头可寻,就需借助于人工采石坑、修渠和筑路等剥露出的岩石,或者用地质工具重新剥土、挖糟、掘井等遴选人工露头。

永安地质博物馆【精选3篇】三

三、层理与劈理关系观察

下图中的岩性为翠屏山组灰黄色、灰色薄-中层变砂岩、炭质粉砂岩。点处见一宽约10m的背斜构造,背斜轴部发育轴面劈理,皱面劈理产状见图,东翼地层产状300°∠75°,西翼地层产状290°∠65°,枢纽产状300°∠75°,属同斜褶皱

此外,还从地质指导书上了解到福建燕山早期正是火山活动的极盛时期,但实习区远离闽东沿海火山喷发带,火山活动较为微弱,仅在山间断陷盆地内有火山岩零星分布。与火山活动相反,区内侵入岩广布,岩浆活动强烈,且以多期次、多脉动为其特色。形成有胡坊单元复式岩体(具有三次脉动岩浆浸入,分别形成有白溪口、上庄、新冲、旧场、李坊等岩体)、吕林岩体、里沙坪岩体等,岩性为花岗岩类。

1.燕山晚期亚构造旋回区内缺失本旋回沉积,表现为断裂构造较发育,井伴有微弱的岩浆活动。本期断裂仅发育于实习区北部新冲、上庄岩体中,以东西向压性断裂为主导并有一系列派生的小断层。如水罗坪-东方红伐木场东西向断裂,在区内长度达14km,西端为永安-晋江北西向大断裂所限制,东边延至区外。断裂总体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80°,沿断裂走向岩石强破碎,长石、石英矿物被挤压成长条状集合体具明显定向排列,构造透镜体长轴与断裂走向一致。镜下可见矿物颗粒具强烈破碎、定向带状排列、故状消光等,均表现了断裂具压性活动特点。断裂两侧发育的北东,北西向次级断裂,具有北东向左行剪切、北西向右行剪切的特点,是同一的南北向挤压应力场作川的结果。

本期岩浆活动极微明,仅以脉岩产出,多数分布于早期岩体中,受燕山晚期断裂所控制,岩性为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

2.喜马拉雅构造旋回

喜山期地壳以整体隆升为主,地形切别强烈,山峦突兀,沟谷纵横,第四系河流堆积较发育,断裂、岩浆活动均较微弱。

1)第四系山间盆地河流堆积

区内第四系沉积主要分布于中部凉坑、曹田、青村及西部硐口一带。区内河流阶地一般发育有2级,九龙溪可见3级阶。阶地堆积物以砂、砾、卵石和粘士等为主,常构成二元堆积结构。I级阶地一般高出现代河床3-5m,II级阶地一般离出十余米,而3级阶地或溶洞堆积则更高,如蛟坑溶洞中古暗河堆积物已高出现代河道三十余米,在余朋岩下II级阶地砂砾卵石层倾角达18°。这些现象揭示了第四纪以来,本区喜山运动仍有强烈的隆升活动,表现以各山间盆地的差异性,不均街的间歇性隆升为特色。

2)喜马拉雅旋回的构造变动及岩浆活动

第四系河流阶地的发育,表明本旋回构造变动以整体的隆升为特点,而一些早期断裂仍有继承性活动。并有温泉分布,如安砂热水,芹溪的内、外热汤等温泉均为该期断裂活动的迹象。

本旋回岩浆活动微弱,以中—基性岩脉形式产出,岩性以辉绿岩为主,脉岩多侵入于各期花岗岩及煤系地层中,其产状明显受早期断裂所控制。

第五章矿产资源与旅游地质

一、矿产资源

永安地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以沉积矿产为主,均为非金属矿产,主要矿种为煤、石灰石、重晶石、硅石、地下水资源等。

1)煤

峰海煤矿于70年代中期勘探完毕,求得储量近一亿吨,煤矿赋存于童子岩组。其煤质为中等灰份、亚低硫、高熔灰份、中上发热量、低强度、中变质的无烟煤,可作为动力燃料用途。该矿勘探后即建成投产,到目前已发展成具有较大规模的产煤基地源,年产量达数百万吨,为地方提供了巨大能源,成为永安三大矿业支往之一。

加福煤矿也是70年代勘探的大型煤矿,产煤层位与煤质特征与峰海煤矿相同。

2)石灰石

曹田石灰岩矿床70年代末期勘探,求得储量2.2亿t。矿石质量好,Ca0含量平均达53%,是一处大型化工、水泥原料矿床。该矿床目前已由地方水泥厂小规模开采,开始发挥它的资源优势。

蛟坑石灰岩矿床为89年一比五万区调所圈定,经过轻型山地工程控制,求得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质储量1.7亿t。该矿质量较好,CaO含量平均为51.94%,是一处大型水泥原料矿床。

3)重晶石

福建永安县李坊重晶石矿床是特大型受变质沉积矿床,围岩为浅变质(绿片岩相的黑云母带)硅、泥质夹砂屑正常沉积岩系。岩性组合单调,除重晶石矿层及矿区北部存在的大理岩外,未见其他标志层。重晶石产出于罗峰溪群中,一般见2层重晶石矿层,上层厚约1m,下层厚约1.8m,重晶石矿层与地层同时发生了褶皱。该重晶石矿床是本区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

4)硅石

主要赋存于天瓦栋组和桃子坑组的较纯净的石英砂岩、石英砾岩,由富含石英的砂砾经海浪、潮汐分选与淘洗沉积形成。按其品质和用途,分为玻璃用砂、铸型用砂、水泥标准砂和建筑用砂。多为露天开采,以规模大、埋藏浅、易采易选、砂质纯洁、粒度均匀、含泥量低而著称。

5)地下水资源

主要为蕴藏于第四系堆积物中的浅层地下水和碳酸盐岩中的岩溶水,在安砂的热水有温泉产出。

蕴藏于第四系堆积物中的浅层地下水,分布于白溪口-曹田、安砂等地。该类型水量较小,在地势低洼处或近河床处可用大井分散开采,但降深和开采量不宜过大,以避兔地表水污染,本类型地下水可作为小型供水水源地。

碳酸盐岩中的岩溶水主要赋存层位为上石炭统黄龙组、船山组及下二叠统栖霞组,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出露区以及隐伏地段。这种类型地下水水量丰富,埋藏较浅,有利于集中开采,是理想的大型供水水源地。此外,实习区内尚有一些Pb、Zn、Mn矿点,有待进一步工作确定其规模与经济价值。

二、旅游资源

(1)喀斯特地貌

石林是一种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是一种景观奇特的旅游资源,福建的永安石林自1985年以来逐渐开发后,目前已成为福建省十大名胜之一和国家4A级风景区。

永安石林位于福建省永安市西北13km处大湖乡丘陵山地,总面积约1.85km2,由麟隐石林、洪云山石林、十八洞、寿春岩、翠云洞、石洞寒泉六大风景区组成。永安石林由石炭系船山组和二叠系栖霞组灰岩组成,由于地下水与生物的作用造就了千姿百态的石芽、石锥、石柱、石笋,似人似物,栩栩如生,形成地上石林、地下迷宫,可谓得天独厚、鬼斧神工。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一月平均气温为7-13℃,七月平均温为28-30℃,降水丰沛,年均降水量在1400mm以上,适宜的自然环境,地表及地下水的运动以及生物喀斯特侵蚀营力是石林形成的主要因素。

(2)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岩经新构造运动形成的特殊景观,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旅游资源。丹霞地貌形成于永安盆地石帽山群红色砂岩中,面积大于100km2,由桃源洞、百丈崖、葛里、修竹湾、栟棕潭五大风景区组成,特别是“一线天”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窄的岩石裂隙,被列入上海吉尼斯记录。目前桃源洞为代表的丹霞地貌已成为福建省十大名胜之一和国家4A级风景区。

第六章区域地质发展演化简史

根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动及区域浅变质等事件,可将实习区区域地质发展史划分为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与区域变形变质阶段、晚泥盆世-早三叠世褶皱与逆冲推覆变形阶段、侏罗纪-白垩纪伸展变形阶段及新生代断块差异隆升阶段共四个发展演化时期。

1、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与区域变形变质阶段

区内早古生代地层属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的产物,在较远离海岸的次深-深海沉积环境下,堆积了一套厚达二千余米的近源-远源的浊流、广海等深流,开阔-半封闭的半远洋沉积的砂泥质、砂质,泥硅质复理石建造。地壳总体上处于上升、隆起趋势,但又有间歇性的震荡、时降时升。

奥陶纪末的加里东运动结束了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的历史,由海向陆变迁而接受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本次运动使复理石建造发生了一系列紧闭的线状褶皱并伴随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

从沉积建造、杂砂岩的岩石学、重矿物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等诸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实习区早古生代沉积的物源区是一种构造上为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的浊流沉积。

2、晚泥盆世-早三叠世褶皱与逆冲推覆变形阶段

晚泥盆世-早三叠世地壳相对处于较稳定状态,随着晚泥盆世来自西南方向的海侵。实习区进入了地台型海相沉积阶段。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时期继承了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随着加里东运动地壳抬升成陆后,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物源丰富,沉积了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的粗碎屑岩建造。

早石炭世末-中石炭世初,实习区受华力西Ⅰ运动的影响发生隆起,遭受短暂剥蚀。中石炭世-早二叠世,海侵进一步扩大,地壳处于稳定时期,物源较缺,气候温暖,盐度适宜,致使以蜓类、珊瑚为主的海相生物大量繁盛,沉积了一套色浅、质纯的灰岩。

早二叠世早期地壳再度活动,中期水体变浅,头足类、腕足类开始繁衍。栖霞组不纯灰岩沉积之后,于浅海还原环境下形成了富含黄铁矿结核的下二叠统文笔山组泥岩沉积。

早二叠世晚期的海退使得原来浅海环境转为海陆交互相环境,当时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物极度的繁盛,成为区内主要的成煤期。早二叠世末,受华力西Ⅱ幕运动的影响,地壳再度抬升成陆,遭受短期剥蚀,造成了上、下二叠统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形成一套陆相环境的翠屏山组泥砂质沉积。

晚二叠世晚期又开始了新的海侵,在闭塞还原环境下沉积了大隆组含有机碳、黄铁矿结核的粉砂岩、泥岩夹透镜状灰岩,生物仅以适宜于广盐度的头足类得到大鱼繁盛。早三叠世开始,海侵进一步扩大,气候适宜,水体流畅,取代头足类的瓣鳃类生物得到大量繁盛,形成一套钙、泥、硅质沉积。随着印支运动的到来,地壳整体抬升,导致了一幕由海变陆的结局,终使实习区结束了长期的地台发展历史,进入了另一个斯的发展时期。

受华力西、印支运动的影响,区内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褶皱构造,以线状褶皱为其特色,剖面上呈较紧闭的直立褶皱,局部甚至发生倒转。断裂构造也相当发育,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含煤细碎屑建造之底,灰岩之顶的两套软硬相间岩层面上发生了大型的滑脱断层。在厚度较太的地台沉积基础上,随着构造变动、地热梯度增高,使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粗碎屑岩产生了轻微变质。地壳深部物质重熔,岩浆上侵,交代岩层,形成了以芹溪岩体为代表的交代型片麻状二长花岗岩。

三叠世晚期,实习区发生了强烈的逆冲推覆运动,形成了魏坊—大湖逆冲推覆体和余朋—安砂逆冲推覆体,总体逆冲方向为西北向东南方向。

在晚泥盆世-早三叠世长期的地壳演化中形成了丰富的矿产,并以沉积矿产更为典型,如煤、石灰岩、硅石等。岩浆侵入带来了丰富的稀土元素,为后期风化、富集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3、侏罗纪-白垩纪伸展变形阶段

侏罗纪-白垩纪实习区进入了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印支运动之后,实习区构造变动形式发生了重大转折,由原来以褶皱为主的构造变动形式转变为燕山期的断裂变动为主。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在实习区一带形成弧后伸展区,产生了一系列由其诱导发生的构造岩浆活动及断陷盆地。

早白垩世之间的燕山运动I幕,在太平洋西岸地壳上层发生了一系列大型拆离构造。区内推覆构造即为其中之一部分。从推覆体的推移方向可知是当时太平洋扩张造成了自南东向北西方向的挤压,这种挤压是推覆构造成生、发展的动力。

早白垩世随着太平洋极块与欧亚板块俯冲带的东移,火山活动也随之东移,实习区在形成上侏罗统南园组中-酸性火山岩之后出现了较平的的环境,在一些继承性的山间断陷盆地内沉积了上侏侏罗统坂头组的火山碎屑岩和湖相沉积。伴随着早白垩世Ⅰ幕太平洋板的消减,地壳深部物质重熔,形成再生岩浆。通过构造薄弱带,岩浆呈脉动式上涌,构成区域上大规模的岩浆浸入活动,实习区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早期花岗岩便是其作用的产物。

本期构造变动在区内主要表现为断块活动,相继发育了一系列断裂,如北西向芹澳—陈坑断裂、芹田垄—曹远断裂、东西向的水罗坪—东方红伐木场断裂等,这些断裂在不同方向应力场作用下具有长期、多次、性质不同的活动特点.晚白垩世以来,随着西太平洋俯冲带的进一步东移,区内岩桨活动已近尾声,仅有小规模的岩浆活动,且以浅成、超浅成的脉岩侵入为其特色。

在本发展时期,岩浆活动强烈,在区内形成了重要的内生矿产,沿酸性侵入岩与地层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的银、铅、锌、钨、锡、铋及稀有、稀散元素矿化,是区内重要的成矿期之一。

4、新生代断块差异隆升阶段

古近纪以来由于受喜马拉雅运动的不断影响,地壳大幅度抬升,区内缺失第三纪沉积。第四系也仅零星分布于局部山间洼地或河谷两岸。由于剧烈的抬升和剥蚀,实习区内地形切割强烈,“V”、“U”型河谷发育,这种抬升和剥蚀造就了实习区九龙溪Ⅰ、Ⅱ、Ⅲ级阶地;由于构造抬升引起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大湖一带的喀斯特地貌抬升,并导致永安盆地一带的红层抬升形成丹霞地貌景观。新第三纪以来,实习区地处闽省西部、远离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俯冲带,受其形较弱,岩浆活动亦相当微弱,仅形成一些中-基性小岩脉。

第七章:结语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过为期将近十多天的野外实习生活,我学到了平时在书本上没有办法学到的东西,见证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领略了大山的雄伟,感受了河流的生生不息,更加铭记了同学之间那真挚的感情,深深地重新认识了两个字——团结。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说得确实不错,看似平坦的山路中,杂草丛生,荆棘遍布,行进中不停的传来同学们之间的提醒,听起来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深深的友情。尤其是走在河滩的石头上时,电影里常见的探险镜头就在自己的脚下,你拉我一把,我牵着你前进,也只有在电影里能看得到的友情,在同学们彼此间的帮助和关心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是的,我们六十个人是一个集体,不论民族,我们就是一家人。

我们用手去感知这样的学习,不只是眼睛和大脑的学习,更是全身心地学习,我们将记得更多,记得更牢,将其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没有人会忘记,没有人会忘记那些忙碌在灶台边的美丽身影,没有人会忘记在风雨中盖篷布的英俊身影,没有人会忘记在我们身边照顾我们,耐心讲解的伟岸身影,没有人会忘记那条河,没有人会忘记九龙溪,没有人会忘记那年的冬天,没有人会忘记那次终身难忘的野外实习。

此次永安地质实习是我们在一年级认识实习的基础上,结合了二年级所学的《结晶学与矿物学》、《古生物与地史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我们观察、认识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训练实际工作能力的平台;通过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质基本知识和内容,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地质思维方法,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经过此次实习,与学会了野外记载,记录本地记录;对三大岩类的肉眼判定及描述;对褶皱、断层等构造的素描图的绘制;熟练地使用罗盘及对地层倾向的判定;室内资料的整理与图的绘制等。

此外,还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跑野外吃干粮,克服了住宿的不便,画图所需的耐心与细心也考验我们的心志。

除了收获专业知识外,我们还不知不觉拥有了很多,四个共用一个房间,四个人一起睡,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学会了更好的与他人相处;小组的合作,野外的分工,室内资料的整理与图的绘制,加深了我对团队的认识,分工不是目的,目的是合作;石林、桃源洞、地质博物馆的参观,不仅感受了地质的魅力,同时在我们脑海留下了许多的痕迹:男女同学拉歌时的欢乐,游玩时的点点滴滴。

不足之处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经过这次的永安实习,发现了自己的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容易把基础知识忘记,如v字形法则的及其应用。今后将反复不断地看基础知识,在野外碰到的问题,反复的查阅及相关的知识的学习。

建议:通过剖面测量的室内整理处理数据时发现,我们所测的数据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何避免这一问题?每组可以安排两个人测,此外老师在现场的指导很重要。

参考文献

《永安地区基础地质教学实习指导书》黎敦朋王少怀等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