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学讲、表演寓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寓言故事受到教育:应该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懂得掩盖过失会有不良的后果,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多换角度去想一想,做一做。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在对寓言故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在对寓言故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第一则:《掩盖过失的猫》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思考:“掩盖过失”是什么意思?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3.练读课文,互评互议。(注意听辩“捕瘦蚤呛”的发音),达到读熟。
4.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出示:有一只猫,总爱吹嘘自己,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
引导学生体会这只猫的弱点,“爱吹嘘”正是“掩盖过失”的原因。
自由读文,想一想文中的猫有几次“过失”?他是怎样“百般掩盖”的?
1.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交流。
2.讨论:猫为什么要“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呢?(爱虚荣,要面子)
3.有感情朗读,抓住“吹嘘、百般掩盖”等关键词表现猫的虚荣、自欺欺人。
4.引读:有一只猫,总爱吹嘘自己,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他却说.......”“他却笑着说......”“他却对伙伴们说.......”
四、理解寓意:这只猫,为了吹嘘自己,掩盖过失险些丧命,不知道这只被救上来的猫是否会从中得到教训。同学们想想该对他说些什么?才能让他以后正视自己的过失。
学生自己练说,在小组说,全班展示。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认识掩盖过失的危害和后果。
第二则:躲雨
一、读一读寓言
1.练读《躲雨》。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评互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注意听辩“嚷跨刮否咂”的发音
2.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小组讲故事,指名上台将给同学们听,看谁能把故事讲得完整、具体。
抓住“喜出望外失望垂头丧气嚷”等关键词,进入故事情境。
二、演一演故事
1.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将故事情节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出来。
2.引导学生评议,重点落实到是否能通过读文中的关键词句,将故事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来。
三、说一说寓言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遗憾?(要是.......)是的,如果他们去试一试,那事情的结果就会不一样了。看来我们遇到事情一定要亲自去做一做,试一试,这样才会不会留下遗憾了。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精选3篇】二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3、 知道这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教学准备:课外阅读《伊索寓言》,了解《伊索寓言》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揭题
1、 板书“寓言”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什么叫寓言吗?课外你们读过或听过《伊索寓言》哪些故事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伊索和他的寓言吗?
2、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伊索寓言》里的三个故事。
二、 初读感知
1、 自由读文,提出自读要求:
(1)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的;
(2)边读边思考:这三则寓言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检查自读效果:
(1) 出示词语卡片:
狐狸 葡萄 馋得 酸的 惊慌失措 粪便 戒心
a、 指名读、抢读;
b、 指导“馋”、“慌”与“谎”的写法;
(2) 指名读文,注意指出“狐狸”、“葡萄”中的第二个字的读音是轻声,
(3) 联系读文理解“惊慌失措”、“一贯”、“圈套”、“戒心”;
三、 再读复述
1、 自由读文,试着复述这三个故事;
2、 指名读文,复述故事。
四、 作业布置
1、 每字写两遍。
2、 课后继续读这三则故事,用“||”试着给每个故事分段。
3、 课外朗读《伊索寓言》并写下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理解寓意
(一)《狐狸和葡萄》
1.课文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这幅抓插图上的内容的?
2.“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他”会想哪些办法呢?。
3.用课文里的一个词来说明狐狸想尽办法的结果。此时此刻,狐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可他又是怎么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4、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5.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课文下面吧。
1、学生写话
2、学生交流体会。
一、精读感悟《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一)学习《牧童和狼》
1、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狼来了》的故事?(指名说)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牧童和狼》)。
3、默读这则寓言,思考:牧童两次喊“狼来了”村民们反应有什么不同?牧童看到村民们的样子他的反应是怎样的?
4、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5、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6、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蝉和狐狸》
1、自由读文,思考:这则寓言与《狐狸和乌鸦》一文中狐狸所用伎俩有何异同?蝉与乌鸦表现一样吗?为什么它们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呢?
2、生活中或是电视、其它媒体中听过或看过这样的例子吗?
六、作业布置
1、同学或伙伴之间说说这三则寓言
2、修改读《伊索寓言》心得体会,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继续选读《伊过寓言集》。
附:板书设计
12、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口是心非
《牧童和狼》牧童 :不诚实,罪有应得
《狐狸和蝉》蝉 :善于观察、思考,能识破坏人说好话的欺骗手段,对小人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精选3篇】三
教学目标:
1、识认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了解寓言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寓言”,回顾:什么是寓言?我们学习了哪些寓言?学习寓言的方法是?
二、学习《亡羊补牢》
1、初读寓言
2、指名分节朗读寓言,相机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
3、结合理解“亡羊补牢”的字面意思,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a、结合理解句子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示例:
生:我从“劝”“赶快”“吧”体会到街坊很关心养羊人,是诚心相劝。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生:我从“已经”“还”“呢”体会到这个养羊人,丢了羊心里很难过,不过压根儿没想到剩下的羊。只想着损失没想怎么减少损失。
b.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养羊人的心情。谈谈各自有没有类似的体会。
c、“他很后悔……”又丢了一只羊后,养羊人的心情怎样?是怎么做的呢?
示例:
生:他丢了羊,很舍不得,很难过,但更后悔,因为没有听劝,懊悔极了。
生:我从“赶快”“再也”体会到,养羊人改变态度,很认真地改过:听了街坊的劝,认真修羊圈,结果就“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d、结合寓言,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寓言
示例:
生: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
生:犯了错,不要紧,要记住这个教训,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生:犯了错,要认真改错,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
三、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写出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件自己做过的类似的事。并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学习《南辕北辙》
1、认读“辕”和“辙”并理解字意。指名读课题,大致理解词意。
2、初读寓言,把握寓言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
3、研读课文,体会那个去楚国的人可笑之处有哪些?
a、“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生:在大路上飞跑,路越好跑得越快,越可笑!
b.“他的朋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
示例:
生:从“叫住”可见他跑得很快,很引人注意
生:也可以看出朋友很关心他,也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固执
生:“见了”“叫住”可见这人很心急,
生:“你上哪儿去呀!”用的是感叹号,可见朋友对他这么快也有点不太赞同,言下之意是你跑的太快了。……
c.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示例:
生:这个人很可笑:朋友这么关心他,特意把他叫住,提醒他,他仍然坚持向北去。
生:我从三个“没关系”中,体会到他很固执,太很可笑。
生:他这么做是明知故犯,太可笑。
生:我从“越……越……越……越……”体会到他想的做的正好是背道而驰,而且还如此固执,错的离谱。
d、创设情景:好心劝告这个固执的人,理解寓言
示例:
生:你的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这样子怎么能达到目的呢?
生:你这样坚持下去,盘缠一旦用完,很可能会饿死的呀!
生:朋友你错了,早点回来可以省点力气,也省钱,还能更早到楚国……
……
e、理解成语“南辕北辙”
二、拓展学习《买椟还珠》
三、作业
拓展:劝劝这个固执的人。 并在后面画上相应的笑脸或者难过的脸,老师会根据你的劝说的内容选择相应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