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航天新科技消息作文 2021年最航天新科技消息新闻4篇
2021年最航天新科技消息作文,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国的航天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关于2021年最航天新科技消息作文的优秀范文,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接下来就让小编带着大家去具体看看2021年最航天新科技消息作文吧!
2021年最航天新科技消息作文一
1月2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一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执行的第一次航天发射任务,此次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该中心新年度航天发射取得“开门红”。
2021年,对中国航天来说,又是一个发射高峰年。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披露的宇航任务计划:空间站开建、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多颗风云卫星将上天、年发射次数有望突破40次……2021年中国航天大事件颇有看头。
空间站春季实施建造
纵观中国航天2021年任务,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空间站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2021年春季,我国将首先发射空间站核心舱,随后将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完成交会对接和相关在轨关键技术验证。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1月17日,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北京举行空间站任务试验队出征仪式。此前,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经顺利通过出厂评审,标志着空间站建造即将转入任务实施阶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朱虹说,在天和核心舱任务中,该院承担电源分系统、对接与转位机构分系统、资源舱结构与总装、总体电路资源舱电缆网的研制任务,同时还承担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部分单机的研制任务。在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任务中,该院承担对接机构分系统、电源分系统、测控与通信子系统及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总体电路推进舱电缆网等任务。
目前,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完成各项研制、生产和测试工作;空间应用系统核心舱任务产品完成了正样研制,技术状态受控。
随着1月29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发射任务“开张”,该中心也披露了空间站任务的相关进展:目前,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飞船以及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总装测试,将于2021年执行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来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消息称,该发射中心广大科技人员将以遥感三十一号02组卫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为契机,进一步振奋精神状态,以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奋力夺取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的胜利。
天问一号预计5月着陆火星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以来,已在奔火旅途中飞行近6个月。截至1月3日6时,该探测器飞行里程突破4亿公里。
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独立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的“绕、着、巡”。任务一旦成功,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有能力进行火星表面巡视的国家。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新闻发言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说,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姿态稳定,预计将在2021年2月10日前后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环火轨道,预计将于5月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着陆。
长途跋涉7个月左右,天问一号只为与火星来一次亲密约会。刘彤杰说,这个着陆点在古海洋和古陆地交界处,科学家认为该地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很有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科学成果,这也是工程总体选择这个地方进行软着陆、巡视探测的原因。
他还透露,我国行星探测计划规划了4次任务,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是第一次,已经发射实施,目前其他任务正在论证中。规划的第二次是小行星探测任务,预计在2024年前后实施。第三次是2030年前后将开展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此外,2030年前后还将有一次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即探测完木星和木卫4之后,还要飞往更远的深空。
2021中国航天发射有望破40次
近年来,中国航天发射迈入高密度发射阶段,年发射次数达到30次以上。其中2018年39次、2019年34次,连续两年位列全球各国航天发射次数榜首。2020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略少于美国,但也有39次,与2018年持平。
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消息称,在这39次任务中,该集团独占鳌头,贡献34次,占总发射量的87.2%。而2021年,该集团计划安排40余次宇航发射。如果加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和商业航天队伍的宇航任务,2021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有望再创新高。
这其中,风云卫星家族将迎来新成员。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风云气象卫星发射计划,2021年我国计划发射风云四号B星和风云三号E星2颗卫星,在此基础上,“十四五”期间还要再发射5颗风云气象卫星。
据朱虹介绍,风云四号B星是风云四号系列卫星的第二颗。2016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风云四号A星,实现了静止气象卫星的更新换代。风云四号B星在A星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风云四号A星、B星将实现更为灵活的双星组网观测,有望带来高频次天气观测能力的跃升。
风云三号E星是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的第五颗,将成为全球首个在晨昏轨道业务运行的极轨气象卫星,在保持高精度全球成像和大气垂直观测能力的基础上,将有效提高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和时效。
运载火箭方面同样值得期待。中国航天有这样一句话: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前不久,我国运载火箭新型贮箱研制接连取得新进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集结国内优势力量,先后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3.35米直径铝锂合金贮箱工程样机、复合材料贮箱原理样机,有望进一步减轻箭体重量、提升火箭运力。
一院专家表示,贮箱占箭体结构重量和空间50%以上,其内部加注的燃料占火箭总重90%以上。贮箱的减重对提升火箭运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铝锂合金的价格相对较高,目前世界航天强国主要将铝锂合金用于火箭末级贮箱上。给火箭末级减重1公斤,相当于火箭运载能力增加1公斤。”一院专家表示,后续,研制团队还将进一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助力未来火箭结构大幅减重和运载能力的提升。
2021年最航天新科技消息作文二
一、史上最大规模的火星探测
2020年全球三个火星探测器已经在路上,将在2021年2月份陆续达到火星。这是人类史上首次三个国家同时探测火星,相信一定能有全新的发现,为人类利用火星做准备。
阿联酋的“希望号”只是个火星轨道器,就像我们的地球人造卫星一样,绕火星飞行,并不降落。中国的“天问一号”则是包括轨道器、着落器及火星车,不但绕火星飞行,而且还将降落火星表面,预计在2021年4月23号前后执行着陆任务。虽然美国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是最后发射的,但与中国“天问一号”绕火星飞行一段时间不同,这家伙是直接一头撞入火星大气层,直接降落,并且使用了天空起重机模式降落,场面比较科幻。
二、波音“星际客机”首次载人飞行
作为美国三款新一代载人飞船之一的波音“星际客机”(Starliner),自从2019年12月20日的无人测试失败以后,就全面落后竞争对手Spacex的“龙飞船”,后者已经实现商业航天的正式运营。
预计在2021年春季波音将再次进行“星际客机”的无人测试,如果成功的话,2021年夏季有望进行载人测试。作为航天航空界老大的波音公司,最近烦心事不少,希望“星际客机”飞船的再次实验能成功。
三、中国空间站开始建设,发射“天和”核心舱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建设我国的空间站将是2021~2022年我国航天上的头等大事。
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也称为“天宫号”,主要由1个核心舱、2个实验舱,以及载人、货运飞船组成。“天宫号”第一期重量约90吨,运行在400~5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设计寿命为10年,可长期驻留3名宇航员。
首先发射的将是核心舱“天和号”,全长18.1米,最宽处直径4.2米,重量20~22吨,将使用我国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预计发射时间为2021年春季。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发射最重的载荷,非常值得关注!
四、NASA“露西”任务,将探测8颗小行星
NASA小行星探测任务“露西”预计在2021年10月开始,目的是拜访主小行星带内的1颗天体和特洛伊小行星群内的7颗天体,这将是人类一次性探测最多小行星的任务。“露西”任务探测器任务周期为12年,飞行距离将超过64亿公里,主要意义是了解太阳系的起源以及演化过程。
五、日本月球车将着陆月球
日本也要发射月球车到月球了,看来印度要做第四个软着陆月球的国家梦想落空了。日本一款微型轮式机器人“瑶姬”将在2021年7月乘坐美国“火神”火箭前往月球,并要实现日本首个月球车软着陆月球表面。
不过日本这款月球车并非独立自主送上月球的,而是搭载在美国“游隼”着陆器上降落月球,并且乘坐的是美国ULA新一代“火神”运载火箭,因此印度还有机会力争第四个自主降落月球国家的机会!
六、新一代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发射
服役超过30年,为人们贡献了无数神奇美妙太空图片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已经老矣,急需后来者替代。作为“哈勃”的继承者,“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原计划2007年~2011年发射升空,然而各种原因导致它的发射一拖再拖,直到今天都还呆在地球上,是名副其实的“鸽王”。
这个直径达到6.2米,聚光面积是“哈勃”5倍以上的超级太空望远镜,将运行在离地球150万公里的第二拉格朗日点,在那里它可以看到宇宙诞生2亿年前的情形。
七、SLS火箭首飞,开始拉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序幕
作为美国“土星五号”之后最强大的火箭,SLS火箭(太空发射系统)推力达到140吨以上,未来可以实现载人登月、登陆小行星及火星的任务。然而不幸的是,作为美国的“国之重器”,SLS火箭的首飞日期一推再退,和“韦伯”望远镜并列美国航天上的两大“鸽王”。
这枚直径8.4米,高度超过120米的巨型火箭终于要准备首飞了,预计在2021年底搭载“阿尔忒弥斯一号”升空。“阿尔忒弥斯一号”是一个无人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开始美国重返月球的第一步!
八、蓝色起源“新格伦”重型火箭发射
蓝色起源的这款可回收重型火箭“新格伦”是个巨无霸,高度达到96米,直径7米。一级使用7台BE-4发动机提供动力,每台发动机可以提供244吨的推力,回收状态下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45吨(不回收可能达到70吨)。一旦发射成功,马斯克的重型猎鹰火箭将被比下去,只能靠星舰来挽回颜面。
九、俄罗斯的重返月球
前苏联不但是第一个实现无人探测器软着陆月球,并且前后三次从月球取样返回,而俄罗斯至今都还没进行过着陆月球,以致于有人怀疑俄罗斯是否还掌握软着陆月球的技术。
现在俄罗斯终于要证明自己了,预计将在2021年秋季发射月球探测器“月球25号”,目的地是月球南极,主要任务是研究月球南极土壤及外逸层。从图片看来,这个“月球25号”还保留浓浓的苏联味道。
十、Spacex的星舰入轨测试
作为航天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Spacex星舰项目,我们已经有足够的关注,无需再讲太多。一旦星舰入轨成功,那么未来登陆月球、移民火星将不再是梦,载人航天旅行也将像地球上坐飞机旅行一样普遍。
2021年最航天新科技消息作文三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做强国一代新青年
“两弹一星”精神是老一代航天人于困苦中开拓,于筚路蓝缕中以启山林的精神。他们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让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不再凌空蹈虚。
忆往昔,前辈航天人于困苦中开拓,堪称我辈青年表率。
罗曼·罗兰曾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他,赴美留学,仅用22月就获得了博士学位。然而,美国的丰厚收入没有留住他,锦绣灿烂的前程也没有羁绊住他。他毅然决然投身到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他,就是邓稼先。当文革时期研究院两派互相打闹之时,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当戈壁滩上黄沙漫漫,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时,他只留下一句话:“我不能走。”古有十年磨一剑,今有二十年塑天眼。为了选址,他不分日夜地走访;为了寻求技术合作,他东奔西跑不停歇;为了建造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望远镜,他耗费二十二年光阴。他就是“FAST之父”——南仁东。他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只为助力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同学们,我们理应学习前辈航天人于困苦中开拓的精神,做强国一代新青年。
看今朝,我辈青年接续前辈精神,堪称强国一代新青年。
梁任公“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铮铮呐喊萦绕耳畔,张之洞“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的谆谆教导言犹在耳。我辈青年理应担当强国重任。看,在卤菜店案板下上网课的柯恩雅眼里对知识充满渴求,那么强烈,那么灼热。空间再狭仄,也阻挡不了发愤图强的心。听,独臂励志篮球少年张家城运球撞击地面的声音,那么激烈,那么热血。身体残疾,也困厄不住顽强不屈的魂。感,曹原为了捍卫自己的梦想,夜以继日地蹲在实验室里,那么坚定,那么执着。遭受质疑,也停滞不了埋头苦干的信念。他们或以眼中之光感染万千众生,或以不屈之魅震撼芸芸人心,或以不世之功惊羡世人耳目。他们接续“两弹一星”精神,他们堪称强国一代新青年。同学们,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接续前辈精神。
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佛系青年蔚为大兴。不知道你们是否也曾沉迷于物质之享受,浸淫于耳目之娱乐,而丧失斗志,萎靡不振?如果没有,那还不错。如果你是其中一员,我就要奉劝你及早抽身,而要学习“两弹一星”之精神,野蛮其斗志,振奋其精神,这样才能化身扶摇直上的大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同学们,正如约翰多恩所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着整个陆地。”将自己融汇到奋进的社会之流中吧!让“发愤图强、埋头苦干”的“两弹一星”精神融入你的血液之中,你会发现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2021年最航天新科技消息作文四
“嫦娥”问月,“北斗”指路,“天宫”览胜……从近地到探月,一颗颗卫星翱翔于九天。仰望星空,感谢有您——尊敬的前辈,让夏夜的星河更加璀璨。
岭上松如旗,抉疏铁石姿。有您在,灯亮着。
择一事,终一生。长河落日,大地疮痍,国人四顾茫然。尊敬的前辈,是你们,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五十年坚守,五十年奋斗,栉风沐雨,终让我们的祖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东方红”奏响太空到“天问一号”遥指火星……“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泪仍然在奔跑。”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尊敬的前辈,您是我们摸索前行时温暖的灯火,有您在,不惧暗夜;您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北斗,有您在,永不迷失方向。如今,你们踏下的足迹,留在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你们的精神,熔铸进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他们在,不止步。
踏南天,碎凌霄。尊敬的前辈,在您的身后,站起了新一代的航天人。他们擎起前行的火把,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奔跑,刷新纪录,创造奇迹。您看,不到33岁的他们,致力于长征五号实验;平均31岁的“小卫星家族”,创新研究微小卫星;平均28岁的他们,成功研发云雀系统……您看,还有她们,一样可以乘风破浪、征服星辰大海的她们:长五发射时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孙振莲,“天路”团队负责任人姬涛,航天员刘洋、王亚平……她们亦并肩站在了您的身后,仰望星空,热泪盈眶。“含泪奔跑的路上,每个中国航天人同在,我们的一滴泪,最终会凝聚成天上的一颗星。”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年轻的他和她,至其诚,致其极。
一叶度春风,芳芳自相接。我来了,在路上。
百年树人,念兹在兹。尊敬的前辈,感谢你们,不仅身体力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还坚持把这份情怀传达给有志于此的我们。“科学普及了,才能让更多孩子受益”,你们真挚的期盼,萦绕于耳;“我们尽力根植一片深厚的土壤,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王绶琯老人的坦陈,令人动容。对家国,最勇敢最浪漫的交付,莫过于为她而行超过了对自身得失的重视。丹心付家国,一脉继承之。尊敬的前辈,您的一腔赤诚,不会被辜负,和我一样胸怀航天梦的新一代,正在赶来的路上。
天梯无捷径,唯有苦攀登。尊敬的前辈,请您放心,我辈一定谨遵教诲,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拥抱星辰大海,弘扬航天精神;让夜晚的天空因无数颗星的闪耀而熠熠生辉,让中国的航天事业因更多的我们而薪火相传,行稳致远。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2021年最航天新科技消息作文的相关资料信息,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