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反思【精选3篇】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反思【精选3篇】一
从整体看,小学的英语学习,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效果并不理想,基本上停留在说唱玩演上,对语言知识的要求低下,不记词汇,不背课文,不将语言运用到生活中去,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停留在课堂表演上;对学习的结果考核流于形式,无记载。当然有学生英语学习很好,取得很好的成绩。
实际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大。愿因是缺乏考核,没有明确的教学考核要求目标。教师对安排可以随意一拖再拖,教学的内容可以这一节课没有完成,推三节四节课。在40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有多少?在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听说读写的操练样样俱全,加上朗诵,短剧,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如果所有的课都能那样,小学英语教学一定很成功。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语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
教育部定小学从三年级开设英语是正确的,从一年级开设只是想攀比而已,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六年都在说唱玩演游戏,而没有实质的成就,让谁都学疲了!浪费了多少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并不是说关于语言学习从一年级开始理论上有问题,本来,就个体而言,语言学习起步早最好。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小学开设六年英语的效果不佳)。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开始学英语,他们是怀着对世界上一切都好奇兴奋的心情,投入到末知语言的学习中来的。他们对学习过程或学习活动本身最感兴趣。这里需要提出,小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说唱玩演游戏活动更感兴趣,对英语的兴趣是附带的,因为新奇好玩,所以喜欢,并非他们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这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我们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基本能利用学生原始的自然兴趣,象学生的大朋一样,抓住时机,创设情景,使学生看得见景,听得见音,并亲自参与表演和交际,使语言在交际中学得。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但是这种原始的自然兴趣是很容易被消磨掉的。英语课需要说唱玩演游戏活动,在中低年级特别重要。但单靠说说唱唱,演演玩玩,让学生形成了误解,认为学习英语就是玩耍课。英语学了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学习的难度逐渐增加,要记得的词句多起来,而当这些玩耍活动对他们没有新意,对他们的学习帮助不大时,热情和兴趣就会发生变化。四年的英语学习扩大成六年,整整多了两年,仍然以四年的目标来管理,课堂教学形式重复、雷同,没有高层次的'要求,没有成功的感觉,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课堂乱就在所难免,学习效益越来越差,学习习惯养成很差,这与我们的初衷相背离了。
我们培养学生的兴趣主要是为学习和掌握英语,特别是在高年级,游戏只能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手段。因此,我们在激发学生对学科兴趣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我们更要注重学科本身,在教学中要发展、开发和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得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刺激学习的动力。用学习的成功使对英语学习的原始兴趣成为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
兴趣成为心理品质是最关键的一步,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之路奠定牢固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坚持学习,克服日后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现实中很多学生因为学习有良好的成绩,就体会着一种愉快的成功感。他们就会对英语有持久的兴趣。反之,有些学生因学习失败而体验着一种痛苦的情感,因而就影响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所以,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对教学目标要进行调整,对教学的方法要进行改进,对五、六年级学生的要求要提高,对教学的考核要规范。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反思【精选3篇】二
小学生在上英语课时,在最初的好奇与兴趣之后,学生就为掌握英语单词和基本的对话发愁了。如何有效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英语的持久兴趣?这一问题不容忽视的摆在我们英语教师的面前。显然,英语教学仅仅*枯燥的模仿和机械的记忆是肯定不行的。针对小学生好动、好奇、喜欢亲身经历的心理特征,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尝试创设各种情境,给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让学生在说说、唱唱、跳跳、画画、演演的情景中身临其境的学英语
第一次给小学生上英语课时,学生们可能就会不停地用“Hello,MissWang!”“Hello!”热情地向教师招呼。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英语的热情似乎很高。然而刚开始的好奇与兴趣之后,学生就为掌握英语单词和基本的对话发愁了。如何有效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英语的持久兴趣,显然*单纯地枯燥地模仿和机械记忆是不行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小学的英语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均要富有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因此,针对小学生好动、好奇、喜欢亲身经历的心理特征,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可能多的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让学生在说说、唱唱、跳跳、画画、演演中学英语。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反思【精选3篇】三
新学期开始,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
首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对各门具体课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在保留传统学科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上升。
第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以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课程的评价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在开学后四周的教学中,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有了一些改变。
第一音标与字母同时进行。以往我们总是认为字母与音标放在一起学生容易混淆。所以前2个单元只学字母,到了第3单元学生不认识音标,只能根据老师的声音模仿。一是发音不准,二是教师特别累,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只能依靠教师,无法独立学习。
第二学生讲授。由于这一些学生小学学过英语,26个字母基本已会读,只是书写方面有错误。对于一部分学生,字母已掌握,重复学习会令他们感到厌烦。所以可让他们提前预习,在课上让他们来讲授字母的读音、写法。告诉大家字母的占格和笔顺。这样讲授的同学就会积极准备,而其他同学也会感到很新鲜。
第三在学习日常用语的同时,学习单词要求背诵。第1、2单元都是一些日常交际用语,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要求学生会说,会读并未要求写。在学到第3单元的时候,学生的难题就来了,20多个单词怎么也背不下来。第9课大约要学习1个星期的时间。如果能在第1、2单元就出现单词,引入单词的背诵,一堂课背5、6个单词,就会省时而且容易接受。第9课也就可以正常进行,1课时就可以解决。
在这四周的学习中,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的掌握情况出现了差异。要熟知学生的情况,对于后进生要多提问,多帮助,不能让他们落下。但不能讽刺、训诉学生。
(1)在对待学生上,强调尊重、赞赏,教师必须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学业成绩不良,有过错的,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不合群的学生。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教师就要彻底抛弃过去造成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
(3)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帮助和引导。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展他们所学的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且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和由此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发展方向。
(3)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性活动等也需要不同学科的老师配合指导。同时,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配合,要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在对学生的要求和教育方法上保持一致。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介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过程。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
通过对新课标准的学习和四周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更多地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以上是我对四周教学的反思,其中包括了一些新的实践、发现,也包括了对过去错误做法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