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生自我介绍时怎么自我称呼【精选3篇】
古代女生自我介绍时怎么自我称呼【精选3篇】一
中国古代女子别称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很多代称,这些代称大多是从妇女的容貌和服饰两方面着眼的,在此作简要介绍。
①、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②、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诺z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③、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④、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⑤、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如唐代高适《塞下曲》:“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
⑥、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⑦、裙钗。因妇女著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⑧、巾帼。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妇女的代称。如清代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乾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古诗词中美女的别称
佳人:《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玉人: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妖娆: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碧玉:万楚《五日观妓》:“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古代女生自我介绍时怎么自我称呼【精选3篇】二
中国古代女子化妆史
心
得
体
会
学院:专业:姓名:学号:
中国古代女子化妆史心得体会
听了老师的课,使我一生受益。从这门课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现代的许多化妆技术与技巧都是从古代化妆术中学习的来的。虽然古代的化妆手法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但通过学习古代女子化妆史,了解她们的化妆技巧及手法并从中得到启发进而找到一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的化妆手法及技巧。因此,我会努力学到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
在没学习这门课程之前,自己心中的“化妆”就是需要把一个人画漂亮,用不同的化妆方法把一个人的不足和缺点缩小或是得到修饰和美化。
通过学习后才明白,其实,化妆也是一门艺术,它是对人物情感的叙事,是表现情感打动人物的一种深层表现。每一个人的情感都不一样,要知道如何运用最痛的情去选择最能体现心情的颜色。并且我们也可以从各个时代化妆手法中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及审美观点及文化。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女子化妆史,我们了解到中国的古代女子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来达到美容效果。而我记忆比较深刻的几个古代美容方法是:
(一)庞三娘美容方
唐代名伶庞三娘,直到中年仍神采飞扬,丰姿不减,如同妙龄少女一般。她的美容秘方是以珍珠粉、云母石粉、绿豆粉、麝香、冰片与蜂蜜调配为面膏,用以搽面。珍珠粉、云母石粉和绿豆粉的比例为1:3:5,四季和冰片各少许。
珍珠为美容要药,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用珍珠粉“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凡用作美容的珍珠。以新取为好,不可用已作为首饰或陪葬出土的。珍珠粉的制法是取新鲜珍珠洗好,用细棉白布包好,放沙锅中加水与豆腐同煮两小时,取出珍珠后捣为细未,再加水研磨,干燥后就可以使用。
(二)永和公主药澡豆
澡豆是古代洗澡用的一种粉状护肤剂,以豆粉为主,最好用黑豆粉,再配上各种药末制成,能起到滋润皮肤和预防皮肤病的作用。
唐代永和公主经常使用一种澡豆,使她保持了皮肤白嫩细腻,柔软而富有弹性。她的澡豆制法是:先把热饭倒入冷水中浸泡五六天,取上层清水煮沸,放入已溶化的鹿角胶和适量糯米,文火熬成粥。把粥摊开晒干。再把粥干与桃仁、杏仁(均汤浸去皮尖)、黑豆、白芷、白蔹、白及、白术、白茯苓、沉香、皂角及少许麝香一起捣为细末,密贮保存待用。洗澡时用以擦洗皮肤。
(三)太平公主美容方
据民间传说,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常用一种美容秘方,能使人洁白如雪,光滑柔润。方法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采桃花阴干,研为细末,七月初七收鸡血调和,用以涂面擦身。
桃花的美容作用早为古人所认识,《神农本草经》云,桃花“令人好颜色”,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有美容作用。鸡血能治各种皮肤病,并可营养皮肤。桃花与鸡血调和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供给充分营养、故可以起到美容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药用以乌骨鸡血最好,疗效更显著。
(四)肌肤细腻法
每天洗脸后,用鸡蛋清涂面部或其他部位的肌肤,再用手巾揩净,坚持一个月,效果显著。或者,每天将黄酒1升放入洗澡水中,连洗两个星期,肌肤自然变得细腻无比,若能用美玉摩擦更妙。
从这些学习中,我获益良多。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古代各个朝代的审美观点,也让我学习到了各种美容秘方及化妆手法。
当今社会对于现代女性的要求是很多的,例如,在我们求职的时候,面试的第一印象之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利用外界的条件来更好的包装我们自己。学习这门课前,我对化妆几乎没有概念,总觉得自然美才是真的美,不应该化妆。但是,学习这门课后,我了解到我们在崇尚自然美的同时,也应学会为自己化妆及各种美容方法。并且我在学习后,不仅学到了许多化妆知识,而且重新认识了自己,让自己以后的生活中变得更加自信美丽。
化妆能把一个人改变,最起码是在外形上,能把一个人变漂亮。也能丑化一个人,这就是化妆的艺术,但我们现在主要的责任就是如何把一个人变美,画出他/她的魂。
古代女生自我介绍时怎么自我称呼【精选3篇】三
中国古代女子称谓大全
——————————
写小说的时候需要用到一些东西,在论坛里挖了挖,就摘到了这里。
——————————
中国古代女子称谓大全
“夫人”、“玉人”、“璧人”、“佼人”、“千金”、“令媛”、“女公子”、“丽人”、“淑人”、“玉女”、“娇娃”、“巾帼”、“西施”、“尤物”、“室人”、“令间”“青娥”等均是古代对女性的称谓,现将古代对各种女性的称谓总结于下: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注释,查了下,阃,拼音:kǔn,意思是门槛、门限)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我国古代贵妇人的称谓如下:按宋代政和二年定命妇的等级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硕人、淑人、夫人。
夫人——在周代“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到汉代,列侯的妻子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称“太夫人”。汉代皇帝的妾也称“夫人”。唐代诸王的母或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和国公的母或妻及妃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为“郡夫人”。宋一品、二品官员之妻皆封“夫人”。清代则封宗室贝勒至辅国将军之妻为“夫人”。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现在,“夫人”一词已常被用来作为朋友间问候的客套词。
淑人——宋徽宗时定制。文官正、从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明清制三品及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硕人——妇人封赠之号。宋政和初年定命妇等级,大夫以上封硕人。
令人——宋制,内命妇有奉恩令人等封号,为正六品。外命妇之号有九等,令人居第五等,大、中大夫以上的妻子封令人。
恭人——在令人之下,自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封之,充为六品。明清为四品官之妻的封号。清又以奉恩将军之妻为恭人。
宜人——宋代正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元代七品封宜人,明清五品封宜人。
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明清则为六品官之妻的封号。
孺人——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宋代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则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号。旧时也通用为奴人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