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春联,华夏对联网

网站公告:华夏对联网自建立以来,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丰富的内容,影响着对联文化的走向。您的支持,是华夏最大的动力!

当前位置:华夏对联网首页更多 > 其他对联> 文章

如何写嵌字对联

作者:陵江居士; 来源:未知; 标签:嵌字联 人气:

下面关于嵌字联的讨论来自网络,华夏对联网摘抄,感谢联友们的分享。
楼主选择的题目对提高联友们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值得尝试。但是题目虽好,但实在太广太深,并非通过好心就能完成,故此在下曾经发出过“同感不同调”的感叹。
特别是在联义情境的评价方面。我们都是普通的诗歌联爱好者,水平都有限,评价别人时难免会掺入自己的观感,这是人之常情。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要想在联意方面做出相对正确的评价,是一件相当困难点事情。没想到楼主竟然能坚持了下来。不愧为“楹联粉丝”。
一段时间里,拜读学习了以前很多联友的大作和高见。感到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非常感谢诸位管理员同志和那些作者。
在下愚见,既然联意不好评价,楼主不妨将此二帖的重点转移到与诗词联基本规则要求的方面来。不仅对于我们这些作为普通爱好者的联友有极大的帮助,楼主本人也会通过圆满地完成这次的出题获得相应的收益。
评价别人的作品内涵,其实是一件各方面要求非常高的事情,出力不讨好也无所谓,关键在于好心换来的却是别的。“我欲将心对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晏殊这 句词也可以照搬在各种评论界。能象履端扬尘联友这样胸襟宽阔的汉子毕竟不是太多。在下更是自愧不如。记得讨论如何对待对待联友评论时,发自内心的对联友 “春天的梦”的说法写了一个“赞”字。因为里面说的是真心话,自己也有这种体会。相信那些感受,大多数联友都有过。
如果把评论重点转移到基本规则上来,问题或许能简单一些。诗、词、联都有自己的基本规则和定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除非作品特别优美高雅,通常很难冲破 和跨越这些规则或定格。以这些一定之规作为评联准则,估计大多数了解诗歌联基本要求的联友都不会有太大的异议。其实,这里对联不分上下的情况已经少多了, 但却经常出现高手不计平仄和词性的现象。您可以翻出一些“四星”以上的作品来评评。如果是诚心诚意地帮人家指出来,说不定人家还会感谢你呢。
也可以借着评论的机会顺便介绍一些基本规则和常识。
比如,履端扬尘联友采用的这些嵌字格式,完全可以逐个说明每种格式要求,以便让联友们都能了解这些技巧。还有排砖敲钟那些事情。完全可以把您的评论搞成滔滔不绝的系列,而不必感到由于缩手缩脚而难以为继。
比如,楼主这篇帖子的名字叫做“如何写嵌字联”,完全可以尽情发挥一下。如果连嵌字联的基本要求和做法都不给介绍,帮助联友写好就比较困难。评联也是一 样,如果不根据基本规则进行评判,只按主观意见就对人家的作品评头论足,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服人的。根据规则进行判断则要好上许多。一切以基本规则为准, 少了主观臆断,对于出句者和对句者来说,都是比较公平的事情。对提高联栏的整体水平来说,更是有很大的帮助。许多人连对联的基本要求都不懂,出句和对句时 自然不会太工,评论一些作品精彩与否,也只好根据个人的喜好了。如果楼主能依托联栏这个有力的平台将诗词联这些民族文化瑰宝传承弘扬光大下去,无疑将是大 功一件。
下面是在下为一位网友写的答案,没等发出去,人家已经结题了。其中谈到了在下关于藏头诗的一点肤浅认识。暂放贵处,回头我在增加一些关于嵌字联的看法做些 修改。以前通过消息为“爱问为什么”联友做了不少关于如何嵌字藏头的解释,忘了不少,需要重新梳理一下。如果方便,可否延长一下时间。谢谢。
*府盛开牡丹花
*红着绿仙露华
双瞳剪水飘妩媚
美玉流雯炫绮霞
注:双瞳剪水为成语。唐·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下面是新浪博友“云舒云卷”在博文中赞扬一位吉老师如何搞好语文教学时,提供的一首首吉老师为自己写的一首藏头诗。从博文中可以看出,吉老师是一位文学造诣很高的语文老师。
吉家利儿玉立亭,
阳春白雪古韵风。
秀外惠中展灵性,
亚于须眉显柔情。
关于自己的姓,吉老师是将吉利拆开,在吉字后面用了一个家字。他是在教学生如何写作藏头诗时用的。虽非名家之作,却为教学范例。相信他的学生在句首嵌入自己的姓氏时,很多采用了某家某门某郎某女等。
根据百度词条关于藏头诗“名作”的介绍,那位以写人名藏头嵌字出名的高手,在为刘晓庆同志写诗时,刘字后面,也是用了一个“姐”字。如果是用“刘汉”,尽 管天子很威风,汉朝很强盛,恐怕也会惹得人家不高兴。如果采用“琉球璀璨俏佳人”这类字眼,更恐怕一片......。音对,意不对。随便帮人家改姓,有违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祖训和道理。
关于藏头诗,有多种嵌入名字是的组词方式。一般都采用“成语”、“典故”、“熟词”、“俗语”、“土语”、“谚语”、“方言”、“俚语”、“惯用语”、“冠名语”、“外来语”等。在用来赞美藏头对象的诗中,最起码的,是要组成意境美好的词句。
相信绝大部分网友要求姓名藏头诗时,都是希望诗中对自己的名字能有一个相对美好的描述或寄望。因此,要点是“嵌入”,而不是“隐藏”。这种情况下,姓氏的藏头就成了一个难点。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是国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其中有很深的意味。特别是在祝福、寄望这种寓意美好的诗联中,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组词,或者本来就是单纯的姓氏用字,则不宜变字改音猜谜暗指那类方法生硬牵强。
水浒中关于卢俊义的那首藏头诗,知道的人很多,一直作为藏头诗的经典为世人推崇,却没有考虑该诗出现的环境场合。并且卢芦不同。正常情况下,如果随意将网 友的姓氏换成一个谐音字来替代,用意再好,恐怕也会引起不快。因为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没有那么高的文学水平,一般都是根据字面来理解意思。
至于“文士捉刀”、“一口吞天”那类字谜,祝福吉祥如意的诗联中特别是比较正式的场合里,不用也罢。当然,只是给自己或朋友看,还是完全可以的。
其实,古诗名作中,嵌入姓名的佳作并不鲜见,只不过由于整体作品的光芒过盛,人们没有注意其中藏字的妙处而已。古诗有很多是诗人专门为朋友写的,经常涉及到嵌入姓名用字。如果有位有心的高人把与嵌名有关的诗篇篡辑起来,肯定能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并且突出的内容。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看到这首千古名诗,恐怕大多数人不会认为李白不会做嵌名诗,而是有种浑然天成的感 觉。如果将句首搞成“李白汪伦地久天长”开头,恐怕诗仙也会感到老大难为,影响水平的发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不是写给朋友的,可以 利用谐音。但如果改用“舟郎”、“二桥”这类文字技巧进行卖弄,恐怕只会破坏原来的意境。
关于藏头诗的写法
通过百度词条关于藏头诗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当,藏头诗的文学载体是“诗”,而不是别的体裁。刨除古风和白话散文诗不论,这里主要加以说明的是“近体诗”。
自从唐代确定了近体诗的地位以后,人们不再把1、2、3、5、6、7或9句以上奇数句的诗作做为已经完成的诗篇来看待。这是因为近体诗有着相对严格的要 求。若为正常定格,四句为绝,八句为律,10句及以上的偶数句诗篇为排律。连所谓的“打油诗”也是这种定格,否则就不是诗了。
字数要求也有一定之规。每句的字数必须一样。主要以五言、七言为主。六言勉强。其他字数几乎不在近体诗的范畴。
押韵,也是一首所谓“诗”的重要标志。否则就成了一段普通的文章,只不过由作者刻意地按句进行了一些分割组合而已。现代人很多已经不太注重押韵了。殊不 知,除了诗词,还包括打油诗、顺口溜、数来宝、快板书,甚至一些小品用句,人们感到朗朗上口,就是因为其中采用了“押韵”这种创作手法。以前我在博客中说 过,随着时代的进步,节奏的加快,或许散文诗连押韵都不需要了。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在下一直很明白这个道理。多年以前,这种趋势已经初露端倪,现在已经星 火燎原,方兴未艾。
著名的新浪网友韩寒是位值得尊敬的八零后,他曾经比较辛辣地指出过这种现象:“大部分的现代诗其实就是把一篇三流散文拆成一句一行写,而所谓比较大师的或者先锋的就是把一篇三流散文每句句子的顺序捣乱了再拆成一句一行写。”
我相信,绝大部分网友来这里,并不是要找这种诗。我也试着写过,始终写不好,起码自己就很难满意。在这里,我有时的确不知道网友们的要求和品位,很难达到他们的满意。但我会珍惜这个平台, 在尽力而为的同时,努力去提高自己的水平。
非常感谢楼主将这份帖子保存了这么久。虽然使用了楼主的一些分数,但却创造了联友们共同学习探讨共同进步提高的机会。
当前位置:华夏对联网首页更多 > 其他对联> 文章
本文网址:

相关信息

{sdcms:include("sdcms_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