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日记【精选8篇】
大家在正常的学习、工作或者生活中都有处理过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作文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以下是边肖精心整理的初三数学日记[8篇精选]。以下是边肖精心组织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日记【精选8篇】一
每次清明节,巨山上都会人山人海,于是一些骗子就想出了一些骗术来骗人,比如赌一盘。
道具很简单,在木板上画一个大圆,用钉子在大圆的中心固定一个可旋转的指针。大圆分成24个等份的单元格,里面的针可以旋转,分别写1-24个等份的数字。单数单元格没有价值,但几乎所有的偶数都有价值。
玩起来也很简单,先把指针拨到1,然后你拨动指针,指针开始旋转,最后停在一个格子里,然后按下指针所在格子上标记的数字,再拨动指针,N-1格子,其中N是格子上标记的数字。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数学游戏。其实不管你拨哪个格子,只能吃亏,不能得利。因为指针转到奇数单元格时,拨的单元格数是奇数-1=偶数,奇数+偶数只等于奇数,所以不可能转到偶数单元格,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指针转向偶数单元格,拨的单元格数是偶数-1=奇数,奇数+偶数=奇数,你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三年级数学日记【精选8篇】二
二年级数学日记(地图上的距离)
今天看地图发现北京离邯郸不到一尺,就问妈妈:“妈妈,北京离邯郸有多远?”母亲看了看地图,说:“看比例。这张地图上的比例是1: 6000000。”我马上带把尺子来测量北京到邯郸的距离。你觉得北京离邯郸有多远?
答:1:6000000表示地图上一厘米等于6000000cm等于60公里。
60*7=420(公里)
回答;北京离邯郸420公里。
我妈又问我:“坐火车到北京要多久?假设火车的速度是100公里/小时。”
我想了想说“这个很简单,距离/速度=时间,420/100=4.2(小时),哈哈!以后再去北京,我就知道了!”
二年级数学日记(住宿费)
今天我们一行16人去拓良徒步,14个大人,2个小孩。一路上来回一共走了700公里,车每100公里耗油7升,每升油6元。我们在山里住了2个晚上,一共要了6个房间,其中4个房间每天50元,另外2个房间每天20元。成人票50元,儿童半价。我们这次旅行花了多少钱?
燃料费:700÷100×7×6=294(元)
住宿费:(50×4+20×2)×2=480元
门票:50×14+50×0.5×2=750元
总成本:294+480+750=1524元
高二数学日记(长寿村)
8月2号我们去长寿村玩。
早上,我们六点起床,七点上车去武安。邯郸到武安30公里,武安到长寿村60公里,两点半走。到了长寿村,我们找了一家“好在来”酒店,住了下来。有7个人,3个孩子,4个大人,住2个房间,一个是2个房间,一个是3个房间,每个房间40元/天。
第二天,我们6点起床,7点爬山,11点20下山。4点20分,我们爬到了最高峰——摩天岭,海拔1747M,回到山上,我们都累了,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二年级数学日记(我的鸡)
我家有两只鸡,一只是脑脑,一只是安安。吵着吃米饭的时候,一次吃三粒。和平吃米饭的时候,一次吃一粒。鸡点一点。碰巧,当他们吃完后,每只鸡都点了156头。我想算算我妈给鸡取了多少米。我用文字计算:嘈杂156x3=468(胶囊),安安156胶囊。总共468+156=624粒。
我的宠物不仅有鸡,还有一只叫皮安克的乌龟。有一次,我仔细观察了Pianke,给自己出了一道数学题:Pianke两天吃50克肉,半天喝0.5毫升水,在家待一年,三个月长一毫米。问问Pinker他在我家吃多少喝多少。你长了多少毫米?我算了一下:吃50/2=25 (g),喝365x25=9125 (g),喝0.5x2=1ml365x1=365ml。
一年生乌龟12/3=4 mm长。
三年级数学日记【精选8篇】三
暑假期间,我每天要完成的数学作业是做26道100以内的加减法和混合加减法,200道加减法。把这些题加起来,公式是:26+26+26+100+100=278。
我认为做这些数学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本来我的二十六道题的加法速度是五分钟,现在可以增加到两分钟,错题逐渐减少。
三年级数学日记【精选8篇】四
寒假第一天,我和表哥去文具店,妈妈和阿姨在附近的必胜客等我们。
文具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但是我们必须买我们需要的文具。买了黑红中性笔,六色荧光笔,白色荧光笔,笔记本,便利贴,黑色笔芯;表姐买了钢笔,墨水包,作业本,便利贴,蓝红中性笔,红笔芯。我的东西用了39元;表哥用了35块钱的东西。妈妈和阿姨等着我们点吃的。我们点了海鲜披萨、鸡翅、新鲜自助沙拉和脆皮奶油蛤蜊汤。
这是我们一起吃的。如果我们喝酒,我妈的咖啡是卡布奇诺;姨妈的是拿铁咖啡;我的是香奶茶;我表哥的是柠檬红茶。走的时候买了抹茶雪糕;表姐买了巧克力雪糕。这是美好一天的结束。
三年级数学日记【精选8篇】五
今天中午,我在做暑假数学作业。写了,不幸遇到了一个难题,我想了很久也没想出原因,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顶部面积的乘积是209平方厘米,长、宽、高都是质数。找到它的音量。
我看到了,心想:这个问题真难!只知道两个区域的乘积,这就要求体积必须也知道长、宽、高,但是完全不提示。这可怎么开始!
正当我挠头的时候,我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想来求解,但我对方程的这种方法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了我另一种方法:先把数字列出来,然后逐一排除。我们先按照题目要求列出了一大堆数字,比如3,5,7,11等质数。,然后我们开始排除他们,然后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的一个是题中长方体的正面,上面的公共边长;一个是长方体的正面,除以上一个和另一个
边的长度总和(都是素数)。于是,我开始分辨这两个数字是哪个数字。
最后我得到的结果是374立方厘米。我的公式是:209 = 11×19 ^ 19 = 2+17 ^ 11×2×17 = 374(立方厘米)
后来用这学期学的知识查了一下题:分解素因子,结果一模一样。
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的心里比谁都开心。我也明白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今天因为爸妈上班,我妈送我去新华书店,那里人很多。我一进门,一股热气迎面扑来。这种热闹的场面让我突然冲动起来。书架上挤满了人。非常拥挤。想看清楚,就得挤进去。以前我是“文明”的,但是我照顾不到任何礼让,所以一有漏洞就钻。我完全无视后面的挤压,尽情的选书。过了一段时间,我终于选择了我读的那本书。挤出人群,发现一个长得像老师,手里拿着一大堆书。我礼貌地问老师是否需要帮助。老师欣然同意。老师,你是在给学生选书吗?是的!你们班有多少学生?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问我,让我猜猜。每人6本还剩41本,每人8本还剩29本。有多少学生?多少本书?必要性,可以给我很好。我想了想,突然有了一些想法。两个点不一样,导致41+29=70的差(本书),每人6本书分成8本,差8-6 = 2(本书)。哦!突然明白了,总差是已知的,每个人之间的差是已知的,那你不算一下总数吗?我很快发现有35个学生,学生人数也很多,所以书就更好了。6×35+41=251(这本书)我把答案告诉了老师,老师说:“你真棒!正是!”
其实数学很有趣,尤其是当你通过努力得到正确答案的时候,你心中的美好真的是难以形容的幸福!未来,我会在数学的城堡中探索发现,不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今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年轻人,买了五块钱的肉丸子串。卖肉丸的大叔定了0.5元的价格。他卖丸子的时候算错了名,赚了钱。他以为定个1块钱的价格,就只给5个年轻人。小伙子一算,就对卖丸子的说:“你错了应该有10个丸子。”那个男的不听变故,那个男的只答应劝完给他11根弦。年轻人说:“我和多一个不一样。你要诚实守信。我不能再要一个了。原来数学帮助了我。
有一次,我爷爷带我去理发店洗头。洗头价格5元一次。洗完澡,理发店的老板因为顾客太多,忙得不可开交。我爷爷给了他10块钱,他却向我爷爷要了7块钱。我爷爷没看钱就走了,走了一半。我爷爷摸了2块钱,他口袋里的钱更多。他送我回家后,回去把2块钱还给了迷茫的老板。"
在这两件事上,我们应该诚实守信,诚实的人应该得到上帝的祝福。
我满心欢喜,因为我会和金华的三姐妹玩够了!就这样,车来了!我赶紧跑上车,抢到座位坐下!“卖票!票都卖了。”一阵清脆的喊声冲进我的耳朵,一个和蔼可亲的阿姨一步步向我走来。我掏出钱说:“四个人一起交,去浙江买书!”我不知道是阿姨错了!还是怎么了?我只拿了8元钱!收了钱就转身走了!于是,我大喊:“阿姨,你少拿了两元!”阿姨马上转过身来!我见他一脸羞涩,走过来对我说:“小姑娘,我一年四季都没算错几次钱,难得,也不会被人说我算了多少次!你是第一个告诉我的!”之后她从我这里拿了2块钱,夸道:“小姑娘,你!真的很老实!”说完她说的话,我的心交叉了!
看来我学的十进制乘法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挺有用的!当然,我们要坦诚!
今天妈妈给我出了一个盈亏问题:兔妈妈指派小白兔和小灰兔在几天内采摘一定数量的蘑菇。计划前五天每天收集80只兔子,接下来几天每天收集60只。计划前三天每天收集100只兔子,接下来几天每天收集70只,这样可以休息2天。问兔子们应该在几天内完成任务。每个蘑菇应该摘多少?
我想了想,做了。首先我改变了每天挑60只大白兔的计划,然后少挑:(80-60)×5=100只。然后我把小灰兔的计划改成每天70只,然后多采集:70×2-(100-70)×3=50只。然后根据盈亏问题的计算公式:份数=(利润+亏损)÷两个分配差,计算出兔子要在(100+50)÷(70-60)=15(天)内完成任务。最后利用盈亏问题公式:总量=每分钟数量×份数+利润,得出应采集80×5+(15-5)×60=1000个蘑菇。
我告诉我妈怎么解决,我妈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三年级数学日记【精选8篇】六
关于读书的想法/评论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他的名字叫《好故事大全集》。他有四个,整本书有上百个小故事。
其中一个我深有体会的故事是8.5美分的价值。他说的是:一天晚上,一个收破烂的女人被歹徒扣为人质。那个女人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歹徒从女子身上找到一个塑料袋,女子反应过来拼命挣扎呼救。吸引了附近的群众,大家一起抓了歹徒,送到了派出所。警察从歹徒手里把塑料袋拿回来,打开一看,全是一毛二毛的零钱,总共8块钱5毛钱。警察把钱递给女人,却发现女人的手很软,被拉了一下。原来她的手被一个歹徒弄断了。人们不解:是什么力量支持女性,让她们即使手指断了也不放弃这一带的8.5元?原来这个女人实现了他对死去孩子的最后一个愿望。她买了最新鲜的水果,一个香蕉,一个苹果,一个草莓,一个橘子,把儿子想吃的水果都买了,放在儿子的坟前,喃喃自语,“妈妈对不起你,她没有治好你的病,她连一个完美的水果都没让你吃,连你最后的愿望都无法满足。为了治好你,家里没钱买水果。但是,我的孩子,到昨天,我妈妈终于还清了她欠你治疗的所有债务。妈妈今天又赚了8.5美分。妈妈买了水果。你看,一点也不坏,儿子。试试。”
看完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文章中的母亲,为了满足儿子最后的愿望,不惜折断一根手指。这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爱。
人生苦短,母爱无价,珍惜吧!
关于阅读《作文全集》的思考
新的一年,我用长辈送我的压岁钱买了一本完整的作文书。
目录分五类,每一类都有几篇作文,有描写人物风采的,有描写金色童年的,有描写美丽河流的,有描写花鸟鱼虫的,最后还有描写少年烦恼的。我就选其中一个给你讲讲吧!
用人物风格描述一篇“我最佩服”的文章:文章着重描写和赞美一个学习的好榜样——唐侠勤奋好学执着的哥哥。小作者爸爸不断发表文章,通过具体典型的例子,一个个展示了他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真的学习态度。确实如题,人是“受人敬仰”的!
一篇描写金色童年的文章,《滑稽童年》:文章以回忆的方式,描述了一个有趣的“我”童年故事,中心突出,层次分明,首尾呼应。
在美丽的江面上描写一篇《鼓浪屿之歌》:文章的写法很有特色,以歌为题,以歌为始,以歌为终,自始至终照顾自然。
青池白鹅,一篇描写花鸟鱼虫的文章:青池白鹅美。文章开头的优美环境给人一种美的感觉。第四段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美,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整篇文章是完整的。
描述一篇《少年心目中的美丽心灵》: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小男孩的高尚品质,也充分反映了社会处处充满了人类的真情实感。
……怎样?我介绍完了。你的呢?
三年级数学日记【精选8篇】七
猜猜我今天做了什么。别急,我慢慢告诉你,“咳咳咳”。听好了。今天亲手缝了一个沙袋。
在劳动课上,老师要求自己缝沙袋。这可乐坏了我。平时奶奶用针线给姐姐缝沙袋的时候总是羡慕她。她怎么能把一块布缝成这样一条缝的包呢?我一直想用针线展示我的才华,但我的祖母和母亲总是不给我机会。嘿嘿,今天,我一定要打动你!
我手里拿着小银针,眯着眼睛看着它。首先,我被针眼卡住了。这么小的洞,线真的很难穿!只是穿线,我下了很大功夫,直到鼻尖出汗才成功穿上线。心里有点激动,转头看看其他同学,嘿嘿,居然在对抗针孔!我来不及多想,赶紧把事先准备好的布拿出来,像个劳动老师一样开始缝纫!
把两块布对齐,先缝一针。“哎呀!”我有点惊讶,我居然把线穿到了最后,(* _ _ *)嘻嘻...,忘记在线头打结了!真的,我看了看四周,确定没人注意到我(主要是怕被同学嘲笑),就赶紧把线打了个结。
把布对折,缝第一针!第一针成功了,呵呵,至少缝在布上了。第二枪呢?我迷路了。应该穿在哪里?我抬头看着正在认真缝沙袋的劳动老师。怎么才能做到前一针后一针?老师得心应手,我却无从下手。但是不能被人看不起,也不用装。缝纫!打定主意后,我反方向补了第二针。“哎哟!”这个镜头不太成功,卡到了我的手。好痛!
我用力张嘴,偷偷吹破了手指。虽然疼,但是我哭不出来!
“小心!”偷偷告诉自己,我仔细研究了布料,研究了劳动老师的缝纫动作和技法,慢慢看到了一点门道!
针按照指定的路线从右向左连续均匀地进出。缝纫时,一针一针,轻轻拉线缝两针。看到门口,我冷静下来,一个一个的缝!
呵呵,下课铃响了,我看了看手里缝着的不知道的布。我真的“佩服”我的改造能力。看起来好简单,但是我不会缝!
劳动老师走到我面前,把她手里漂亮的沙袋递给我。
“周冲,老师看到你在这个班里很认真。你缝纫这么细心,老师会给你做的这个!”亲爱的劳动老师微笑着说。
“(* _ _ *)嘻嘻.....,“我本来不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真的给我,谢谢老师!”心里的美好,有多美好,我就不告诉你了!O(∩_∩)O哈哈~
我知道。第一次缝沙袋没成功。然而,我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别小看我。我会缝漂亮的沙袋。你要是敢笑话我,我就把我今天劳动课缝的布袋给你。O(∩_∩)O哈哈哈~
三年级数学日记【精选8篇】八
今天看书无聊。突然眼睛一亮,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孪生素数猜想。我很好奇,很好奇:孪生素数猜想是什么?于是,带着疑问,我来到了网上。
终于在网上找到了答案。原来孪生素数猜想是数论中一个著名的未解问题。这个猜想是希尔伯特在190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报告的第8题中正式提出的,可以用“存在无穷多个孪生素数”来描述。孪生素数是一对相差2的素数。比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是孪生素数。素数定理说明了素数趋于无穷时变得稀缺的趋势。孪生素数和素数一样,也有同样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比素数更明显。所以孪生素数猜想是违反直觉的。由于孪生素数猜想的高度流行及其与哥德巴赫猜想的联系,学术界以外的数学爱好者一直在试图证明它。有人声称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但是没有专业数学家可以检验的证明。
原来,这就是孪生素数猜想!看来今天真的是“很高兴你来了”,终于我们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希望以后能学到更多,同时也尽量早点证明孪生素数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