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陋室铭作文素材 刘禹锡陋室铭作文素材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下面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高考陋室铭作文素材 刘禹锡陋室铭作文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刘禹锡陋室铭作文素材1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通判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房子;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自在读书为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让刘禹锡居住。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疾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高尚品节的真实写照。
刘禹锡陋室铭作文素材2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文意:调琴不乱耳(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阅经无劳形(能够背诵《金刚经》不需要案牍之劳形),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刘禹锡陋室铭作文素材3
(一)素材积累
1.诗文俱佳,执著改革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21岁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永贞革新”是中唐时期的著名政治事变。在仅有数月的“永贞革新”中,永贞党人厉己竭节、铲革弊政、简放冗人、节制国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社稷得幸,百姓欢呼,刘禹锡便是这场政治革新的的领袖人物与中坚力量,刀口起舞,出生入死。刘禹锡的人生由于参与革新和朝局变幻,充满了英雄气概和传奇色彩。后永贞革新失败,虽宦海沉浮,仍不改初心。他诗文俱佳,所写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适用话题:胸怀 梦想 不忘初心 社会责任感
2、留下墨宝,保护桃花源
刘禹锡被贬到武陵朗州作司马后,经常到风景优美、景象开阔的桃花源散心。平时很多人求他的墨宝,他都回绝。有一次又到桃花源里来游玩,发现原来见到过的一些长得很好的树木,一些很雅致的石头都不见了,便问了看山老人,得知树木和石头被附近有钱有势的人掠走了。
刘禹锡听了,便叫人拿来笔,蘸饱了墨,挑中了一块斜靠在山边的大石头,写了“桃源佳致”四个大字,后面又写上自己的名字,又叫石匠把这几个字錾到石碑上,抬到桃花源入口处竖了起来。那些人都知道了司马大人要保护桃花源,也就不来搞破坏了。
桃花源就是这样被保护下来了。后人感激刘禹锡,便把这块碑叫做“镇山碑。”
适用话题:大公无私 胸怀他人
3、身居陋室,成千古铭文
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又不送礼奉承,便多方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埋怨,撰写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更偏僻的城北门,由三间改为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安心住下,读书作文。
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将其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为斗室。后来,他在此写下经典之作《陋室铭》。
适用话题:环境与成才 逆境 正直旷达 胸襟
4、司空见惯,不同流俗
刘禹锡,因为性格放荡不羁,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
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诗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女在席上作陪。
席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作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当于清代的尚书。诗句就是嘲讽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适用话题:正直 不同流俗 不随波逐流
守住心灵的净土 不忘初心
5.刘柳友情,可歌可泣
二十多年来,刘禹锡和柳宗元两人有着极为相似的命运,共同经历了宦海浮沉和人世沧桑。 在创作上,性情相投,互相唱和,互为知音。政治上,两人一起进京应试,于贞元九年同登进士第,同朝为官,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并肩战斗。后来革新失败,同时遭难,远谪边地,时世态炎凉,道路以目,二人多年诗文往来,互相安慰促进,惺惺相惜,患难与共。十年以后,二人又一起被召回京,却又再贬远荒。刘禹锡被贬到极其荒凉的播州。柳宗元知道刘禹锡有八十岁的老母亲需要奉养,而刘禹锡是个大孝子,就数次上书朝廷要求和刘禹锡对换,后来经过友人帮助,才将刘禹锡改任连州。
离别路上,柳宗元不舍赠别:
《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诗句语言朴实,却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可惜,柳先刘而去,卒于四十七岁,当时,四个孩子都还未成年。柳宗元临死前,遗书刘禹锡,并将自己的全部遗稿留给他。而刘禹锡亲为柳宗元料理后事,作诗凭吊,并抚养他的孩子成人。
适用话题:友情 真诚 执著 无私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高考陋室铭作文素材 刘禹锡陋室铭作文素材,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查字典。
【2021高考陋室铭作文素材 刘禹锡陋室铭作文素材】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