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话题 >

红色人物高炉卫士孟泰 钢铁劳模孟泰的故事

小编: WZX王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模。刚刚解放之初的东北,可谓百废待兴。孟泰重回鞍山钢铁厂,面对残破不全的鞍钢,他丝毫没有退缩,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带领广大工人把日伪时期留下来的废铁翻了个遍,建成了当时著名的“孟泰仓库”。而后又勇于攻克技术难关,先后解决了十几个技术难题。在与苏联两国关系交恶的情况下,硬是成功自制了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历史上的空白。下面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人物高炉卫士孟泰 钢铁劳模孟泰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钢铁劳模孟泰的故事1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老英雄孟泰的事迹为新中国数代人所传颂。国庆到来之际,记者对孟泰的后人进行了专访,寻找他们与新中国一起走过的足迹。

斗转星移,岁月变迁。跟随父亲从18岁起就参加工作的孟泰大女儿孟庆珍,如今已白发苍苍,成了这个家族中年龄最大的人。

提起父亲,这位年近70岁的老人语气里充满了自豪:“父亲1898年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贫农家庭,18岁那年家乡大旱,他只身闯关东,曾在炼钢厂里干过活,后来又回家务农。1948年鞍山解放,父亲回到了鞍钢。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央要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当时配件奇缺,父亲领着工人刨开厚厚的冰雪,把埋在地下和废铁堆里的各类器材一件件收集起来,几个月后大大小小收集了上千种、上万件,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到1949年6月7日,鞍钢炼出第一炉铁水,炼铁厂修复3座高炉用的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

“1950年8月的一天,4号高炉发生爆炸,父亲置生死于度外,摸索到炉台上,关上冷却水开关,避免了一起炉毁人亡的重大事故。还有一次,3号炉炉皮被烧穿,又是他冒着烈火用几条浸水的麻袋堵住裂口,化险为夷。父亲被大家称为‘老英雄’,他的名字传遍全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父亲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成了钢铁工人的一面旗帜。”

说起那段艰苦但又充满激情的历史,孟庆珍禁不住泪水涟涟。“父亲有5个女儿,抗美援朝时为了保卫炼铁高炉,父亲一听到防空警报就冲出家门,冒着生命危险来到高炉旁,不论我们几个女儿怎么拖也拖不住。后来,父亲担任炼铁厂副厂长,走上了领导岗位,当时单位给干部发车票坐车上下班,但是他从来都是走去走回,车票攒下来还给公家。冬天最寒冷的夜里,他担心高炉排水管被冻住,常常从家里拄着拐杖,踏着一尺多深的积雪赶到工厂查看设备。正是在这种精神熏陶下,一家人都把勤勤恳恳、爱厂如家、艰苦奋斗当成了最大美德,并一代代继承了下来。

孟庆珍告诉记者,老孟泰当配管工人的时候,每天回家都带回一些额外的活,女儿们知道他一天劳累,都抢着干,最常干的活就是用剪刀铰钢质管垫,有时磨得满手都是血泡。当时的年轻人追求进步,大女儿孟庆珍生下孩子56天就回到鞍钢钳工的岗位上,孩子交给姥姥一直带到十几岁。

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的外孙女党晓萍回忆,从四五岁的时候起,她就经常陪在外公住院的病床前。外公肺部不好,犯病时连说话都困难,但还是经常偷偷地爬起来,带着孩子去看看高炉。党晓萍如今也从鞍钢职工岗位上退休下来,但她最初对高炉的印象却来源于此。

孟泰去世后,他的子辈和孙辈们继承了他的事业,绝大多数都留在了鞍钢。大女儿孟庆珍在鞍钢工作37年,1990年从鞍钢机关干部岗位上退休。大女婿党兼几年前也从鞍钢退休,退休前是鞍钢职工大学的校长助理。孟庆珍的其他几个姐妹和后辈之中,有十多人成为鞍钢的一线工人、机关干部、学校老师。

孟庆珍介绍,由于是老英雄的后人,平时他们在岗位上格外受到同事尊重,有时碰上外单位人员参观企业,领导也总是自豪地加以介绍。有了父亲的榜样,加上同事们的关注,他们工作起来更多了一份责任和压力,不敢有丝毫马虎,在什么岗位上都认认真真钻研、勤勤恳恳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唯恐给老英雄脸上抹黑。

孟庆珍和四妹在岗时就是有名的“精神文明优秀个人”和“三八红旗手”,多次受到总公司和鞍山市的表彰。孟泰的四女婿刘惠德从一名普普通通的鞍钢职工,经过踏实工作,最后当上了鞍钢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职务;外孙女婿王延绵由于表现出色,现在也走上了鞍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鞍钢实业公司经理的领导岗位。

如今,为鞍钢奉献了大半生的孟泰后辈们绝大多数都退了下来,在家中安享晚年生活。每当清明节到来时,一家人聚在一起,给老英雄的塑像献上鲜花。追忆往昔,老人们常常感慨如今人们赶上了好时代,但对待生活还得像老英雄孟泰一样,不能丢掉艰苦奋斗、踏实朴素、无私进取这些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和美德。

钢铁劳模孟泰的故事2

孟泰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他的事迹为新中国数代人传颂。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人民开始进入大规模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新时期。这年冬天,孟泰带领全家跟随解放军从通化铁厂回到曾经工作过的鞍山钢铁厂。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破坏,鞍钢只剩下一个空壳。望着千疮百孔、七歪八扭的高炉群,孟泰心痛不已,暗下决心要为国家分忧解难。,

从此,无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孟泰总是奔波在十里厂区。他冒着严寒,刨冻雪抠备件,迎着臭气,扒废铁堆找原材料。手碰伤了不喊疼,脚冻破了不叫苦。每天泥一把、油一身、汗一脸,拣回一根根铁线、一颗颗螺丝钉、一件件备品。在他的带动下,全厂工人都行动了起来,在短短的数月内,回收了上千种材料,捡回上万个零备件。这些“宝贝疙瘩”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并为恢复生产起了重要的作用。,  1964年,孟泰担任了炼铁厂的副厂长。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依然朴实无华,朴素如初,坚持不脱离群众,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色。其间,他搞了多项技术革新和发明,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英雄’孟泰”。

《人民日报》1999年08月24日第4版

工业战线的老英雄――孟泰,

孟泰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

1898年他生于河北丰润县一个贫农家庭。18岁那年,家乡大旱,他只身闯关东,到抚顺栗子沟当工人,后来到鞍山,进了日本人开的制钢所。

1948年2月,党派孟泰参加通化铁厂高炉的修复工作,他带领着伙伴,只用35天就修复了原定80天修复的两座高炉。

1948年底,孟泰回到鞍钢。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央要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当时配件奇缺,孟泰领着工人刨开厚厚的冰雪,把埋在地下和废铁堆里的各类器材一件件收集起来。几个月后,大大小小收集了上千种、上万件。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到1949年6月7日,鞍钢炼出第一炉铁水,炼铁厂修复的3座高炉用的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孟泰成为鞍钢人的旗帜,他的名字传遍全国。

1950年8月的一天,4号高炉发生爆炸;孟泰置生死于度外,摸索到炉台上,关上冷却水开关,避免了一起炉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又有一次,3号炉炉皮被烧穿,孟泰冒着烈火用几条浸水的麻袋堵住裂口,化险为夷。孟泰被大家称为“老英雄”。

孟泰也是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的模范。他对高炉上密如蛛网的1000多根冷却水管了如指掌,总结出一套高炉循环水系统维护操作法,被称为“孟泰操作法”。他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可以节约上千吨焦炭。他为配矿槽研制了防暑降温设施,改善了作业环境,同行管他叫“高炉神仙”。

五六十年代,他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

1957年,他担任炼铁厂副厂长;1961年,担任鞍钢工会副主席。1966年“文革”开始后,鞍钢陷于混乱,他在被诬陷、被打倒的逆境中坚持工作,并抱病去北京,向中央反映情况。

1967年6月,中央着手解决鞍钢问题,周总理特邀孟泰赴京。同年9月30日,孟泰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孟泰恢复了名誉。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人物高炉卫士孟泰 钢铁劳模孟泰的故事,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查字典。

【红色人物高炉卫士孟泰 钢铁劳模孟泰的故事】相关推荐文章:

2021红色家风故事 红色家风家风家训故事6篇

红色故事观后感作文400字 红色故事观后感作文400字精选五篇

2021劳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素材 劳模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

红色革命故事读后感800字精选

红色故事讲解员稿子 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稿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