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话题 >

2021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精选5篇)

小编: HYH何

2021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精选5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高水平”三个字体现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论文要怎么写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关于2021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精选5篇)的优秀范文,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接下来就让小编带着大家去具体看看2021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精选5篇)吧!

2021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精选5篇)一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迅猛、成绩斐然,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高端产业取得新突破,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生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国防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心统筹、谋划大局、深化改革、全面发力。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传回中国第一张火星照片、国药新冠疫苗列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九章”计算机助力中国首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这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无一不是我国科技工作者自立自强、刻苦钻研、潜心研究的成果。世界科技强国能的,我们也能;世界科技强国仍在探索的,我们已然抢先一步。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当前,我国正处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阶段,但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科技事业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就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科技攻关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科研方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多年来,大批两院院士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人工智能2.0”“颠覆性技术”“战略性新型产业”“制造强国”“能源战略”“新材料”“生态文明”等重大方向,为国家制定重大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们要发挥两院作为国家队的学术引领作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用、创新人才培养作用,发挥好中国科协所肩负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化趋势已然清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点任务已然明确,我们必须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021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精选5篇)二

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分析了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锚定了新的坐标,对更好发挥两院院士和中国科协作用提出殷切希望,在会场内外产生了热烈反响,必将进一步提振全社会创新自信、释放创新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从北斗组网、墨子“传信”、“天问”探火等大国重器,到疫苗研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民生福祉,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抢占先机才能赢得未来。从国内来看,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保障国家安全,都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在此背景下,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要“立起来”,通过自力更生,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安全、可控,而且要“强起来”,通过自主创新,破解“卡脖子”项目和领域,积极探索科技前沿,攀登科技高峰,推动形成国家发展新优势。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找准主攻方向是前提,要科学系统谋划实现“四个面向”的解决方案和路径,加强科技供给,补齐科技短板,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敢于探索“无人区”,甘于坐冷板凳,坚持问题导向,下好“先手棋”;体制机制改革是“牛鼻子”,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揭榜挂帅”等制度作用,释放支持全面创新的制度潜能;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是外部动力,要以全球视野构建开放创新生态,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人才是科技竞争的根本,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为人才充分解绑,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把握好科技这个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变量”,切实将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大部署落实好,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尊重人才、关心人才,为实现科技强国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制度保障,让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021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精选5篇)三

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共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奉献的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慰问。5月30日是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我们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形成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我们牢牢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我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我们全面部署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我们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指出,几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高端产业取得新突破,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生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国防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强调,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基础研究要勇于探索、突出原创,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要大力加强多学科融合的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研究,带动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形成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科技领军企业要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各地区要立足自身优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布局科技创新。

强调,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要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转变作风,提升能力,强化规划政策引导,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

指出,要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问题,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强调,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要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完善高端人才、专业人才来华工作、科研、交流的政策。要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

指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国家科学技术界和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发挥两院作为国家队的学术引领作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用、创新人才培养作用,解决重大原创的科学问题,勇闯创新“无人区”,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发现、培养、集聚一批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强化两院的国家高端智库职能,发挥战略科学家作用,积极开展咨询评议,服务国家决策。

强调,中国科协要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指出,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要深化院士制度改革,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维护院士称号的纯洁性。希望广大院士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广大院士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为党、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

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尊重人才,对院士要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认真听取包括院士在内的广大科研人员意见,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科学管理和服务保障,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创新环境。

李克强在主持大会时指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总结了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分析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化趋势,明确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点任务,对更好发挥两院院士和中国科协作用提出殷切希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021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精选5篇)四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有助于打造更加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产业链,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的关键所在。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自立自强提高科技供给质量,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强大动力,实现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当前,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2020年,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科技创新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科技投入强度偏低,不少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还比较突出;基础研究仍然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待提升,创新人才培养和储备亟须加强。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打造面向未来的发展新优势。整合创新资源,将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界、科技界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纳入创新网络,加强统筹协调、信息共享和创新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加快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发挥好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构建新的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瞄准若干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增强创新底蕴和后劲。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握大趋势,打好基础、储备长远,实施基础研究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培育一批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着力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高技术人才、职业技能型人才,完善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努力造就一批国家急需、规模宏大、水平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自由探索、催生重大科学发现的机制和文化,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深度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最大程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潜力。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拥有一批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企业,是一个国家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强高新技术研究,推动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高速列车、特高压输变电、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以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需要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国有骨干领军企业,支持其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鼓励领军企业牵头承担或与其他科研院所联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支持其牵头组建重大创新联合体,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参与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同时,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产业创新的重要发源地,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为企业创新搭建技术平台。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孵化体系,培育一大批“隐形冠军”。

坚持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需要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一方面,广泛吸引全球创新人才来华工作创业,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为来华工作创业的海外人才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另一方面,进一步鼓励我国科技工作者走向国际科技舞台,积极参与重要国际科技组织工作,支持在我国境内设立国际科技组织,为解决可持续发展等全球重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同时,以更加开放姿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格局,拓展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交流渠道,探索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积极参与和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气候变化、空间、健康、能源、农业等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推动科技共同体建设,促进世界创新发展。

2021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精选5篇)五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这一重要论述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战略判断,为“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全新交会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进行专章部署。这既指明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极端重要性,也抓住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赋予科技自立自强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

一是更加强调“独创独有”。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必须看到,当前的科技创新水平总体上仍停留在跟踪模仿阶段,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杀手锏”技术缺乏,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严重障碍。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必须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不能搞出别人没有的一招鲜,最终还是要受制于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保持战略清醒,避免盲目性,不能人云亦云,应更多致力于研究非对称性“杀手锏”,不能完全是发达国家搞什么我们就搞什么,必须走出一条体现国情特点、独创独有的新路子。只有这样,才能把科技自主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更加强调战略导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向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反映了中央对世界科技发展全新态势的敏锐把握。同时,科技创新有其自身规律。实践表明,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往往就是科技创新的方向。“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旨在引导破解国家发展的战略难题,在战略必争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获得新突破。

三是更加强调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现代科技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国家间战略科技力量的比拼。目前,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建议》就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作出部署,凸显了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在顶层设计方面,强调以国家力量推动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超前布局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前沿引领技术研究开发任务,布局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突破。在研发方向和重点方面,强调由国家牵引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方面,强调要加快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抓紧解决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问题,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在体制、生态、人才队伍等多方面综合发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切实落实各项举措,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战略支撑。

一是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新型举国体制是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制度保障。突破“卡脖子”技术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协同攻关。必须从国家体制层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集中优势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系统整合国家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优先发展对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多学科共用平台型设施,汇聚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是着力巩固和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活水。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在于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必须加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理论研究,明确基础研究的方向和发展目标,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加强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建设,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调发展,强化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探索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中发现重大科学问题,从基础理论上集中攻关,努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三是加快建立“揭榜挂帅”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有利于创新攻关的体制机制建设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突破制约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立足补短板,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让科技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四是建立高质量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加快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为创新发展培养高层次研究型技能型人才。从重大项目研发中发现和培养造就世界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五是发展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当今世界,各类创新要素和科技资源加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开放与合作创新成为必然途径。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合理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和市场,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促进互惠共享。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与各国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加强联合研究,塑造我国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2021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资料信息,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2021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精选5篇)】相关推荐文章:

2021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1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论文(精选5篇)

2021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1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心得体会(精选5篇)

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论文(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