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话题 >

一位院士的最后时刻 吴孟超作文素材积类2021高考

小编: WZX王

生命有常也是无常,因为每个人的终点站指向的都是死亡。前两日,中国两位国家巨星相继陨落,中国肝胆科之父吴孟超就是其中之一。先生虽驾鹤西去,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下面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位院士的最后时刻 吴孟超作文素材积类2021高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位院士的最后时刻1

2019年1月,97岁的吴孟超院士正式退休。

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99岁的吴孟超院士心脏停止了跳动。

从医70余年,先后完成16000多台手术的吴孟超院士,退休后的这两年生活,他是如何度过的?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在想些什么?《医师报》记者在得知噩耗之后,赶赴上海吊唁,同时探访了吴老身边的秘书、护理工作人员和他的学生。

“吴老是那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人,他看不得患者受苦,他的人生没有‘退休’两个字。”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护理教研室主任叶志霞说。

做完最后一台手术,

他恋恋不舍地在手术室坐了很久

退休后的吴老大部分时候仍处于工作状态中,不仅要参加各种会议、社会活动,还完成了他最后一台手术。

2019年4月,中央电视台《爱国情 奋斗者》栏目对吴老进行了专访。当时,摄制组希望拍摄吴老做手术的镜头,吴老欣然应允,但叶志霞却有些担心:当时,吴老的颈部和腰部长满了带状疱疹,为了保证栏目效果,他术前要脱掉厚重的军装,换上洗手服,术后洗澡后再换回军装,这对于当时已是97岁高龄的吴老来说很消耗体力。于是,叶志霞对吴老说:您之前手术的视频资料挺多的,要不就不要做了。吴老却连连摇头,说一定要保证拍摄的真实性。

栏目录制当天,摄制组对吴老的手术过程进行了全程跟拍。镜头里,站上手术台97岁的吴老两眼炯炯有神,腰板挺得直直的,紧握手术钳,是那么专注,似乎丝毫不受疼痛的影响。“那时,吴老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由于下肢动脉硬化,他无法久站,我们专门给他做了一个比较高的凳子,让他能够坐在凳子进行手术。” 吴老的学生、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三科周伟平教授回忆,手术很顺利,手术后,吴老看着助理医生清点所有医疗器械,将患者伤口缝合好,才放心地走下手术台。

周伟平回忆:当时,吴老并没有马上返回更衣室,而是恋恋不舍地坐在手术室走廊的椅子上,和大家聊天。他曾说,每次进手术室,都会忘记工作上、生活中的种种琐碎与烦恼,内心感到很平静,他喜欢待在手术室里。

当时,央视记者问吴老:您有没有考虑过退休生活?吴老说:“我是退休了,但我还是个医生,我有为患者服务的能力,还能给患者开刀,还能够救治患者。”

那天,吴老换好衣服后,又像以前一样来到重症病房,查看患者状态。

一位院士的最后时刻2

“只要我活着一天,

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

“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战士,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也是我最大的幸福。”吴老是一个极为自律的人,即使在退休后,也保持着一致的工作规律,唯一不同的是,他自己也是作为一个患者在接受治疗。在吴老身边工作了7年的秘书刘随意回忆,在疾病与治疗面前,吴老从来不会表现出痛苦或沮丧,即使是在我们常人看起来都很痛苦的治疗,他都一直坚持着。

刘随意说,为国家多做点事,是吴老一生的追求。退休后,他无时无刻不关心学科的发展和医院的建设,尤其在人才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以往每届学生的开学第一课都是由吴老进行授课,讲课的内容就是告诉后辈如何做好一名医生,他总说:“作为一名医生,要热心、有爱心,能暖心,做一名有灵魂的医生。”

吴老心系肝胆外科的发展,更关心国家百姓的整体健康状态。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只会开刀做手术是不行的,要“会说、会做、会写”,将临床与科研结合,解决我国百姓的整体健康问题。在他的努力下,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成功落户上海,并在近年得到快速发展。

2020年4月,医院重新确定了办院定位,时任院长许劲松请吴老提建议,吴老看后非常认可,并欣然拿起笔书写:建设肝胆、肿瘤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综合性研究型海军医院。

他一笔一划地写,中间有几次感觉没写好,又重新写一遍。

这一天,他还为医院书写了八个字——爱党、爱国、爱民、爱海。为什么要加上“爱海”?他说,5岁跟着父母下南洋,飘洋过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看中国近代历史,入侵国家都是从海洋而来,海洋安全关系国土安全,因此海洋的建设和发展、海洋国防力量的增强一直是他很关心的问题。

身边的护士说:“写得很好啦!”吴老很认真:“不行,这很重要!”

这也是吴老最后一次为医院题字。后来这些题字被刻在了医院的墙上。

睡梦中,他喊了一句:

“患者安排好了没有?”

每天早晨7点多起床,坚持自己洗漱,吃完早餐,吴老开始写日记。

日记是随时记录的,并没有固定时间,但一定是吴老每天重要的“任务”。从少年时期回国后他就一直写日记,在“文革”时期,日记被抄走毁掉,直到20世纪90年代又开始写,把每天的工作简单记录下来,有时他还会翻看之前的记录,确保要处理的重要工作不会遗漏。——这也是吴老“记忆好”的秘诀。

如果有客人来访,一般是在上午9点以后,有时是同事、学生汇报工作,有时是手术过的患者专程找吴老“复查”。

学生周伟平回忆,每次去病房探望吴老,只要是向他汇报工作,他都会很兴奋,仿佛一下来了精神。“吴老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降低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这是吴老未竟的事业,也是我们今后努力奋斗的目标——就像他说的那样:将中国肝癌大国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

朱师傅是2016年94岁吴老和学生杨田一起手术过的肝癌患者,他的肿瘤直径足足16公分,做了六次介入后,肿瘤直径缩至12公分,吴老为他实施了手术切除。朱师傅术后恢复得很好,直到现在。

吴老生病后,朱师傅特意去找吴老“复查”。吴老问他现在感觉怎么样,又询问了一些日常的生活情况。得知朱师傅一切安好,吴老很高兴。治好一名患者,是他最开心的事。

吴老一生为患者解除痛苦,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比天还大。刘随意说,有一天吴老在睡梦中,突然喊了一句:“这位患者安排好了没有?”令他感动不已。

每天下午的时间是“学习”时间,吴老会将十几份报纸浏览一遍,看到国际国内大事、医疗创新方面的好新闻就仔细阅读。

叶志霞回忆,吴老生前非常喜欢读《医师报》,他订阅了很多份报纸,很多只是大体上浏览一遍,但每次读《医师报》时,无论是每个版、每一篇文章,他都格外认真,把手按在每一行字下面,逐字逐句阅读。

他尤其喜欢看医学人文相关的内容。还没退休的时候他都会拿着《医师报》的内容在会上念给医务人员听,并以此教育大家:身为一名医生,要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要想方设法地去满足患者和病家的需求。同时,他还鼓励学生们多多写文章、多多给《医师报》投稿,因为这是和医学同道交流的很好的方式。

吴老对每一期《医师报》都珍爱有加,有时,叶志霞见他看完了报纸,便想借来看,吴老每次都会特意叮嘱:你一定不能弄丢了,要记得还给我。“吴老珍藏着每一期的《医师报》,看完后,他一定要把报纸带回家。” 叶志霞说。

《新闻联播》也是吴老每天必看的资讯节目,了解国家和世界大事。

到了晚上,他最喜欢的娱乐节目是看战争片、抗战片,他说从中能找到很多年轻时的回忆。

睡前的洗漱仍然是坚持自己完成。“吴老是个很要强的人。即使90多岁高龄,生活依然能够自理。为照顾他的生活,医院为他请了保姆,但他的衣服从来都是要自己洗好,即使住院期间也依然如此。”叶志霞回忆,吴老住院期间经历了手术治疗,术后,护士按照护理规范帮他洗脸、进行口腔护理。事后,吴老却拉住叶志霞说:“真不好意思,我真的很感谢她们。除了妈妈,只有护士帮我洗过脸。”

“他一生都在付出,别人为他做一点点,他就感动得不行。” 叶志霞说,吴老是一个非常爱笑的人,他总是把积极的一面留给我们,即使是技术很好的护理人员,有时在给吴老扎针时也会紧张,没能做到“一针见血”,但他也只是会笑着安慰道:“没关系的,我能理解。”

13时零2分,

他顽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5月21日这个周末,吴老的嫡传弟子、胆道一科的姜小清不知为什么,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的不出门,连广州的肝胆会他也没去。结果到了21日下午3:20,就接到电话说吴老不行了。

等他“连滚带爬”地冲到医院去看老人家,那时的状况已经非常非常差。心率60多,血压也只有60多,血气Ph 7,非常危险。

周伟平、姜小清、刘随意等好几个学生,连同吴老的至亲一直陪在床边,直到夜里3点半,吴老的情况没有转,但也没有恶化。心内科主任和医生说,吴老的心脏太强了,大家陆续回去睡了几个小时。22日一早,姜小清又打电话问吴老怎么样,电话那头说还是老样子,就心率稍微慢了一点。

22号这一天,度过寝食难安、坐立不安的早上,12点多,姜小清刚刚坐下来打算扒几口中饭去看吴老,结果电话又来了,说吴老快不行了。

赶到医院,吴老已经处于弥留阶段,13时02分,他顽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吴老特别爱干净。大家给他做了最后身体上的护理,把他打扮得干干净净,换上最心爱的海军服,然后把他一路护送到龙华殡仪馆。

“吴老对于死亡的态度十分坦然,他认为生老病死都是一个很自然现象。他曾对我说,‘如果哪天我不好了,不要给我插管、不要抢救,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到时间了就让我归到自然去吧!’” 刘随意说,身为医生的吴老非常明白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他的信仰就是活得要有质量、有所贡献。

“在吴老看来,做好医生的本职工作,照顾好患者、维护好病家的利益,就是天大的事情。”

后记

吴老,老同事来看您了!

5月23-25日,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三号楼广场设置了吴孟超院士的灵堂,来自社会各界的人源源不断地赶来吊唁。其中一位91岁的老人家在儿子的陪同下,站在吴孟超院士遗像前,泪流满面。她是吴孟超院士在上海长海医院手术时的“御用麻醉科医师” 赵华珍。

1955年,赵华珍从北京协和医院调到上海长海医院,成为吴孟超手术台下的搭档。吴孟超在台上做手术时,她就在台下监测患者的麻醉情况。

现如今,赵华珍已经是91岁的老太太了,让她回忆那时手术的情形,她已经记不清了,“我就是一直陪他,我做麻醉,他做手术。”接着再怎么问,她都是重复地说“特别仔细”。

陪同前来吊唁的儿子说:去年听说吴老住院,老太太专门跑到医院两次,想去看看老搭档,但是没见着。前几天听说吴老去世了,她的情绪波动很大,等平复了一些,才带过来吊唁,想见吴老最后一面。

“怎么没看到人呐?”老太太念叨着。

“这是给大家吊唁的灵堂,人不在这里……”儿子小声地告诉她,扶着老太太蹒跚地离去。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位院士的最后时刻 吴孟超作文素材积类,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查字典。

【一位院士的最后时刻 吴孟超作文素材积类】相关推荐文章:

2021关于航空航天的作文素材  关于航空航天的作文

2021高考陋室铭作文素材 刘禹锡陋室铭作文素材

人民英雄张定宇作文素材 张定宇人物素材

那些花儿作文700字 那些花儿作文素材

有关家教的作文素材 有关家教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