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原型故事知乎 我的姐姐观后感1000字2021
最近由张子枫,肖央等领衔主演的电影《我的姐姐》正在热映。故事讲述了成长于重男轻女家庭环境中的姐弟俩,原本关系冷漠疏离,但在父母车祸离世后,面临抚养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独立生活抉择的姐姐,重新意识到了亲情深处血浓于水的意义。下面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姐姐原型故事知乎 我的姐姐观后感1000字2021,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我的姐姐原型故事知乎
与电影最后温情结尾不同的是:改编自真人真事《我的姐姐》的原型:手上两套房产,在大城市过富足生活,而弟弟却被她扔到农村,不闻不问。
1、冷漠的基因与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现实故事里的姐姐被爷爷奶奶带大。父母一直过着二人世界,连过年都不会接她回去。
她的父亲有生之年跟她说过的话不超过一百句。
从小到大家长会都是她自己去开。
她的爷爷可怜她她孤苦无依,把一套大房子在去世前留给了她。
后面她父亲婚内出轨,母亲怕分割财产便宜了小三,也把房产转移到她的名下。
在她二十一岁的时候,她的父母看到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就想再生一个弟弟。
她用尽浑身解数反对,对父母表示:有我没他,你们只能二选一。
然而,她的父母没有选择她,坚持生下了弟弟。
父母和她交涉房子的问题,让她归还其中一套均被她拒绝。
后来父母带着弟弟去她读书的城市看她,但是她认为那只是父母要回房子的感情牌。
她对着这个亲弟弟全然没有感情,还很憎恶。
不仅拒绝了和父母弟弟的全家福,而且从弟弟出生的那年就再也没有回过家。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弟弟两岁的时候,父母因意外撒手人寰。
如果带着这样一个弟弟,会给刚刚大学毕业的她,带来巨大的负担。
最终,她不顾亲戚们的强烈反对,把孩子扔到了教育条件不好和卫生条件极差的农村,并且把两套房产卖掉,自己只身去了大城市,结婚生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以下是原文作者PO出来的
2. 不当“扶弟魔”到底该不该谴责?
我认识很多女性,有的默默地为家里的弟弟付出,不求回报。
她们对这种奉献甘之如饴。
也有的敢和家里正面开杠,拒绝承担弟弟的一切负担。
这些充满羽翼的姐姐们,没有人有资格剪断她们的翅膀。
同样也值得尊敬。
其实这个问题换个性别(哥哥和妹妹或者哥哥和弟弟)都不会引起这么强大的反响。
自古以来人们对女性有了很多身份之外的要求。
回归本文的现实问题,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女带着2岁的弟弟,相当于二婚。
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她拒养弟弟,其实我可以理解。
人们谴责姐姐无情无义,但是这个故事里该谴责的只有姐姐吗?
首先她的父母,不顾姐姐的强烈反对执意生下二胎。
也许在他们心中,小孩子的意愿不需要得到尊重。
而且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也没有很好地履行父母的责任,陪伴姐姐的成长。
父亲婚内出轨,可以算个人渣。
这样的家庭教育不出有爱善良的孩子。
但是故事里姐姐残忍无情也让我震惊。
她认为自己何其无辜,那么2岁的弟弟谁又来可怜呢?
他没有选择权就被带到这个世上,2岁就失去疼爱自己的双亲。
亲姐姐也抛弃了他。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们中国一直推崇一种观点“长姐如母”。
血缘,重于一切。
所谓家庭就是相互照顾,相互牵绊的共同体。
姐姐讨厌弟弟,不抚养可以,不给弟弟房子也可以。
但是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是偏偏把他送到农村。
而且还在网上洋洋得意地炫耀自己的幸福生活,这就有点恶毒了。
确实,中国法律没法从姐姐手里拿走房子,也没法强制姐姐抚养弟弟。
请允许我恶毒的设想一下:如果后面 她不幸患了什么怪病,需要弟弟救命,那时候她会不会感谢父母还给她留下一个弟弟呢?
愿这位所谓的姐姐,永远不要成为别人的累赘!
她无情的父母造成她冷酷的性格,现在无情的她也有了自己的宝宝,
希望这个恶性循环能到此为止。
我的姐姐观后感1000字
看《我的姐姐》前,我看了一些观后评论,有人说到,电影院里有一个女孩哭得很大声;也有人说到,电影院里抽泣声不断,大多是女生。
看的时候,我也哭了,但不是因为感同身受;那些情绪,更多是因为认知而引发的——你知道这是戏,但你也知道,这源于生活;你知道这没有发生在你身上,但你也知道,这发生在其他很多人的身上。共情泛滥。
对于这部电影,我心里的完美结局是,那对生不出孩子的富贵夫妻,收养了弟弟安子恒,但不强行切断姐弟俩的联系。毕竟,在我看来,妹妹所演绎的姐姐安然,虽然很倔,很硬,但是,也很争气。她不是一个会拖累弟弟的人,至少,她是个非常清楚“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人。
我当时想的是,要是我是这个有钱人的话,我就这样办:收养弟弟,也让姐姐平时和弟弟保持联系;要是时间允许,就带弟弟去北京找姐姐玩,或者一起去其他地方旅游。这样多好。
可是我不是编剧,我也不是一个想要收养小孩的有钱人——我的生活经验里没有这样的情节。编剧的想法和我是反着来的,领养安子恒的富贵夫妻,希望安然之后再也不见弟弟。这个情节出来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这也太明显是编剧为了刺激安然而故意做了剧情设置,毕竟,签个协议就能真的不见了吗,而且他们怎么会想着要自己养的小孩不认自己的家人呢。但我又会想,会不会,人家就想领养一个完完整整的、只把他们当家人的小孩呢,毕竟安子恒也还小,再养几年,如果安然不与他联系见面,关系也就淡了呢;而且人家家大业大,也会希望,未来继承这些的孩子,心是向着他们的,对吧。
这个电影最后是一个开放性结尾。
这样的设定我还很喜欢的,也没让我觉得惆怅或担心。从安然因为男友在与她一起去北京这个事情上犹犹豫豫而选择跟他分手时,我就知道,安然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她命硬,无论她在弟弟这个事情上做了何种选择,之后,她都会做很多努力,让事情往好的方向走,往她想要的方向走。她虽然很倔,但她,也很有韧性。
有个影评里说到,安子恒的台词,都很假,很不像他这个年龄的小孩能说出来的话。虽然,我在看的过程中,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是后来我又想,也许,我又站在了我的经验我的认知里去看这些台词呢?就像很多大人看小孩那样,“TA还小,TA说不出这样的话”、“TA还小,TA干不出这样的事”、“TA还小,TA怎么懂这些”,为什么会觉得安子恒那样年龄的小孩子就不能那样的敏感,不能说出那样的话,大概是因为生活中未曾碰到过这样的小孩子,又或者是因为我们已经是回不去小孩状态的成年人了。
我们总是用自己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去理解文学影视作品,乃至他人。这大概是一种生理上的本能,无法改变。我对自己的期望也只能是,不是用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去套这些作品,而是让这些作品进入到自己的认知里。我当然不必把它们理解为现实,但我可以把它们引申为现实的一种可能。
【我的姐姐原型故事知乎 我的姐姐观后感1000字2021】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