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文明出行【通用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做到文明出行【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做到文明出行【通用8篇】一
每个人都想健康长寿、长命百岁!可是,要怎样才能活到呢?我觉得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各种事情;然后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不挑食,还要坚持锻炼身体;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天打鱼二天晒网;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坚持不懈;要团结友爱,多帮助别人;要懂得礼尚往来,有一颗感恩的心;最重要的是做人要诚实、守信、守时。
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上面的话,那他一定能健健康康,活到一百岁!
如何做到文明出行【通用8篇】二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生命犹如一张薄薄的纸,它经不起风吹雨打,可它又像一块石头,坚硬不比。
在人生人海的街道上,隐藏着一个可怕的魔爪-----交通安全。现在,经济条件一天比一天好,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在人山人海的马路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幕又一幕的悲惨画面。一个个活蹦乱跳的生命就这样毁于一旦,剩下的就只是家人的哭泣声!让这悲惨的画面发生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文明出行的意识和交通安全的知识。
我在报纸上看见了这样一篇报道:放学了,老师带领一群学生过马路,一个女孩突然散开老师的手跑过马路,刚好对面有一辆车飞奔而来,女孩没等送到医院就离开了人世间。女孩的父母哭的泣不成声,肇事者,也后悔极了。但是,后悔和哭泣声不会挽回,一朵祖国的花没有绽开就凋谢了。
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我们一起创造文明的家园!
上天只给了我们一次生命,我们一起珍惜生命,为了家人,为了朋友,更为了自己,请珍惜生命。文明出行,人人有责!
如何做到文明出行【通用8篇】三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育中,首要的是德育。而进行德育教育,空洞乏味的宣讲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很重要的身教之外,还需要各个学科的渗透教育。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使许多宝贵的德育资源白白浪费了。下面就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谈几点看法。
首先,语文教材的内容中有很多德育素材,如爱国方面的《黄河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那磅礴的气势,那雄浑的气概,还用教师去宣讲如何去爱国么,只要教师在授课时能满怀激情,充满了爱国情感,自然会感染到学生的,这就是渗透,还有亲情方面的如《纸船》、《背影》等,革命英雄方面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海燕》等,这需要教师首先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情感,并被它深深地打动,才能在教学中流露出来,从而感染学生,这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做起来不一定容易,因为这些文章虽然很好,但毕竟我们很多老师已经教过很多遍,产生一种麻木之感,教不出激情,感染不了学生,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渗透德育放在重要位置,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利用好这些宝贵的德育资源。
其次,更重要的是要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其实每一篇文章中可能都蕴含着启迪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就看我们怎样去发掘,去认识,我们也不能走极端,也就是说也要考虑到语文知识,要综合照顾到,决不是说德育唯我独尊,我们也只是说“渗透”。但有机会时不要忘记德育的渗透,如讲《我的叔叔于勒》时,你有让我们的学生产生对我们社会的热爱么?你有让我们的学生产生爱心,关爱我们身边的人么?也许你有或没有,这就是你注意与没注意的区别,那么,对教学来讲,如果注意了这样的德育渗透,是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比如我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课时,学生们开始读时,很难读出情感,尽管在技法上作了很多指导,如声调要低沉,速度要慢一些等等,可还是不行,甚至有些学生会感到可笑,情急之下,我想到要让他们“认识”周总理,于是我暂停朗读,而是开始介绍周总理,幸好我还是能举出一些例子的,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等,然后我又非常动情地介绍了课文的背景,如海的人潮,悲恸的哭声。终于感动了学生,接下来就好办多了,有些学生竟然流下了热泪,我有了一种成就感,当然要归功于德育渗透,所以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既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
再有,德育渗透要水到渠成,不能生搬硬套。有的文章德育内容多一些,有的就会少一些,要灵活掌握。根据课文的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做到水到渠成。如讲《捕蛇者说》时,不要一开始就急于讲社会怎么样,剥削怎么样,不要强加给学生,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感悟,感到“苛政猛于虎”,这是我们再去渗透我们的社会怎么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会感到封建社会的黑暗,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如果再加以引导,会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团结互助等等。反过来,如果一味的宣讲,不仅失去了语文课的本质——可能会变为政治课——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还有,德育渗透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免讲空泛的大道理,这一点很重要,德育不是落实在口头上的,不是你教育了就是完成了任务,要让学生领会,感受,并形成在自己的思想、信念、理想之中,才是真正进行了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中更要注意,我们绝不能为了德育而德育,只做表面文章,新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教学目标中的第三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于是有些老师就不管什么课,什么内容,都要说几句大道理,好像就完成了教学目标,这不就是纯粹的形式主义么?有害而无益。所以,我们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要结合课文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所悟、有所感。真正的领会在心里。比如在讲《黄河颂》这课的时候,如果对学生大讲特讲怎样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要怎样学习,这一定是枯燥和乏味的,而如果让他们谈谈他们的见闻,谈谈他们见过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想,他们一定会口若悬河,乐讲乐听,进而会产生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会热血沸腾的朗读《黄河颂》,会产生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这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达到了德育的目的,才使德育落在了实处。
最后,德育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持之以恒。许多老师对教学的随意性太大,对德育渗透认识也不够深刻,所以对德育渗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了兴致,不管课文是否适合,就生搬硬套。没了兴致,就只捞干的(只教知识)。这种教育对教学是十分不利的,一是使学生形成了不好的习惯,在学习中只重积累,而缺少感悟和领会。(启迪思想不正是感悟和领会么?)二是教师也不能形成成熟的教学经验。影响教学效果。
如何做到文明出行【通用8篇】四
郁郁森林变成无边沙漠,这是森林的忧伤;奔涌大河变成一潭死水,这是大河的悲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带给整个社会的疑问,这是我们民族缠延几千年文明的疼痛!善行,善行,我将如何将你安放?
公交车上的小女孩因没给老大爷让座而遭掌掴;善良的司机扶起倒在路边的老人而遭诬陷;童真的孩子搀扶老人而遭诬赖……这些种种,让我对善行有了质疑。为何好心换来的是别人的不理解和诬赖,难道善行在当代社会就要遭人诬陷?
我迷茫。
辉煌灿烂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就这么经不起考验,就这样被现代社会淹没了?
突然,在那遥远的地方,我听到一阵阵呐喊,声音虽小却很坚定,他们说:“不,中华民族的脊梁永远直立,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永不磨灭,而善行也将永不变质。”
我看到了一位普通却无私的母亲,她诠释了人间最伟大的爱。当她的养女因事故全身烧伤需植皮时,她,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她说:“只要女儿能好起来,植多少都可以。”当植皮手术结束后,她笑着走到养女床边,说:“看!现在妈妈和你一样是大光头啦。”说完,她笑了,可周围的人哭了。
我似乎懂了些。
我知道社会上有一个团体,叫“微尘”,它是一个由社会各界人士建立起来的慈善小团体。在这个团体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每次社会募捐活动都能看到“微尘”的身影,然而,没有人知道“微尘”的成员到底有谁,有多少人。它就这样微小却美好地存在于天地之间,向人们诠释着什么叫大爱无疆。
每个人,都是这个宇宙的小小尘埃,渺小、卑微,可就是这么小小的尘埃,撑起了善行的天地,组成了充满爱的世界。
“微尘”告诉我,善行,只需发自内心,需要放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而这些点滴小事,叫博爱。
我还是有些许质疑。
但当我回头看历史时,屈子站立于汨罗江边,吟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杜甫仰天长叹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顿悟了。
善行,是只求自己无怨无悔的安心;善行是只愿能尽自己微薄之力的舒心;善行,是只盼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博大之心。
善行,只需无怨无悔。
善行,只需尽心尽力。
如此,便好!
如何做到文明出行【通用8篇】五
如何写景_高中生写景作文写作技巧
在我们作文中,不管是写人,记事,也常常会有景物描写。那么写景应注意什么呢?
⒈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⒉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⒊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⒋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⒌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
⒍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写景作文写作要点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写景要有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如何做到文明出行【通用8篇】六
慈善,本该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字眼,是一个能让行善者体知自身对于社会超出个体有限价值的义举,亦当成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里的一把温暖的手炉,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尴尬人尽皆知,就如那个感激却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处于如此进退维谷的境遇的,在我看来,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况下,我无奈地认识到,行善者的一颗赤诚之心无可置疑,而他们行善举的方式往往成了让爱传递的最大阻碍。正因为他们总是惯于以“救世主”的目光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善意,受助者在这目光的省视下被点燃的一颗过于澎湃的自尊心让善意之举充满了火药味,从而,受助者拒绝牺牲在弱势地位下愈显珍贵的尊严和平等来满足慈善家的自身价值认同。就如那最后以施舍之名拒绝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难以为继的他们需要这份帮助,也许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经历或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让他们艰难的选择拒绝。
然而,慈善之路不应因行善方式不当而闭塞阻滞。既已找到症结,何不求良医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坚决丢下慈善这件标签,而以人类共同体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约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个孤岛,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帮助的对象,才能以最适当的方式给他们以乐于接受而有意义的帮助与扶持,让受助人觉得,他们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着前进,而不是如难民领取政府施舍的粥粮。
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发现了“苦力”的价值的基础上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运动中,与其称他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为所有农民、苦力的老师、朋友。他曾说:“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他不愿安居太师矣,空谈误国计,而是扎根到农民中,探索真正对他们有用的善举——开化与教育。
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要成为坚固的岛屿,需要慈善的力量来修补脆弱的堤坝,而要让慈善有力前进,就必须行善者脱下救世主的眼镜,带上捐助对象的眼镜,扎根到他的世界中,问一句:“你需要什么,我们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么?”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们以对的方式共同前进。
【点评】
本文紧扣富翁热心慈善事业,捐助三个家庭的材料,引出有关慈善的话题,并以此为中心内容展开论述,符合本次作文的材料内容和含意范围。
文章观点明确,真正有效的善行需要采用适合捐助对象的行善方式,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搭建起平等互信的桥梁,让善意顺利进行,让爱心顺利传播。对当前慈善存在的社会问题分析较深入,认识较深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思路清晰,论述较有层次。
如何做到文明出行【通用8篇】七
文明出行开心你我
现在,每位家长最关心的除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之外,还有一个最让家长操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于孩子的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
在这里我总结出了四点:1、不要把马路当运动场。2、远离下水井和池塘、湖边。3、不要在汽车尾部或停车场玩。4、遵守交通规则。以上是孩子出行的安全问题。文明出行除了要尊守交通规则,还要做“文明小使者”。平时在大街上你有可能还会看见有些人随地吐痰,那小小的痰就能破坏环境,这一点儿都不文明。还有,有些人还随手扔塑料袋、乱丢垃圾,这也是不文明的表现。到外面散步时也要做到文明出行。出行在外,请不要在大街上说不文明的话、干不文明的事。让我们的心灵变的更加美丽!
文明靠自己,环境靠大家!让我们争做文明的小公民,让文明一直持续下去。下面我想说:文明出行,珍爱生命,保护环境!
如何做到文明出行【通用8篇】八
【文明】
文明是什么?汤囚比说:“文明是一种运动,不是状态,是航海不是港口。”礼仪是什么?爱默生说:“礼仪,是聪明人想出来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现实生活中,文明礼仪只是相遇时的一个微笑,遇见师长时的主动问好,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只是一句“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孔融是我国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所作的散文和诗歌都非常有名气。孔融4岁时就懂得谦让、尊敬兄长。一天,邻居送来一筐梨,梨大小不同。大家让孔融先挑,原以为他会挑最大的至少是中等的,哪知,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大梨让给哥哥们。大人们问他啊为什么挑最小的,他回答说:“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应该拿小的。”……
在我们周围,也常常能看到一些文明的现象。小妹妹摔倒了,陌生大哥哥主动扶起;吃完东西,游人自觉地把剩余垃圾扔进垃圾箱;遇到红灯,行人主动停下来等绿灯亮了再行驶……虽然都是些不起眼的每天都在做得小事,但却都是人类文明的表现。
文明,并没有多么深奥,任何一次善良的小举动,都可以成为文明的化身,就像孔融一样。自己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却成为佳话,变成后人千古传唱的事迹。其实,文明并不是一门学问,只要仔细体会,你就会发现文明离我们并不远,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文明就是一门学问,你必须去钻研这门学问,否则,你就达不到人性所需要的基本准则。一位老师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来学校是为了什么吗?是为了学做人!”而文明则是做人的基础。老师们天天做文明人行文明事总在我们耳边宣讲:要讲文明、懂礼貌……虽然有点烦,但是不得不承认,文明礼仪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如果没有文明礼仪,大街上就会满是纸屑、果皮;如果没有文明礼仪,司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造成更严重的交通堵塞,甚至酿成更多的交通事故;如果没有文明礼仪就会有更多的人打架行凶,世界上就会增加更多的犯人;如果没有文明礼仪,就没有和谐的社会,世界会变得一团糟!可见,文明礼仪对我们这个日益发达的城市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都说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一个人,只要多做一些文明事,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对我们自己来说,虽然只是迈进一小步,但我们的城市就会向文明迈进一大步。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文明人,行文明事,为创建文明城市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文明】
在街头漫步的时候看见垃圾,你是否弯腰捡起?在公共汽车上看见老弱病残,你是否主动让座?在与别人说话时,你是否已经学会用“请”“对不起”“谢谢”“再见”“没关系”?
以前,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数都是用英语书写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人家回答:“因为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
做一个文明人吧!还地球妈妈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千万不要再给养育我们的地球增添负担了。你知道吗?塑料袋因为回收再利用的成本高,利用率低,商家可以说是无利可图,所以一般用过后的塑料袋就被当成垃圾袋使用,一般使用一两次就丢弃了,这些未被回收的塑料袋进入环境后,就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所以,当你看到垃圾,请弯下腰,让垃圾也回到它的“家”,好吗?
做一个文明人吧!让这社会增加一点温情,我相信谁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冰冷的世界里吧。如果你想留给别人一个好印象,那么,请听我几句劝:见到长辈主动问好,别人觉得你礼貌的同时,还会增加好心情。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要主动让座,别人觉得你乐于助人的同时,还会带给你无限的快乐与幸福。说话时加一个“请”,别人帮助了你,满怀感激地说一声“谢谢”;做错了事诚恳地道一句“对不起”;如果人人这样做,世界将被爱所包围,何乐而不为呢?
谦让,宽容,看起来好像并不简单,其实一点都不难。
有的时候,谦让不是吃亏,是给自己留有余地。谦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我们需要谦让精神,这个时代也呼唤着谦让精神。俗话说的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大家都应该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才四岁就懂得要让着别人,把最不好的留给自己,而我们不知要大他多少岁,却还没有完全学会这门功课。谦让,很简单。发东西的时候,不要和别人抢,让别人先拿,你的东西别人拿不走。坐座位的时候,让别人先坐。挑东西的时候,让别人先挑。即使不是真心的,久而久之,也会变成一种习惯。
有人说:“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里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友爱。”的确,我们需要宽容,世界需要宽容。偷偷告诉你,其实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为什么要那么斤斤计较。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没关系,那么难说出口吗?做一个宽容之人吧,让别人快乐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
当你养成了谦让和宽容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你周围的人也对你态度好有礼貌,因为在你对别人好时,别人也会对你好。
五千年来,中国都是人人传唱的礼仪之邦。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倡以“礼”治国。我们要传承上一辈的传统美德,做一个讲公德的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