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冰糖葫芦说明文【范文4篇】
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其中的写人作文,更是常见,写人作文是以表现人物、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特长、兴趣、爱好、思想品质等以人物为主的文章。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冰糖葫芦说明文【范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冰糖葫芦说明文【范文4篇】一
终于找到了。山楂的红晕被晶莹的糖稀剔上亮光,纯粹的红色白色却也足够水润动人;竹签上不完美的排列却因洒落下的阳光变得可爱,真的有好看到令人眼馋!
小时候,最喜欢拉着妈妈,撒着娇央求她到街角的小摊给我买一串冰糖葫芦。记忆是甜甜的,硬硬的,就像,夏天的味道,总是铺着缤纷,微风把它们轻轻送进心里,画上最美的印记。我还记得,那个摊子的门口挂着一串串白色的小贝壳,和冰糖葫芦一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渐渐地,我们都长大了,曾经的挚爱似乎都变了。糖葫芦,似乎也没有那样好吃了;阳光下摇着妈妈的裙摆撒娇只为要一个冰糖葫芦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也许……只是我变了,糖葫芦依旧在那里,小摊也依旧在那里。却不知是哪天,突然想起小时候的味道,兴冲冲地攥着钱去买糖葫芦时,却发现,那里已经不再。小摊变成了奶茶店,里面的墙壁被粉刷一新,挂在门上的一串串贝壳也都收拾了。亮堂又整洁,却干净得令我有些不舒服。有时候,有些东西,总是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就在刚才,在山东的集市上,突然看见路边,有好多卖冰糖葫芦的车子;一串串闪着光的红色,还是那样熟悉。可是,这似乎是变了,真的变了,原本纯粹的红里掺进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了……还有,还有那吆喝声,伴随着车轮的杂音,显得出奇的响……我被周围的嘈杂搅得心烦——是啊变了,都变了……于是我转啊转啊,只为能找到记忆中的那串冰糖葫芦。原来,原来世间的一切都可以伤人,改变可以伤人,不变也可以伤人,所有的一切都要怪那颗固执的怎样也不肯忘记的心。而现在,我驻足在一个小摊前,看着那山楂的红晕被晶莹的糖稀剔上亮光,看着纯粹的红色白色是怎样动人,看着竹签上,那些小东西对我微微一笑……“这个……嗯,我要啦。”我欣喜地接过一串糖葫芦,静静地看着,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轻轻咬下去,甜甜的,硬硬的,就像,夏天缤纷的味道,又回来了……我咯咯地笑了;小时候的记忆,似乎,都在这里了。
六年级:莫思佳
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很好的印象,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正文篇幅较长,段落的划分较少,阅读体验不是很好;结构不够完整,缺少结束段落;叙事相对单一,语言有些直白朴实。
作者可以给文章多分几个段落,使其显得更加丰富;多使用些修辞会更好哦~
苏璐璐
家乡的冰糖葫芦说明文【范文4篇】二
冰糖葫芦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重温这种外表美丽诱人,味道回味无穷,颇受人们信赖的小吃吧。
今天,我又见到了她。她身穿一件“牛皮”大衣,上面还绣着几个醒目有力的大字——“北京糖葫芦”,这当然是她们怕自己的衣服丢了,找不回来,所以才特意设计了标志。
脱下她的大衣,你就会发现她的大衣里面还套着一件薄如蝉翼的白色睡裙,这一件睡裙可和我们普通的睡裙大不相同,它只要一见到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这件睡裙的里面,是她油光发亮的红彤彤的'身体了,别说亲口品尝它的美味,就是静静地欣赏几分钟,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不过对于我来说,这几分钟之内一定会食欲大增、垂涎三尺。
“嘎儿、嘎儿”,这清脆的响声当然是有人禁不起她的诱惑开始动口了。原来咬下来的竟然是她穿的“隐形防弹衣”,这“防弹”衣甜津津的、凉丝丝的、脆生生的。虽然“防弹衣”破裂了,但她的身体却安然无恙。贪吃的我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还会杀个“回马枪”,这次可真伤着了她的身体。哦!没上次那么甘甜了,还夹杂着一些酸溜溜的味道,口感细腻爽滑,真让人叫绝。
刚才,在我与大家回味这小吃的时候,我已经将一个冰糖葫芦eat掉了,只剩下一条又细又长的腿。
家乡的冰糖葫芦说明文【范文4篇】三
早晨刚到店里不久,邻居店里的小女孩妞妞骑着四个轱辘的小车到我面前吞吞吐吐地说:“我弟要吃。”
“吃什么?”我问。妞妞又接着说:“我弟要吃。”
我顺着妞妞的目光望去,原来门口来了一个卖糖葫芦的阿叔。我让妞妞把那阿叔叫了过来,阿叔肩扛着一个棍子,棍子上围着一圈泡沫,在泡沫上插着一圈圈的糖葫芦,每一串糖葫芦上有四个果的,有五个果的,都用塑料薄膜包裹着。
“多少钱一串?”我细声问阿叔。“有两块钱的、也有三块钱的。”阿叔满脸流着汗笑容可掬的回答着我。
“一串的果太少了,我们东北一串糖葫芦要比这多两倍。”我调侃着。阿叔说:“南方太热了,糖葫芦上很难裹住糖,只能这样。我突然觉得自己说的话有点过分,阿叔穿着长衫长裤,脚穿农田胶鞋,满脸的汗成流的淌着,扛着那么多的糖葫芦,这在炎热的南方的确是不易。而在南方能看到卖糖葫芦的,也真的难得。七岁的妞妞从来就没看过糖葫芦,当然也没吃过。她想吃什么不直接说自己吃,说她弟要吃,也知道我会给她买。这要是在北方的夏季,是没人会沿街卖糖葫芦的,也不会有谁在夏天吃糖葫芦。只有冬天的时候,北方的街道才会有卖糖葫芦的,沿街几乎都可以看到小商贩的摊位上那红红的闪着亮光的一大串一大串的糖葫芦,也能看到街上的人们很多人手里会拿着糖葫芦津津有味地吃着。
说起糖葫芦,我对它的确情有独钟。在我童年的时候,就喜欢吃糖葫芦,由于家里人口多,只有爸爸一个人挣钱,平时很少能有口福吃上它。除非家里有亲戚来或许还能吃上一串,再就等过年了。于是我每天早晨第一个任务就是翻日历牌,计算着还有多少天能过年,在日常和小伙伴游玩时,看到能做糖葫芦的竹签便捡回来收集着,准备过年做糖葫芦之用。
终于盼到年三十的晚上,妈妈拿出大大的红红的山楂洗了晾干,然后拿着用锯条磨制的小刀,把山楂的顶和尾巴扣掉,把中间的.籽也都扣掉,用竹签一个一个的串上,放到小竹篮子里。我生怕串的串儿小,就蹲在一旁查数,每十个为一串儿,实际做糖葫芦就都是爸爸的事了。爸爸把白糖放到地火炉的小耳锅里,用慢火熬成稀状,直到稀状的糖里没有颗粒。用勺子把稀状的糖盛上半勺高高举起,再往锅里慢慢倒下去,觉得稠稠的,糖稀的颜色变成了暗红色,便把串好的葫芦放到锅里在糖稀里滚蘸着,然后迅速把蘸好的葫芦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玻璃上,糖葫芦便做成了。我颠颠的端着热乎乎的糖葫芦马上拿到外面,放到墙头上冷冻,最多一个小时,晶莹剔透的糖葫芦就可以吃了。在这一个小时里,我不知道要跑到外面看上多少次,每次跑出去都要用手摸一下那糖是否还是软的。妈妈笑我真是馋猫,爸爸说我性子太急。不管谁说我,明知道糖葫芦不能那么快就冻好,我还是忍不住跑出去看,直到耳朵冻得像猫咬的般疼痛受不了,才又回到屋子里。手使劲搓着冰冰凉的耳朵,心里还嫌天不够冷,想着要是糖葫芦一拿出去就把糖变成坚硬冰凉的多好。
那晶莹剔透闪着亮光的糖葫芦,一排排的躺在玻璃上,真是太赋予诱惑了,像一个肥肥胖胖的人参宝宝。拿起一串咬一口山楂果,上面的糖就会脆脆的“咔咔”的落到嘴里,山楂果凉凉的,酸甜酸甜的,真好吃!我舍不得很快地吃掉它,用舌头一下一下的舔着,咬一小口一点一点的品着,一点一点的咀嚼着,那样子就好像小猫咪在吃食,又像品着千年难得的美味佳肴。年复一年,直到如今,我一直也没丢掉爱吃糖葫芦的习惯,每逢见到糖葫芦和山楂,必买无异。
哥哥姐姐们也都没忘记我爱吃糖葫芦,每次上街都会给我带回两串。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前年三十那天中午,我正在电脑前写文字,由于孩子之前说过年不回家,习惯了老公也不在家的日子,我便忘记了时间,整天沉迷在文字中。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姐姐手里拿着一大把糖葫芦,我惊异的问:“怎么买这么多呀?”姐姐说,你不是爱吃吗,过年了,爸妈都不在了,想着给你买了一些。“啥时过年呀?”我问姐姐。姐姐温怒的说:“今天就是年,今天三十。”瞬间的心一阵温暖,随之心酸酸的,眼睛润润的,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看爸爸妈妈做糖葫芦时温馨的场景......
冬天上街若坐巴士时,巴士上就会有卖糖葫芦的,我每次都会买几串,在车上会吃掉一串。有时和老公坐巴士,老公看到我在车上吃糖葫芦,就会批评我:“那么大人了,还在车上吃,回家吃呗,也不怕人笑话。”呵呵,我哪里忍得住呀,反正也没人认识我,一路上馋的我口水还不得流干呀。我津津有味的目不斜视地吃,老公就气的斜楞着我,直到我把一串糖葫芦吃完。有时我会一连吃掉两串,把老公酸的小声的骂我:真是个玩意,我吃一个就倒牙,你竟然能吃下那么多,真是个玩意......"他骂他的,我厚着脸皮照吃不误。
糖葫芦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食,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了。山楂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烀肉时放几个山楂,肉熟的较快,味道也鲜美。相传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都不见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有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和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便成了现在的冰糖葫芦。
如今的北方每到了冬季,大街小巷几乎都可见到卖糖葫芦的,他们原来会把糖葫芦插在一个草筒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观,现在卖糖葫芦的人会把糖葫芦插在泡沫上,为了美观和卫生,每串糖葫芦上都包有透明的塑料筒或塑料薄膜。那串串的糖葫芦在阳光的照射下仍泛着晶莹剔透的光亮,更加诱人更富有食欲了。每到年跟前,我不用再准备竹签和山楂,早早的买上几十串放到冰箱里冻上,三十的晚上,仍然是我的一道美食。
家乡的冰糖葫芦说明文【范文4篇】四
小时候,我家住在四方的海云庵。那里有一条条车水马龙的大街,每条街的摊上,总会有红红亮亮的冰糖葫芦。红彤彤的山楂在脆脆薄薄的糖衣间含着笑,就如酸酸甜甜的童年,没有繁复的修饰,只是一味纯粹的甜蜜。
我不知为什么会对这不起眼的小吃情有独钟,而且,只喜欢吃本地的糖葫芦。曾去过北京春节的王府井庙会,那里有许多人手里都拿着巨大到压弯竹扦的冰糖葫芦,拿在手中颤巍巍的,要比青岛的糖球气派不知多少倍。可我依然挚爱海云庵的糖球,迷恋它脆生生的口感,唇齿留香的滋味,虽然它口味是如此单一,可我依然难以割舍,尽管,我不知道为什么。
童年,就像一幅糖葫芦的简笔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画完最中间的一条竖,日子就飞快地过去了。
后来,我搬离了海云庵,市区里几乎见不到扛着一个圆柱型的秸秆柱子卖糖球的小贩了。那冬日太阳下闪着晶莹光泽的糖葫芦,那诱惑人心的色泽,都一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我为了吃到一支冰糖葫芦,而不惜坐上十几站路的车,只为能重温那酸酸甜甜的滋味。
今年的糖球会在寒假的尾巴尖上锣鼓喧天地开幕了,听闻此消息,我一大早便迫不及待地坐车赶到了现场。看着眼前一家家极其熟悉的糖球店,熟悉的作坊里依旧散着芝麻的香气。再看看柜台上摆放的形形色色的糖球,我也顾不得人群拥挤,抢先买了两串出来。然后漫步在人头攒动的海云庵广场上,边走边吃。
有的大人肩膀上扛着举着糖球的小孩,一面走,一面笑;有双手握着巨大棉花糖的小女孩,吃得满嘴都是,还不停地发出咯吱咯吱的笑声;看着手中搅动的糖稀,皱纹里藏着笑的老奶奶,还有满街卖糖画、吹糖人、捏面人的老师傅……
这才是我多年割舍不断的味道,有着胜过一切的甘甜醉洌。“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透着酸……”红红火火的色彩串起了我最甜滋滋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