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说明文 >

制作风铃作文说明文【范文3篇】

小编: 孤街浪人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得制作风铃作文说明文【范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制作风铃作文说明文【范文3篇】

制作风铃作文说明文【范文3篇】一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节,爸爸妈妈带我回河南老家去扫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阳光灿烂,高速公路两旁,有嫩绿的麦田、腊黄的菜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节可隆重了,我们家的祖坟分布在风景秀丽的清源上,清明时节满山遍野都是上山扫墓的人,山上一片热闹。大人们准备了许多糕饼点心、水果饮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担挑着,小孩们有的拿锄头、有的拿铲子随后跟着,一家人一起上山扫墓。扫墓活动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处祖坟,我们就分头忙开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会儿就把杂草丛生的坟头整理得干净了许多,接着还要把五颜六色的墓钱插在坟头的新土中,并用毛笔蘸上红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这一来,日久未修的祖坟顿时面目一新了。

大人们取出供品摆在坟前,点燃香烛,还烧了许多纸钱,这些供品是给祖先吃的,纸钱是给祖先用的,表示我们后辈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从大到小的辈份轮流磕头祭拜,有的口中还念念有词呢,瞧,表哥念着:祖先保佑,让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还有更有趣的事呢,爷爷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过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笔就描,慌得爸爸一声惊叫:别动!,原来这行字是留着给奶奶逝世后才能写上的,我差点闯了祸,赶紧在爷爷坟前磕了四个响头,大人们乐得呵呵大笑

扫完了墓,我们都累坏了,下山的脚步一瘸一瘸的,但这一天过得真有意义,清明节让我对我们的祖先增添了几分敬意,也密切了我和表哥表姐的亲情。

制作风铃作文说明文【范文3篇】二

“上科学课了,做小制作了……”在一片欢呼声中,我们学习了《风向和风速》,了解了风向、风速、方向图标的定义。虽然我们按照课本上的指导方法做了风向标和风速仪,但是不好操作,效果不好。不能快速准确地辨认方向;风向标和风速仪没有支撑点,也较难准确地反映测量数据;两个小制作轮流使用,费时麻烦。

如何既学到知识,又玩得尽兴呢?对了,如果把风向标和风速仪合二为一,不仅化繁为简,而且省时省力。我的爸爸和妈妈对于我的想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并提供技术和后勤保障。我找出家里废弃的各色卡片、大头针,铅笔以及双面胶供我使用。爸妈为提供了其它方面力所能及的帮助。再爸爸和妈妈的帮助下,小制作初步完成,一种幸福而又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

我把我的作品拿给老师,指导老师对根据我的思路,协助选题,并协助确定开题框架。辅导老师还对模型进行抽象的整合,构思,改进。我改进设计方案,把风向标和风速仪合二为一,用泡沫做底座,在泡沫的卡片上标上方向图标,称为“风的使者”。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小制作更加完善,“风的使者”具有以下优点:1、创新:把风向标和风速仪合二为一,化繁为简,省时省力。2、准确:标有方向图标,保证判断方向的准确性。3、快速:更加快速地辨认出风向。4、准确:更加准确地判断出风速。5、轻松:有底座支撑,可长时间放在固定位置,不必用手拿,可长时间观察风向和风速,省心省力。6、简便:造型小巧轻便,易于携带并使用。7、环保:以废弃用品作为材料,环保实惠。8、美观:造型美观,符合大众审美观。9、长久:所用材料不易损坏,可长久循环使用。

“风的使者”带到学校时,同学们欢呼雀跃,纷纷用我的小制作测风向,测风速,效果非同凡响,我也成了校园的小明星。大家都受到启发,也想开动脑筋发明新小制作,校园刮起了科技创新的旋风,给学校带来一片新气象。

制作风铃作文说明文【范文3篇】三

今年夏天,妈妈带我去云南旅游,刚下火车到昆明,天空中就出现了罕见的两条彩虹欢迎我们,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昆明。

我们先跟团去了石林玩。在往石林的途中,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经过的路周围的山上不像我们这边山上,山上的植物种类特别多,有的时候还会发现有一大片的仙人掌。我还发现了山上有些人在攀岩,问了导游才知道原来那不是攀岩,而是上山采草药的当地人,有的人年龄都很大了还上山采药,所以云南十八怪中有“老太太爬树比猴快”的怪事。那个导游说:“我们今天先去小石林,下午再去大石林。”所以我们先去小石林绕了一圈,去了观景台看了一下就去吃午餐了。导游说:“团队餐等于减肥餐。”把大家吓了一跳,结果吃的还可以。在导游介绍后我明白了,石林是全国5A级风景区,是喀斯特地貌的精华,我想象着自己是一只小鲸,可以在石林中游来游去。进入石林给我很多震撼的就是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小老鼠啃面包,有的像阿诗玛,有的像剑直穿云霄,还有的像汹涌的海浪,我一口气走过最狭窄的小道到达最高点的观景亭,回头看石林的全貌,感觉自己真的像是在游泳的小鲸,特别自在。虽然游人很多,但是在石林里,我还是发现了很多的彝族人,他们都称呼为“阿黑哥”或是“阿诗玛”,他们在跳大三弦舞,我还在大三弦琴上弹了一把呢。

回来的车上,妈妈给我讲解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我一边想着石林形成的过程,一边不舍地离开了石林,希望有一天还可以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