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日记 >

恩平岑安林【通用4篇】

小编: 北海有鱼

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恩平岑安林【通用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恩平岑安林【通用4篇】

恩平岑安林【通用4篇】一

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这是一个心痛的时刻,古城芦山遭遇7级地震;这是一个悲伤的节点,距离汶川大地震5周年尚不足一月。此刻,所有的目光都朝向雅安芦山,那里有遇难的同胞,有受伤的亲人,还有等待救援的被困者。此刻,救人,是最重要的主题。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才能解救出更多的生命。

爱,责任与决心,能够带给灾区民众更多信心;守望相扶,并肩战斗,也能最大程度减少伤亡。让我们一起祝福雅安平安,芦山好运。

恩平岑安林【通用4篇】二

No.1 平安夜的晚上 12月24日,是个让人兴奋的日子。晚上,烟花在城市上空飞舞着,夹杂着人们的欢笑声。驯鹿雪橇携带着人们的祝福从远方款款而来。 不知不觉中,一片片雪花像银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不久后,满世界变成了银色。溜溜踏着一条白色的地毯缓缓地来到了他和球球约定的地点,可是,溜溜等了很久,就是不见球球的人影。雪越下越大,树枝上都开满了银花。溜溜依然伫立在雪海中,这时,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球球会来的! No.2 平安夜里的声音 雪仿佛一只恶虎凶猛地下着,溜溜终于放弃了。他好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是苦还是酸的。他不想回家,便来到了公园,向公园的深处走。这里没有路灯,也很少人来,树木很多,光线非常暗。所以这里成了我、球球和老奶奶的秘密基地。突然,一阵熟悉的笛声从长条凳上传来,溜溜停住脚步,细细的倾听着,“咦,笛声明明是欢快的,可我怎么听起来非常伤感。”溜溜自言自语道。 “你是谁。”突然,笛声停了,从黑暗中走来一个身高与溜溜差不多的身影。哦!原来是球球。溜溜本想高兴的扑上去,可是,一想起刚才的事,溜溜便停住了脚步,破口大骂到:“你这个不守信的家伙,亏我还那么信任你。”球球带着抽涕声,等了好半天,才说:“老,老奶奶……搬回她故乡去了。”溜溜和球球都知道,老奶奶的故乡和这里的距离就等于天和地的距离。听完球球的话,溜溜恨透了自己,恨自己这几天都忙着过圣诞节,把老奶奶遗忘了;恨自己没问老奶奶的电话号码;恨自己…… 还是二年级的时候,老奶奶把自己的宝贝——横笛、小提琴送给了我们,还天天带我们来秘密基地教我们。现在,老师没有了,但溜溜和球球还是要把横笛和小提琴学完。 接着,球球又用横笛伤感的吹了起老奶奶最喜欢听的曲子——《夜莺》,溜溜二话不说拿出自己随身都带的小提琴也拉了起来…… No.3 月光下的小木屋 雪渐渐小了,天空中高挂着皎洁的月亮。溜溜和球球的心情终于平静了下来,他们来到了山上砍了一棵最茂盛的小松树。突然,从树林的深处散发出月光。在月光的照耀下,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小木屋。屋顶上仿佛戴着白色的帽子,真像一座白色的城堡。轻轻推开门,便看见他们的爸爸妈妈和坐在一旁的朋友和同学们。他们都在看天看月亮看雪,他们的爸爸妈妈搂住了溜溜和球球,还告诉溜溜和球球: “天空、月亮和雪都是天堂派来守护你的天使,只要你真心地思念一个人,就能从天使那儿得知他的消息。只要心中的思念还在,我们爱的人就永远不会离开你。” 这时,整个屋子里充满了思念。在树林里、在山里还久久的回荡着: “圣诞快乐!”

恩平岑安林【通用4篇】三

在我书桌上挂着一个平安福,那上面的花一朵朵,金灿灿,美丽极了!每当我看见它时,就想起王朝敏。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和王朝敏是同班同学,每次下课了我们都在一起玩,我们成了最要好的朋友,直到三年级。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我们写完作业后,分别拿出了各自在手工课做的剪纸,我看她做的很美丽,就想把它拿过来看看,不料我一不小心地把她那张做好的剪纸给撕成了两半儿,她一看,怒气冲冲地开始破口大骂着叫我赔,我上前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然后,我很惭愧地低下了头。她很生气地说:“谁叫你那么不小心啊!非赔不可!”她还用力地推了我一把,我这被重重的摔倒在地,她一气之下,也把我的剪纸撕烂了,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我看着被撒成碎片的剪纸,瞬间流出了眼泪,非常难过,心里想着可能我们的友谊从此就破裂了。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互相不理睬对方,她每次见了我要么就是不说话,要么就头也不回地走开了。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快要放学回家时,她走到了我的跟前,我见她口袋里胀的鼓鼓的,里面不知是什么东西。突然,她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来了一个漂亮的平安福,激动地对我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剪纸,明天我要走了,要回老家去上学了,这个是我妈妈送给我的,现在我把它送给你留个纪念吧!”说完她就把平安福塞到了我的手里,回想那天发生的事情,本来就是我的错,望着她那热情的眼睛,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握住她的手,心里万般不舍。

王朝敏跟着她的家人回老家了,那天以后,我们俩就再也没有见面,但她的模样却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大脑里,永远也无法忘记。我把她送给我的平安福挂在书桌上,每当看见这个平安福,仿佛看见了王朝敏站在我的面前。不知你在远方过得还好吗?

恩平岑安林【通用4篇】四

周恩来未满周岁就过继给了嗣母陈氏。陈氏才学出众,是周恩来的文化启蒙老师。安葬嗣母是10岁的周恩来当家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1907年,生母去世后不久,周恩来的嗣母陈氏也在清江浦去世。一年中连续失去两位母亲,这个打击对于幼小的周恩来来说是巨大的。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做工,周恩来兄弟3人一下子失去了依靠,直接面临着生存的威胁。周恩来领着两个弟弟(一个9岁,一个4岁),扶着陈氏的灵柩,乘船返回淮安,借债将陈氏安葬在周家的祖茔地。祖茔地位于淮安城东郊的闸口村夏庄组,是周恩来的曾祖父周樵水当年迁居淮安时买下的。周家在淮安没有田地,除了驸马巷的房屋(也就是周恩来的诞生地)外,只有这不足一亩的坟地。这里安葬着周恩来的祖父母、嗣父母、生母等13位亲属的遗骨。

周恩来对嗣母陈氏的感情很深,在日本留学时,他于1918年1月2日写过这样一篇日记:“我把带来的母亲(指嗣母陈氏)亲笔写的诗本,打开来念了几篇,焚好了香,静坐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那眼泪忍不住的要流下来。计算母亲写诗的年月,离现在整整26年,那时候母亲才15岁,还在外婆家呢。想起来时光易逝,墨迹还有,母亲已去世10年了,不知还想着我这儿子没有。”2月12日,当周恩来从家乡的来信中得知爹爹(嗣父周贻淦)和娘(嗣母陈氏)的坟还露出棺材在外边时,心里“越想越难受,恨不得即时回国,为家里处置这些事情才好”。

1941年周恩来曾表示,希望抗战胜利后能到母亲的坟前扫墓。他曾对记者说:“38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恩情未报。”这也是有资料考证的周恩来对祖茔地的唯一印象。1950年他又深情地回忆:“1946年,我在南京。南京离淮安只有300余华里,我很想回淮安老家看看,因为淮安还有我两个母亲的坟……”

周恩来最早从1952年开始就计划平掉淮安的祖坟,历时13年。期间虽然遇到八婶母杨氏等亲属的强烈反对以及地方政府的冷处理,但他平坟的态度却一次比一次坚决,直至最后将祖坟平掉。

第一个阶段是1952年,周恩来安排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其意见转告淮安县委。

1952年底,周恩来让警卫干事王雨波将八婶母杨氏护送回淮安。王雨波向周总理写了报告,关于祖坟地的内容有:“把老太太送到家后,第二天(元月一日)上午见了县长赵荣洲、秘书长张文高,向他们传达了总理的指示。家里的坟地如果能种,而群众要求要分,可让群众分去耕种。”这是有文字考证的周恩来第一次向淮安县委表示要平坟还耕。

第二个阶段是1958年,周恩来亲自写信给淮安县委商讨平坟事宜。

1958年6月29日,周恩来写信给当时的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转淮安县委,有关祖坟的内容是:“还有,我家有一点坟地,落在何方,我已经记不得了。如淮安提倡平坟,有人认出,请即采用深葬法了之,不必再征求我的意见。我先函告为证。”

第三个阶段是1965年,周恩来安排适合的亲属专程回淮安,敦促淮安县委和家乡的亲属平坟。

1965年,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同弟弟周恩寿商议平坟一事。因为担心乡亲们想不通不肯平坟,于是决定派一位亲属前去做工作并督办此事。周恩寿自告奋勇,极愿前往。但是周恩来没有同意,他说:“你的身份不同,是周恩来的弟弟……你回去后,省里、县里都要接待你,既影响人家工作,又造成浪费。”见弟弟没有异议,周恩来便说:“还是等在西安的尔萃回去办吧,他母亲在淮安,是探家,不会惊动地方领导。”1965年春节前,周尔萃回乡探亲,周恩来将这个任务郑重地交给他,并明确交代:棺木要就地下沉一米以下,做到不影响机耕。

周尔萃回到淮安后,首先将周恩来的意见转告给了哥哥周尔辉和嫂嫂孙桂云,然后又向淮安县委作了汇报。农历除夕,周尔萃、孙桂云以及30多位当地生产队的农民,来到周恩来祖茔地,平掉了坟头,深埋了棺木。

周恩来得知后非常满意,从工资中拿出70元钱给生产队寄去,汇款人一栏里端端正正地写上“周恩来”3个字,在附言一栏内还有几行清晰的小字:“此款支付生产队平坟工资和赔偿青苗损失费。”此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平坟还田”运动。

1958年火化平坟,不留痕迹

1912年,父亲周贻能带周恩来到东北投奔四伯父周贻赓。1927年,周恩来在上海领导第3次工人武装起义,周贻能去上海看望儿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周恩来遭悬赏通缉,父亲一直留在上海陪伴他,并帮他做些秘密通信联络工作。直至5月下旬,周恩来奉党中央之命离开上海前往武汉,周贻能才返回东北谋生。1940年秋,周贻能随周恩来到重庆,为革命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以后,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重庆红岩村,也未曾续弦。

1942年7月10日,周贻能去世时,周恩来小肠疝气发炎,正在中央医院治疗。董必武和红岩村的同志经研究后,决定暂不将噩耗告诉他,等其出院后再说。周贻能的灵柩暂放在红岩沟内,待周恩来回来后再出殡。据童小鹏回忆:“当7月13日周恩来出院回红岩二楼办公室,得知父亲去世已三日时,悲痛欲绝,恸哭不已。随后大声责问办事处处长钱之光,为什么不通知他,钱之光不敢回答。周恩来特别责问邓大姐说:‘别人不了解我,你还不了解我?你为什么也瞒我?’邓大姐只得流着眼泪认错。一些同志闻声到二楼走廊,听到这些话,都为之感动得流泪。我更是泪流满面。这天晚上,周恩来为父亲守灵至拂晓。”7月18日,周贻能被安葬在沙坪坝小龙坎伏园寺墓地。周恩来头戴孝帽,身穿白衣,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列。伏园寺墓地里又一座新冢立起,墓碑中间竖刻着:父亲周懋臣大人之墓。落款是:

男周恩来媳邓颖超

民国卅一年

七月十八日敬立

周恩来在墓前向父亲默哀,并深深地叩首、叩首、再叩首。

1952年2月,周恩来出访亚非11国后途经重庆,时任市委书记任白戈向他汇报了拟把小龙坎墓地扩建成一处革命公墓的想法。周恩来当即明确表态:“两位老人(周恩来的岳母、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也安葬在这里)的墓地是我的私人墓地,不能称为公墓。如建公墓,我的父亲和岳母应该从墓地移出火化,平坟还耕。”1958年11月,周恩来委派童小鹏等前去重庆,并交代说:“老人的坟是私坟,不能放在革命公墓。而且现在都提倡死后火化,不占地,坟墓也没有再保留的必要,应平掉深埋,让出这块地。”童小鹏来到小龙坎伏园寺公墓后,让工人把离该墓地约30米远的一块水田里的水放干,挖出一口5米深的墓坑,然后一一挖开坟墓,从墓穴中挖出13具棺材,再用卡车送到火葬场开棺火化,将骨灰装入13个罐子中,并写上死者的姓名,最后运回墓地放入坑中,盖上石板,填土夯实,放水还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1960年平掉周家祖坟

1939年3月末,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将副部长的身份,自皖南到达浙江。在绍兴期间,周恩来拜访了姑父王子余,瞻仰了姑妈周桂珍的半身遗像,并向她三鞠躬。周恩来为定扫墓之事,还派秘书邱南章赴百岁堂周希农太公处,送去现金100元和一张便条,上面写道:“希农太公公赐鉴:兹派人呈上国币百元,请代办明晨祭席四桌,并于午间代请宝桥本家各长幼午餐,烦渎之请,容明晨面谢。专禀,敬请晚安。曾侄孙周恩来叩,即晚。”第二天,周恩来从县商会回宝桥百岁堂老家,与周氏曾祖希农等10余人同往扫墓祭祖,包括涂山鸭嘴桥、石旗唐家岱、外王狮子山等周家的祖坟。周恩来曾祖周樵水就葬在外王狮子山公墓。每到一处墓地,周恩来都亲自上香,行三鞠躬礼,给管坟人一些钱作酬谢。希农太公捧出《老八房祭簿》给周恩来看,当他看到樵水公之子云门,云门公之子懋臣(贻能)时,欣然举笔在懋臣公之下写上:“恩来……生于光绪戊戌年二月十三日卯时。妻邓颖超。”周恩来的孝行在绍兴一时被传为佳话。

1964年8月2日,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召来在京亲属,专门向他们讲述家史:“曾祖樵水公的坟,人家来信问,已经破烂不堪了,准备重修,人家不肯深埋。我告诉他们不准修坟,要平坟,起码不准修。”同时,他也指出“平坟的问题,也不能由我一个人决定,以后如有机会到绍兴,我要找本家开个会,把坟平了”。后来,绍兴的周家遵照周恩来的意见,将周家在绍兴的几处祖坟都平了,棺木全部就地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