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基础知识 > 词语 >

对老师的依依不舍的作文【范文3篇】

小编: 北巷以北

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老师的依依不舍的作文【范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对老师的依依不舍的作文【范文3篇】

对老师的依依不舍的作文【范文3篇】一

海棠灿烂,又是一季春白。漫步甬道,落英纷繁,流光淡影,有暗香浮动。这个钟灵毓秀之地,便是四中。

时间依旧头也不回地前行,只留下一排深浅不一的脚印。这个地方,定格过我太多身影。

回望

我看到那抹橄榄绿在灼热的阳光下散发着坚定的光芒。那抹绿教会我坚韧与拼搏,那些汗水教会我努力与付出。那些人教会我肩负与成长。

凝神

我看到那份友情在两人之间熠熠生辉,那份情谊给予我温暖,那个人给予我陪伴,那段经历教会我默契。

闭眸

我看到那群活跃的身影在跑道上飞翔,我看到那份亲如手足的情谊在我们之间缔铸,我看到那一双眼眸微红的眼眶噙着泪水。

平日里,我们可以在四中的庇护下肆无忌惮地大笑,笑天笑地,笑我笑你,笑青春岁月的那些小伤痛。随着我们步入高三,那些清脆了两年的欢笑,都悄悄藏进了绿草翠竹里。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执笔圈点,低头苦算。

暑气炎炎,融不去我们为梦想奋斗的心;

寒风凛冽,吹不散我们为梦想拼搏的热情。

我们不畏难题也不惧应考。我们在用每一天充实自己。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近。

当离别的气息靠近,身边的人都在为自己打拼,而我在为自己的未来涂鸦之时,仍然抽出了些许时光在桌上描着“莫相忘”。

是那样爱着院内清凉的幽亭,古色古香,静默安好。玉兰怒放,有雪白霞红亮紫暮粉之殊,燃烧着自己的生命之火,淡香袭人。薄雾氤氲之时,如梦如幻,更添了几丝温柔与静谧。低矮的白石栏护在绿茵旁,纯净美好。

是那样爱着顶楼的阳台。阳光洒在露天的阳台上,和着晶莹的瓷砖折射出刺眼的光,微风徐徐拂过,像母亲的手一样抚摸着我的脸,又带着些许微凉穿过我的发线,绕过我的耳边。眺望对面的湖泊,波光粼粼,满心欢喜。湛蓝的天空一碧如洗,心旷神怡。

是那样爱着微雨的小园。淅淅沥沥的清雨将落在绿叶上的尘埃洗净,混着泥土和花草的清香沁人心脾,我爱漫步于这暗香疏雨之中,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碎景衬着生活。有姿有色。

我敬重这里淳朴勤恳的教师,那一句句苦口婆心的教导,那一堂堂引人入胜的课程,呕心沥血,只为学子的成功;

我钦佩这里斗志昂扬的同学,那一双双殷切求学的双眸,那一对对冥思苦想的眉锁,坚持不懈,只为实现梦想;

我衷情这里紧张充实的生活,那一幕幕奋笔疾书的画面,那一日日废寝忘食的刻苦,皓首穷经,只为拼搏明天。

这里,四中。烙印给我太多的回忆,鞭策着我忍痛成长。

别离,莫悲伤。

铭记,忆流芳。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殇,痛饮从来别有肠。

对老师的依依不舍的作文【范文3篇】二

自从我上了三年级之后,老师要求用水笔写字,我就对涂改带产生了极大的依赖!

你可能会问我,涂改带有什么好依赖的?不就是写错了字把它涂掉嘛!有时候写错字直接改了也可以呀!其实像我这样的“整洁爱好者”是不得不用涂改还带的,涂改带使卷面整洁,让我看了非常舒服。

涂改带对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一写错字,我就会拿来神圣的涂改带,打开盖子,涂掉写错的字,再把对的补上。有了涂改带,我甚至感觉写作业会更安心!

我不管到哪里都要带上涂改带,特别是补习班。如果我不带上它,我会急得慌,到处借涂改带。借不到怎么办?我就只好将就一下,可我一看到那糟糕的书面,就实在想要涂改带,每次到这个时候,爱整洁的毛病又犯了,我一定要把错的字用涂改带改掉才舒服。

涂改带对我来说有着许多好处,可对我的爸爸妈妈来说,涂改带就是灾难!他们认为我用涂改带会影响我的学习,说一用它,我的思路就会被打断。在他们坚决反对我用涂改带的话语中,我也意识到用涂改带不好。可我是个喜欢干净的人,实在受不了不用涂改带,所以到现在也没改掉这个“毛病”。

我虽然试着克制自己不用涂改带,可难免会忘记,而且我们班几乎所有的人都“迷恋”上了涂改带。

对老师的依依不舍的作文【范文3篇】三

《往事依依》是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的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优美散文。作者从不同层面回忆童年的往事,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对两位国文老师上课情景的深情回忆,分明是用老师注满情思的眼睛,来激发爱国情怀。

选文开头先感谢两位老师“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是“我”后来能热爱文学,走上文学之路的重要因素。“雕镂”是雕刻的意思。写出了两位老师的影响之深,就好像用刀刻在心里一样,用不忘记。接着,作者回忆了两位老师的不同之处:教古文的老师喜欢大声朗诵,而且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这是对老师教课时入情状态的描写。也正是老师这种忘我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慷慨悲壮,从而产生爱国情怀。年轻的白话文老师采用的是另一种感染学生的方法,他是用自己满含深情的眼睛,在演绎着田汉《南归》所表达的爱国之情,使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传染”而不是“感染”言外之意老师的这种用眼睛所传出的感情没人能回避的了,不想接受也得接受。“鸦雀无声”写出了学生被感染后的听课状态。“深深”则写出了学生被感人的程度。这都是造成作者“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的主要原因。文章没有运用任何华丽的词语,就是通过细致的观察,精致的描写来刻画两位老师的形象,表达往事依依的由来。

写两位老师所讲的两首诗,也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两首诗的主题都是爱国,这正好与作者要表达的文章主题是一致的,真可谓别具匠心。也有人把这两首诗说成是作者当年上课时的真实回放,这就更能说明两位老师对作者影响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