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演讲稿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作文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演讲稿,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自建党以来,每个时期都有其时代精神代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作文内容吧。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很荣幸作为高中生代表在市共青团“守望中国精神,书写美丽精神”座谈会上发言,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执青春之笔,绘中国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回望历史,我国有敢于斗争,不畏艰苦的抗美援朝精神,展望今朝我国有举国同心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诚如《大学》言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今日之青年应执青春之笔,绘中国精神。
青年一代,应传承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中国精神。
“临津江突破英雄连”赴高温酷热、蚊虫肆虐、恐袭频发的西非马里执行维和任务,他们发挥中国精神的激励作用,把急难险重任务当成弘扬传统、彰显血性的实践平台,被联合国驻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誉为“防卫精英”。国家元勋于敏先生,在国家面临核危机的紧急情况下,毅然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原子弹领域,凭借着不惧风雨的勇气、不畏艰险的力量,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担起了我们氢弹研究领域的大旗,创造了一代科技神话。
青年一代,应传承举国同心、甘于奉献的中国精神。
张小娟积极投身家乡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事业;张桂梅全身心投入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卢永根毅然放弃香港的优渥生活,把毕生精力都献给祖国的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他们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国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中国精神,是代代的相承。自古以来,无数人筚路蓝缕,在蛮荒时光中,在萧索岁月中,用铁肩担当道义,用妙手铸就华章。一代代人用自己的芳华交换时代的芳华,并用时代的芳华滋养下一代的芳华。春信至、启新程,我们更应该传承先辈遗志,在先辈精神的激励下,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让中国精神在新阶段焕发光彩。
行至半山,更应快马加鞭;船到中流,更应明白“奋楫者先”。有机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我们大力发扬中国精神。青年一代,应执青春之笔,绘中国精神。用自己青春的芳华去滋养中国源远流长的时代精神,用自己脚踏实地的奋斗去铸就祖国,柳暗花明,云销雨霁的明天。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演讲稿2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当然同样如此。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系统回顾梳理一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搞建设所焕发出的民族与时代精神,无疑是很有价值、很有必要的。
为什么精神如此重要?因为,精神就是元气,就是元神。东汉时期的思想家王符说过:“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精神萎靡的人,纵然身体康健,也只能称作形骸,甚至叫做行尸走肉。精神抖擞的人,纵然体力不佳,亦能够“龙马精神海鹤姿”,乃至身心转为俱健。
正因为精神如此重要,所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来特别重视“精神”的萃取和发挥。精神体现着实质和要旨,反映着人们的意识和状态,代表着时代风貌,映照着时代变迁。中国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信仰者,但向来重视发挥精神的巨大作用。这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要义非但不相违背,而且辩证地结合在一起。
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所形成的精神,学者们曾经概括出近30种。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到其中三种,即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无疑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华民族精神的最新体现。从这三种精神上溯,人们会自然而然地道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98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既包含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更包含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贯穿于这些精神始终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社会科学界应该成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研究者和弘扬者,并将这种精神融注于学术研究中,使我们的学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具有民族的理念和灵魂,这是当代中国学术走向世界、赢得世界尊重的第一前提,也是中国学术成熟起来的真正标志。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演讲稿3
伟大抗疫精神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是战风斗雨凝结而成的,是无数人攻坚克难沉淀而来的
当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之际,最需要激发精神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伟大抗疫精神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之际,一段视频在网上刷屏。长安街上,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四位抗疫英雄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网友纷纷留言:最高礼遇!以国之名,致敬!国家表彰的,是一种悬壶济世、舍己为人的责任担当;人们致敬的,是一种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作为一种难以预知的天灾,新冠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与这个“新型的未知病毒”作斗争,难度堪称前所未有:如何在对病毒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时候开展防控?如何在人员大规模流动的春节假期阻断病毒?如何收治数目庞大的新冠肺炎患者?……有人形象地说,中国参加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闭卷考试”。但超乎想象的困难,并没有压倒中国人民,反而激发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伟大抗疫精神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是战风斗雨凝结而成的,是无数人攻坚克难沉淀而来的。当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信心满怀、步履坚定;当一个国家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众志成城、战无不胜。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最艰难的时刻,伟大抗疫精神汇聚起强大力量。这是一种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的信念。“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疗队主动请战,誓言铿锵;“备战有我!冲锋有我!胜利有我!”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共产党员,决心坚定。这是一种经历风雨时勇往直前的行动。年逾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挤上高铁餐车,星夜兼程,赶赴武汉;张定宇在自己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的情况下,仍战斗在与病毒斗争的第一线。这是一种战胜风险时守望相助的温情。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在疫情防控期间自发接送上下班的医务人员,并送上热腾腾的盒饭;一位“90后”项目工程师,瞒着父母奔赴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工作岗位,14亿人无所畏惧战病毒、齐心协力斗疫魔,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凭借这样的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又有什么胜利不能赢取?
惟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强音响彻中华大地,这是一个国家挺立于灾难的姿态,这是一个民族无惧于挑战的自信。现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从更大层面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当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之际,最需要激发精神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伟大抗疫精神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激发起亿万人民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斗志,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为实现既定奋斗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进入9月,武汉约140万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学,安静了许久的校园又重新响起“上课”“起立”“老师好”的声音。那个富有生机活力的武汉又回来了。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让顽强拼搏、不屈奋斗激荡在每个人心间,我们就一定能以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上就是关于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演讲稿内容,更多内容请关注查字典作文网。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演讲稿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作文】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