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字数作文 > 600字 >

用晒写一篇作文记叙文【通用10篇】

小编: 七号同学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晒写一篇作文记叙文【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用晒写一篇作文记叙文【通用10篇】

用晒写一篇作文记叙文【通用10篇】一

记叙文写作指导:叙事作文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过渡”与“照应”都是作文中常见的技巧方法。尤其在叙事类作文中,同学们要格外注意“过渡”与“照应”。

所谓“过渡”,就是事物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为了使作文中各段落之间自然衔接,连绵一体,我们往往使用过渡技巧,写上过渡语。过渡语,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那么,怎样写过渡语呢?其实,我们可以用设问、反问的形式,或者用平铺直叙的语言,用上关联词语,串起上下文内容。这样,就能自然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阶段。

“照应”,就是指在文章的全篇行文过程中,必要的、或明或暗的照顾、呼应和反映再现。“照应”,为的就是使文章首尾一体、融汇贯通。

同学们,我们在写作文时不能写了前面不管后面,也不能写了后面忘了前面,而应该前后配合、首尾照应。

前后配合,首尾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开头与结尾相照应。

2、内容上的前后配合。作者前面写的事情,后面要有个圆满的交代;后面出现的事情,前面都要有根据,不能写得没有来由,使人感到突然;更不能漏洞百出,使人疑惑不解。

3、行文和标题的相照应。一般说来,标题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中心思想,因而在行文中注意与标题相照应,能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因此,处理好“过渡”和“照应”能使文章显得环环相衔、浑然一体。

用晒写一篇作文记叙文【通用10篇】二

记叙文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1)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2)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3)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4)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5)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事的作文应注意什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或作文呢?请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3.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4.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5.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⒍写事离不开写人,同此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用晒写一篇作文记叙文【通用10篇】三

第一次做陶罐

在我生日那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去科学宫做陶罐。

在手工室里,一位老师给我们详细地讲了怎样做好陶罐,然后发给我们每人一块泥、一个转盘、一个木刀、一个竹片和一块泥饼。开始“工作”了,毕竟是第一次做,我又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今天可以动手一试了,紧张的是怕我这个不懂陶艺的外行将这块好泥糟蹋了。我首先拿起木刀,左手按住泥块,小心翼翼地切了下去。一刀下去之后,泥块被分成了两半,用手捏捏,软软的。第一次成功,使我心信大增,我拿起木刀,将它切成了均匀的四块泥。

然后,我要将四块泥搓成四条又细又长的泥条。我原以为搓泥嘛,是很简单的,只要用手搓搓就行了。可是,这块泥到了我手里一点儿也不听话,叫它圆它不圆,叫它方它不方。我双手上阵,搓了半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搓成一条又粗又短又不均匀的泥条,刚拎起来就断了,开始,我并不灰心,认为这是第一次,下次就好了。我又取了一块泥来搓,这次,我比刚才更小心了,可搓出来的依然是一条又粗又短的泥条,看到这情景,我的积极性大减,灰心丧气,真想把泥条搓搓扔了。这时,一位老师走了过来,她告诉我:“你搓泥条的方法不对,应该从中间到两边,慢慢搓,一定要均匀”。说着,她将我那两条粗细不匀的泥条拿过来搓给我看,一会儿,两条又细又长的泥条展现在我眼前。见此情景,我决定试一试,于是,我拿了一块泥,用手掌从中间到两边慢慢地搓,轻轻地搓。ye!我搓成了一条又细又长的泥条啦!我欣喜若狂,高兴极了,乘着这股儿高兴劲,我又搓好了一条完美的泥条。

接着,就是做外壳,我决定做个杯子。我将泥饼取出,放在转盘上,做杯子的底。将泥条轻轻地按在泥饼上,一头固定了之后,我就让泥条围着泥饼一圈一圈往上绕,一条绕完了,另一条就接着绕。正当我沉浸在欢乐之时,问题又来了,由于我基础不牢,杯子底下已经裂开了口子,如果不赶快补好,整个杯子将全部变形,导致我前功尽弃。这可怎么办?用水粘,我连忙用刷子沾了点水,住裂缝里轻轻地涂,杯子底下的裂缝就消失了。我又接着绕起来,终于杯子的外形做好了。

最后,就是修整。不能太用劲,也不能太轻柔。我用竹片轻轻地拍打着外面,再用竹片将外面磨平。我还用手将里面抹光滑。并请老师帮我做了一个把子,连在杯子上。

在我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做好了一个带把子的杯子。这个杯子结实、漂亮,真是棒极了。

第一次下河捕河蚌

今天是“五一”长假的第三天,天气晴朗,春风轻拂,爸爸、妈妈带我回农村老家游玩。

听说家乡的洪河里有许许多多的鱼虾、田螺和河蚌,我便央求爸爸、妈妈带我去河里摸田螺和河蚌。爸爸经不起我的软磨硬缠,便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和妈妈来到洪河边。

小河里水流潺潺,细浪跳跃,轻莹澄澈。我甩掉上衣,挽起裤腿,下到水里。虽是晚春,但河水冰凉。我顾不得那么多,赶忙弯下腰,双手轻轻的来回抚摩着淤泥。刚走几步,手就碰着一块硬邦邦的东西,拿起一看,原来是一个小河蚌。它羞得两壳紧闭,连外壳也微微泛红。我赶紧把它扔到岸边,又接着摸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摸了一小堆,有大的、有小的,有圆的、有椭圆的、有扇形的,有黑的、有白的,有红的、绿的,还有花的,光怪陆离,千奇百怪,形状各异。由于摸得入了迷,不知不觉地渐近河心,突然一个漩涡打来,差点把我卷入河心,我吓了一跳,急忙转身往回走。才走几步,就踩到一块软绵绵的东西,我以为是一条鱼,心里暗自庆幸,连忙伸手抓起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是一只大癞蛤蟆。我毛骨悚然,心惊肉跳,赶紧把它扔向远处。接着我又摸到一个大河蚌,它就象两个合着的大扇子,五彩斑斓,光彩夺目,犹如孔雀开屏,简直可以称得上“蚌王”。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爸爸、妈妈喊我回家,我装着没听见,继续摸。爸爸吓唬我:“有一条马鳖正向你那边游去,小心!”俗话说,马鳖马鳖吸着喊爹,蚂蝗蚂蝗吸着喊娘。我害怕它吸着我,慌慌张张的上了岸,连脚也没来得及洗。

这次下河时间虽短,但我感到十分快乐。因为我第一次下河摸河蚌,就缴获了足够我们全家享用一餐的战利品。

我第一次看菊展

深秋,是清冷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在我们家乡,到处你都能看到菊花傲然开放的身影。

周六,我有幸和妈妈一道观看了菊展。在展览大厅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也许这是第一次在山村举办菊展的原因吧!在我的眼前,这哪里是菊展的大厅,简直成了菊花的海洋、花的世界,白的如玉,黄的似金,红的如火……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银针”。银针的茎粗壮弯曲,叶子不算大,但下垂,一片一片的,紧紧偎依在一起。花朵并不太大,但银白的、细细的、尖尖的花瓣特别细,恰似一根根长长的银针。如果我们不注意,还以为是艺术家把鱼刺粘在一起的艺术珍品呢!

接着,我们看到的是“紫矛”,紫矛的茎粗壮挺直,叶子肥大稀疏,而且上翘,看上去特别像《西游记》中的芭蕉扇。花朵很大,但花瓣中间总隔着点位置。它是紫红色的,花瓣就像古时战场用的“长矛”。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才叫它紫矛的吧。我看着看着,眼前仿佛出现了秦始皇正统领千军万马攻打六国那壮丽的场面。

“金绣球”,顾名思义,花瓣是金黄色的,形状像一个球,所以才有金绣球这个雅号。远看上去,就好像哪一位巧手姑娘为如来佛绣的帽子。此时此刻,我眼前又出现《还珠格格》的画面:淘气的小燕子正在把一个黄色的绣球投给齐志高……

啊,展厅里简直太美了!把我看得眼花缭乱,放眼四周,这展厅仿佛成了巨大的“五彩池”。在展厅的一角我又发现了“鸳鸯菊”。这棵菊花可奇啦,花瓣有两种颜色,一边是白的,一边是红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仿佛天生的一对,恰似一对鸳鸯正在情投意合地聊天。

我爱菊花,我爱菊花的多姿多态,形态万千!

第一次成功

那时我们刚学写作文,每到月末的时候,扬老师就会出作文题目让我们来考试,我每天晚上都看作文书,学习别人作文中的优美词语,一有空闲时间就练习写作文,从来没有松懈过。一次月考的时间一天天逼近,我一天比一天紧张。考试前一天晚上,我紧张了一整夜。但也有一点兴奋。因为明天就可以看到自己辛苦这么多天的回报了。

作文考试开始了,我接到考试卷子,不禁吓呆了,作文是写景的,这可是我的弱项啊!不过前几天看了那么多写景的作文,总算学到了一些好词佳句和写作方法。我考试的时候很紧张,但一想到妈妈的鼓励就没有那么紧张,我沉着镇定的写作文,边写还边挖空心思地去想,时不时还要加上一些优美的词句。终于,一篇写景的作文在我的笔下完成了。我自认为这篇七拼八凑的作文不怎么好,因为我对自己写的作文总是不很满意。过了一会儿,老师就把试卷评改出来了,我拿到试卷,被一阵狂喜冲晕了头,我的作文竟然一分也没有扣。

评讲作文的时候,老师让我上台念了这篇作文,我刚念完,教室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所有的同学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老师也在我面前举起大拇指。此时此刻我非常自豪和兴奋,心想:这样的荣誉与我前几天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毕竟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后我一定继续再接再厉。

第一次割稻子

稻谷成熟了,正式收割稻子的丰收季节,可惜天公不作美。连续下了一周的绵绵雨,看着稻田里黄澄澄的谷子,担心雨水太多会长出“脚”,农民们焦急的直叹气。今天天刚放晴,天还没亮,田野里就响起了搭谷子的有节奏“咚!咚咚”

的声音。早上,妈妈叫爸爸去帮幺姨婆婆家搭谷子,爸爸犹豫了半天,决定让我也去锻炼锻炼。

来到幺姨婆婆家,只见楼上楼下都是摊晒着的谷子,爸爸给幺姨婆婆家晒谷子,我就拿起镰刀和幺舅妈一起去支援割谷子的。来到田里,看见姨奶正在弓着腰割谷子,我也来学着割,我弯下腰,蹲着八字,倒着手握住稻子秆,用镰刀一前一后一拉一推,我终于割下了一兜稻谷,兴奋极了.我一鼓作气的连续割了好几把,把长着的稻谷放倒在地上,回头一看横七竖八的乱成一片,再看看他们一把一把的一左一右的放得整整齐齐。我想:割谷子不是好玩的事,就不想割了。这时正好幺姨外公从小河里捉了几只螃蟹,扔到了田里,我就借机扔了镰刀,急忙跑去抢螃蟹,我抢到两只小螃蟹,王博弟弟捉了个大螃蟹,里面还有许多螃蟹儿,我们围着螃蟹玩了起来,早把割谷子的事抛到脑后。

不一会,我爸爸也来到田里割谷子,看到我在玩,给我提出了要求:是第一次割谷子就偷懒,现在必须割上一百株稻谷才能去玩,尝尝劳动的滋味。于是爸爸弯下腰给我做示范,我就右手握住镰刀,左手握住稻谷,就把谷子割了下来,并且整整齐齐把稻谷放在田里,我就加快速度,突然用力过猛,镰刀从我的左手背划过,辛好只刮了皮,留下了一条血痕,我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割,完成爸爸下的“指标”,我揉揉受伤处,继续割了起来。八十、九十、一百终于完成了任务,我直起腰来,只感到手酸了,腰疼了,腿也发麻了。看着田野里成天劳作的农民伯伯们,他们是多么的辛苦啊!使我情不自禁的想到了《悯农》中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一次割稻子,有辛苦,有开心,长见识,明道理,更让我真正尝到了劳动的滋味。

第一次插田

原来,我去外婆家,都是看外婆他们怎么插田,从来没有自己试过,正好,这次去外婆家,爸爸就要我下地插田。五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山上,蜜蜂飞来飞去,大树遮天避日,花儿绽放笑容,草儿随处可见,地里的菜长得可好了,绿油油,嫩生生的辣椒苗、豆子秧一个劲的往上窜……,小孩儿在田埂上你追我赶,好不快乐!我欢快地跟着外婆来到了山下的稻田里。外公、外婆和姨姨都下田去了,我站在田埂面,想下,可又不敢下。想下嘛,就是完成爸爸的使命,不想下嘛,就是心惊胆战,害怕下面有什么虫子,什么蚂蝗啊,这些的。“姨姨,我想下去,可以吗?”“别下、别下,这里面有虫子的。”我想:姨姨都不准我下,我还下去干什么呢?不下算了!于是,我便没有下去。

日子很快就过去了,五天内,我没有下去插田,爸爸来电话我怎么办呢?肯定会骂我的,我想着。“铃、铃、铃”真的来电话了,说曹操,曹操到啊。我只有接了,“喂,爸爸,有什么事吗?”“维维,你下去插田了吗?”我吓了一跳,被我猜中了呀!“我没有,姨姨不准我下去。”“但你总要写这个作文呀,你在一边看不出什么的,必须自己下去才能体会得到。”

“哦,再见!”于是,我便挂了。正好,姨姨他们又要去插田呢,我再三请求,姨姨终于答应了,我们一同去了田里。我把裤子扎上去,袖子也扎好,脱了鞋子,姨姨便抱了我下去,走下去,脚就很难抬上来再走,要是用力过猛,泥水就会溅到身上,有时还会摔倒,在田里走路,可真难呐!走下去,我感觉田里的水一点也不冷,还有点热呢!我学着姨姨的样,拿起秧就插,“秧插的距离要宽一点,上下左右都要够得着,要不然,它怎么生长啊。”姨姨对我说,我弯下腰,上下对齐了,再插下去,姨姨从左边一下子就插过来了,我辛辛苦苦插的,都被姨姨扯了,说:“我说了要对齐,现在,你插的,得拔了。”姨姨似乎在训我。“哼,我不干这行!”于是,我又到外公那边去扯秧,扯出来了吧,它又连土拔起,害得我洗泥就洗了几分钟,突然,我在秧边上看到了一个昆虫,它像蜘蛛的身子,它的上面是红色的,下面就是蓝色的,我还以为它会咬人,我看见它,就不扯那根秧,扯其他的秧去了,这边上,差不多都有这类昆虫,“哎,干这行也不行!”我直起腰子,“哎呦!疼死了。”我才弯腰十几分钟,腰就疼了,那外公外婆他们不是更起不来了吗,他们都那么大把年纪了,还干这活儿,所以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呀!“找最轻的活儿。”于是,我便除起草来,除草也要受惊,那种昆虫随处可见,吓死人了。我一会儿搞这个,一会儿搞那个,都觉得累。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终于,外婆带着我回家了。我从插田一事中,懂得了每一粒米都是来之不易呀,我们得好好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辛勤劳动!

用晒写一篇作文记叙文【通用10篇】四

特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小故事”,故事中有一两个比较鲜活的人物形象,集中笔墨推出一两个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画面。

窍门1、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一定要注重细节刻画,特别是细微的动作刻画。

《米粒?谷粒?血汗》

无助的他用筷子无助地在碗里捣腾着,突然那雪白的米饭进出了一点黄色,那是一粒谷,和父亲那古铜的脸有着一样的颜色。他的心颤抖起来,小时候给父亲送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一个炎夏的夏的正午,父亲坐在田垄上吃着他送的饭,也是吃到浅底的时候,几粒黄色的谷露了出来。“扔掉吧,阿爸。”“胡扯!”父亲像豹子一样吼了一声,他一辈子也没见父亲如此愤怒过,接下来的情形更让他终生难忘:父亲将筷子插在田垅上,用那满是泥巴的手将谷粒一粒一粒地拈起来放进嘴里,锁着眉头,然后是艰难的一咽……“孩子,那是咱农家的血汗呀!”父亲对满腹委屈的他说。

窍门2、灵活运用人物细节描写和环境细节描写的各种方法。

例一:他拿着书本走进教室。(叙述)

一位慈眉善目的银发老者左手拿着书,右手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进教室。

神态描写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叙述:概括 客观,感情色彩不强

描写:具体 感情色彩非常鲜明

例二、试卷发下来了,班里的同学情态各异。(叙述)

试卷发下来了,整个班级顿时像个炸开的锅。有的人洋洋自得,翘起二郎腿,腿不停地上下摆动,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有的人把头埋在桌子上,不用问就知:一定没考好;有的则拿着得分不高不低的卷子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有的则拿起笔开始订正自己的试卷;我的同桌——他一手拍着试卷,一手拍着大腿,不住地嚷嚷着:“天啊!我不想活了!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我干脆拿块豆腐撞死好了……”

点面结合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例三、他拿着书来到阅览室,很努力地挤到座位上。(叙述)

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他们坐的坐,站的站,仿佛老僧入定般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周围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兹——’的声响和轻微翻书的声音。他不禁屏息静气,抱紧书本,踮起脚跟,小心翼翼地插进去,东扭西挪地避开人群,好不容易才发现了一个空位。他就立刻闪过去坐下。

动静结合 渲染 白描 动作描写(细微的细节刻画)

小结方法

人物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环境细节描写:白描 渲染 点面结合 动静结合

用晒写一篇作文记叙文【通用10篇】五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故事或回忆,但故事或回忆叙述完又必须回到主要情节的叙述方法。  在叙事性文章作品的情节发展进程中,作者在安排贯穿线索较长的情节时,为避免行文的呆板,追求叙事的节奏和波澜,会有意插入表面似乎是阻止情节发展的某些事件、情况或场面。  插叙的方法主要有: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来进行插叙;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等。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我”在会堂里回忆在医院中看爸爸的情景;鲁迅的《故乡》中,“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插入少年闰土和“我”的交往片段……

互动平台

桂花,开了哦莫庆伊

校园里被修整的桂树,规矩地立着。它们全都默默地等着,等着……一到月份,就全开了。若不是事先约好,又怎会如此齐整地开了 放学了,穿行于小巷的暮色中,那是又一种馨香。斜挎着书包,鞋跟小心地敲击着石板小路,怕惊扰这一巷的宁静。眼前有三两株桂树,心中是满怀的桂香。幽幽的,纯静的,像你梦里的佳人。有亮丽的衣服,光彩的配饰,却探不清那气韵;像呢喃在空气里的细语,有温暖的感觉,甜蜜的心绪,又逮不着一丝儿游踪……桂花的香也很容易勾起馋虫,至今我只吃过一次桂花糕(改为“至今我还记得那一次吃桂花糕的情景”),类似于果冻,还可以看见底下的桂花。在春夏相交之际,放了五六天竟没坏,不知里面有什么呢!(少了“尝”的动作,太突然了)不够香,也太甜,口感完全不是我想象的绵软醇香,色泽也不如期待中的那样粉黄。我再也不对它有趣味(改为“兴味”)了。

作为一篇写景抒情的记叙文,标题中的“哦”已定下了全文的抒情基调,使得全篇协奏出一种温婉的叙事调子。本文的亮点是插叙的第五小节。正如旁批中所言,这一联想和回忆引出的插叙,“中断了叙述,如静湖投石,微起波澜;回想过去,多了一层对桂花的体验,又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为深化文章的主旨做了铺垫,桂花的香有了时空穿透力!”但这一节也是全篇中处理得最粗糙的段落,描摹不够具体。

升格示例

桂花,开了哦莫庆伊

校园里被修整的桂树,规矩地立着。它们全都默默地等着,等着……一到月份,就全开了。若不是事先约好,又怎会如此齐整地开了。  八月的校园里,有一两天会嗅到莫名的香,起初,并没在意。待满园的桂树洋洋洒洒结了数以万计的花苞时,我终于惊愕她的存在了。小心地拨弄下一朵两朵,夹入厚厚的书中,淡淡的汁水浸染开来,书页也芳香了。不禁要想到“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样的情景。  放学了,穿行于小巷的暮色中,那是又一种馨香。斜挎着书包,鞋跟小心地敲击着石板小路,怕惊扰这一巷的宁静。眼前有三两株桂树,心中是满怀的桂香。幽幽的,纯静的,像你梦里的佳人。有亮丽的衣服,光彩的配饰,却探不清那气韵;像呢喃在空气里的细语,有温暖的感觉,甜蜜的心绪。  桂花的香也很容易勾起馋虫,至今我还记得那一次吃桂花糕的情景。透明的盒子里装着一小块果冻似的桂花糕,还可以看见底下的桂花。在春夏相交之际,放了五六天竟没坏,不知里面有什么呢!掰下一小块儿放入口中融化,不够香,也太甜,口感完全不是我想象的绵软醇香,色泽也不如期待中的那样粉黄。我再也不对它有兴味了。  但我从未引以为憾,小小的桂花粒儿虽不华贵,但还未丢掉真实的自我。她从自然中来,又在自然中绽放她的美。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她总要在每一年的农历八月开起来。  “桂花,开了哦!”一个女孩的欢声漾起,在氤氲的香气中……

个性体验

桂花太小,藏在绿叶之间,有一种俏皮的感觉,而且它在每天清晨时,头上总有着些许露珠,这些都使人不禁爱怜起这可爱的小家伙。它们又是幽静的,不像牡丹嫣红,又不似向日葵那般的热烈,它只是一抹不起眼的淡黄……以至于当人们走在有它的路上,觉得花香满径,不忍破坏这份宁静……  于是,我动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我自以为得意的地方是几处比喻的使用;自以为深刻之处是最后对主题的提炼。  至于回忆食桂花糕的一节,老师说这独具匠心,我却只是自然生出这样的念头的。可能好的文字就应当是自然从心中流出的吧。但细看的确有些粗糙,自以为改后的段落更明晰,语言表现力更强一些。我认识到,只有多些细节之处的描写,文章才会更为动

同窗视点

桂花大概是一种妇孺皆知的花,它不娇艳,却幽香扑怀。我也曾写过桂花,但没有作者写得这样铺张而灵动,意义深刻。我的这位同学,最爱读散文,尤其喜欢读张爱玲的文章,常常把文中惊险奇绝的比喻,摘录在笔记本上,能从作文中看出她的这一偏爱,很出色!  至于对文中插叙的品评,我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品味了有无插叙的不同效果,体会到这一段插叙对于表现作品主题的帮助。这并非为插叙而插叙,像是自然生出的念头,并不显得突然,真是恰到好处。改后的回忆部分,文字更为讲究,描写更为生动,真的很好!

赏读美文

感念老师阎连科

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飞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幼小的苗芽。  我把这滴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鲜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写给列宁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  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  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  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前些时,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  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而我,业已是人至中年。  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文章以回忆的方式,插叙了“我”的老师的几件事:一是老师过年时写对联,非常有学问;二是老师评改“我”的长作文,并把它推荐上墙;三是电视片花中七十多岁的老师讲述“我”的学习、读书情景。插叙的缘由,来自作为专业作家的“我”,在一次写作时被窗外一株小小的幼芽所吸引,也就是文章开头结尾写到的那棵榆树。作者以树自喻,借助榆树的成长,突出自己在老师春风细雨般的教育下,一步步走上文学道路,成长为一棵大树、一个人才的过程。回想往事,抒发对老师的感念,塑造了一位热心、教导有方、关心学生、有学问的老师形象。文章注重过渡,巧妙地将几处插叙完美地连接成一个整体。结尾呼应了开头,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突出“我”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

析读佳作

我的“斑蝥”故事毛忠洁

“下面请大家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我们一起来赏析课文的内容。”这是我们语文老师那亲切的语调。第一段赏析完了,到了第二段,老师读道:“……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还没读完,同学们的眼光就齐刷刷地向我这个姓“毛”的身上转移。  大家指着我笑道:“斑蝥!斑蝥!”老师维持了秩序,然后大家接着上课。但从此我就多了一个绰号:“斑蝥”。现在我也知道同学们是闹着玩的,所以谁叫我“斑蝥”我也不生气,玩笑似的瞪他一眼,待他如故。  但一开始并不是这样。那天,我心情如外面的天一样灰蒙蒙的,正在为丢了心爱的东西生气,忽然一个叫小宇的男孩跑了过来,按着我的背,嘴里还念念有词:“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我正在气头上,他跑来惹我,我瞪着他火冒三丈叫了一声:“你真烦,滚!”他一下子就愣住了,脸上瞬间一红一红的,然后一溜烟“逃跑”了。  后来,我反省了一下:同学跟我闹着玩,我却对他发火,真是不应该,我怎么能把自己的气撒在同学身上呢?友情很珍贵,怎能这样就失去一个朋友呢?于是,第二天我向他解释了当时的情况,他也诚恳地向我道歉,我与他和好如初,我如释重负。  其实人间有很多情:亲情、友情、爱情……每一种情都是无价之宝,正是这些情装饰了我们的一生,所以要珍惜。  从那件事以后,我对与人相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个“斑蝥”也有了全新的意义,我把它当作朋友对我友好的称呼,它就多了一份友好的气息。于是我与朋友相处越来越融洽,好朋友也越来越多。  其实只要你珍惜每一份友情与亲情……你的生活就一定会丰富多彩,幸福无比。像我,“斑蝥”的绰号不但没有给我带来烦恼,反而成了我与同学们之间友好相处的纽带。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德摩斯梯尼是古雅典著名的雄辩家、政治家。  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嗓音微弱,还有耸肩的坏习惯。在常人看来,他似乎没有一点当演说家的天赋。他最初的政治演说很不成功,由于发音不清,论证无力,多次被轰下讲坛。因为在当时的雅典,一名出色的演说家必须声音洪亮,发音清晰,姿势优美,富有辩才。  为了成为卓越的政治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做了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进行了异常刻苦的学习和训练。为了改进发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读,迎着大风和波涛讲话;为了去掉气短的毛病,他一边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登,一边不停地吟诗;他在家里装了一面大镜子,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演说;为了改掉说话耸肩的坏习惯,他在头顶上悬挂一柄剑;他把自己剃成阴阳头,以便能安心躲起来练习演说……  德摩斯梯尼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而且努力提高政治、文学修养。他研究古希腊的诗歌、神话,背诵优秀的悲剧和喜剧,探讨著名历史学家的文体和风格。  经过十多年的磨练,德摩斯梯尼终于成为一位出色的演说家,他的演说为他建立了不朽的声誉。他的演说词结集出版,成为古代雄辩术的典范,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用晒写一篇作文记叙文【通用10篇】六

一、 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

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所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作的顺序。

二、 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

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我们要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比方说,我们要写游览看到的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点写下来。对于我们看到的特别好的景物,我们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如我们写菊花,颜色就有红的如枫叶、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等等,菊花的形状就有像小姑娘的卷发,毛茸茸的小鸡,绣球等等。我们要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才能写出游览的意义,才有教育意义。

三、略写前后,情、理、景相结合。

我们在写游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作文指导《小学生游记作文范文写作技巧》。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游善卷洞》的开头我的故乡江苏宜兴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善卷洞。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如《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的结尾写道‘哈哈……’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野游。朱库米天然动物园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这样,写的文章有头有尾,读起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我们要把感情融化于景物中,写出真意。写作时,我们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还有,我们在写景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切忌:

一、游记作文不要写成旅游路线图;

二、针对你游览的某一地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来作文;

三、必须考虑游记的顺序,空间,时间,角度(远到近);

四、描写不必面面俱到,要懂得删减枝叶;

五、选着留有深刻印象的点来做发挥,其中一定要有详略,那几个略写哪几个详写要想清楚;

六、注意历史事物和历史事件,传说的巧妙结合,更能凸显出游览的意义和文章的深度;

七、借景抒情的手法应该运用;

八、人文景观的描写中,环境烘托是必要的,选着恰当的景色进行烘托;

九、自然景观的描写中,修辞手法应该运用,但是不要落俗套,好好自己去用心感受,最好有些贴切的修辞创新。

用晒写一篇作文记叙文【通用10篇】七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景物,日出日落、春去春来、云飘雪降、山海湖泊、名胜古迹、城镇村落、街道庭院……哪一样不值得我们用诗一般的语言去讴歌,但写景作文让小学生煞是头疼,为什么呢?一是胸中无好词佳句,二是作文言之无序。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侧重训练的作文就是写景作文。根据小学生写景作文的现状和课本的编排情况,我是如何训练写景作文的呢?

一、紧密联系课文指导写作

第一单元的《海上日出》、《夕照》、《迷人的张家界》,还有积累运用一的《大理三塔》,这些文章都是很好的写景范文。

海上日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了日出的过程;《夕照》按时间顺序写出了如诗的夕照;《大理三塔》按空间顺序写出了三塔的样子。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写景作文要按一定顺序去写,并见识了各种顺序。学生还知道了写景作文在描写时,要“寓情于景”,要带着感情去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手法。如:联想、比喻、夸张等。只有这样枯燥的景物描写才会变得充满生机,富有情趣,才会吸引读者。当然学生还知道了文章写得这样细致传神得益于作者的细致观察。

二、读万卷书,过语句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要想写好写景作文,积累一定量的写景状物的词汇势在必行。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强化训练词语。学生饱览写景的文章,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好词佳句。

三、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经过上面两个环节,学生为写景作文已作好准备工作,下面就是实战演习了。事也凑巧,天助我也!那天天降暴雨,天昏地暗。暴雨入注。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观察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学生观察得很细。之后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了这场暴雨,并且写出了特点。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大雨倾盆时:粗大的雨点,狂暴地落在屋顶上,整个天空似乎要崩塌下来,电闪雷鸣、暴风骤雨,似乎要把这个世界吞没。雨下得更大了,大地间像挂上了一幅巨大的珠帘。另一学生这样写天晴雨住时:大雨终于筋疲力尽了,雨渐渐地小了,树木又精神振奋地站了起来,乌云渐渐地退了,太阳露出了笑脸。

这次习作之后我又让学生观察了校园,写校园的景色。在写秋天的校园时,该生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丑菊”,用他独特的视角写出了白花凋零,惟丑菊独放异彩。他在作文中这样写到:秋天五颜六色的花儿都不愿自己先凋谢,还想一直比下去。这时丑菊开花了,别的花儿,一看见丑菊那漂亮的鲜嫩的小花,都心甘情愿地低下了头。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环环相扣,学生写出了令人满意的作文。当然这不是剧终,贵在坚持。我相信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睁大双眼看世界,留心观察、留意生活、留住精彩!

用晒写一篇作文记叙文【通用10篇】八

这里所说的"自由命题文",指的是一般的要求按一定的文体进行写作的文,因为"话题文"基本上也是一种"自由命题文",只不过它对文体的限制很少罢了。

自由命题文实际上不是完全自由的,出题的人总得对考生有些限制,才能不让你完全自由自在地用自己的题目写作。所以,为了考场作文的质量,考生自己命题是第一道"工序",这种"工序"是完全"利己"的,题目一旦完成,就可按照命题作文的思路进行写作。

一般来说,中考自由拟题的思路有:

1 针对中心拟题

有的文题,特别是有的议论文题,为了降低难度,往往将材料的中心点示得十分明晰,遇到这样的题目,可直接针对材料的中心拟定自己的文题。如下面的材料,其中心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可以就自己的观点进行拟题文:

现在,报纸在呼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少的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太长,教育部门再三强调,要关心爱护中小学生的身体。请你就此发表有针对性的看法,自拟文题,写一篇议论文。

2 按照条件拟题

有的文题往往有附加的条件,对这种条件一定要按要求执行。

如下面文题:"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结合周围你的人和事,引进这段语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文题自拟。

拟题时一定要注意突出"美",以便把文题中的语录引进去。

3 体会语境拟题

如:根据下面提供的文章开头,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进行适当的议论。要求自拟题目:

一根拐杖坚定地支撑着在狂风中摇曳的小树,于是小树顶住了狂风的袭击,恢复了生机……

很明显,在这个开头具体的语境中,拐杖和小树都是比喻。"拐杖"比喻坚强有力的支持,"小树"比喻在困难中的新生的力量,只有体会到了这一点,才能开始拟题和作文。

4 提炼观点拟题

对于材料、看图画写读后感的自由拟题文,都得先耐心审读材料,再反复提炼观点,斟酌之后拟定题目。

如下面一段材料: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新婚时竟拒绝父亲为她多置家具。她的婚室里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太寒酸了。然而,她有她的"理论":家具多了,得擦洗、掸刷,她没有这个工夫。原来,她把"工夫"全用在实验室里。她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她一连45个月不舍昼夜,从两千多吨矿石、水和药品中提炼出1克纯"镭",从此,她的"镭的母亲"的荣耀称号传遍了全世界。

这段材料的核心是居里夫人全力以赴进行科研,终于取得光辉的成就。就此我们可以提炼出"科研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有得必有失"、"要耐得住寂寞"、"为科研节约每一分钟"等等观点,然后再进行拟题。

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还说:"标题是文章的眼晴"。从语言的角度讲,不管其拟题的思路如何,拟出的题目还要讲究语言文字美,讲究结构美,要在"小、巧、新、美"上下点功夫。

用晒写一篇作文记叙文【通用10篇】九

记叙文写作指导:记叙文写作如何“变换叙事人称”

与传统的小说家不同,西方现代小说家们在意的似乎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如何讲述故事。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叙事人称,而是尝试着不同叙事人称的变换使用。比如杜拉斯的著名作品《情人》。这部小说的线索明暗交织,明写少女与她的情人相遇相爱的故事,暗以我现在或在事情之前或之后的心理感受为牵引。前者为以“她”第三人称为叙述对象,后者以“我”的叙述者身份说话。虽然用了两种人称,但由于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转换得游刃有余,所以非但看不出故事的破绽,反而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我们认为,记叙文(尤其是叙事类的记叙文)写作完全可以借鉴这种变换叙事人称的写法。

叙事学上的一句名言“虽无新鲜的故事,但永远有新鲜的嘴唇”。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废名曾经说过类似的话,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讲述故事的方式。应该说,很多人的审美情趣都是建立在欣赏故事之上的,所以无论故事本身再怎么好再怎么精彩,也都在读者的阅读期待之内。况且当前的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由于多采用单一的叙事人称,早已使读者产生了审美疲劳。假如我们剑走偏锋,在“叙事人称”上多下些功夫,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病文扫描

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多想要停在昨天,停在单纯的从前,那个我触手可见清晰的脸……”耳畔又想起那熟悉的声音,那熟悉的旋律。是的,我的外婆,离我远去许多年了。

记忆被一层层剥开,那惊悚的现实再次侵蚀了我的心。

那是一个下午,难得这冬日里有了暖阳,我眯起双眼,任凭那耀眼的温暖触摸着自己,而他们却偷偷地跑进了屋里,爬到了外婆的身上,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外婆的眼睛里仿佛也有了阳光的碎片,她望着窗外出神呢。

“外婆,我们去外面玩吧,外面的阳光多暖和哇。”我拽着外婆就往外面走。

“哎呦,慢点儿,你这小妮子呦。”外婆笑着 ,慢慢地走着。

“哇,一满院的阳光,今天的院子好亮哦~”我不禁叫道。外婆笑了,没说什麽。

“去拿你的毽子来玩吧,好久没有玩了~”外婆突然对我说道。我正对着院子出神呢,外婆的一句话把我拉了回来。

我蹦蹦跳跳跑到屋里,好一通翻找。“哈哈,找到了。”

也许是好久没玩的缘故,我有些生疏,没玩下几个来。我正感叹呢,外婆却把毽子拿了过去,自己玩起来了,外婆其实玩得很好呢,竟连着踢了一阵,一个没掉。我只顾着出神看外婆了,却不知道外婆到底踢了几个。我还记得以前妈妈对我说过的,外婆小时候可是个踢毽子能手呢。现在看来,宝刀未老哇。

我把这些话说给外婆听,外婆笑了,笑的同这阳光一样灿烂,却还带有几分得意,外婆哇,你还是像小孩子一样啊。

真的好久没看到外婆这莫烂灿的笑容了,像清泉,直沁心脾。那一刻真的很希望时间就这么停下。为什莫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而逝呢,外婆的笑竟也逝了,我仿佛看到外婆的皱纹更深了,眉头更锁了,我没有看错啊。外婆,是外婆痛苦的面庞,外婆的心脏病,该死的病。我焦急的翻着屋子,这里没有,那里也没有。

“外婆,药呢,药呢?”我喊着。却没有听到回答。外婆躺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

我给妈妈打了电话……救护车是来了,可是外婆却永远的离我远去了……仔细回想,竟发现自己与外婆在一起的时光没有多少,以前,我宁愿在家看电视也不去看外婆,可是现在,我的外婆却永远离开了我。

外婆,天堂里有没有我的呼唤,天堂里是否流淌着我的思念?

[点评]这篇文章以女孩的回忆起笔,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冬日的下午,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外婆的注视下快乐地踢着毽子,没想到外婆却由于突发心脏病去世了。显而易见的是,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所以作者对外婆的深切的思念与追忆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除此之外,文章的对话描写非常出色,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外婆的慈祥都跃然纸上。应该说,这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可是,不得不指出,这篇文章还欠点火候,尤其是文章的收捎似乎过于仓促,没有将“我”对奶奶的怀念推向高潮。

二、升格文展示

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多想要停在昨天,停在单纯的从前,那个我触手可见清晰的脸……”耳畔又想起那熟悉的声音,那熟悉的旋律。是的,我的外婆,离我远去许多年了。

记忆被一层层剥开,那惊悚的现实再次侵蚀了我的心。

那是一个下午,难得这冬日里有了暖阳,我眯起双眼,任凭那耀眼的温暖触摸着自己,而它们却偷偷地跑进了屋里,爬到了外婆的身上,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外婆的眼睛里仿佛也有了阳光的碎片,她望着窗外出神呢。

“外婆,我们去外面玩吧,外面的阳光多暖和哇”我拽着外婆就往外面走。

“哎呦,慢点儿,你这小妮子呦。”外婆笑着 ,慢慢地走着。

“哇,一满院的阳光,今天的院子好亮哦”我不禁叫道。外婆笑了,没说什麽。

“去拿你的毽子吧,好久没有玩了”我正对着院子出神呢,外婆的一句话把我拉了回来。

我蹦蹦跳跳跑到屋里,好一通翻找。“哈哈,找到了~~~”

也许是好久没玩的缘故,脚和毽子早就没有了往日的默契。又踢飞了,我撅起红突突的小嘴,外婆却把毽子拿了过去,自己玩起来了,毽子好像粘在外婆的脚上,连着踢了一阵,一个没掉。我看着出了神,竟忘了数个数。我还记得以前妈妈对我说过的,外婆小时候可是个踢毽子能手呢。现在看来,宝刀未老哇。

我把这些话说给外婆听,外婆笑了,笑的同这阳光一样灿烂,外婆哇,你还是像小孩子一样啊。

多年之后,我还记得外婆那天的笑容,像一股清泉,流淌在我的记忆里。为什么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而逝呢,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在那一刻定格。可是外婆的腰弯了,外婆的脸扭曲了,外婆的眉头锁了,外婆的笑竟也逝了,外婆倒下了,-------我不忍再回忆下去,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长大后,妈妈告诉我,是该死的心脏病夺取了奶奶的生命。

外婆,我再也吃不到你做的甜腻腻的糖饼了;再也听不到你唱的悠悠的摇篮曲了;外婆,我是多么想再听到你骂我“小兔崽子”,多么想再坐在你的三轮车上听你笑着喊“卖小猪咯”。

外婆啊,天堂里有没有我的呼唤,外婆啊,天堂里是否流淌着我的思念?外婆啊,你在天堂还好吗?

“外——婆!”

[点评]

在教师的引导下,作者回忆起自己与外婆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觉得有许多话想和奶奶说,于是在文末就有了一声声流淌着作者对外婆的深情思念的“悄悄话”。这段文字可谓是神来之笔,它采用了第二人称,仿佛外婆就在眼前,一声声的“外婆”,一声声的思念,读者内心最隐密的琴弦也跟着不由自主地颤动了。在作文讲评课上,作者当众朗读这篇文章,当读到最后的文字的时候,她自己泣不成声,许多同学也掩面而泣。这不能不得益于两种叙事人称的变换使用。

用晒写一篇作文记叙文【通用10篇】一十零

1、“龙哥哥”郑兴杰

“龙哥哥”郑兴杰是海南在线的资深网友,10年里,他组织成立数支志愿服务队,坚持照顾孤寡老人、看望残障儿童;10年里,他收募35万册图书,建立137家爱心图书室,让5万名学生有课外图书看;10年里,他倾尽个人财力投入公益事业,却没有向家里交过一次伙食费;10年里,他把慈善当成了习惯,他成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志愿狂人”。

2、“中国阿甘”郑心意

没上过一天学,但会写几千个汉字;脖颈和双手不听使唤,但能自食其力;自己缺钱治病,却对地震灾区的同胞倾囊相助;凭借自立自强的信念,用脚趾头敲键盘开起网店……自幼脑瘫的湖北省罗田县青年郑心意的事迹被拍成视频发到网上,感动中国数以成计的网民,被誉为“中国阿甘”。如今,他每天都坚持去路旁的运动器械上健身。每逢周末,他还要到汉口江滩去踢一两个小时的足球。“身体不像个样子,但活得一定要像个样子!”郑心意说。

3、“送烈士回家”的李红旗

爱好收藏的河北定兴县农民李红旗,1997年在保定偶然购得5张1952年志愿军“革命烈士家属证明书”,他原本想倒卖赚钱,但仔细研究这些纸片之后,萌生了一个新的念头:物归原主,以慰志愿军英魂。从此,他踏上一条长达13年寻找烈士家属的漫漫长路。走遍祖国大江南北、花费了大量金钱、受尽旁人误会,只是为了帮助这5位素未谋面的英雄,找到回家的路。如今,4人已经“回家”,李红旗还在继续寻找……

4、“新阿福”香港义工:曾敏杰

作为一名事业有成的香港人,曾敏杰始终心怀祖国。他热衷于内地的儿童公益事业,先后帮助多名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玉树地震发生后,他又作为义工去灾区探望孤儿,发起公益活动,购买孩子们急需的炉子、棉鞋、帐篷等物资。就在将物资送往玉树最偏远的村寨时,他和同伴遭遇意外,不幸遇难。他被网民誉为“新阿福”,他的善心善举让我们看到,爱心无地域,真爱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