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

家风传承观后感【通用4篇】

小编: 孤街浪人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风传承观后感【通用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风传承观后感【通用4篇】

家风传承观后感【通用4篇】一

千古端午,千古轮回,再次转入我们的视野。端午是汉民族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活动有包粽子,赛龙舟。然而,这些传统活动离我们有多近呢?我们何时包过粽子,赛过龙舟呢?

端午仿佛只是一个枯燥的符号,我们标榜的所谓必不可少的活动,已悄然淡出了城市人的视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正在流逝。当韩国人拿着我们的文化,以他们的名义向世界展示,我们才惊呼:“我们的文化!”

千百年悠久的文化,唐宋元明清,一代代完整的传承下来,决不可以在我们手中失去!韩国人将我们的文化据为己有,这在我们民族感情上是不可能接受的。它不仅对我们忽略文化的传承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反思:祖先传下的文化,不可随便抛弃。

浩浩中华,上下五千载,祖辈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财富与智慧,太多太多光芒万丈影响非凡的文化,而我们,也已经因为不知珍惜,不懂重视而损失了太多太多。从秦时焚书坑儒起,从圆明园熄灭最后一缕黑烟起,从韩国开始抢占中华文化“所有权”起……我们每个时代都在创造新文化,但那些古老沧桑却历久弥新的美好传统却遭我们冷落直至某天被掠夺走,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又情何以堪!

历经千年岁月沧桑的端午值得纪念,值得思考,追思千古忠魂,缅怀祖祖辈辈的辛勤耕耘。历史给了我们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含冤而死,爱国诗人屈原的怀石投江,给了我们浪漫的吴刚伐桂,嫦娥奔月。传承下伟大的爱国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不屈的反抗精神,积极的进取精神。这些精神是陪伴我们成长的灿烂宝石。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那赓续过往历史的仪式和保有文明形态的符号,是我们翘望未来的精神基石。今天,端午、清明、中秋终于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假日,珍贵的文化得到了有力的保护。

"共害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端午节,别忘了,展开温软糯香的粽叶来包粽子,用彩色丝络将这个节日缠绕得多彩缤纷!

家风传承观后感【通用4篇】二

一片灰白的羽毛,从遥远而未知的天际飘来,在城市上空悠悠地飘荡,它飘过屋顶,越过树梢,穿过街道,缓缓地滑过汽车表面,最终轻轻落在正坐在巴士停靠站候车椅上的男人弗勒斯·甘的脚边。他小心翼翼地捡起那片羽毛,端详了一会,打开手边的箱子,拿出一个本子,将羽毛夹在里面。

送儿子上了校车之后,阿甘坐在一截低矮的树桩上,面色凝重,仿佛陷入沉思。镜头缓缓下移,定格在他脚边的那片羽毛。这时,一阵风将羽毛吹起,羽毛徐徐上升,越飞越高,越飘越远,它舞蹈般地飘荡在丛林上空,然后飘向遥远而未知的天际。

这是由罗伯特·泽米基斯导演的《阿甘正传》开始和结尾的两个镜头。在所有电影中,这两个镜头都可堪称经典。飘飞的羽毛,在影片中不仅仅是作为道具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隐喻,贯穿了全剧。罗伯特·泽米基斯在《阿甘正传》中,以幽默的格调和夸张的手法,和观众讨论着一个严肃而巨大的话题——命运。罗伯特以其独特并且极富诗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命运这一沉重的命题隐喻于一片羽毛,在缓缓飘来的羽毛中,开始命运这一主题;在渐飘渐远的羽毛中,暂时结束话题,并且让人在影片结束后继续回味与思索。只有高超的导演才能创造如此高超的艺术。

"我妈妈常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打开之前你无法知道会吃到什么味道。"在巴士候车站的长椅上,阿甘开始讲述他的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命运渺茫而未知,就像飘无定向的羽毛,谁曾料想,一个智商只有七十五的弱智残疾人,一个曾今不为正常学校所接纳的人,会成为一个大学生,成为橄榄球明星,越战英雄,乒乓明星,国会勋章获得者,甚至成为亿万富翁。

是不是命运之神特别眷顾这个有些愚笨的甘?如果我们仔细地思考,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阿甘虽然不够聪明,但他却按照妈妈说的,"笨,是因为有笨的作为,但自己绝不能认为自己笨。"他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他从没有刻意地去追求什么,然而成功却在他的毫无功利意识的努力中悄然而至。阿甘的成功,除了他的努力之外,和他与生俱来的一些品质也有极大关系。正如他的诚实赢得了丹中尉的友谊,他的守信和执着成就了他的捕虾事业和爱情。

有一天,当他醒来时,发现珍妮已经离去,他开始了一次历时3年2个月14天16小时的跑步。"我决定小跑一下,于是跑到路底,到底之时,我以为到达镇底了。我到了那里时,我以为横越了绿弓郡,我想既然跑了这么远,就干脆跑步穿过阿拉巴马,没特别的原因,我一直往前跑。我跑到了大海洋,到了那里我想既然跑到这里,索性再回头往下跑。我到了另一个海洋,心想既然跑了这么远,干脆回头继续地跑。"也许这句话能很好地解释幸运之神会眷顾阿甘的.原因。对于阿甘而言,人生就像是一次没有特别原因的跑步,没有既定的终点,只是不停地往前跑。正如阿甘在影片中所言,"要往前走就要忘记过去,我想这就是跑步的用意。"

与阿甘不同,珍妮有既定的人生目标,有刻意的追求。所不同的是,她只是出于成名的欲望。他们的遭遇,我想,也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命运呈现形式。

"你知道吗?我要出名。做像琼贝丝那样出名的歌手,我要在空荡的舞台上,只有我的吉他和声音,只有我独唱。"在一个雨夜,珍妮对甘这样说。珍妮一心想成为民谣歌手,并且为此不懈追求,然而理想最终还是破灭,沦落为一个餐馆服务员。在曼菲斯城一个戏院的舞台上,她独自一个坐在舞台上,抱着吉他,弹唱着《答案在风中飞》,台下挤满观众。然而,他们都只是为了观看她的肉体的。她对生活一度感到迷惘,有一个镜头我印象很深:夜晚的天台上,珍妮站在天台边沿的栏杆上,张开双臂,试图以一次坠落告别虚无与绝望。风无情地吹动她的长发和略显衰老的脸,她回头望了望,顿了一会,最终还是爬下栏杆,无力地落在椅子上,眼泪从她的眼角溢出。天空中,月亮被乌云遮去。

影片中,罗伯斯试图通过丹中尉这个角色,传达另一种关于命运的观点.丹认为,"人的命运早已注定,没有一件是巧合,都有安排。"人们不应该试图去改变而且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丹出身军人世家,祖上几代都为美利坚牺牲在战场上。他认为自己应该死在战场上,这是一个军人的荣誉,能从战场上回来-----而且是在失去双腿后------完全就是自己的耻辱。由于这种观点的支配,回到美国后,丹靠"喝国家的奶"度生,生活混乱不堪。后来,在阿甘的影响下,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并在管理企业方面展现了他的天赋。

在影片临近结束时,像观众一样,阿甘站在珍妮的墓前,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我不知道是妈说的对,还是丹中尉说的对,不知是否命中注定,还是随风飘零没有定数,我猜想,两者都有,也许两者同时发生。"对于命运这一命题,谁又能给出一成不变的答案呢?

家风传承观后感【通用4篇】三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在我家虽没有像座右铭那样表在墙上,背在心里,但却也像血液一样流进了我家每个人的骨子里。(一)2011年的年底,刚吃完年猪肉(农村养猪的农户,每到年底都要杀猪,那天会请很多人来吃猪肉炖血肠、酸菜,叫吃年猪肉)的太太(太奶),没过一个星期就得了一种“怪病”,听当医生的大姑奶说,这种怪病叫小脑萎缩,得上这种病的人就像得了失忆症,谁也不认识了,而且会像婴儿一样,屎尿不知,总是拉尿在裤子里,这下看来真的需要专人伺奉了。我家是个“大户”人家,每到年节的时候,家里就会有很多人,准备年用的东西要很多,这些重担自然就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肩上,当然爸爸妈妈也会一起承担,至于我这个小孩子吗?只知道玩,其他的却全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看着家人不是忙碌于厨房,就是坐在太太面前陪她说话,时不时的还会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真是搞不懂,一个连记忆都没有的老太太有什么可值得说得这么开心的?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到了正月里。初二早晨我们一家三口就去姥姥家拜年了,而初三的早晨便急匆匆地赶回了奶奶家,一进门就看见奶奶正在给太太洗身子,说刚刚拉在裤子里了,洗好后给太太换上了新的内衣内裤,可一转身,太太又拉了,妈妈急忙把刚换上的内裤又给脱了下来,奶奶忙着又给太太重新洗身子换内裤,那臭不可闻的味道,让我们小孩子都躲得远远的。可我却不明白,为什么我家的大人都闻不到臭味呢?怎么还都围在太太的身边呢?……二时光飞逝,一晃儿,农忙的时节就要到了,妈妈开的幼儿园也忙碌起来了,早晨六点多钟小孩子就来了,晚上要很晚才接走。每次妈妈把教室打扫完,回到奶奶的屋子,我都会感觉到妈妈的疲惫,但妈妈却从来不说累,她总是在空下的时间里,一边给我检查作业一边还要给在外面干农活的爷爷奶奶做饭。有时妈妈会在检查作业时睡着,或在烧火做饭时打瞌睡……我真搞不懂,幼儿园小孩子接走后,妈妈为什么不回家休息,而偏偏要留下来做饭呢?爸爸也是,为什么下班不回家却要来奶奶家干活,还要折腾我坐校车来奶奶家写作业,晚上九点多再坐爸爸的摩托车回家休息,弄得他俩都没有时间陪我说话,到家后倒在床上就睡,就再难喊醒了……还有一件事我也弄不懂,那就是为什么幼儿园的小宝宝见到妈妈就像快乐的小鸟,总会张开双臂投进妈妈的怀抱?而妈妈对我却显得很严肃,要求怎么就那么严格呢?妈妈怎么就没有时间抱抱我呢?三所有的不懂、不明白,也就在那一瞬间,我好像全懂了。晚上,怎么也推不醒的爸妈,却在我睁眼的那一霎那,疲倦的脸上露出了惊喜。今年的春天好怪,感冒是一茬接一茬,而且高烧不退,烧了七天七夜的我总是稀里糊涂地睡着,也许爸妈也这么日夜地守了我七天七夜吧。难道那疲倦的身躯,布满血丝的双眼,还不能够说明一切吗?突然间,我的内心里涌动一种东西,就这么直直地进入了我的眼里,再也不受控制……也就在那一刻,我懂了,似乎全懂了,我深深地体会到-----那应该是一种爱——是爱的传递,孝的!我也是爸妈的女儿,我也可以……。于是,又一次在妈妈给我检查作业和梦姐姐牵手的那个时刻,我悄悄地走进厨房,学着妈妈平时做饭的样子,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一课……

家风传承观后感【通用4篇】四

当好优良家风传承人说起这家风家训,听老一辈们讲,勤俭节约可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传家宝”。虽在21世纪的今天,物质条件相较于老一辈们那时的生活的条件好太多,但我们全家人仍然谨遵“传家宝”的教诲,从不铺张浪费。

勤俭节约的家风,源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已过世的爷爷。听妈妈说,爷爷的一生坎坷。七八岁时便给地主家放牛,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法,使他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从此,爷爷就把这土地当作自己的命根子,播种、耕种、收获,样样精掐细算,舍不得浪费一滴粮食。直到过世时,还依旧恪守着节约的美德。爷爷曾教育我:“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艰苦的生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爷爷虽然不在了,但是勤俭节约的精神永远存在我心中。

爸爸妈妈这一代便传承了爷爷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节约不仅只体现在粮食上,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完电脑或看完喜欢看的电视剧后不关闭电源,是一种“罪过”;不随手关闭水龙头,放任水龙头中的水流,似乎就是犯了“弥天大错”;还能穿的衣服扔掉就是“罪恶滔天”。像面包这样的零食就好像是“奢侈品”一般,从来不会出现在我的家里。我曾无数次抱怨爸爸妈妈的抠门,爸爸妈妈总是笑而不语。长大后才明白爸爸妈妈的做法,其实是一种勤俭家风之美。在爸爸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勤俭节约仿佛是一股无形的力量一般,早已深入我心。每当我浪费之心开始作祟时,我总能记得爸爸妈妈的教诲与爷爷那句语重心长的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