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衫与文化【精选10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特别是其中的话题作文。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化衫与文化【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衫与文化【精选10篇】一
中华文化
阳光洒落在幽静的花园里,梧桐叶斑驳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摊开一本厚厚的《论语》,不停地读着、背着,一股清新、淡雅、古朴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一只又一只小鸟儿飞来飞去,美丽的歌声时而婉转动人、时而清脆动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国学教我们学习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为人处事;“百善孝为先”国学教我们孝敬之道。
中国文化,就是风雨中坚忍不拔的大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无法将他打败;就是风雨时同舟共济的努力,团结一心用爱温暖每一个人;就是风雨后七色的彩虹,只有在与困难搏击之后才会显现。
5.12,我要爱。在5.12特大地震中,我们泪流满面,在巨大困难面前,所有同胞众志成城;2008,中国北京。在圣火遭遇困难的时刻,中华儿女不惜一切代价,在08奥运之风吹遍世界的时候,炎黄子孙热情欢迎各国各族人民。这,不就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吗?这,不就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经久不衰吗?
其实,中国文化就在我们细小的举动中流露。在早上,妈妈耐心的叫我们起床;上学路上,不随便攀折树木;学校里,见到师长礼貌问好;上课时,谦虚认真地倾听;课间,朋友互相帮助,不耻下问……国学并不是一定多么深奥的哲学,而是在最细微中体现的。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如此,但是腹有诗书却不能够真正做到书中所讲,岂不是变成了书呆子?!现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学问,却显得特别肤浅,是他们学问少吗?不,是他们做不好。在如此发达的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质”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文明、礼仪、帮助、关爱、感恩等素质的重要性。而这些素质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中国文化,这些中国文化,就是大家所说的国学。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纪中国文化,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传承,让我们发扬光大!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经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经过多年的流传,有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词语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希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因为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那么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长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应当感谢,应当报答。一篇广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他给了我们一个典范,一个让年幼的孩子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应聘。他走进大厅,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来应聘的人很多,却都只顾着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捡起那张纸屑。于是,他走过去捡起纸屑,扔进垃圾桶里。就是这样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却在这次应聘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那一个小小的举动。”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行。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肩负起这个责任“传承文明,弘扬文化。”
文化衫与文化【精选10篇】二
因为我仰望余秋雨。
因为《文化苦旅》我走近余秋雨。
还记得那时青春年少,轻狂无知,在书架上瞥见了他的名字与作品,那书架是那样高啊,我不屑地走过了,没有人知道我的不屑中有许多许多的敬畏。那让我不敢顾盼的高度渐成了心中最神秘的暗泉,也许正是这份感觉拉着我走近了他。
他有许多头衔和称号,许多鲜花和掌声,但在我心中,他只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旅人。
历史与现实隔着一段距离,正是这段距离把祖国山山水水中沉淀的文化层层剥离,于是在明媚的湖光山色中,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有谁在览尽名山大川后找到了其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了呢?
然而,终于有一个人肯在旅游的时候背起沉甸甸的文化,将沉埋于山水间的历史,执着成一程苦苦的旅行。他在山水之间捕捉文化的气息,在文化中探索人格的美丽,于是山水活了,历史活了:西湖水里亭亭走出了苏小小与白娘子,都江堰边默默伫立着李冰,天心阁的风雨飘摇着历经劫难的书香,莫高窟的绚丽蒸腾着千年不枯的生命,《广陵散》的余音来自历史深处,勾魂摄魄、浩淼的洞庭湖神秘而广大……几千年的沉淀重新在人们心中摇曳生姿起来。
读余秋雨,就像顺着涓涓溪流寻找文化的归宿,追溯文化的渊源。
读余秋雨,就像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览尽历史的画卷。
读余秋雨,就像与一位隐士谈话,袅袅茶香中体会历史与文化的沉重。
读余秋雨的时候,就会觉得生命的本体贴近了历史,贴近了文化,心灵静了下来,世界静了下来。
文化衫与文化【精选10篇】三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慢了发达国家一步,于是我们的今天,常常就是西方国家的历史。回顾美国出版业发展历程时,我惊觉美国的过去与我们当下走过的路何其相类。
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出版业都曾经是理想主义者的乐土,美国的出版人曾经“想出什么就出什么”,图书是出版人高扬的精神旗帜,中国也诞生过许多著名的出版人,如张季鸾、张恨水、梁启超。后来,美国有了“单本核算制”,盈利成为出版的目标,不赚钱的书失去了出版的必要;相似地,几十年后随着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出版业纷纷转企改制,市场成为了图书出版的风向标。
如今,国内图书的数量浩如烟海,读者获取图书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图书质量却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没有营养的畅销书大行其道,好书却与一些没有价值又未能被炒作畅销的书籍一道被埋没。
学者甘琦问美国独立出版人安德列·西弗林:“以利润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到底使出版业丧失了什么?”
这位资深出版人给出的回答是:“丧失了翻译——人类观念的一大部分;丧失了独立出版社——理念多元化的来源;也丧失了政治批评——布什政府上台的前两年,没有任何大公司出过一本批评伊拉克政策的书,只有小出版社出。所以,说到底,我们丧失的是民主。”
如果说美国丧失了民主,中国丧失的则是思考与理性。当下中国与八十年代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处于网络高度普及的时代。一方面,网络极大地冲击着纸质图书,网络内容的碎片化、浅阅读消解了人们深度思考的能力,读书者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有识之士永远只是人群中的少数,网络带来的“大多数的暴政”往往会将他们的声音湮灭在庸俗者的聒噪之音中,而真理被排挤时,娱乐更可以趁虚而入,成为生活的主题,让人们进一步沉迷在浅薄的享乐中,将理智的深思拒之门外。遗憾的是,我们的多数出版社和美国一样选择了以盈利为主导,迎合娱乐化的风潮。廉价畅销书有的引导读者以戏谑的态度面对严肃的学术问题,把深刻的内容浅薄化,有的跟风出版,未能畅销,只得悄然退出书架,造成巨大浪费;有的宣扬错误价值观,把拜金说成伟大,让世风日益浮躁;有的重炒作轻内容,败絮其中,名不符实……
媒介对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传媒构筑着人们的意识形态,改变着受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也塑造着文化。假若包括图书在内的媒介文化产品体系全面商品化、产业化,以商业逻辑取代社会价值诉求,带来的必将是文化的异变。出版业产品——图书的精神价值性决定了它不能完全产业化,否则娱乐化的倾向将与商业化运作一并席卷出版界,使得书籍成为喧哗混乱、沾满铜臭的玩物。
“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中的忧虑,在媒介世界中文化商品泛滥的当下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在目睹了美国出版业从精英主义文化的象征走向商业附庸之后,我们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却学习了美国的错误。
我并非完全反对出版商业化,出版不是安贫乐道的事情,以作为劳动成果的书籍换取经济收入并不是错,但是如果将赚钱作为图书的唯一标准,出版业最终会自掘坟墓。
文化衫与文化【精选10篇】四
我们到木浦的那天,女子初中的学生也我们表演击鼓游戏。表演者穿着韩国传统的服饰,排着特殊的队形,一声既下,似有万声合鸣;一会儿如听来自远方的雷霆,若隐若现;将近结束,一声蓦地响起,反反复复,令人品味无穷。
而清唱更让我们实在地感受到了韩国的文化。一字一句,缓慢悠扬,旋律很有特色。老师唱一句,我们跟一句,陶醉在其中。我们仿佛站在山崖上,歌声由远即近,穿破云层,久久地回荡着。音乐与生活情致紧密相连,感情的表达也非常细腻洗练,这种独树一帜的韩国音乐,让我们真真正正触摸到一种灿烂悠久的文化。
文化衫与文化【精选10篇】五
读完《文化苦旅 》一书,感慨颇多,其中最深的一点,便是中华文明。
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承载着伟大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我们炎黄子孙以其为傲。
其他三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它们都辉煌一时,虽起源早,却均被时间侵蚀,随之没落了,只有我们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流传至今,其它文明均太过张扬,引来了其它文明的嫉妒,在一次次冲撞中,走向了毁灭,中华文明比较保守,不张扬,不炫耀,但以其强大的力量,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有三条天地之线:黄河、长江、长城。其中黄河最为重要,它孕育了中华文明,在那儿,有着中华文明的基本性格。长江也早有自己的文化,宋代时,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便已转移到长江流域。第三条线最有意思,这条线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它同时又是区分农耕文化和游牧文明的天然之线,它借秦始皇之手“画”出,目的是区分两种文明。从中我感觉到了中华文明的神奇、有底蕴,有内涵,这是任何一种文明所不能及的。
中华文明虽未中断,但其也是历尽了沧桑与磨难。国内的兼并战争、改朝换代也避免不了大战,这一切,使中华文明损失了许多,但最令人不能忍受的是那些国家和民族的败类,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把中华大地上的珍贵之物卖给外国人,这其中,令人哭笑不得的就是王圆箓,他将莫高窟里许多珍贵的经书卖给了一个外国人,而他所得的价钱只有三十英镑!
到了清朝中后期,政府无能、腐败,从鸦片战争开始,到后来的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再到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华文明一步步被破坏,被践踏,被摧残,每一次战争都沉重压制并打击了中华文明,但均未成功地中断中华文明,这便是中华文明的强大之处,也是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这更能彰显一个民族的伟大力量!
再有,我非常佩服作者余秋雨,他抛高官弃厚禄,冒着生命危险,又不远万里,考察了世界上的各大文明,写了二十余本书,单是辞去高位,就有多少人做不到啊,就更别说行遍天下了!他对各地的描述,引起了我无限的向往,我多想一览祖国大地上的秀美风光,也用自己的笔记下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做一个探索中华文明的旅行者、学者。是的,这需要无限的勇气与魄力,而我,正在慢慢积蓄……
文化衫与文化【精选10篇】六
龙,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文化源远流长,含概了自信、乐观、诚信、团结、拼搏等等伟大的中华文化。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身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身上流淌着龙的血脉,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弘扬龙文化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所在。
龙文化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无不烙着龙的印记,龙文化是团结统一,是爱好和平,是勤劳勇敢,是积极奋进,是诚信友善,是……
“龙争虎斗”“龙盘虎踞”“龙凤呈祥”“望子成龙”这么多有关龙的成语广为人知,那么,龙到底是什么?龙是神灵,能呼风唤雨,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积淀,中国就是一条龙!
身为龙的传人,对龙文化应有自身的理解,应自觉去传承和弘扬龙文化。
现今,生活中传承龙文化弘扬龙文化的例子不胜枚举。龙灯、舞龙舞狮算作是最经典的龙文化之一。每当过年过节,大街上锣鼓声响,喜气洋洋,狮跃龙腾,热闹非凡,我和朋友家人在一旁喝彩,一条巨龙栩栩如生,表演者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卖力的舞着,眉眼间尽是自豪之感,身为龙的传人就是应该传承龙文化,弘扬龙文化。
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融合了中华传统美德与精神。
龙文化是积极奋进,顽强乐观。中国女排精神就充分体现了,并且弘扬了龙文化,中国女排脚踏实地,勤学苦练,顽强拼搏,面对强大对手,从不退缩,她们无所畏惧,团结一心,同甘共苦,凭着积极奋进、顽强乐观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争光,弘扬了中华龙文化,女排精神深入人心,全世界为之称赞。
龙文化是爱国敬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自古各文人志士便满怀爱国敬业思想,爱国诗词数不胜数。老师就像是园丁,认真呵护我们这些祖国花朵,老师就像是战士,坚守自己岗位,十分敬业。记得一次,我们班同学放学很晚了仍没回家,老师特别担心,电话一个接一个打,向同学打听,十分着急。天越来越冷,早上起来天还蒙蒙亮,秋风瑟瑟的吹着,我们才刚到学校没多久,老师便风尘仆仆的赶来,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开始督促我们学习。这种精神就是敬业。作为一名学生,每到一些特殊日子,总会做手抄报,黑板报,尤其是国庆节,同学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板报如何设计,在潜移默化中业使爱国情更深更浓。
龙文化是诚信友善。诚信为人之本,民无信不立,我的三舅妈曾经卖过菜,都是自己种的有机蔬菜,虽然利润很低,但一直都是诚信做人,待人真诚。又一次她住院了,妈妈爸爸去看望她,看到她和其他病人相处得很融洽,有东西会和他人一起分享,待人和善。诚信友善是她的代名词,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
龙文化是坚持不懈,积极乐观。马云在高考时考了三次,第一次失败,他没有放弃,继续努力,在第二次高考中取得很大突破,但仍没有成功,经历两次失败,或许大多数人会选择放弃,但他没有,凭着不懈努力终于成功考上杭州师范学院。努力总会有回报的,在我刚升入初中时,成绩有很大进步,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总是无法突破,她总是特别努力,特别认真,和我不同,他总是很平淡很冷静,而我特别浮躁,静不下心来去学习,就这样到了初三,许是有了危机意识,也可能是因为不想一整个初中留下遗憾,我开始尝试努力,终于成功了,那种成功的喜悦像一只油彩笔,在我的人生画纸上留下来绚烂的色彩,努力总会有回报,坚持不懈是良训。作为龙的子孙,我没有放弃。
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的精髓,龙文化早已深深在心里深深扎根,五千年文化延续至今,龙文化源远流长,早已根深蒂固。
中国是一条龙,一条巨龙,它从沉睡到苏醒,从苏醒到腾飞,中国龙渐渐唤醒,渐渐屹立于东方大地,是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有龙的气魄,有龙的精神,有龙的气概。
龙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特质和精髓所在,是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美丽中国有着源远的文化,有着富饶的国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龙文化是中华儿女应该传承和发扬的!
文化衫与文化【精选10篇】七
依稀记得小的时候和爷爷一起练毛笔字,爷爷那苍劲有力的毛笔字总是让我隐隐的感受到一股力量,爷爷说这是文化给人们带来的震撼,中国文化独有的力量。
——题记
转眼间从小学到了初中,知识面广了,对祖国的了解不仅仅是那一张地图,我愈来愈感受到那股力量的强大,我试图去寻找它独有的魅力,却一次又一次的迷失了寻找的方向,它是怎样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扎根发芽的呢?又是怎样带给世界以震撼的呢?
我来到了美国,这里的一切都使人感到新鲜,让我不觉的把美国和我的祖国作对比。的确,美国很先进,很干净,人民也很热情,他们的日子简单,轻松,我想,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但我却觉得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少了些什么——那种富有强大力量的,那种深厚的文化。
虽然他们拥有着人人平等的理想,他们拥有着水平极高的生活,但他们没有中国,孩子孝顺父母,老人享受天伦的快乐;没有中国文化礼、义、谦的熏陶。美国的每一家,似乎都是国家里独立的个体,而中国,所有的家连起来就是国家。这是文化的力量!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谁能逃过李白编织的乡愁,“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谁又能坦然走出杜牧心中的悲凉。易经对炎黄子孙留下的解开宇宙密码的钥匙;“人之初,性本善”在中国人每个人心中留下的烙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文化传承的结果。
祖国和祖国的文化不可分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因为中国在东方屹立不倒,炎黄子孙之所以没有被历史残忍的中断过,像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是因为那种充满团结力量的文化始终传承在国民的心中,文化让我们审视自己,文化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大学的格物之道,中庸的做人之道,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他无时无刻的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勤、俭、宽、恕。这么一种伟大的文化,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
我景仰他的文化,我更敬仰他的精神,他就像一颗夜明珠,会在世界都陷入黑暗的时候,放出他璀璨的光明照耀世界。
文化衫与文化【精选10篇】八
文化之路是趟名副其实的苦旅,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总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孜孜矻矻地凝聚、勃发、传承,同时也经历着丢失和发扬。前方,黄沙漫漫,渺茫的远方,连太阳都有些模糊不清;身后,金碧辉煌,那是繁荣的长安,是富丽堂皇的大唐明宫。玄奘一人,负箧曳屣,无比艰难却无比坚定地前进着。 于是这一条西行的天路上出现了一个瘦弱却步步稳当的身影,无论是贫穷、饥饿、病痛甚至是盗匪刀剑加颈的威胁,都没能延缓他半步。 12当初那位天竺高僧留下的一湾泉眼也扩大成了一池清泉,它绵延千年,经久不衰,哺育的可不仅仅是佛家子弟。风雨 余秋雨先生这样描写他:“王圆箓既是个小个子,又是个小人物。”还真没错。黑白照片里的他畏缩着身子,呆呆的对着镜头笑着,身后高大的建筑愈发显出他的渺小。他是天生如此?还是经历了贫穷的摧残,亦或是地主的压榨,才落得如此模样?这我不知道。我对他唯一的了解,就是他的一生,都在莫高窟——这个佛教圣地里度过。 于是王道士请人砸开了洞穴,发现了一摞摞经书,一捆捆经卷,这一砸,砸出了一门学问,砸出了一窟的文化宝藏。道士拿去给地方政府鉴定经书,有眼力的人想要送去朝廷,却又不愿承担运费,这就给了外国的“文化考察者 ”可乘之机。 国破家亡时,风雨飘零夜,路有冻死骨的年代文化的火苗必然会接受风雨的吹打,再旺的火都会被吹得奄奄一息,是所谓。 可就在数百年前,不起眼的道士,却可以轻易地把这些无价之宝拱手相让。其实道士无罪,有罪的是那个时代,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南京、天津、北京,一条条丧国辱权的条约;台湾、香港、蒙古,一片片被迫割弃的河山,国强则文化盛,国弱则文化衰。 然中华民族屹立千年不倒是有其道理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天安门城楼上那声湘味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响起,历史见证着这国一步一步强了起来。 黄沙路上,驼铃声时隔千百年再次响起,西域的无人区人声鼎沸,只是这一次丝绸之路上不再是艰难前行的古代驼队,而且一道道铁路,一条条高速,是中华民族向世界传达去的友好和合作的愿望。 我们正在一点一点的弥补当初所犯下的错误,一点一点的把当初流走的从原路重新拉回来。文化已经出走过一次,我们绝对舍不得让它再跑走了。 文化之路还漫长,我们还在路上。 就这么,不紧不慢的,我们搭上磁悬浮列车,后方,是繁荣的都市,前方,是未知的征途。
文化衫与文化【精选10篇】九
《牡丹亭》的英译者之一许明曾为奥巴马总统工作。奥巴马推行的医保方案在国会引起激烈辩论,民主/共和两党针锋相对,难解难分。许明将柳宗元的《江雪》译成英文,用 寄给一位共和党参议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参议员读后心有戚戚,深深被渔翁特立独行的勇气所感染。本来随共和党投反对票的她,终于改弦易辙,使得医保案以微弱多数通过。2011年12月3日《人民日报》对此有报道。这一件小事可以折射中国文化的力量。
当今东风西渐,无数外国人为中华文化痴迷。2007年孔子课堂全球只有20多家,截至 17年12月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千多个孔子课堂。对中文的狂热,固然有日日浸淫,日久生情的因素,固然有国家经济腾飞的驱动,但更是精深美妙的文化力量的加持。我们有理由为这样的文化感到自豪和自信!
所以我们应该主动出击,把这样优秀的文化推向世界。本质上讲,中国文化还要中国人自己来讲。我举一个例子。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中有一句诗:“不爱红装爱武装。”美国诗人Paul Engle译成“只爱制服,不爱裙装”,就是:They like uniforms, not dresses.这个翻译丧失了原诗 “红装"与“武装"对称之美,铿锵之美。许渊冲先生则译为: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喜欢“面对硝烟”而非“涂脂抹粉"。没有对“红装”深入骨髓的理解,断然无法如许先生一样将这首诗的韵味传递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总书记所言非虚,因为文化渗透到农业、教育、医学、经济、军事、外交种种领域,确确实实文化关乎国之大体。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一方面要学好中国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学好英语,这样才能精准地推广,让全世界共享瑰丽的中华文化。
文化衫与文化【精选10篇】一十零
扇子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所以有很多的传统文化,扇文化就是其中一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扇子吧。
在古代,人们不用扇子取凉,而是一种兵器,过了几年,扇子变成了遮尘的挡扇,又过了几年,扇子变成了一种装饰品,最后人们就用扇子扇风,取凉。
扇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扇,就是不能折叠的扇子,有宫女用的团扇,外面是一个铁圈,里面是一块丝绸,我家也有几把,还有广告扇,有时妈妈会从信箱里拿出一把广告扇。另一类是折扇,是可以折叠的,有的是用纸折的纸扇。每到夏天,太公就拿着一把纸扇,摇啊摇。还有的是用木材做的,如檀香扇。
最早的扇子是蒲扇和竹扇,都是用植物做的,慢慢的有了用火鸡毛做的羽扇。扇子上可以画画,写字,如王星记的扇子又有图又有字,非常精美。诸葛亮手上拿着一把羽扇,扇着扇着一个主意就被扇出来了。
中国还有许多的传统文化,我还要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