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游记 >

这也是课堂作文左右【通用3篇】

小编: 七号同学

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这也是课堂作文左右【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也是课堂作文左右【通用3篇】

这也是课堂作文左右【通用3篇】一

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课堂,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是授予我们知识与人生哲理的另一位老师,生活处处是“课堂”。而社会公德则是人生中的特殊“课堂”。

在这个课堂里,蝴蝶是我的老师,它教给我“尽管成功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依然要选择成功,因为痛苦的尽头是彩虹。”所以,每当我因成功而痛苦时,我都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痛苦过后是彩虹…”

在这个课堂里,灾难是我的老师,它教给我“灾难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需要的,只在人生的道路上和它相伴,才会有所作为。所以,面对人生,我笑口常开;面对挫折,我面不露怯。

在这个课堂里,落叶是我的老师,它教给我“尽管结果是要化为泥土,但这也是好的,因为我们又哺育了下一代,我们以行动向世界宣告了我们的价值,尽管我们不突出,但这就够了。”

在这个课堂里,菊花是我的老师,它教给我“我之所以选择了寂寞枯槁的秋天,是因为我比别人多想了一步,在百花盛开的春天,谁会有暇来观顾我们的容颜,只有在秋天,我才可以得到人们的欣赏与赞,尽管环境恶劣,但是我无悔。”是菊花教会了我“多想一步,你的一生都会开满艳丽的花朵。”

生活是什么?我常问自己,但久而久之,我竟发现生活是一个伴随我成长的老师!

这也是课堂作文左右【通用3篇】二

自然,它从地球诞生以来就出现了;自然,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生物;自然,它创造了我们人类,又为我们摆下了丰盛的宴席,让我们成为地球新的统治者。不仅如此,自然还教给我们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从古至今,无数名人登上了一座座名山。像我国的作家李云,他在国内外爬了一百三十多座名山,写下了九十九篇游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还有明朝时,出现了一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他游览过祖国的许多名山、美水、古村,像浙江、福建等地,黄山、嵩山、五台山、华山、恒山等诸多名山。他还将三十年游玩的经历撰成六十万字的、我国的地理学巨著——《徐霞客游记》。

在书中,他写过许多事件,特别是在游玩一个山洞时发生的故事:一天,他要到一个洞穴里去。可一些村民认为洞穴里有鬼,拉着他不让他进去,怕他会有危险。但是霞客不接受劝阻,硬是进入了这个村民口中的“鬼洞”。但当他进入这个洞穴以后,却发现了一个优美的景象:洞内生长着形状不一的钟乳石,河水清澈见底,可就是没有村民所说的鬼。对自然科学的追求,终究可以战胜迷信;而对于自然的热爱,培养了人类勇于探索发现的良好品质。

还有一些勇士,像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巴解。相传几千年前,江湖河泊里有一种双螯八足,形状凶恶的软体动物。它不仅偷吃稻谷,大螯还会伤人,便称之为“夹人虫”。后来,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出了壮士巴解。但由于夹人虫经常来骚扰,严重妨碍着工程的进展。巴解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城边挖了一条围沟,又让手下往围沟里灌进热水。夹人虫一爬过来,就纷纷跌入沟里烫死。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发出一股诱人的鲜美香味。巴解好奇地把壳掰开来,又大着胆子咬了一口,谁知味道非常鲜美,比什么东西都好吃,于是令人害怕生畏的夹人虫便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美味。大家为了感激巴解,在解字下面加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以表彰巴解征服了夹人虫,他是天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世人做贡献!

然而,我们现在都坐在教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能像以前农村里的孩子那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和大自然亲密地接触,只能被关在一成不变的教室里,听着老师枯燥乏味的讲解,看着一个个没有生命的标本。失去了最为宝贵的自由,知识自然很难听地进去。有时还真希望能够回到以前那种时代,即使没有现在这样的生活,但最为宝贵的自由回来了,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课堂外面的课堂,终会有一天,我们能了解它;课堂外面的课堂,终会有一天,我们能再与它亲密接触;课堂外面的课堂,终会有一天,我们能从其中了解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愿这一天能早日来到!

这也是课堂作文左右【通用3篇】三

“今天,我们到一个地方上课。”老师在台上讲着,随后,就在我们不知为何的情绪中,带我们去到了一个地方。

院前一扇门,门后映入眼中的是一颗老树。树枝粗大,叶色枯黄,叶子随风散落,落在树下的两个老人苍白的发上。

我们有些迷茫地看着老师,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要带我们来这样的地方。老师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看了我们一眼,以示意我们跟着他而行走。

途中又见老人,却仅仅只有一个人,头发仍然苍白,脸部上充满着皱纹。他的眼神有些空,没有说话,只是沉默着,静坐在椅子上,看着微红的夕阳从西边落下。他用眼角,余光看了看院门口,一段时间过后,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无语能言尽的悲伤,与忧愁。

气氛似变得沉重起来,仿佛周围的空气凝结。

行走还在继续。在看着周围环境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那一个人。

仍旧是一个老人。

她手中拿着针线,满是皱纹的脸上带着笑,眼神专注而温和,而指尖处,却环着四五个创可贴。织出的形状好像是给小孩子穿的,她的笑也仿若小孩子一般纯净。

老师的脚步停下了,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久久的沉默,然后跟着停下脚步。

没有言语,没有动作,就这样静静看着,心底却似有什么破碎,又似乎有什么东西开始蔓延。

“这里是老人院,”老师的声音第一次出现,说出了我们已经知晓的答案,“刚才的四个老人,都已经在这个地方呆了三四年。他们在等。等他们的孩子什么时候带他们离开。他们在期盼,夕阳西下,孩子站在他们的面前,说一声‘我,回来了’,他们在渴望,渴望那天他们来了,能送份礼物给他,哪怕为此双眼模糊,针染指血。”老师的声音很淡,淡之中却似乎有一丝丝的哀,一丝丝的无奈。

“我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忘记……”老师没有说完全部的话,只是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回家后,多陪陪他们吧。”

我们久久沉默,而后,轻轻,却严肃着,点头。

这是一堂课。老人院不仅仅是老人院,也是我们的课堂。

他没有固定的场所,其中没有教科书,没有课桌,没有椅子,没有朗朗上口的读书声,但他也是一个课堂。

以老人为材料,以老师的话语为教导,以沉默为感触。这也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