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五年级必考作文题目【范文9篇】

小编: 樱花涵

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得五年级必考作文题目【范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必考作文题目【范文9篇】

五年级必考作文题目【范文9篇】一

这是我珍藏很久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前年我在长沙植物园游玩时照的,至今我仍小心翼翼的保存着它。

照片上,我和爸爸骑在马上,我的手拿着缰绳,眼睛平视前方,一匹高大英骏的马载着我们缓缓前进,这就是我第一次骑马留下的照片。

一看到这张照片,那天发生的事情仿佛又浮现在我眼前,记得当天阳光明媚,植物园里的花草格外鲜艳,我和爸爸,妈妈欣赏完那里的花草树木之后,我们来到了慕名已久的跑马场,只见宽阔的跑马场上,几匹高大威猛的枣红马不停地载着游人在跑动,我一看到这个情景就被吸引住了,于是,我也加入了骑马的行列,由于是我第一次骑马,我要爸爸陪我一起骑,骑在马上,我用腿来住马肚,并轻轻敲打它,微风从我的耳边轻轻吹过,两旁的花草不断地往我身后退去,我赞叹自己的勇敢和自信,也觉得自己下子高大了许多,过了一会儿,马开始加速前进,我坐在上面,一巅巅的,仿佛坐在大海波浪的船上一样,真是让人提心吊胆,谢天谢地,总算把一个回程骑完了,留下的印象让我到今不能忘怀,小学

五年级必考作文题目【范文9篇】二

家乡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最近学了关于思念家乡的课文,我不禁也思念起来我的家乡了。

我的家乡不大,是一个小地方。我的家乡是在一个村子里。我偶尔去我的家乡,我在我的家乡里还有许多小伙伴。他们每天上完了学就会骑着车子去田里,玩捉迷藏、摸虾、三个字等等。

我还记得那一次我和浩浩还有其他的小伙伴一起玩摸虾,我在一个地方摸虾摸着摸着尽然摸到了自行车,我调整方向听着声音,猛地向前摸到了小伙伴。小伙伴很是不服气,我们就约定好了要一起在比一场,这回他抓我们,我在高粱里面来回走,突然我看见一只魔爪向我伸过来,我已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躲闪着,他继续朝我走来。

幸亏我跑得快,后来我心里想我要藏在他的后面,它好像会读心术一样,把我的想法猜的透透。把我抓到了,这一局我输了。虽然我输了,但是我和小伙伴玩得很开心。突然我听见高粱里面有声响,在我还没有回过头之前一双手捂住了我的双眼,这双手在我的记忆里似曾相识。我努力的想,突然我想起来了是我上幼儿园的同学,张博森!我挣脱他的双手,回过头果然是。正当我和他玩的开心的时候,我的伯伯喊我们吃饭了。我就依依不舍得走了。

那天我很开心,现在回想起来真是难忘。

五年级必考作文题目【范文9篇】三

“摘桃子啦!摘桃子啦!”随着小伙伴的叫声,我来到了舅妈家的院子里。

那棵桃树挺着身子,犹如一位强壮的士兵。树上的桃子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绿,有的红,还有的是半绿半红的.,就像一个个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灯笼,好看极了!

玲娟表姐赶忙找来子云表哥一起来帮忙。玲聪也从家里拿出一个篮子,说是装桃子用的。只见子云表哥右手抓住一根又长又结实的树枝,脚踩树干,左手再抓住一根树枝,如同猴子似的,快速地爬上了树。他摘了个桃子,向我扔来,我本来想接住,可太远了,只得跑过去捡,他扔了一个又一个。就在我抬起头的那一刻,一个桃子砸到了我的嘴,我立刻钻心痛起来。我捂着红肿的嘴巴气呼呼地说:“你干嘛呀?”说着,我拿起一个桃子砸向他,不停得砸着,等气消了后,才停下来。

最后,子云表哥干脆把把树使劲一摇,一个个桃子就像下雨似的,落了下来。哇,真多!拣都拣不完。

吃着自己摘的桃子,真甜,真香。

五年级必考作文题目【范文9篇】四

在夏天的戈壁滩上,特别热,最想的就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以后,戈壁滩上的炎暑就慢慢地不见了,迎面吹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秋天似的凉爽。蓝天下那高考矗立的巨大雪山,在太阳下,几朵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在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上飞泻下来,好像千万条闪耀的银链垂直下来。那飞泻下来的雪水到山脚形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一抛,就像一朵朵白莲,雪白雪白的。当这个时候,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洒满阳光的水底。在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片映着雪水流动,可漂亮了。

骑马再往里走就是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这是蜿蜒的原始森林。在森林有很多树,比如说像无数参天巨伞的塔松,枝繁叶茂。在这片森林还有许多辛勤的猎人来打猎,因为这里多的是成群的野鹿,野羊和野骆驼。

更让人惊叹的是天上的野花。野花有红、黄、紫、白,有的像火一样红,有的像刚下的雪一样白。不仅颜色多,而且这些野花有两个大人高,花瓣有小孩的'手掌大。如果你想采花,不用下马就可以捧满你的手心,

不管在哪都找不到这样一个春的花园。

五年级必考作文题目【范文9篇】五

一、人生名言记心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二、背诵《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片段

古诗词:《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前一句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全诗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

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过安仁》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后一句意思: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全诗意思: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怪生:怪不得 (“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最逗人喜爱是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五年级必考作文题目【范文9篇】六

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五年级作文

电视,现在家家都有了,也喜欢看电视了,我也捕不例外。

打开电视,就像打开一个五彩缤纷的大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花界”。里面有竞相开放的花朵,我总是能够看到这样一朵美丽的鲜花——《周涛讲故事》。这个栏目使我知道了母亲的.伟大。

主持人周涛一上场,便会说上这么几句话:“故事听不够,感悟心中留。想听好故事,天天跟我走!”然后说一个和本次节目相似的故事,节目便进入正题了。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永不言弃》。这个故事的内容是:一个60多岁的老母亲带着两个弱智并瘫痪的儿子,大儿子40岁,小儿子39岁,都未成家。他们的生活起居都离不开年老的母亲,母亲毫无怨言,天天起早贪黑,四十年如一日。她还花重金买了一台跑步机,让两个儿子轮流锻炼腿部肌肉。经过她的不懈努力,两个儿子终于有所好转。

故事结束后,周涛说:“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什么?它告诉我们: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它如春雨一般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是啊!母爱也如那冬日的阳光温暖我们的心田;如一把开启我们心房的钥匙。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的孝敬我们亲爱的父母,让他们有一个安详幸福的晚年,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女是最棒的!

五年级必考作文题目【范文9篇】七

每当我妈发牢骚的时候,都会说:“整天都是游戏游戏的,就不能谈点关于学习的正事吗?!要知道,学习是你们现在最主要的目标!!!!!!!!!!!!!!”这就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游戏,真的只是学习的绊脚石吗? 在我看来,游戏是一个放松脑部,减轻压力的工具。我喜欢玩游戏,但我不至于到了上瘾的地步。不过时间毕竟是时间,过去了还是过去了。虽然玩游戏减轻了我脑部的压力,但同时也减去了时间。像游戏这种双面性的东西,真是让我无言以对了。 所以,每件事都是有两面性的。不要只看到了坏的一面,坏的事情也有好的一面。好的事情也有坏的一面。如果这世上只有好事的话,那这个世界就不叫世界,而就叫做极乐天堂了。 Do you agree with me?你同意我说的吗?

五年级必考作文题目【范文9篇】八

榴莲五年级作文

一个身披黄色铠甲,内心乳白,号称“水果之王”的水果,大家都知道它是谁吧?对了,它就是闻起来臭,吃起来甜的榴莲。

有人问:“这么臭的鬼东西还称得上是‘水果之王’啊?”其实是这样的:有一天榴莲想到国王有着金色的王冠,又有护甲,不就是我金色的果肉和坚硬的皮吗?于是,这个消息传递了出去,它就成了“水果之王”。

榴莲这么大,是怎样生长的呢?其实我也不了解,直到看了电视之后,我才知道了榴莲奇特的生长过程。

一开始,树上长了一些像苔藓一样的'东西,慢慢地,就长出了许多许多金针菇一样的小球,一团一团把树装饰得很好看。

当小球长得很大时,就张开了眼睛,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发现了美丽的花儿,于是榴莲也下定决心,结果变成了更美的白色花儿,一簇簇地围在一起,显得格外漂亮。

这个花真是坚不可摧,它好像永远不会消失,花开花谢,直到花里的小球长满了毛,花才停了下来。

果子们长得越来越大,最终成熟了。果农们可就高兴了,把榴莲一个一个摘了下来,卖了出去,最终消失在人类的口里。虽然榴莲最终被我们吃掉了,但看到我们人类高兴,它或许也觉得很值得吧!

五年级必考作文题目【范文9篇】九

听,是对世界的感知。听,是对人生的观照。听,是对心灵的抚慰。听,是对未知的寻找。请以“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有两种。一种是不被限制的,没有题目,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种叫做自由写作;一种是被限制的,有规定的题目,你必须根据题目的要求来写,要套着脚镣跳舞。平时的写作训练,考场上的作文,都属于后一种。写这种作文,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题目展开有效的分析。

分析作文题目,不是“写”,而是“想”。我经常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不是你写不出,而是你想不到。“想”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想到了,才写得出。你不可能写出你想不到的东西,是不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你的思考到位了,表达也就跟着到位了——如果你的语言能力不是太馊的话。

那么,如何分析作文题目呢?下面我讲四个要点,来说明分析题目时的思维活动。为了避免过于抽象,我将主要结合“听”这个话题作文来谈。

第一,分析话题关键词的内涵:“听”是什么?

任何作文题,无论是怎样的命题形式,管他是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本质上都是“话题”作文。任何作文,都在围绕着某个核心的话题在谈。能标示这个核心话题的词语,就是我这里所说的“话题关键词”。

审题立意要准确,第一步当然是厘清话题关键词。有的题目中的关键词,词义明确,没有歧义,例如“坚强”、“诚信”、“常识”;有的题目中,关键词语的意思比较隐晦,如“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显然具有隐喻义,你需要把“春光”这个喻体的本体揪出来。

无论关键词的词义是明确的还是隐晦的,都需要审慎地确定关键词的内涵。作为写作的基本立足点,这个核心概念,显然是需要界定的。即使关键词的词义是明确的,在审题的时候,你仍然需要细心地确定它的内涵。

例如“诚信”,这个词的词义看起来是明确的,但一旦粗心,仍有可能犯错。从词语的基本内涵分析,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和“信”,这两个方面是有区别的——“诚实”是就一个人的自身品德而言,“守信”是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所以如果含含糊糊谈诚实,而不关联到讲信用来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诚实”并不完全等于“诚信”。“诚实”的定义是:一个人的形之于外的言行,与他自己内心的思想具有一致性。据此可知,“诚实”与他人无关,但“守信”必须是与别人有关的。如果你的作文,只是大谈我们要诚实而不要虚伪,就与题意有所偏离了。我可以告诉你,“真小人”也是诚实的,是言行一致的。真小人的特点就是“真”,他一点也不虚伪,他说要翻脸便翻脸,他说不守信就不守信,诚实倒是诚实了,但这是诚信吗?

同样地,如果你只是注意到“信”,也不行。什么是“信”?“信”就是信用,也就是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信”是放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定义的。“信”是不是一定是“诚”的呢?不见得。有些奸猾之徒,不诚实坦白,但也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比如一个商人,未必诚实;但他与别人做生意却能守信,因为他知道,守信是值得的,不守信将会导致自身的商业利益的损失和商业机会的流失。

所以,“诚信”这个作文题目中,“诚”“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写这个题目,就得既要写“诚”,也要写“信”。“诚”“信”都要兼顾。

以上是一个粗略的分析。这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作文的审题立意,务必仔细分析话题关键词。

分析话题关键词,就是对自己提问:它是什么?例如:“诚信”是什么?

讲到这里,你应该基本清楚了。现在,我以“听”这个作文题为例,继续阐释。“听”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很幼稚。词典上说得非常清楚:用耳朵接受声音。事实上,不用翻查词典,你也懂得这层意思,这是这个词的本义。但是,如果你写一篇文章,来说明外部世界的物理振动如何通过感觉系统而被人感知,说明人的听觉神经能够对声音产生反应的机理,最后写成了一篇生物神经学论文,其实是不符合要求的。我知道,写这样的文章对我这样的科学盲人是很难的,但对你们来说也并不见得容易。更重要的是,我必须向你正确地指出:这很难能,但并不可贵。你走入死胡同了。你不懂得作文基本上是要谈人生的。

“听”的本义:用耳朵接受声音。这个本义中,你须注意到“听”的对象是声音。这看似没什么,其实很重要。你看到这个作文题,很显然会联想:究竟有哪些声音可听?或许你会想到:一般的声音、特殊的声音。一般的声音,是指物理世界中我们的听觉能够感知到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读书声,车声雷声父母老师的赞扬声或呵斥声;特殊的声音,是指我们的听觉感知不到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是抽象的和比喻义的,如正义的呼声、真理的召唤、良心的谴责、爱心的和弦,如此等等。

如果你注意到上述抽象的“声音”,你的立意就可能高出一筹。写一般的声音,你的作文就是一般水平;写特殊的声音,你的作文就是高级水平。让我们再回头看看作文题中的这段话:

“听,是对世界的感知。听,是对人生的观照。听,是对心灵的抚慰。听,是对未知的寻找。”题目中的这段文字,其实是在要求我们更加注意到“听”的引申义而不是它的本义。“听”的引申义有几项,但根据这段文字可以判断,“听”是“接受、听从”,不是“听凭、任凭”的意思。

第二,内涵的确认和具体化:“听”有哪些具体表现?

对关键词进行了界定,但这个界定是抽象的。只有把抽象的界定与具体现象联系起来,抽象的内涵被具体的现象印证或确认,它的意义才能更清晰地浮现出来。

以本题为例,就是对自己提这样一个问题:“听”有哪些具体表现?换句话说,就是问我们自己:存在哪些在具体的场景中的“听”?

一开始,你可能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产生如下联想:

1.属于生活经验的一些生活现象,如:听别人的言语;听音乐;听风声雨声;听雨打芭蕉;听潮起潮落;听老师批评;听同学议论;听街头汽车声……2.属于知识背景的一些与话题相关的零碎的词语,或一些惯听的短语,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闭目塞听、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道听途说、听从真理的呼唤、夜阑卧听风吹雨、听人劝得一半……

3一些我们在各种场合包括语文学习中了解到的事实,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唐太宗从善如流善于纳谏、《触龙说赵太后》中赵太后听取意见、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你的联想,一开始是随机的、混乱的。上面我所设想的,其实已经做了初步的归类。这些联想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你进一步思考“听”的内涵,确定自己写作的立意,甚至也为你完成了初步的材料的准备。通过对联想到的这些材料的思考,你对“听”的理解将会变得更加明确。

只有初步联想,是不够的。接下来你应该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类;在归类时,还必须思考这类材料可能引发出怎样的观点。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归类:

1.听自然的声音

听风声雨声;听潮起潮落;听雨打芭蕉——可能引发的观点:要聆听自然,感受、领悟自然之美。

2.听人类的声音

(1)听老师批评;听同学议论;听别人的言语(包括邹忌讽齐王纳谏、唐太宗从善如流善于纳谏、《触龙说赵太后》中赵太后听取意见,都属于此类);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人劝得一半——可能引发的观点:要善于听;听应有包容心;他人的意见未必都听得。

(2)听音乐——可能引发的观点:听,是对心灵的抚慰;听的美感、领悟,有益于人生。

(3)听街头汽车声——可能引发的观点: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可能并不是美的;对人类生存可能存在负面作用。

(4)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充耳不闻;“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可能引发的观点:听,不是凭耳朵,而是要用心。

(5)听从真理的呼唤——可能引发的观点:听,必须服从真理,要有理性。

(6)夜阑卧听风吹雨——可能引发的观点:要听内心的声音。

(7)道听途说——可能引发的观点:要善于听,有的声音是不能听的;听,不见得是可靠的。

3.不听闭目塞听——可能引发的观点:不听是有害的和危险的。

有了这个梳理,你不但更加懂得什么是“听”了,还发现了很多的观点。有的观点之间存在矛盾,这有可能刺激你进行更深入、更辩证的思考。然后,在这些观点中,你可以斟酌权衡,择取你最想阐述、最有把握的观点,把它作为文章的中心。

第三,分析原因:为什么要“听”?

为什么要“听”呢?原因在哪里?议论文都是要讨论“为什么”的。

如果你是主张要“听”,无论是听自然的天籁还是人类的声音,无论是听安静的音乐还是听人声的鼎沸,我们都要问:为什么要“听”呢?是什么理由迫使我们必须要“听”?你将怎么来说服我们接受你的观点?

现在,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哪些理由可能对我们提供支持。我想,至少可以有如下几条

最宏观、也最基本的理由。

1.在生存的意义上,听是必要的。

(1)作为动物的人

人与很多动物,都有听觉器官,这种器官最基本、最原始的作用,是为了摄取信息,来为生存提供支持。

(2)作为社会的人

作为社会的人,听是一种信息的接受,也是一种沟通,有利于扩大我们的利益。邹忌讽齐王纳谏、唐太宗从善如流善于纳谏、《触龙说赵太后》中赵太后听取意见,背后都是为了更大的生存利益。

2.在伦理的意义上,听是必要的。

(1)向外的“听”:通过听来强化人类之间的联系,交流思想、加深情感、消除隔膜、表达友善、化解恩怨,都能促进人与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这符合人类的基本伦理。

(2)向内的“听”:倾听灵魂的声音,听从真理与良知的召唤,能促进生命的觉醒,提升生命的意境,具有最根本的伦理意义。

(3)特别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是听取社会底层的声音,表现了人类中居于强势地位者的社会良知,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3.在审美的意义上,听是必要的。

人类的审美活动,有一部分表现在听觉方面。对自然之音、音乐之声、嘉言妙语的听取与欣赏,使人获得美的愉悦,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

我的这个分析很简单,而且较为宏观,在你实际写作时未必会这样思考,因为你的论点一般不是论述“听”的必要性——这不是你的任务而是哲学家的任务。但是,你需要有意识地这样做,使你的思维宏阔一些高远一些,这能够提高你思考的深刻度。

这并不是说,你的作文就不用讨论“为什么”了。我只是说你的思考未必有上述高度。在议论文中,讨论“为什么”永远是必要的。要围绕你的中心论点来思考“为什么”。假设一下,你已经确定论点,就是“要聆听自然”。接下来,你当然有义务阐述“要聆听自然”的理由,亦即回答“为什么要聆听自然”这一问题。

这样,你可能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想到“为什么要聆听自然”的原因:

1.知识的增进——聆听自然能够使我们直接增加对自然的了解。

2.哲理的领悟——聆听自然可能使我们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哲理的领悟。(只是可能获得;是否真的获得,还要看聆听者自身的态度与领悟力。你可进而提出要有与天地共鸣的敏感,耳中要有一颗善思的心。)

3.美感的获得——聆听自然能够使我们获得美的享受。

4.生命的怡养——聆听自然能够使我们获得身心的安宁和休息。(远离尘嚣,避开尘俗的喧嚷。)

这就形成了若干的分论点。文章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了。当然,上述几个方面,不必面面俱到,你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来作为中心,用叙述、描写或阐述等手段表现出来即可。

第四,分析行动的原则或策略:怎么“听”才是对的?

通常地,这个步骤被描述为“怎么办”。传统的说法是:一篇议论文,提出问题,定性对象,这叫做“是什么”;分析问题,找出原因,这叫做“为什么”;解决问题,提出方案,这叫做“怎么办”。

“为什么”是议论文必须回答的问题。至于“怎么办”这个问题,在相当数量的议论文中不必回答,至少不必详尽回答。例如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你必须阐明为什么我们要诚信,但不必就怎样才能做到诚信,说出个一二三四来。要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嘛,老老实实、不负约定就行了嘛,还能怎么着?

不过,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思考“怎么办”或“怎么做才是对的”这个问题了。思考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是有价值的。还是让我们以“听”这个作文题为例来说明。

现在请你思考:怎么听才是对的?

“怎么听才是对的”?这一问题的提出,也就暗示着:并非所有的“听”都是正确的。这一点你不难明白。例如,唯别人的意见是听,不动脑子糊里糊涂听信别人,根据狭隘的自我感觉去听他人的意见,都是愚蠢的,是错误的“听”。

认识到有的“听”是错误的,反过来就能够让我们认识到怎样的“听”是正确的。下面我来简单地分析一下:

1.不能唯别人的意见是听——可以得出的结论:“听”必须有主见,有抉择,以我为主。

2.不能不动脑子听信别人——可以得出的结论:“听”必须有思考,有理性,有辨别。

3.不能根据狭隘的自我感觉去听他人的意见——可以得出的结论:“听”必须有胸襟,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听”必须用客观事实验证。

这样,“怎么听才是对的”这个问题就被解决了。实际上,这个步骤,同时也起到了扩展论点、拓深文意的作用。到这一步,你的思考差不多已经成熟了。

第五,骂题式的反向思维:能够不“听”吗?

反向思维是一种否定式思维。但并不是把话题一棍子打死。语文的命题多是经验性命题,这种命题并不是非白即黑,它是有弹性的。这就像白骨精,它是多变的。白骨精一会儿是少女,一会儿是老妇,一会儿是老头;孙悟空打它之前,它是固体,一棒下去,它又成了气体,变成一股青烟飞走了。语文的经验性命题,有时候就像白骨精。“成功是成功之母”,也是对的啊,有些自卑的人,由于受到某次偶然的成功的刺激,越来越兴奋,越来越自信,于是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更大的成功,这说明“成功是成功之母”也是对的嘛。

经验性命题是诉诸经验,而不是诉诸严格的逻辑。这为骂题式的反向思维提供了空间。但一旦我们准备骂题,就得慎之又慎。孙悟空是反对白骨精的,白骨精是个命题,孙悟空准备骂题。孙悟空那么厉害,他也性急,主观上是想把白骨精一棍子打死的,但是你知道的,他一共打了三棒。

所以你要仔细研究打死白骨精的棍法,要研究如何去骂题。不要奢望一下子就把话题颠覆。颠覆是要讲方法的。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非得要“听”呢?能够不“听”吗?

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别一棍子打死!你绝不能说:我们就是不要听,就是要闭目塞听,最好耳朵里再塞上一个耳塞,万事不扰心,多爽!如果你这么说,说明你不是过于愚蠢,就是过于偏激。别里科夫先生的耳朵不是塞上了吗?他因此就万事不扰心了吗?别里科夫把自己装进套子闭目塞听,但这种不“听”能够否定“听”的意义和价值了吗?别里科夫作为希腊文教师,他学习希腊文的时候难道不需要“听”吗?把自己的耳朵塞起来,只能避免“听”的发生,但不能消解“听”的价值。

让我们再次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非得要“听”呢?能够不“听”吗?

是的,并非我们总是非“听”不可。例如流言蜚语,例如说三道四,例如机器的噪音,例如政客的叫嚷,例如专家的扯淡,例如走狗的狂吠。但这些只能证明“听”与“不听”的选择性,而不能证明“听”是无意义的,比方说,我对大家精辟而富于温情的劝诫,那可是不能不“听”的啊。

这就迫使你进一步思考。如果你继续思考下去,则可能想到下面三点。孙悟空打了三棒,这三点也算是三棒。这三棒能够较为有力地证明:“听”是有局限的。请注意——我们不是说“听”一定就是错误的;我们只是说:你们不要以为“听”多么的了不得,我们不能止步于“听”,应该超越“听”。如此而已。

1.就客观事实而言

任何创造,都不是“听”来的。人类中所有的先行者、先知先觉者,都有对“听”的拒绝。

2.就一般事理而言

(1)“听”到的信息未必可靠和真实,言语具有欺骗性,不代表真确的事实,所以不能过于信赖“听”。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

(2)“听”是被动的接受,更重要的是自我的主动判断,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仅仅被动地“听”,就是被别人牵着鼻子。

3.就“听”自身的局限性而言

(1)“听”只是接受信息的众多方式之一,是不充分的;而且,不正确的“听”,反而干扰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走你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即属此例)。

(2)即使是真确的知识,单有“听”也是无法充分掌握、消化和内化的。止步于“听”的学习不是正确的学习,实践才是知识和真理的标准。

(3)即使是正确的意见,是否真的被“听”了,不能用“听”来证明,而要用行动和效果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