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初中作文 >

如何做人做事【范文10篇】

小编: 北海有鱼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做人做事【范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做人做事【范文10篇】

如何做人做事【范文10篇】一

3月2日,《中国青年》在历史上首先发表了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过了三天,也就是3月5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都在头版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手迹。

49年过去了,我们又硬来了一个新的学雷锋日。前一天,我、潘金祎和于郅一一起去捡垃圾,可惜老天不给面子,来了个下雨天,这可挡不住我们。我们带着帽子,撑着雨伞,拿着垃圾捡拾器和垃圾袋,三个小雷锋出发了!

我可是现在才发现,学习雷锋是要多难有多难,平时我们脑海中脏兮兮的马路,不知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干净,垃圾一扫而光。那俩男生,一发现垃圾,就激动地大叫:“钱阳,垃圾袋!垃圾袋!”我边急忙赶过去,看着他们把垃圾像宝贝似的捡起来,又小心翼翼地放进我袋子里,心里一块大石头算是落地了。我还常误以为我手上提着的,不是垃圾袋,而是聚宝盆,他们放进我袋子里的,不是垃圾,而是金银财宝。

这次学雷锋,我心里收获非常大。第一,我发现大地现在不是以前那样的了,变得干干净净。第二,我袋子里的垃圾,有许多是烟头,这使我知道了,现在在抽烟的人很多,而且随地乱丢。

哦,还有第三,学雷锋不难,有些只是举手之劳。比如我们学校的水龙头不太好,没拧好,水就一滴一滴流走了,你只需要稍稍往右拧一点点,一件好事就完成了,是不是很简单。

如何做人做事【范文10篇】二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一位在德国名牌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虽然获得了博士学位,专业是热门的计算机软件设计,但在德国却找不到工作。他每到一个企业应聘,主管看了他的材料都很满意,但一打开电脑查询他的信用记录,马上表示“很遗憾,我们不能用您”。原来这位学生刚到德国时因经济紧张经常坐车“逃票”,因为德国的公交车不查票,只是偶尔有稽查员上车检查,被查到的概率很小。有一次实在不巧被查到了,在补交票款后被记下了证件号码,想不到从此有了“不良信用记录”,哪怕他学历再高、技术再精也没有企业会用他。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人们普遍赞誉的一种美德。诚信,是为人之本。诚实无欺,言而有信,表里如一,说到做到。诚是诚实,诚心诚意;信是信用,遵守诺言。“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而不立”,这些儒家经典、悠悠古训在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

不诚信也许可以欺骗一时,但长期下去,丑陋的面目肯定会露出来,而且从此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实在是得不偿失,更是自欺欺人。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你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荣誉,也可以没有健康,但你不可以没有诚信,因为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

因此,我们一定要有诚实守信的好品质。在日常学习中,有的人没做作业,就抄袭他人的,或者对老师撒谎;有人因为对学习不上心,但又怕考不好被家长和老师批评,就作弊。这样的行为怎么称得上是个诚实的中学生呢?古往今来,没有一个靠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弄虚作假而成为学富五车的大学者。同样的道理,没有一个人能通过考试作弊而成为学业优秀的学子。要做一名好学生必须先学会做人。而诚信乃为人之根本,事实上,人的成长中不可能没有弱点,也不可能不犯错误,然而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错误。我们惟有诚实、坦然的看待自己的弱点,才能对症下药,力求让自己更为完美。"诚信守纪"是为人做事的重要内涵,作为中学生,更要将"诚信守纪"看成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诚信是绽放于人类之树的一朵鲜花,它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诚实守信,去践行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同学们,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让我们手挽手,让诚信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树优良学风,做诚信学子!让我们带着一颗真心,与诚信同行吧,当我们真正拥有诚信时,才能告诉自己:因为我诚信,所以我美丽:因为我美丽,所以我自豪!

如何做人做事【范文10篇】三

作为一个人,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做人,怎样做呢?很多人都说知道,其实知道的人,并非有几个,而知道的人,他的道德修养,是高尚的,以致令人顶礼膜拜。可是怎样做人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许多人一生都没有做到。

首先,作为一个人,即使不成才,也要成人,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即使你是一个卖菜的人,即使你是一个看门的人,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职业,他们都是这个社会无私地奉献者,(再次我向这些奉献着表示深深地敬意)相比起来,他们才是最伟大的,如果世界上少了这些人,那么社会将是何样?学会了奉献,我们要学会立志,“有志者,事竟成。”就是有志向的人,做事就一定会成功。

因为有了志向,你就会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前进,去努力拼搏,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来,经过无数次流泪,摔倒,终于成功属于了你!当然作为一个人,还要务本,俗话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一个道德行为高尚的人至心努力于根本的做人原则,树立了牢固的德性修养准则,那么社会风气就会随之而改变,诞生出尊重自然法则的重礼法之数的现象从而风行於世。

一个君子,就要着重于道德,道德高尚了,别人的看法也就随之而变,君子务本,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如何做人做事【范文10篇】四

今天第2节下课,同学们正在教室内外活动,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哎呦”,我们扭过头一看,原来是赵小刚练跳远时不小心扭伤了腿,坐在地上哇哇大叫。

这时,同班同学明辰走了过来,由于赵小刚比明辰重,所以,明辰蹲下去,背上赵小刚,慢慢地站起来,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一颗颗豆般大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竟顾不得擦一下。好不容易到了医务室,医生给赵小刚上药水,可他痛得都哭出来了,原来,赵小刚不仅仅是扭伤了腿,而且擦破了皮,鲜血直流,明辰这时开始说话了:“你是一个大丈夫,大丈夫就要不怕艰难困苦。”

听了这话,赵小刚忍住疼痛,乖乖地让医生上药。上完药,明辰又把赵小刚背回教室,把来龙去脉告诉了王老师,并希望王老师能让赵小刚不要乱走。

明辰虽然很累,但我想他心里肯定比喝了蜜还甜!

我们也要向明辰学习,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如何做人做事【范文10篇】五

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在四年中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其实更庆幸的是自己从事了自己喜欢的职业,虽然它不能带给我什么丰厚的收入,但我却很开心,因为教师这门职业是我一生要从事的事业,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在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不禁想到了这样一句话:“每天进步一点点。”

其实每天进步一点点我想也是不断学习、反思和成长的过程。

原来没有深刻感觉到“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重要性。在一次课堂上让我感觉到了书中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的:“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是的,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受益更多,教师就要不断修炼、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学生的思维活跃,他们爱问为什么,同时他们具有向师性,因此,要做最好的教师就要成为一个“研究者”、一个良好的榜样。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结合《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和我的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常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并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当然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所以教师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予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良好文明习惯。

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的我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职业的负责。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但要知道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最好的教师。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不同于其他的教师。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快乐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面对学生和家长,只有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就会感动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幸福的。

如何做人做事【范文10篇】六

有一次,我背着书包坐上妈妈的车去上学,刚刚走出园丁区大门,突然看见地上有个学生证,我连忙把它捡起来,仔细地看了一看,是第五小学的学生证,可是却没有名字、班级和照片,“怎么办呢?丢证的小朋友一定会很着急的”。我站在那里等了一会儿,看有没有人来认领,可是时间一分分的过去,马上就要到点上课了,我心里非常着急,怎么办呢?对了,有办法了,把它交给蔡老师,蔡老师一定会有办法的。想到这,我就赶紧坐妈妈的车去学校了。

想着物归原主,我的心里高兴极了,我以后要像雷锋叔叔学习,多做好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如何做人做事【范文10篇】七

在星期一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后天要考试,让我们抓紧复习。我一听,在心你大笑一声:“哈哈考试这可难不倒我,我保证考一百!”回家后我压根没有复习,只是把书看了几页,把该背了的都背了就着数了。第二天背作文,我在组长那完全是马马虎虎的背完了,好多地方组长都提醒了好多遍。下午我觉得自己能行,就出去玩,九点才回来,被妈妈骂了一 顿。

    第三天 ,就是考试的那天,我做好了心理准备,发下考卷以后,我马上写上名字开始做题,刚开始简单可后面就难了,我把我自己的想法写在了上面就做完了,作文我发现自己昨天由于没背好,全忘了,我没办法只好自己想,幸好在下课铃响之前做完了,我只检查了一遍,然后,自己在那玩铅笔,“铛铛铛.....”  下课铃响了,我把卷子教了,就匆匆出去玩。就在那天,我想:今天的考试会怎么样,肯定是前几名,之后我就钻进被窝睡觉了。考试第二天,该发卷子,我一点都不紧张,拿到卷子高兴一看,我的心就像碎了,才七十二分,我想哭可是怕丢面子,忍着,把分数捂着。我以为这样就不会丢面子,可是老师却偏偏要说这次考得最烂的人,我被点名了,我的脸一下红起来。回家后妈妈狠狠的批评了我,我不由禁叹道:“都怪自己没复习呀!”这次太丢脸了,很多同学都疏远了我,不跟我玩了。我决定下次一定要考好,正好下个星期又有一次考试。我晚上使劲复习,在考试那天很顺利的做完了,检查了好多遍 终于有了回报,考了第一名,我一下又一次脸红,这次是光荣的。妈妈也奖赏了我做了很多好吃的给我吃。那时我真幸福。 

     做事要用心去做。才会取得回报。

如何做人做事【范文10篇】八

初中作文选材如何做到新颖?_初中生写作指导

关于选材和如何提高选材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注意。

一是选择材料要真实,但也要适当地学会对原始材料进行搬家和移植的处理。我们现在都还是在校小学生,是在初学作文的阶段。我们写作文不同于作家、剧作家的塑造人物和编排故事。写作经验少、认识问题的程度也很有限,所以我们还是提倡大家从真人真事写起。不过,也正因为我们是孩子,所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并不多,一般的作文题目总是要考虑到这些,而让我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万一真是遇到了一个我们无法去用真人真事写好的作文题,我们又不能不写的时候,我们也可把一些从听说或阅读中间接知道的人和事临时作一些处理,把他人的事或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搬给另外的人或另外的场合,以保证把作文按题目的要求写好。

“张冠李戴”法就是把姓“张”人的事搬到姓“李”的人身上。比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我和××”,题中并无一定要写真人真事的要求。你在取材时就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你掌握有三则材料,通过它们可以从不同侧面表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一主题。但这三则材料中,只有一则是现实生活中我与××共同经历过的,其他两则是我与另外两人分别经历过的。如果照直写,那么或者只能写我和××共同经历的一件事,但这样一来内容就显得单薄或者写我和三个人分别经历过的三件事,这就要“偏题”,“我和××”变成了“我和他们”了。怎么办呢?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把我和另外两个人经历过的两件事,搬到我和××身上来,变成我和××经历过的三件事。

这种对材料的搬动和移植一般来说是允许的,只要题目里没明确规定要写真人真事就可以。但我们在搬动和移植有关材料时要尽量不着痕迹,要在情理上让人觉着自然、可信。曾经有位同学写《见到幼儿园时的朋友》,因找不到有意义的往事和“见面时的欢快情景”,就用了搬材料的办法。可他没注意“幼儿园时”的具体时代背景)把九十年代学赖宁的事搬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的幼儿园去了,让人一眼就看出了破绽。所以,“搬”材料虽是不得已而“搬”,但要“搬”活“搬”好也并不容易。

二是选择材料要典型。有的同学作文时常有选材一般化的毛病,如写老师,总是局限于“深夜批改作业”、“病中惦念学生”等等。人们读了,一方面觉得这位老师和那位老师一个样;另一方面,又觉得没有把广大教师的精神风貌写出来。也就是说,所选的材料,缺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就是要有代表性,要能说明问题。比如,有位同学想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在动笔前了解到了三件材料:一是农村里的农民都住上了新瓦房,二是农村里的人家大都买了电视机,三是村里办起了农业科技夜校,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

让我们来和这位同学一起分析分析看,看看写哪件最好呢?第一件:农民都住上了新瓦房,这有点一般化,说不上典型;第二件,农村里的人家大都买了电视机,有了变化,说明生活水平提高了;相比之下,第三件事村里办起了农业科技夜校,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倒是能从个性(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反映出共性: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富裕的生活以及富裕后农民的精神风貌。

上面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典型”就是有代表性。另外,要做到典型,还要注意围绕中心思想,选取那些能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材料。还要防止面面俱到,不要把典型材料“淹没”在许多很一般的同类材料中。

最后,选择材料还要注意新颖,要给人以新鲜感。我们不少同学的作文都有选材不新的毛病。很多同学没有读报的习惯,看电影也就是看点少儿节目之类,对社会上的新思想、新精神知道不多,平时不注意留心社会信息和获取新鲜资料,这样写起作文来,由于没有新颖别致的材料,很容易流于一般,引不起别人的注意。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同学虽然掌握的新材料不多,但在写作文时也能设法写得很不一般,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个班级写《妈妈的爱》,这是个老题目了,多数同学也就是写些诸如妈妈在生活上如何关心我,妈妈如何帮我复习功课,妈妈天天给我做可口的饭菜,妈妈常常给我买新衣服等等,但有个同学写的是妈妈如何从政治上帮助我上进,还有个同学写妈妈是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我艰苦朴素、培养我的道德品质,这样写“妈妈的爱”就新鲜了。不是吗?别人把“给我好吃好喝”看作是妈妈的爱,而这篇把“给我艰苦朴素的美德”看作是妈妈的爱,老题目写出了新意!

以上是关于选材如何做到新颖。另外,文章要做到语言优美,这需要你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把文章背下来或把其中优美的语句片段背下来,在平时的习作中模仿练习和运用;学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多多练习,慢慢的你的文章的语言也就能做到优美了。

如何做人做事【范文10篇】九

一日,一位弟子问学诚法师:“请问师父,如何才能做到身忙而心不忙?弟子总是事情太多,处理的好自然畅顺,假若有不如意之处,便会乱了分寸。”

学诚法师微笑着说:“忙’怎么写?心’字旁,一个亡’,表示心丢失了。心没有专注在当下。弟子规上说:事勿忙,忙多错。心不纠结过去的错误,不忧虑将来的得失,心专注当下的事情,事情多不见得忙啊!”那弟子摸摸后脑,脸上一笑,跑去敲木鱼领会去了。

现在的年青一代,总是会因为各种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而总是忙忙碌碌,以致于在工作和休闲方面难以取得平衡。记得曾今有一位说老人家在拜访济群法师时说:年轻时全身心投入工作、事业,退休了生活变得苍白、空虚,白天无所事事,晚上担心这担心那,睡不好,心跳加速,血压上升。济群法师当时开导说:这应该是一个追求物质至上,忽视信仰,不重视精神生活的社会,必然会出现的普遍现象。

一个医生告诫说,如果人们放慢一下自己的生活节奏,减轻—下自己的身心负荷,许多人本来可以健康多活几年的。其实,这就是“少欲知足”。

“少欲”就是减少自己的奢欲或者贪着,不去和别人盲目攀比,不去做那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也就是孟子说的:“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顺其自然,人就活得轻松了。

“知足”就是度德量力,有自知之明。不要只和那些比自己条件好的人比,更要和那些条件不如自己的人比。这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就活得愉快了。

一位老僧告诉我说:“我们每天忙着接待香客,从早到晚在游人的喧嚣声中生活,抽空还要外出做法事,超度亡灵。真正坐下来潜心修道,不打妄想者并不多。”

看来,“忙”真是无所不在了。那麽,怎样对待“忙”呢?或者说怎样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呢?

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做到心里不要“忙”。

就是说,身体可以介入忙碌之中,但心态必须保持轻闲,不起烦恼,不能让心与身共舞。

有个给某机关看门房的老者,他每天要接待许多上门办事的人,还要负责管理院内花木,负责收发报纸信件,大家都说他太辛苦了。但他悄悄告诉我,他是身上忙,心里不忙;身上累,心不累。

他进一步解释说:“一般人是身上越累,心裹越烦,心力交瘁,这个人就垮了。我不让心为形役,我自己作主。比方说,我在分发报纸的时候,就想,我这是方便他人,利乐有情;我在培育花木时,就想到这叫借花献佛。再比方,我在累的时候,哼唱一段喜欢的好歌。”

人的心究竟有多大?

心量小的人,芝麻大小的事情也能在心里翻江倒海。心量大的人,即使在危机面前也能镇静自若。同样一件事情,掀起的波澜大小却因人而异。

究竟要如何定位自己?

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做好该做的事,天塌下来有上面顶着。还是不安于现状,放开手脚,开拓进取。着眼于现状,只要维持、弥补就足够了;着眼于未来,就需要积极谋求,就要去创新、去改造。定位不同,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也会截然不同。

劳心伤神的事太多,整个人就会疲惫。如果定位清楚,我就会知道目前的处境、目前的事务到底意味着什么,会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是需要心力聚集的。这种情况下才能真正做到“心不忙而气定神闲”。

因此,忙与不忙,事实上是心的状态,当我们能把太在乎放下,用一种坦然自然的心态去做人做事,再忙也只是身忙,心不忙,一个心不忙的人是不会真累的。任何事情做到有心不执心,用力不用尽心力,尽心不耗尽心,这就能让心始终不致于一种不堪重负的境地,有好的心的状态,于人、于事都会因此更能焕化出美好。

如何做人做事【范文10篇】一十零

专题一、如何写事情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现将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专题二、如何写人物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

因此,同学们在有了写人的材料以后,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它的结构。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

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

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 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