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精选3篇】
初中作文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精选3篇】一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发掘索取示范”的作文教学法,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培养学生观摩、体验、思考生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作文能力与习惯,而且有益于学生陶冶情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思路 作文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国文应该认定两个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当今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怕写作文,可谓“谈作文色变”,在应付老师布置的作文时,常愁眉苦脸,绞尽脑汁或搜肠刮肚,咬烂笔头,东拼西凑,长吁短叹,然而又常常是“江郎才尽”,挤出的文章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缺少真情实感,用“假大空”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深究起来,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说:接触生活太少,感受生活不深。然而,生活积累难求于一朝一夕,生活体验更不是袖手能得之,而作文不能不做,怎么办?“发掘索取示范”的作文教学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发掘,指的是指导学生挖掘已有生活储备作为练笔内容。
中学生虽说生活面窄,但他们毕竟在人生道路上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岁月的痕迹绝不致于一片空白,感情的世界亦不可能只是一潭死水。学生提起笔来之所以无话可说,一方面做老师的可能过于强调依样作文,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心理、感情等实际,没能很快找到中学生提笔作文的起点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支点,造成教师的作文要求与学生的生活脱钩、教师指导与学生兴趣兴奋区偏离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要求与指导不当,学生亦不能认识自己过去的经验正是今日作文的重要源头,以为作文即为做文,于是自觉不自觉在作文练习中舍熟就生,趋短避长。二者相互作用,久而久之,生出害怕作文的心理也势在必然了。为此,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从开源入手,鼓励学生回忆并重新认识旧事,要求他们从讲、写自己的故事起步,继而讲、写家人、老师、同学、亲朋故友、村中人事、一地风物等等,先求清楚、明白、条理,后求细腻、生动、感人。这种挖掘往事,翻新旧题的做法,虽有规定范围、具体要求,但因为大矩之下,人人各取所长,各用所知,并无搜肠刮肚之苦,学生很有兴趣。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早知作文如此作法,何必当初抓破脑袋。”在一次题为“感悟真情”的作文课上,让同学们由爸爸妈妈为自己准备的午饭谈起,回忆起生活中饱含深情的点点滴滴,就这样,学生由父母为自己准备的一日三餐谈到了父爱母爱之真情,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又很快感悟到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同样充满着可歌可颂的充满真情的故事,学生们感悟到,世界上有无私奉献的母爱真情,有纯洁高尚的师生之情,有血浓于水的骨肉情谊,更有崇高的爱国之情。此节作文课,以活泼的气氛、融洽的交流、人性的闪光、生活的再现、做人的活力与学生互激互动,拓宽了学生的作文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作文。经过一学期训练,学生作文能力普遍得以提高。
索取,指的是指导学生了解、熟悉生活,向生活索取作文的素材。
首先,教会学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提炼习作素材,是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具体而言,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并指导其观察方法,学生明确观察不是泛泛地看看,必须是仔细审视,要投入,决不能“走马观花”,同时还要指导其边观察边思考,并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敝人曾带学生观察“暮霭”、“校园春天”、“秋霜”等,边看边指导,学生则边看边听边写,大多数的观察笔记写得真切、生动,富有特色。
其次,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应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从“唐诗宋词”到“四大名著”。从朱自清、谢婉莹的散文到莫泊桑、巴尔扎克等的小说,广泛涉猎,以积累知识,开阔视野,让学生从中到名家们的感悟生活、观察事物的态度和方法。
另外,必要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实践,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如到烈士陵园祭悼,访问救灾英雄、军烈属,参加社会调查等,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主持人大赛”并展开讨论,对大赛作短评,谈看法,学生相当投入,写出了不少观点鲜明、评价中肯的短评。
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高了,对生活的理解、感悟逐渐加深了,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就有新东西产生了。
示范,是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因题、因人于关键处出示范例,以起到传授方法、开拓思维、指点迷津的作用。
教学生作文,如同教人游泳,教师的示范必不可少。教师的示范应该是系统的、多方位的,如同学生作文训练一样,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无目的、少计划。作文教学中的示范,不只是写一写而已,通常所说的下水作文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它还应包括体裁的确定,材料的搜集、占有、提炼组织,确定题目,谋篇布局,提炼中心等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和写人记事,说明、议论、抒情、描写、应用文写作等全部内容。示范关键在于相准时机,对症下药。时机不成熟,病症拿不准,结果只是示而不范。如学生在写人时,往往只叙述有关人物的几件事,人物形象不鲜明,更无法体现主题,针对一篇具体的学生作文,教师示范地加入议论抒情的段落,并指导学生比较分析示范前后的不同效果。示范,使学生豁然开朗,顿悟巧用抒情议论在作文之中的妙用,同题第二次作文中,先前被许多同学认为没有多大价值的抒情议论成了画龙点睛之笔,最主要有两条:一是作出良好的榜样,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借鉴到学习作文的动力;二是提供了多方面作文技巧示例,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开拓了学习思路,使学生学到了作文的方法。
“发掘索取示范”的作文教学法,其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培养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作文能力与习惯,而且有益于学生陶冶情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水平,对于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等诸多能力的培养,也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初中作文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精选3篇】二
母亲为我盛了一碗鸡汤,催促我趁热喝了.可我却没有一点想喝的感觉.突然间,我想到了令我怀念的味道.那是沁人心脾的清香.
小时候,我很爱喝鸡汤,而奶奶煲的汤也总是又香又浓,很合我的胃口.每当鸡汤端上来的时候,只要有我和姐姐在,别人就别想尝一口.那时侯,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喝的汤.每次去奶奶家,她老人家都会煲鸡汤给我喝.我也总是乐此不疲地一碗一碗的喝,每当这时,她总是坐在一旁笑着.有时候我和姐姐会留下些给她,可她总是说"我不爱喝".那时单纯的我俩信以为真,于是毫不客气的喝掉一锅.
之后,我上了初中,学校离奶奶家很远,我没有时间经常去奶奶家,那香浓的味道在我的记忆里模糊了.我喜欢上了母亲煲的黄瓜蛋汤.不同于以往的清香很快俘获了我的胃.慢慢的,鸡汤便很少出现在我的餐桌上.久而久之,它彻底在餐桌上消失了
在鸡汤淡出我视线的某一天,会做我最爱喝的鸡汤的人走了.那味道,也只能留我回忆.
其实那以后,母亲也煲过好多次鸡汤.可我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熟悉的感觉.奶奶为我煲了十多年的鸡汤,那汤里不仅有难忘的味道,更有慈祥与爱.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她在我那么久没有去看她却还依然煲鸡汤只给姐姐喝的原因.后来,姐姐跟我说,每当她喝汤的时候,奶奶总会一个人自言自语坐在一旁.有一次姐姐听到奶奶在对爷爷说"天天要是来就好了.不怪她,她学习忙."
爱,原来也是醇香的.我望着眼前的这一碗鸡汤,久久没有动筷子.母亲有一次催促我快喝,并告诉我这是用新方法做的,肯定好喝.我摸着还带着余热的碗,终究,没有喝一口.
没有人会取代那味道,纵然是我母亲.留在记忆里的味道,是心的伤口。
初中作文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精选3篇】三
一天,魔鬼扮成长者,问坐在教堂里长椅上的女孩∶“孩子,来祷告吗?”“是的,老爷爷。”女孩笑眯眯地回答道,“老爷爷,您也来祷告吗?”“不,我在找人。”魔鬼说。“找到了吗?”女孩问。“不,还没有。”魔鬼叹了口气说。“是找您的家人吗?”女孩问。“不,不是。”魔鬼说,“现在快找到了!”魔鬼的回答令女孩疑惑不解。
“对了,你见过魔鬼吗?孩子。”魔鬼问。“不,我没有。”女孩回答道。“那么你认为魔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魔鬼问。
“应该像上帝那样吧!可是,我又好奇,魔鬼为什么叫魔鬼呢?”女孩左手挠了挠脑袋百思不得其解地说。“人们不都认为魔鬼是做尽坏事的坏蛋才叫他魔鬼吗?你为什么还认为他会长得像上帝那样呢?”魔鬼疑惑不解地问。
“人们说的是那些坏蛋,形容他们是‘魔鬼’,并非是真的魔鬼。”女孩说,“我认为魔鬼像上帝,是因为我没有见过真正的魔鬼,电视上的魔鬼都是虚拟出来的,不是真的。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需要长期的接触、了解,不是一开始就断定他是个坏人。我没有接触过魔鬼,但我知道上帝,所以我会说魔鬼与上帝没有什么两样。”
女孩的一番话说得魔鬼声泪俱下。刹那间,魔鬼变成了上帝。女孩感到吃惊,其实,更吃惊的是魔鬼。
是女孩的一番话让魔鬼变成了上帝,是善良的心灵让奇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