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想像 >

邓前堆先进事迹材料【精选3篇】

小编: 孤街浪人

邓前堆先进事迹材料【精选3篇】一

邓前堆先进事迹报告

邓前堆,男,怒族,47岁,中共党员,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生活的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位于福贡县境内怒江峡谷深邃而狭窄的地方,那里山势险峻,江流湍急。全村有害扎、老娃当、格扎、拉马底、托底、培建六个村民小组,共265户人家,1043人。六个村民小组除了拉马底小组集居在瓦贡公路(省道)边外,其余的五个村民小组和全村60%以上的群众散居分布于50°以上的怒江峡谷两岸半山腰和边远山区。1983年,初中毕业的邓前堆开始与哥哥一起到缅甸做生意。在一次回家的途中,他不幸感染了疟疾,大病了一场,在村里的乡村医生的细心照顾下才得以康复。正是因为这段治病的经历,邓前堆深深感受到了乡村医生对于村民健康的重要性,也下了当乡村医生的决心,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邓前堆热爱农村卫生事业,为了村民的健康,他节假日从没休息过。28多年来,邓前堆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是到地里劳动,还是赶集、做客、走亲戚,他都会习惯性地挎上药箱,以便随时在田边地头、林间崖下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乡亲们病了,他都随叫随到,通过索道奔波于高山峡谷间。

为了医治因腹痛而处于昏迷状态的村民,邓前堆曾在深夜独自一人摸黑通过溜索到达怒江对岸,并爬了两个多小时

的山路;为了给被火烧伤的老人治疗,他曾连续十余天每天过溜、爬山,赶到老人身边为老人清创上药、打针输液;因为联系不上病人家属,为了将摔伤的病人送回家,他曾背负病人在陡峭的山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为了准确诊断病人的病情,他曾冒着被感染结核病的风险自费到县城进行化验,然后将药品亲自送到病人手里。如果遇到突发事故,邓前堆还会主动赶往现场展开医疗救助工作。给乡亲们看好病,仅初中毕业的邓前堆,坚持边学习边行医,从没有放弃任何一次学医培训的机会。同时,他还坚持每月进山入寨巡诊,用民族语言宣传解释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常识,提高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8年如一日,邓前堆同志像牛一样默默奉献,像草一样朴实无华,他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将满腔热情地倾注于解除乡亲的病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所在的村计划免疫建卡、建证率达100%,预防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从医28年来,他累计出诊5000多次,诊治患者13万余人(次),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乡村医生的收入是微薄的,特别是作为贫困地区的乡村医生。28年的艰辛付出,邓前堆得到的却是微薄的报酬。1983年至1992年,他的工资从一开始的28元涨到了38元;2009年之前,每月仅有126元的补助;2010年,由于计划生育工作也由乡村医生负责,每月工资性收入涨到了400元,再加上300至400元的诊疗费和各项公卫补助,

仅够一家4口人勉强过日子。1992年,为了方便当地群众看病,邓前堆把家搬到距村卫生室500米的公路边。从昔日的茅草房、油毛毡房到现在的小平房,九年的光阴,省吃俭用的邓前堆一家在靠大岩石而建的三间小平房里除了几件简单的家具外,就是只有去年新添的一台小电视机。由于待遇太低,有三名曾与邓前堆一起工作的乡村医生离开了,只有他一直坚持下来。石月亮乡的领导有意让邓前堆出任拉马底村委会副主任,但他婉言谢绝了,因为村里本来就缺医少药,村民看病需要他。有人曾劝他放弃乡村医生,到外地打工,每个月至少也能挣1000多元,邓前堆同样放弃了。他说:“我不干,这么贫穷的村寨,谁愿意来干医生呢?”不仅如此,邓前堆每年都组织村里村民帮五保户砍柴、种地等,力所能及帮助五保户解决生活困难。对于前来就医的群众,他更是尽量伸出援助之手,从未收取一分出诊费。仅近几年,他就因为给乡亲治病购买药品而欠费达25000多元,为乡亲垫付医疗费达1000多元,但他从来没有主动上门催收欠款。他总是说:“乡亲们只要手里宽裕,是不会欠我的。所以我从不开口去向他们讨债。倘若他们不主动来还,也就算了。”邓前堆就是这样一个让乡亲们可亲可敬又为之感激不尽的乡村医生,他用简陋的听筒、针筒和一张张发黄的欠条换来了无数村民的健康。为了当好乡村医生,他历尽艰险通过索道奔波于高山峡谷间,放弃了很多改善家庭生活的机会,宁

愿让在外打工的儿女回家照顾不能干重活的妻子,为的只是乡亲们的健康。在乡亲们的眼里,邓前堆是随叫随到的“阿邓医生”,对于他们来说,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拉马底村的很多人都能绘声绘色的讲述有关“阿邓医生”的感受事迹,这些事迹正不断地被乡亲们传颂着。

邓前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由于工作出色,多次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表彰。2002年他被共青团福贡县委评为优秀团干部;2004年,他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实施世界银行第七个卫生贷款先进个人”称号,被石月亮乡卫生院授予“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被石月亮乡中心卫生院授予“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06年被福贡县卫生局授予“2006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石月亮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特别是2011年1月中央电视台“索道医生”邓前堆的先进事迹播出以后,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强烈的反响,感动了亿万观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做出重要指示:“邓医生的事迹十分感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云南省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2011年2月,邓前堆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优秀乡村医生”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3月授予中共怒江州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怒江州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

2011年4月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6月,邓前堆同志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评为“全国卫生系统职工职业道德标兵”。

“阿邓医生”成为新闻人物的事,让整个拉马底村顿时沸腾起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拉马底村就吸引了众多媒体记者的聚焦和关注,这让瞬间成为新闻人物的邓前堆始料不及。面对这些突如其来荣誉和赞扬,邓前堆却显得十分平静。他反复说:“我只是做了乡村医生应该做的工作,在怒江别的乡村医生也和我一样做事,做得更好的医生还很多,而我却被宣传了,心里有点不安啊!”时至今日,在他的心中至今仍然有着自己的夙愿:一份牵挂“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学一些接骨方面的知识,多帮助村里的百姓解决病痛”;一份担忧“希望我们这批乡村医生老了,没有力气看病的时候,国家能够出一些政策解决我们将来的生活问题”;一个希望“我希望早日在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一份执着“乡亲们对我好,国家对我好,这辈子除了当医生,我什么也不想当了”。

邓前堆先进事迹材料【精选3篇】二

“索道医生”邓前堆事迹学习有感

-----房地产综合管理科

沈长结

邓前堆同志是云南怒江拉马底村的一名平凡却又伟大的乡村医生。邓前堆同志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二十多年如一日恪守“服务乡亲、奉献家乡”的理想信念。始终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28年的坚守换来了群众的健康。

他是新时期基层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时代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宗旨,全心为民;他作为一名基层医务人员,时刻忠于职守,无私奉献。

通过学习邓前堆的先进事迹,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前进方向,我要坚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要始终满怀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先进”和“优秀”的时代特征,我想,在邓前堆“无私”和“大爱”的感召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邓前堆先进事迹材料【精选3篇】三

学习邓前堆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河西中学

杨孟荣

2011年4月17日,我在乡政府参加了邓前堆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面对面的听他讲,看他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令人可亲可敬。同时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进一步加强了学习,通过学习,本人触动很大,感受很深。

他冒着生命危险,在溜索上往返,只为守护乡亲的健康;他行医28年,尽管条件艰苦,却从未放弃。他叫邓前堆,我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

壁立千仞的怒江大峡谷中段,一根铁索横跨滔滔怒江。一个肩背药箱的身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滑轮呼啸而去,载着他滑向对岸„„

他叫邓前堆,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为了村民的健康,他在这条约125米长的溜索上来来往往已28年了,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为“索道医生”。

一、偏远山村守护健康

他累计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60多万公里。

早春时节,天还很凉。80多岁的老阿妈娜马称胃病又犯了,邓前堆闻讯,立即赶到娜马称家里。“有邓医生在村里,我们都心安了。”20多年来,娜马称一直找邓前堆看病,她已记不清邓前堆有多少次半夜三更到她家里来出诊。

1983年,邓前堆在拉马底村卫生室治病时与村医熟识。在乡卫生院培训了6个月,1983年11月,邓前堆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

一晃28年过去了,今年46岁的邓前堆早已成为这个偏远小山村的健康守护者。

2006年,村民娜友哈从汽车上摔下来,腿上被铁板刮开一条大口子,鲜血淋漓。正在山地里劳动的邓前堆听说后,立即赶去救治。缝合好伤口后,一时与伤者家属联系不上,个头不高的邓前堆就背起娜友哈,踏上陡峭的山路,把她送回了家。

除了临时出诊,邓前堆每月都要上山巡诊一次。巡诊前先打电话告诉村民小组组长,通知有病、需药的村民到指定地点集中。如果哪位病人没来“集中报到”,他就“送医上门”,亲自看了才放心。

28个寒来暑往,邓前堆不辞辛劳,累计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60多万公里。除了按规定收取医药费,他从未向村民收取过出诊费。一些贫困的乡亲还常常赊欠医药费,仅2010年就欠下2。5万元。“乡亲们只要手里宽裕,是不会欠我的。”邓前堆从没开口催乡亲们还过钱。他不觉得自己吃了亏,“治病救人,对医生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二、溜索行医坚守不懈

“我舍不得乡村医生这个岗位”。

邓前堆所在的拉马底村,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全村265户人家1043人,大部分分布在坡度达50度以上的崇山峻岭间。毫无安全保障的溜索,一度成为怒江两岸村民往来交流的主要交通工具。

要当好乡村医生,邓前堆不得不学着溜索。最初,他也心有怯意,也曾因速度控制不好而被拴铁索的柱子撞伤。渐渐的,他的技术熟练起来。哪怕是在深夜,他也能独自溜索过江,打着手电筒攀爬大山了。

山间行医的岁月是艰苦的。拉马底村卫生室两名乡村医生要负责该村1043名村民的诊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宣传等工作。邓前堆每3个月就要给全村儿童做一次体检,整个村子走下来要花一个星期。而直到2010年,卫生局发放给他的补助也不过每月400元。

邓前堆的家是公路边依大岩石而建的3间小平房,屋顶未封牢,四面都会灌风进来。家里除了一台早已过时的小电视机、必要的被褥和几件破旧家具,再无其他财产。

2010年,邓前堆的妻子打付恒做农活时摔断了3根肋骨,然而由于工作繁忙,身为医生的邓前堆却没有时间给妻子仔细医治。打付恒至今无法再干重活。说起这事,邓前堆的眼睛红了。妻子却理解地说:“只要他把别人的病看好了,我就高兴。”

“我从没想过不做乡村医生,我舍不得乡村医生这个岗位。”邓前堆不肯改行去开药店赚钱,也放弃了当村干部的好机会,心甘情愿地坚守着乡村医生这个岗位。

三、无私奉献百姓称赞

村民们的认可是让他最欣慰的事。

邓前堆28年的辛劳使得当地医疗卫生状况有了极大改善拉马底村计划免疫健康建证率达100%,预防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

说起邓前堆,拉马底村没有人不竖大拇指。“整个村子的人都认得我,在村里走着,碰到的人都会说:‘邓医生你去哪里,到我们家吃点饭再走吧。邓前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村民们的认可是让他最欣慰的事。

“其实,怒江州有500多名乡村医生,他们和我做着一样的工作,他们同样应该受到尊敬。”邓前堆说,“像我们村卫生室,2008年来了一位女乡村医生,我就轻松多了。”

在邓前堆心里,一直有三个愿望:希望村子里修一座能通车的桥,这样乡亲们再得什么大病,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外面的大医院去了;再建一栋带厨房、休息室和卫生间的卫生室,这样家住得远的病人就不用连夜奔波赶回家了;拉马底村山高坡陡,村道狭窄艰险,村民们很容易跌伤骨折,他希望自己能全面掌握骨折复位技术,这样,伤筋动骨的病人就不用下山进城看病了。

现在,邓前堆的愿望都快实现了,这让他特别激动当地政府已经在着手筹建能通车的桥和路;新的村卫生室也即将动工;他自己也于2008年开始在怒江卫校就读,2009年又参加了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乡村医生在岗培训,专业基本功更加扎实了。

“乡亲们对我好,国家对我好,我这医生要一直当下去,直到终老。”朴实憨厚的邓前堆是这样说的。

邓前堆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胆忠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