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想像 >

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精选3篇】

小编: 北巷以北

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精选3篇】一

大文斗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检查预习的情况,疏通文章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概括文章要点,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

3、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激发求知欲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难点:课文中比喻、拟人、对比、引用等修辞方法的作用以及运用。

2、教学重点:说明方法(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数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们常说:“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边讲边放音乐—下雨、打雷时的声音)人们为什么这么说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有趣的问题一起来走进云的世界……(或者即兴用生活中观察到的云出发导入,关键在于激趣)

二、学习课文

1、扫清字词障碍(找人读课文,标段)

鱼鳞(lìn)峰峦(lùan)一霎(shà)间弥(mí)漫匀(yún)称绫(líng)纱顷(qǐng)崩(bēng)塌(tā)朝(zhāo)霞

2、整体感知按逻辑顺序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文章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1段):云是天气的“招牌”。

第二部分(2~6段):介绍云的形态、光彩与天气的关系,从而导出如何看云识天气。--(2~5段)云态与天气的关系(6段)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

第三部分(7段)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3、(1)通过列图表的方式,把课文中提到的云的类别以及暗示的天气作一个分类。图表如下:

按照云的形状来分:

名称

特征

预示天气的情况

卷云

轻盈站的最高很薄

一般都不会带来雨雪

卷积云

成群成行地排列象鳞波

一般都不会带来雨雪

积云

象棉花团似地常在两千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云块四周散发金黄的光辉一般在上午出现

不会带来雨雪

高积云

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匀称象羊群

不会带来雨雪

卷层云

象白色的绸幕

天气转阴

高积云

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象毛玻璃

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下雪

雨层云

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暗灰色得云块密密麻麻

连绵不断的雨雪就降临

积雨云

越长越高云底变黑云峰渐渐模糊

马上就会下起暴雨,有时竟然带来冰雹或龙卷风

按照云的色彩来分:

名称

特征

预示天气的情况

外紫里红

大风雨的征兆

里紫外红

由小变大,天气好,由大变小,天气坏

彩色的圆弧

在东方有雷无雨在西方有大雨

红色的云层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在东,天气晴朗,在西,有阴雨

(2)出示关于云的图片,以抢答或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云。

(3)自己扮演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作自我介绍。

4、说明方法

为了将事物说得更加清楚、明白,作者用了不少的说明方法。(画龙点睛)

(1)解释何为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2)打比方“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有相似点,“招牌”是商店的标志,而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卷云最轻盈,站得最高。一个“站”字,就把卷云人格化了。副词“最”的准确运用,突出了卷云的轻和高;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出了洁白和轻盈。

(3)分类别根据云的不同特点,将云分成不同种类,条理清晰。

(4)作比较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成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看云识天气》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而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文章的描写。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

(1)请大家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共有几种修辞方法,分别是什么,请说出他们的作用。

(2)请大家再从其他自然段里找出别的修辞手法。

(3)请问这些修辞手法和文章内容有什么联系吗?突出云与天气的关系。

三、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与生动性:

1、语言的准确性

(1)“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中能不能不用“往往”和“常常”?

答:不能。“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同样,“常常”也是表示概述,不是完全肯定,说明低而厚的云经常与阴雨风雪有关系,但不排除例外,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为什么一定要用“一定”呢?答:表示“一定”还有特殊性,“毕竟”这个词也体现出了天气变化复杂,所以人无法判断得极其准确。因此,“一定”表示人们在观察天气时不能单方面根据云的变化来观察。

2、语言的生动性

(1)在第一部分(1段),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云的万千姿态。

(2)文中引用了大量谚语,有何益处?这些谚语简洁、生动,既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又加强了文章说服力。

(3)布置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关于天气的谚语,然后通过互联网等方式积累更多的关于天气的谚语。

四、总结

《看云识天气》通过总概括“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然后分类从云的形状以及色彩两个方面说明不同的云对天气有着不同的影响,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

五、巩固练习

龙卷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当它触及海面,便会翻江倒海卷起巨澜;当它触及地面,可以把人畜像开玩笑似的卷到空中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杨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像利剑似的把坚固的大厦削掉一角。(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有三四层楼高的11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高的空中,然后把它甩到100多米以外的地方。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两千多人伤亡。)

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呢?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飞速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和极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引起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其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

1.文中括号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补充了文章最后的几句话,请根据文段内容排列合理的顺序_______。

①气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

②台风中心和它的外围空气平均每100公里差20毫巴。

③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好几倍了。

④而龙卷风中心与其外围空气只有20米,气压差就达20毫巴。

3.文中加粗的词语“像开玩笑似的”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精选3篇】二

《看云识天气》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第17课,为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生动的科普读物,介绍的知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全篇文章采用了生动说明的形式,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本案例试图探索以下几个问题:

1、探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培养能力”课堂教学;

2、如何走出说明文阅读教学繁琐机械的旧有模式,寻求说明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3.探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

《看云识天气》一文,主要是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农民生产生活中一些经验总结。本文是介绍说明性文章,为了让读者有兴趣,写法生动,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很富有文采。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必要段段落实,只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必要按照说明文的知识点(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进行教学。

据此,这篇课文安排一个教学课时,知识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课时确定为:

知识目标:

1、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筛选信息);

2、积累一些与天气相关的谚语、诗词;

能力目标: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2、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本案例设计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内容,最终实现提高品味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在教学中,以猜谜活动、拆字游戏引出课题,把学生朗读、默读、品味、模仿、游戏合为一体,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感受文本的优美语句,并教学学生品味生动语言的方法,以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做个谜语游戏——运动会上都有它,请猜一个字。

生:[举手]动。

师:同学们认为呢?

生:不好。

师:再请一个同学说说。

生:云

师:能不能说说你的根据,好吗?

生:因为,“运”“动”“会”三个字中都有“云”字。

师:很好。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学习过“云”的英语单词?

生:有,cloud!

师:不知同学知不知道“云”字的繁体?请一个同学来写好吗?

生:把“云”字的繁体“雲”。

师:很好!我们能不能从这个字看出点什么呢?

生:有“雨”字。

生:和天气有关。

生:我觉得天上有云时,可能快要下雨了吧?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我们从这个字也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规律,今天我们来学习的《看云识天气》,我们来看看云与天气有什么样关系……

二:品味语言

学生齐读第1段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段文字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很好。

师:好在哪?

生1: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师:还有吗?

生1:没有了。

师:还有补充吗?

生2:还有一些词语用得很好。

师:你能不能说说哪个词语用得好?

生2:“招牌”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形象的写出了云与天气的关系。

师:说得真好。这段文字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运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小到一个词语、大到一个句子,可以说这样的句子很多。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形式来说:“我喜欢这……个句子,因为……”来表示你对本段语言的评价。如:我喜欢“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

学生动手写句子,教师巡视。学生举手发言。

生1:我选择“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我喜欢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招牌”生动地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师:说得不错,谁再来说说。

生2:我选择“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我喜欢它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天上的云恣万千,优美可爱。

三:课堂游戏

在找出各种云和云上的光彩这后,教师让学生以一种云或光彩的身分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文中描写云彩的句子;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③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或在书上作记号,或写在本子上。④先各自预演,后课堂交流。

师:[示例]“嘿!大家好,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大家知道我是谁吗?”

生1:Hello,大家好。我常常是扁球状,排列很匀称,我中间露出碧蓝的天幕,如果你远远地看我,我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大家猜一猜我是谁?

生:[齐声]高积云。

生2:我常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出现,有时我成一种美丽的光圈,里层是红色,外层是紫色,我常常是大风雨的征兆。人们也常常议论我说什么:“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你们可知道我是谁——

生:[齐声]晕

案例分析

首先,本案例力图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无论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还是对语言的品味,都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而是由学习主体的自主体验而发现的。教师的作用变为真正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习活动的促成者,既不将知识和盘托出,也不是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或用命令性的任务去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努力将一定的教学内容游戏化,用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

教师以教材调动学生,使学生乐学,并将一定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教师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引导、点拨、调控,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即定的目标展开,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模仿、游戏,进行快乐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

其次,本案例中对于说明性文章进行一些探索。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不能等同于地理生物或其他学科,其他学科侧重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规律,而语文课中说明文教学,虽是以科普短文为文本,但教学的侧重点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即通过文本学习语言、培养细致观察的科学精神,而不是掌握科学知识——这是其他学科的任务,语文课堂不必包办。毫无疑问,在这短暂一节课中,学生对云与天气的关系了解肯定是粗浅的,但这已无关紧要,学生可以在日后结合生活实际去认真观察实践。

旧有的说明文教学常是学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面面俱到,按部就班,机械繁杂,教者吃力,学者厌烦。本案例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力求删繁就简,避熟就新。首先,不求知识点的全面,抓住语言训练这一重难点,去除细枝末节。对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再次,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避开以往教学中过多的强调修辞和语法知识,不作繁琐分析,不是用定论的方式传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感情,自己去发现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结论,而是进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符合“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发展的过程”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以课文为蓝本,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让学生评析、模仿、加工、游戏、创造,虽然稚嫩和粗糙,但却是学生对文本真实的体验和对话,并在对话中经历类似于科学发现的某些思考、分析、概括的过程。实践证明,这样的语言训练,是有效的,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最后,但不足这处也是明显的:(1)教师在时间的控制上,不尽合理,显得前松后紧,结课甚至有些仓促。(2)由于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制作的课件无法应用到教学中来,使得课堂不够流畅。(3)对于学生的发言,缺少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精选3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喻的妙处。

2、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3、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2、培养学生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字谜--云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在生活中有许多谚语正说明了云与天气的关系。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如“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看来云是天气的“招牌”的确不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作者的解读吧。

2、文体介绍

3、生字词认识

二、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划出本文的过渡句或中段落中心句并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天上的云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2、云有哪些形态和光彩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以及分别预示着怎样的天气状况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类别特征天气情况

云的形态

晴:卷云像羽毛,像绫纱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

卷积云像鳞波它不会带来雨雪

积云像棉花团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高积云像羊群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空

阴:卷层云仿佛白色绸幕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高层云像毛玻璃它预示着将要下雨或下雪

雨:雨层云布满天空雨雪就开始下降

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马上就会下暴雨

云的光彩

晕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自然拓展

过渡:云真是变化多端,很奇妙。它离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气预测者。但善于观察的人一定会发现,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还有许多东西都可以预示天气。你发现或听说过吗?它们预示着怎样的天气呢?

明确:燕子低飞,要下雨。鸡迟迟不愿入笼,是下雨的预兆。蜻蜓低飞要下雨。蚂蚁搬家预示将要下大雨。蜘蛛张网补网兆天晴……

4、质疑设悬

通过刚才的学习,以及同学们对谚语和自然现象的收集,我们发现只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任何一样细小的事物,都会发现它蕴藏着的独特的魅力。但当我们需要将它们描述出来,又怎样才能做到精彩、生动、有趣呢?那我们下节课再来品读。

三、品味语言

1、用一个词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

优美

2、生动优美的语言主要是运用了哪些手法来体现的呢?试在文中找出来并举例说明。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4)用词准确:

问: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

(5)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

四、解析方法

1、手法的运用是为了将语言变得生动优美,那为了将事物说明得更加清楚,还得讲究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例如:打比方、分类别等等。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说说其作用。

(1)打比方。

例:①“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时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

②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将卷云比喻成“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纱”,说明其轻盈、洁白。把成群排列的卷积云比喻成“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形象地说明了卷积云的特点。)

打比方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

(2)分类别

根据云的不同特点,把云分成不同种类,这样使说明条理更清晰,更明确。

(3)作比较

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

五、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同时,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使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非常生动形象。

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耐心思考。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细心思考,一样可以从小事情中发现大道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