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清明节作文纪念亲人【精选3篇】
又一年清明节作文纪念亲人【精选3篇】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首诗,想必人人都耳熟能详。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清明节的来历跟意义呢?恐怕为数不多……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人们用这一天祭祀死去的亲人、朋友或自己崇敬的人。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到“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盎然似野僧”的特殊气氛;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到“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的缕缕情思;从“梨花风起正清明,柚子寻春半出城。”到“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添上孙子来”的乡土气息……这一句句的名诗名词,无不述说着浓情的清明故事。我们从不同的侧面感受这个传统节日的魅力。
从两根绳索加踏板的秋千到清明必备的蹴鞠,孩子们欢歌笑语,快乐无比;从人们最喜爱的踏青游玩,到自古以来传统的植树栽花,人们寻春觅景,充分享受春日的清新与美好;从放飞在天翩翩起舞的风筝到广场之上慢慢武动剑戟,人们在这假日里放飞了思绪,放飞的心灵。新的时代赋予清明于新的含义,人们在这一天呼朋唤友,走出家门,在自然跟谐之音中寻得片刻休憩。
是的,“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让我们在缅怀已故亲人的同时,邀他们一起感受现时生活的美好。让我们赋予“清明”,这个原本悲伤的节日于新的内容跟含义。
又一年清明节作文纪念亲人【精选3篇】二
再过两天就是清明节了,正好学校也放了假,我跟奶奶还有妈妈决定今天去给我去世的爷爷进行祭拜!
坐上出租车,不大一会儿就到了云梦山庄。我的爷爷就安葬在这里。
我静静的站在旁边看着奶奶跟妈妈一步一步的进行着祭拜,爷爷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她们时常会来祭拜他。祭拜完之后,奶奶又在爷爷的墓碑前跟爷爷说了好多的话。看起来,奶奶真的很想念爷爷。
坐在回家的车子里,妈妈给我讲起了爷爷去世之前的一些事情……那时我很小,才一岁多,爷爷视我为掌上明珠,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出去玩,我要什么东西他都会买给我,虽然他是一个很节俭的人,但对我却从来都不吝啬什么。爷爷的个子很高,他常常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他也会像一个小孩一样跟我一起疯着玩儿……
只可惜在我刚刚两岁的时候,爷爷就因为事故去世了。听妈妈给我讲了那么多爷爷跟我的事,我一直都在想:如果爷爷没有去世,他一定会是一个非常慈祥,非常有愛心的一位老人。
清明是一个缅怀逝去的人的一个节日,在这样的日子里,非常认真的去怀念我的爷爷。
又一年清明节作文纪念亲人【精选3篇】三
父亲多年来一直惦记着,去江南看看,他说的那个地方在镇江,哪里有他已故的祖父母,我的曾祖父母。多年以后,他的女儿,我们全家在省城南京定居,我常想,这里或这不远的地方,曾经有我的祖先的足迹,然而,地下的祖先再也无从得知之后的时时事事。在离南京不远的地方,我的祖先便在这里长眠。心中不免失落,清明时节难免触景生情,想起前年和父亲一起的镇江之行。
初春时节,我们一行人几经周转,我们来到一个贴于路边的小小村落。据父亲说他在十几岁时来过这里,如今的他已六十有余,凭着记忆,他摸着、问着、寻找着据说是他姑姑的女儿家。果真,在找了两户人家之后,我们便见到了那位远房表姑,穿过几块田地,跨过一条小小的水沟,我们来到了我曾祖父母长眠的一片农田边。看见昔日的我的先祖,如今只剩一座矮矮的土堆,不禁悲从中来,又不知悲从何来?对待似乎很遥远的先祖,那种感情往往是很复杂的。然而我不知如何思考这两处小小的坟头于我来说的意义,我甚至从不曾见过他们,我无法对着一抔黄土悲伤哭泣,这便是我可亲可敬的祖先,我们之间唯一存在的便是牵连不断的血缘关系吧!
父亲拿着一把铁锹,很虔诚很沉重地给坟头添土,一锹一锹,一锹又一锹,在他觉得似乎很满意以后,他便跪下给他已故的祖父母磕头。而我,只在边上看着,也许因为是女儿,传统的观念是不要孙女之类的跪拜的,而于我,我是不知我是否可以找到此时该有的感情、心情,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告慰先祖,您的子孙生活得很好,感谢先祖庇佑,日子不再艰难,再也不用每遇荒年便乞讨度日了。父亲告诉我:“于他而言,他便是墓中已逝者的孙子,地下长眠的是他一直记挂着的爷爷奶奶。”
祭扫回来后,我更多地了解了关于先祖的一些事,在那个年代,先祖是贫穷的,穷得食不果腹,穷得不能接受教育,更意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也无从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身的命运。于是,当遇到天灾,当老天不能提供温饱时,他们只能服从命运的安排,四处飘荡、随波逐流。就像我的曾祖父母一样流落他乡至死都未回故土的大有人在。当时,他们就是一群流浪者,记得一位大家的笔下曾记录对苏北的这些不劳而获的难民的一些褒贬之词,而于我,我的心中只有敬意与无尽的感激。
由此我想到恰逢和平盛世的幸运,由此,我感受到了教育改变命运是不变的真理,就像作家龙应台所说:“教育,是落在井底的绳子,只有抓住它才能出来。”
如果真有另一个世界,愿先祖们不再流浪辛苦,不再为生活所困。更愿每一个世人珍惜每天能陪伴左右的父母高堂或其他长辈,让他们因子女的孝顺、陪伴而倍感幸福。就像我所认识的一位长辈,在母亲病重时,她给自己的母亲坚持洗了八个月的脚,而在她的母亲离去后,她没有一点遗憾,感到坦然、欣然。她说:“我宁愿在父母健在时多孝敬,让父母生活好,照顾好父母,让父母感到幸福。而不是在世时不孝顺,却在长辈故去时大声哭泣。”她说到了,她也做到了不留遗憾。因此,我在她的眉宇间看到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