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话题 >

爆裂鼓手观影笔记【精选3篇】

小编: 甜味拾荒者

爆裂鼓手观影笔记【精选3篇】一

《爆裂鼓手》是我近期想推荐给大家的一部优秀的影片,作为一名学生,我深切的能够体会到安格鲁的紧张、失望、欣喜若狂,期待被认可、疯狂的练习只为那传奇的老师撇过一眼,迫切的想成功而可以为之付出一切的心理。成为一位老师,清清楚楚的明白弗莱彻爱才心切,在严厉的教导下自己的乐团绝对不能输的信念,他是天使、更是魔鬼,他优秀、严厉、认真并仍旧努力,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大家看到的是万众瞩目的天才,但是天才背后那双殷切只带一丝慈爱的眼光却常常被粗鲁的言语及严厉的责罚所遮盖,有影评说弗莱彻是魔鬼,他一定要赢,所以他才要毁了安德鲁,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安德鲁在小酒馆碰到弗莱彻时,已经放弃了做一名鼓手的信念,因为弗莱彻步步紧逼,才有了安德鲁最后在林肯中心那震惊四座的SOLO表演,而影片的最后是师徒二人的相视一笑,弗莱彻成就了安德鲁,也成就了自己...

望古固有“严师出高徒”之赞誉,也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箴言,影片客观的陈述了一个19岁谢尔佛音乐学院学生安德鲁—从单亲家庭长大下自卑孤僻的男孩幻想自己有朝一日在魔鬼导师弗莱彻教导下能够成为偶像鼓手一样的奋斗过程,高压教学下安德鲁不时在高喊"FUCK"下血肉模糊的进行练习,他太想赢,有韧性,弗莱彻第一眼就看穿了安德鲁,他想要这个学生,他知道他行,影片中期弗莱彻的学生西蒙自杀,其实他是悲伤的,这种悲伤更多的可能是他最好的学生差一点就可以做到完美了,但是仍然没有做到,我并不承认弗莱彻没有人性,相反作为教师我深深的理解JK诠释的弗莱彻的内心,在他心里,完美高于一切,也是唯一标准,这对于艺术来说,是偏执的疯狂...弗莱彻在小酒馆与安格鲁的对话让我感慨万千,“在英语中,没有任何两个字比不错更害人了”,我至今仍回味着弗莱彻对教学无穷无尽执着变态的教学方式,说他是魔鬼也好,说他没有人性也罢,抛开一切,弗莱彻如此作为是对完美水准的虔诚跪拜...他不是魔鬼,他是一名偏执的导师而已

爆裂鼓手观影笔记【精选3篇】二

爆裂鼓手这部电影在2014年获得了奥斯卡热门电影和圣丹斯电影节的提名。这部电影主要是讲了19岁少年安德鲁成长在单亲家庭,一心想成为像查理·帕克那样优秀的爵士乐鼓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认识了他的老师弗莱彻,但是他没想到自己老师对学生像魔鬼一样,就在这样的魔鬼训练下,他终于成功了。

对于这部电影我最有感受的应该是主人公安德鲁,他有着美好的梦想,他也不断的像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努力,在他追梦的道路上,他遇到了对自己既是帮助又是打击的老师弗莱彻。老师的苛刻的要求让安德鲁多次想要放弃自己的梦想,但是纵使是这样,他想到自己的梦想,他就会有重新振作起来。记得影片中有一幕很让我感动,安德鲁为了把那首曲子练好,达到老师的标准,他就没日没夜的在那练习,不管不顾自己的手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真正能在最后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人又有多少呢,他们或是因为路途太坎坷,或者是因为遭受来自各方的打击然后觉得自己的梦想是那么遥不可及,然后选择放弃。 但安德鲁为了能让自己登台表演,他将别人的乐谱搞丢,虽然这样的行为很不值得提倡,但是我能知道的是安德鲁有信心去上台表演,而且表演的比他好,所以他抓住那次唯一能展示他实力的机会,与其说是卑鄙小人,不如说是人家会利用机会,善于把握机会,展示自己。记得电影的最后安德鲁突破平常老师在台上的表演方式,让老师弗莱彻跟着自己的节拍走,在有些人看来这或许显得有点自以为是,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他的勇气,他有信心能够把握住整个舞台,而最后老师弗莱彻也很是欣赏。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表现我们自己的机会,但是我们能够有多少人去真正的能够把握它,能够利用好他。 这样例子比比皆是。其中我们最熟悉的莫不过是越王勾践的例子。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重回霸主地位。他为了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王。坚持梦想,不忘初心。

还有对我印象深刻的应该是老师弗莱彻,大家看完电影可能都会觉得那个老师就是个变态,

我刚看完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后来想想,我觉得我很喜欢这位老师,虽然他的教学的方式很不恰当,但是他也只是想自己的学生能够发挥出他们的极限,来完成他们自己的梦想。在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严师出高徒,有时候学生的潜力需要老师去激发,老师有时候太温柔也不是一件好事,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决不能宽松。但是弗莱彻的教学方式还是有点残暴,不讲人情,我想如果能够将温柔结合一下,这位老师一定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有时候会抱怨老师太苛刻,老师太凶,但是我们都应该知道这并不是老师所想要的,他们严厉的目的也只是想让你们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出色,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学会多体谅老师的这份良苦用心,如果真的觉得太苛刻,我们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我想只要每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所体悟和感想,我想我从这部电影中也收获了很多,我也明白了很多,相信未来的我也能更加的优秀。在最灿烂的年纪,去拼搏去努力。

爆裂鼓手观影笔记【精选3篇】三

2014年,一部爵士音乐电影《爆裂鼓手》横空出世,影片不仅入围包括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多项奥斯卡提名,而且电影中包含的诸多激情爵士乐的元素把爵士乐硬生生扯了回来,它使人们想起来逐渐被遗忘在旮旯角落的爵士乐,并且引发了人们对爵士乐的大量关注。

主人公安德鲁在音乐学院中是一个十分不受重视的小鼓手,他以传奇乐手查理帕克为目标,一心想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某晚他在练鼓时被魔鬼导师弗莱彻相中,进入音乐学院的最强乐队,凭借对"伟大"的坚定追求和对爵士鼓的练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地狱一般的代价,终于在大舞台上惊艳全场。

《爆裂鼓手》这部影片在很多人看来是反主流价值、反励志的,它不是西方传统的主角开挂从而顺利走向人生巅峰的题材。它将演奏者对于音乐技巧的独立追求等同于杂技,改换为与人类生理极限在同一对立面上。就像影片里的弗莱彻教导安德鲁:一个乐手应该极度苛刻的要求或者虐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每个音都绝不出错的新的自己。

像弗莱彻这种级别的演奏疯子,应该是很容易参透其中的奥妙了。但是却大谬不然,越有开始就越有不懂,到后来的一段时间,已经到了影响安德鲁心境的地步了。从事音乐这种感性工作的人,坚信精神的寄托也就是人性的东西,可安德鲁应该相信些什么呢?从荧幕内到荧幕外,我们又应该相信些什么呢?

音乐即自我。演奏家提高技巧并不是为了可以毫无差池的将作品演奏出来,就如同作曲家在创作音乐的初心并不是为了让别的演奏家毫无差池的将作品演奏出来,他们是为了在这一过程中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各种各样恣意迸发淋漓尽致的情感。

很多伟大的即兴演奏家全都技艺超群,因为他们要抛弃乐谱本身来即兴演奏,有些人听不惯甚至一点也不喜欢听他们听似无调癫狂杂乱的曲调,但都或多或少可以从他们激情的即兴中感受到他们勃勃迸发的情感。他们听似乱来的即兴正是基于他们演奏技艺的高超。这一点同中国武林的高手无招是类似的,当技巧到了一定的巅峰时反而要抛弃技巧本身。

我绝对不是反对技术,毕竟很多青年演奏者的重要任务还是要磨练自己的演奏技术。我只是想说技术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但如果要完成一件事的过程太过漫长与艰难,人们就会在这个过程中迷失自己,或者痴迷于过程本身而不注重其他。

从一定的角度来看,技术主义本身就可以等同于进步主义。拿高音来说,如果人类的生理极限无法达到,就可以借助于电子音乐,而精准的节奏和复杂的编制,也可以交给日益成熟的电子音乐来完成。而弗莱彻却大反其道,他深陷“为了进步而进步”的沼泽深潭,在进步的深渊中拼命挣扎前行,即使已经失去了进步可以使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一点来看,是不符合当今世界,尤其是西方崇尚的美好信念的价值主旋律的。

但安德鲁在影片中狂热追求技术主义的表现却又是合理的。他的杰出并不是浑然天成。他家境平平,也不是有钱人家可以随意玩音乐的富家小少爷,他磨练自己的技术是为了被认可。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的时光。

在他的家庭聚会上,亲戚讥讽“音乐有什么了不起,它是感性的东西,没有评判标准。”那么安德鲁要向所有的人证明,音乐有准则,有技术高下之分。所以他为了打鼓而挥洒汗水,流下滚烫的热血,一方面说明他真的热爱,另一方面也证实他也需要用打鼓来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