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展示串词【精选3篇】
山水画展示串词【精选3篇】一
山水画鉴定
作者简介:王镛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山水画鉴定。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
王镛先生作为当今富有独立见解和开拓精神的艺术家,在书、画、印三方面都有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他的作品涌荡着一种向往原始,向往自然的人文态度,透脱着一份苍茫与雄浑的大扑境界,成为中青年书画家中的重镇,鉴定材料《山水画鉴定》。
在水墨画家中,能在书、画、印三个领域中均有较高造诣,并使三者高度统一,以此独标一格,自成一家者,并不多见,王镛当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早期的山水,受文人画之溽染,追求疏简清秀的笔致。至20世纪90年代,画风始变,逐渐向山水画的主脉—荆关董巨的宏大、崇高性山水画回归,着意于依真而作,
笔墨繁复的“画家画”的创作,以此超越了小趣味、小技巧的文人画樊篱。王镛的画风走朴野雄浑一路,作画时,率性而为,大胆落笔,层层积墨,自然生成森严之气势,浑厚绵密中流光徘徊,溢出通透的灵性和放浪的野逸。王镛的书法以小笔作大字,锋、腹、根并用,成功塑造出拙朴之中,暗埋巍峨的书风。
在王镛的画面上,书、画、印虽形态各异,但在风格、精神层面上,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作品有《红树秋山日欲斜》、《燕山长城》、《大江东去》、《田园小景》、《秋声暗向树头归》、《秋声》等
作品材质:宣纸画片,没装裱
作品鉴赏:本作品品相完好,已经鉴定专家史树青鉴定为真迹.鉴定证书随作品免费赠送给买。
山水画的鉴定是一个很深奥的工作。一般需要专门方法,看很多蛛丝马迹。更需要很高的绘画修养,和审美修养。对画家的绘画习惯和风格有很深刻的认识。
现在名家的赝品太多了,仿制的好的作品,一般的绘画者和群众都很难分辨真假。价值大的作品只能找权威的专家来鉴定。
如果楼主是要鉴定一张作品是手绘的,还是印刷的,那就很容易了。你用鼻子闻一闻,有墨香的就是手绘的,没有的就是印刷品。也有的作品是半印刷半手绘的,可以看画面的光泽,印刷的都会反光,手绘的就不会。
山水画展示串词【精选3篇】二
中国山水画(2)
马远/钟礼《举杯玩月图》_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意山水图
《举杯玩月图》,宋代,马远/钟礼,立轴,绢本水墨,纵205.6厘米,横104.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举杯玩月图》与马远的另一副《对月图》风格和用笔用墨非常相似,且都具有诗人高士于山水之中吟诗赋歌的意境,同属诗意图。本幅画,作者马远灵感来自李白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士人对著迷蒙烟岚,皎洁明月独饮,气氛浪漫。画石用水份多的大斧劈,墨色分明,技法纯熟,是明人学马夏流派作品。幅右下角“钦礼”二字,学者认为是明代浙派後期名家锺钦礼款。锺礼,字钦礼,学戴进,善画峰峦云气变化。
《举杯玩月图》立轴是一张根据李白的诗来创作的诗意画,简洁的构图,充满幽茫空旷的空气感,引发观者产生一种浪漫感性的情绪。过去这幅画被认为是南宋宫廷画家马远的杰作,但是经过数百年之后,才揭开了作者真实的身份。在画的左下角,发现一组签名和印章。但是,有两枚后来的收藏印章重叠覆盖在这个签名和印章之上。签名以浓墨书写,因此可以清楚释读出“钦礼”两个字,这可能是画家的字号。姓名的另外一个线索,在于被覆盖的这颗印章。透过摄影,我们先将印章的局部放大显现,然后再利用影像处理,将上下两个不同的印文分离,就可以判读出下层的这方印文为“钟氏钦礼”。现在将签名与印章并列一起,这幅画的作者便呼之欲出,他是明代的一位宫廷画家─钟礼。
马远《洞山渡水图》_描绘曹洞宗祖师洞山良价云游过河山水人物画
《洞山渡水图》,宋代,马远,立轴,绢本墨画淡彩,纵77.6厘米,横33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洞山渡水图》为宋代画家马远绘制。描绘的是曹洞宗祖师洞山良价在云游途中,涉水之时见到自己水中之影而恍然大悟的一刹那,是为数不多的马远的真迹之一。原藏于圆明园,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图上有南宋皇帝宋理宗的皇后杨妹子之题字。款识:携藤拔草胆风,未免登山涉水,不知触处皆渠,一见低头自喜。本与天龙寺所藏的云门大师图、清凉法眼禅师图同为描绘禅宗法师的画作之一。
马远《对月图》_南宋象征主义代表作品水墨山水画高清大图赏析
《对月图》,宋代,马远,立轴,绢本水墨,纵149.7厘米,画心横78.2厘米,全幅横11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对月图》描绘的是一位高人在崇山峻岭间邀月共饮的场景。笔线粗重而带颤动,树石皴法采用侧笔直刷浓淡一笔而成的画法,树干瘦硬如屈铁,树枝斜拖而长,水作勾勒回纹,构图布局尤喜作半边一角之景,遂有“马一角”绰号。用特重烘染的手法来制造出月夜朦胧的景色,给人一种境界高简、意象幽邃的趣味,发人深思。此图充分发挥了他的特点,与马远的《举杯玩月图》风格和用笔用墨非常相似,是南宋象征主义作品的代表。
马远《寒江独钓图》_宋代马远传世山水人物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寒江独钓图》,宋代,马远,绢本水墨,纵26.7厘米,横50.6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马远所绘的《寒江独钓图》以严谨的铁线描,画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而且还觉得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真令人思之不尽。这种诗—般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在艺术上则是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结果。
《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幅画取唐人诗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清冷静寂的湖面上,停一小舟,一位蓑笠翁正独自垂钓,对岸山势险峻,天空阴沉,将雪山反衬得更为鲜明。近处挺劲的青松被积雪覆盖,迎风傲立,枯树低枝,颇具生机。在艺术表现上,这幅画取平远布局,构图有宋人笔意。画面上的色调单纯,点以赭石、花青,与墨色相间。一派寒气,使作品凝重而又生气,充满了静寂、萧寒的气氛。【马远《寒江独钓图》局部高清大图】
在中国画中何谓虚实?一般说,“实”指绘画中有笔墨处。虚与实相对,无笔墨处即为“虚”。画家作画常常用心:厂无笔墨处,用力于有笔墨处,以达到“虚实相生,元画处皆成妙境”。在这幅画上,作者正是这样处理的,他着力描绘垂钓者的凝神专注神态,和几条淡淡的轻柔起伏的水纹,来引起观者的想像,使空白不再是虚无,而给人以茫茫江水,悠悠天空的印象。所以,美学家认为,“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虚在画上也具有“实”的意象。这种巧妙地利用空白的艺术手法,中国画家称之为“计白当黑”,是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寒江独钓图》是一幅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虚实结合,创造出意象境界的典范之作。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绝句《江雪》这样描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寒江独钓图》创作与这首诗有关,这就是诗意画,欣赏这一诗一画,可以领略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趣味。在空阔平静的江面上,有一人正在独钓,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只是在船边勾出淡淡的几条水波纹以示江面,使人可以联想江的空旷,人在画面中央,更突现出一个“独”字。马远素有“马一角”之称,他常常留出许多空白处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
马远《寒香诗思图》_宋代团扇山水小景画寒香诗思图高清大图
《寒香诗思图》,宋代,马远,绢本设色,纨扇,纵25.5厘米,横25.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构图别致意境幽远的小品山水画佳作。作为纨扇扇面,其圆形构图对创作是一种限制。此画之妙在于,画家把重点描绘的山石、树木等景物安排在约占小半个画面的斜右下部,以浓墨钩勒树木、翠竹、篱笆、山石等,而与占大半个画面的远山、天空形成浓与淡、实与虚的对比,这即使圆形构图中的景物显得平稳安定,又富于变化。
《寒香诗思图》是团扇扇面,也是一幅别致的小品山水画,在圆形上经营画面,是对画家艺术才能的一种考验。在这幅作品中,作者突破了这种圆形的限制,把树木山石等重点的景物放在右下角,以浓墨刻画,使其和远山、天空形成浓淡虚实的对比。为弥补左侧的空虚,又点缀了一群飞鸟,使画面静中有动,富于诗意。马远画山水以少见多,以偏概全,正是他艺术手法高明独到之处。图中山石画法用大斧劈皴,状其石质,画树“瘦硬如屈铁”,多折枝。远山则低,用淡墨勾染。苍茫外,露出月亮,表达作者当时思念之情。
马远《华灯侍宴图》_马远描绘宋代豪门夜宴的外景小景画高清大图赏析
《华灯侍宴图》立轴,宋代,马远,绢本淡设色,纵125.6厘米,横4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华灯侍宴图》以俯视的角度写华灯初上时分豪门达官酒宴的情景,但作者的兴趣并不是放在细写堂内宴席与众宾客的活动上,他的独特构思在于成功表现外部环境上,描写烘托出室内的豪华与欢乐气氛。图中表现松树很具特色,用笔瘦硬如屈铁,枝条长而斜向出,所以有“拖枝马远”之称。画山从不作全景式图,常取一角或一峰给予突出的描写。这是马远在继承前人山水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是他对山水画形式美感探索的可喜成就。
《华灯侍宴图》图轴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在灯火通明的宫殿里,隐约可见几位官员屈身随侍皇帝饮宴。宫殿外头,乐舞的宫女摇曳着身姿;而一旁的树林,似乎也随着音乐起舞,枝桠栖斜,显得姿态横生。这些树林,由近而远,渐渐隐没于雾色之中,只见宫殿后矗立着几棵松树,和远处数抹青山。
画家虽然没有让饮宴的帝王直接出现画面上,画上的题诗却点出了画题:“朝回中使传宣命,父子同班侍宴荣,酒捧倪觞祈景福,乐闻汉殿动驩声,宝瓶梅蕊千枝绽,玉栅华灯万盏明,人道催诗须待雨,片云阁雨果诗成。”这首南宋宁宗杨皇后所题的诗,生动地记载了她一家荣宠侍宴帝王的情景。这位皇后所具有的书画素养,在历代的后妃之中,可是历史上罕见的。她曾经在当时多位宫廷画家如朱锐、马和之、刘松年、李嵩、马麟等的画上题诗,足见她对于绘画艺术的热爱。
《华灯侍宴图》有御题(也作南宋宁宗杨皇后所题)的一首长诗。这首长诗描写晚宴的情形。此画即是表现晚宴的情景的。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练的笔法,表现树枝挺坚有力,水墨苍劲,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树干瘦硬如屈铁,但刚健中又见柔合,其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合,刚柔相济,豪放又严谨,整体上给人以气势纵横,雄奇简练的印象。
马远《江亭望雁图》_宋代画家马远所绘山水小景一角风格水墨画赏析
《江亭望雁图》,宋代,马远,绢本水墨,纵23厘米,横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亭望雁图》以南宋马远之法,绘江亭对景寥阔旷朗,鸥雁斜飞渔舟荡波,树法瘦峭之笔,爽利而无拘泥之态,尤得马夏韵趣,旧题马远,是其一路风格之作。画心钤印:马远;跋边:马远,此图用笔流逸,景物疏爽,几脱画院习气矣。
马远《秋山投宿图》_宋代名家马远人物山水画高清大图赏析
《秋山投宿图》,宋代,马远,绢本设色,纵161厘米,横89厘米,私人收藏
《秋山投宿图》为一立轴,图中细节刻画惟妙惟肖,整幅画工细、丰腴,绘画风格与南宋著名大画家马远极其相似,且题识有“马远”,所以大多归为马远之画作。本画题识:马远。藏印:墨林秘玩、二樵、乾隆五玺、项子京家珍藏。黎简边跋。
马远《水图》_南宋马远十二水图卷名画全卷高清大图赏析
《水图》,宋代,马远,绢本设色,纵26.8厘米,横第1段20.7厘米,第2-12段41.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水图》第一幅:第一幅缺一半,无图名,画面上是密密的尖小细浪,远处的水波舒缓而轻淡,这是金秋季节里静谧的湖面。《十二水图》马远对水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创造出来的形态美感和笔墨技能,都令人惊叹不已。如“洞庭风细”,波浪如鳞,不激不怒,近大远小以至于水天一色,仿佛觉得微风习习,轻轻掠过了那开阔的湖面,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层波叠浪”是以颤抖的笔法,描写浪涛的起落,彷佛其下有蛟龙蛰伏。那汹涌澎湃的气势,使人精神振奋而感到豪壮。“湖光潋滟”一幅,画家以轻快流畅的笔法,画出水波的跳动,浪峰无规则的排列,显然受到乱风的吹荡,即使画家不染上红色,也使观者感到阳光明媚的杭州西湖景象来。“云舒浪卷”一幅,却又是另外一番境界。画家以凝涩的笔触,画出一个浪头,它彷佛咆哮着要腾空而起,天空中黑云滚动,与水相接,更增加有如冲锋陷阵的气概。画面虽小,而气魄宏大壮观。其它各幅,都各有不同的笔法特点和意境,就留待读者自己体会。
《水图》原为十二幅册页,后来合裱一卷,每幅均有南宋宁宗皇后杨氏题写图名,其中一幅缺半,故无图名。钟致帅曾将雪轩旧藏摹本依“寒塘清浅、洞庭风细、细浪漂漂、层波叠浪、云生苍海、黄河逆流、云舒浪卷、长江万顷、秋水廻波、湖光潋滟、晓日烘山”为序,最后一幅无图名则以“仁者无言”代题,由平静到汹涌复归于平静的旋律题写了一首七言诗《题水图古画》,并作有二跋。诗中每一句中都体现了宋宁宗皇后杨氏题写的图名,最后以仁者清怀言志,诗与图相得益彰、情景交融。马远《水图》第二幅:洞庭风细。起伏的线条组成细密柔婉的波浪,渐渐向远方淡化,最后虚幻成水天一色。湖面轻风习习,波浪如鳞,万顷碧波,浩渺无际。这是春明景和的洞庭湖。
马远《水图》第三幅:层波叠浪。大幅度起伏的波浪用粗重的颤笔画出,浪谷间卷起浪花。这是汹涌澎湃、向前奔腾的巨流。
马远《水图》第四幅:寒塘清浅。稀疏的线条回旋起伏,水边三两石头,水面流动感很强,显然这是溪流,而非清浅的池塘。画面上的水纹,让人联想到马远的另一幅佳作《梅石溪凫图》。
山水画展示串词【精选3篇】三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之一,如果追溯它的渊源,可以说他的萌芽就蕴藏在原始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彩陶上的山水纹样到巫咸祭祀中的自然崇拜,处处都洋溢着文化始祖们对生活有意无意的提炼与感兴,也正是由于的有意无意才成就了中国山水画日后的辉煌;夏商周时代山水画的种子正在进一步的生发,在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上可以发现比较完善的山水纹样;秦汉时期,在以人物为主的帛画上出现了一些具有山水画雏形的配景图;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可以说是旭日东升前的黎明,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积淀,中国山水画将要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迎接他成长历程中的辉煌与自豪;隋唐时期,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意蕴征服了整个时代,与人物画平分秋色,这一时期山水画以青绿为主,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和画家;五代时期,山水画发展到以水墨为主的时代,山水画史上的南北两派自此形成,成就了中国绘画史上乃至整个文艺史上北方雄宏、粗犷,南方温润、含蓄的特点;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发展流派纷呈,各种程式、技法不断的融入山水画,使之更加完满。
再学习中外美术史并将其相互对比之后,我们明显的发现中国山水画与外国的风景画、风俗画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
首先,中国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发端,而西方的风景画直到
17、18世纪才出现。
其次,中国山水画描绘的对象大都是名山大川或世外桃源般的野津荒域,而西方的风景画却明显带有人的色彩。
2
再次,中国山水画从发轫之初就注入了一股灵气,成就了一种境界,而西方此类绘画却缺少这种气韵,比较呆板。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山水画学习之后,我颇有心得,概括如下:
一、和所有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一样,山水画的学习也有其纷繁复杂的一面,在漫长的岁月积淀中,无数前人大家创造了多样的技法程式,留下了灿烂丰厚的书画作品,这就要求我们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在山水画的世界里有一番作为。
二、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绘画出了形式和技法上的不同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绘画较之与其他绘画更加能够传达出一种“神”的意境,因此,在山水画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绘画的技法、程式,更重要的就是要通过你的作品传达出一种精神性格,只有这样才能画好画。
申国营
201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