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话题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3篇】

小编: 甜味拾荒者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3篇】一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复习词语

①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②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朗读感悟

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指导书写

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②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布置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②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④交流活动计划。

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3篇】二

大文斗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1、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2、感悟题意:

⑴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⑵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认读生字:

⑴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⑵指名认读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⑴给这些生字组词。

⑵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1、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2、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⑴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⑵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课外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2、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2、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3、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4、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

1、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2、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五、布置实践活动

1、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活动筹备。

⑴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⑵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3、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4、交流活动计划。

六、课外作业

了解孔子其他方面的资料,论著等。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3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对“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等词语的理解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拓展阅读、课外资料的展示,了解孔子、老子。交流所收集的孔子、老子的名言。

3、学写12个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理解“学习是无止境的”。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古代的大思想家,他们是谁呢?(板书:孔子老子)

2、千百年过去了,孔子和老子为什么能受到人们的敬重呢?这堂课,让我们继续在课文《孔子拜师》里,去揭开这个秘密。

二、整体研读

1、故事里,老子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给你什么印象呢?默读课文,划起有关的句子,并在旁边注明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三、重点研读

紧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一)谈孔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个句子:

⑴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⑵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理解: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个词,你怎么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曲阜与洛阳相距上千里啊,那时,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孔子是靠着双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几个月到洛阳求学。想一想,这一路上,孔子会遇上些什么呢?

对啊,这一路走来,不简单啊,让我们再来读读句子,再来感受孔子求学路上的艰辛。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理解孔子谦虚、好学)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这句话,你怎么理解呢?你身边有这样的事例吗?(说话拓展)

(二)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迎候换成等候,可以吗?为什么?)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有礼诲人不倦)

(三)整体回顾课文,感悟孔子、老子的高贵品格

看板书总结: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让一起再来读读第二自然断,再次感受两位思想大师的高尚品格吧!(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

四、拓展阅读

1、过渡:正因为孔子老子的高尚品格,受到了人们的佩服与敬重。孔子门下有许多的弟子,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了下来,编成了《论语》。而老子撰写的《道德经》,这两本书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后,大家可以去找来读读。

2、学习是无止境的。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为了学问,也有过许多动人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一同到文章中去读读这些故事吧!(阅读《参考读物》(下)阅读天地二)

五、小练笔

学习无止境,生活处处需要学习,读书、做人……你的身边,有没有一些刻苦求学的人和事呢?请你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