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仪为话题的作文【精选3篇】
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得以礼仪为话题的作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礼仪为话题的作文【精选3篇】一
都说山沟沟里出来的孩子肯吃苦,看看那路就知晓了。最宽不过半米的路,路的两边都是杂草,最野山枣树尤多。那野山枣树有刺,一不小心就是一道血痕。路边不是平坦的,他要将这座山,那座山,都连在一块。你可以看到黄土高坡上印出来的条条连续不断。
小时候,爷爷带我去那山上去。那路,那人。
我清晰的记得那路边的悬崖,满是乱石,路旁的野枣树结果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透亮。就如同那种血红,一粒粒用鲜血团成的小肉丸。
那路很陡,正值深夏。太阳晒得地面滚烫。打颗蛋上去定会煎熟。脱掉鞋子,脚丫在肆无忌惮的与路面接吻,我似能听到他的喘息,那种从脚心一直到脚背散发到全身各处。感觉整个人多了那样一种力量。
路是通到山庙里去的。庙边有口井,还有些泥印子。这大概是挑水人留下的吧。乡下人吃水是挑来的。在自来水还不普及到村落里的时候,竹扁担,左右各一桶。走在这小路上,嚎几嗓子。才不管他走调不走调,高兴就好啊。
爷爷说这路啊,祖祖辈辈都在走。滴下的汗,洒下的泪,都在这片土地上。路上偶尔有几个蚂蚁洞,小米粒大点的洞,蚂蚁们进进出出,忙的不亦乐乎。可不痛哉!路边的野枣丛里不时会窜过几个野兔子。那兔子可机灵哩,蹦哒的可不快了。
从这个村到那个村,从这块地到那块地。这路四通八达,可谓跳跳小路通高原啊。
路是人走出来的,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一脚一脚,走出来的是路,踏出来的是风景。
外地来的客人,在这小路上走着,有的竟会恐高。都说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城里人的皮鞋,乡下人的纳布鞋。走着相同的路,踏着不同的风景。
如今行走穿梭在这车水马龙间。宽阔的大道同样四通八达,却没有那种质朴的悠然。置身于都市的灯红酒绿,心早已飘回乡下的繁星漫天。
以礼仪为话题的作文【精选3篇】二
生活是一场阅读。它可以像好莱坞大片那样充满神奇色彩,也可以像平淡的白开水一样毫无亮点,却可以在仔细品读中沁出丝丝微甜。
我倚窗打开一本书。这是一本《红岩》,正好翻到许云峰慷慨就义那章。我真佩服他的机智、严谨、胆识过人,佩服他在地窖里还不忘为战友服务,硬生生地用手挖出了一条生路。我仿佛看到了那条血迹斑驳的隧道,仿佛瞥见了他那刚毅的眼角!是的,我从他的眼神中读出了希望与坚毅。
我合上书,走出教室。恰是春天,风别样柔,天别样清。杨柳抽出了嫩枝,花儿露出了笑颜,天地仿佛一夜间变了个颜色,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生机盎然。我忍不住驻足楼前,站在花旁,嗅一嗅花香,扶一扶绿枝,脚下踩着刚落下的花瓣。少年啊,生活不止眼前的试卷与作业,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从这一片片盎然的绿中,我读出了生命的美好,青春不应只局限于学习,为何不留一点时间来“浪费”,做一回自己,“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呢?
我走出校门,来到街道。身旁是来来往往的路人,或行色匆匆,或神态自若。忽忆起上次回家陪妈妈去买菜时见到的一位青年,青年是卖菜者,我们买完菜付了钱正准备走,我无意中瞥见那青年抬手把收来的钱扔到了父亲身上,父亲却是敢怒不敢言。这一画面带给了我万千感慨。我思索良久,却只能叹了一口气,为那青年叹了一口气。从那青年的一抬手中,我读出了人心的善恶。我暗想,我一定不会让我的爸妈受到这样的待遇!
生活还很长,这本儿书值得细细去读……
世界这么大,即使无法使自己长足远行,也应该做灵魂的强者。少年,读书,上路。
以礼仪为话题的作文【精选3篇】三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以渡为话题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色的蒲公英又铺满了山岗,风儿一吹,便飞向了整片天空。天空的尽头该是美丽的天堂吧,天堂那儿,她正在蒲公英里微笑。
她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带着满腔热情,刚毕业就到这穷山僻壤的山村支教,任谁劝都没用。支教的生活会很辛苦,很艰难,这对于从小生活就优越的她无疑是个挑战,但她相信自己能行。然而现实总是让人始料不及的,山村的情况让她惊呆了。
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服怯生生的望着她,而这所谓的'学校,也只是几间简陋的房屋,几十张残缺不齐的桌椅,屋前那一块空旷的土地便是孩子们玩耍的“操场”。在四周连绵大山的围绕下,这个学校更显渺小孤独。但她永远忘不了的是孩子们漆黑的眸子中闪烁的求知的光芒,村民们的热情以及真挚的话语。她望了望远处连绵不断的大山上弯腰耕作的山民。不知怎么就想到了普渡众生的佛祖。她在心底说,我要留下来,我要教这群孩子,我要让他们走出这大山。
山里面的路曲折迂回,沟壑众多,好走。孩子们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来上学,而在夏天,沟壑因雨水的暴涨形成了一条条湍急的河流,孩子们则经常要渡河来上学。离学校不远处就有一条宽大的河流。她不忍看孩子们吃苦,便经常背她们渡河。
山村的村民是极感激和尊重她的,不论有什么好吃的都往她那儿送,她住的地方水缸永远都是满的,总少不了村民送来的野果和饭菜。她也感激村民们对她的好,于是更加用心的教孩子们。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教他们要感激别人的恩德。她经常到山外为孩子们买来图书,让他们从书中认识山外精彩的世界,让他们坚定自己的理想。有时她会带孩子们到山上采来野花做手工,她告诉孩子们她最喜欢的花就是蒲公英了,因为蒲公英感激风的恩德,无论所到何处都扎下根,不论这块土地是贫瘠还是肥沃都将献上她的美丽。
那一年的夏天,天气异常不好。暴雨接连下了好几天,似乎要把所有的怨恨倾泻出来。而离学校不远的那条宽大的河沟此时更是涨满了水,河水急速的向前奔涌。她担心孩子们,便早早的来到河边背孩子们渡河。她卷起满是泥浆的裤腿,背起一个孩子向那混浊的河水中摸索着渡去。雨仍旧下着,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雨水打在她瘦弱的身躯上,她渡过了一个,两个……渐渐的,她有些体力不支,
但她咬紧牙关,她要把这些孩子全渡过河去,终于孩子们都渡过了河,她欣慰的笑了。可是当她渡回学校的时候,由于体力的过度消耗,脚下一滑,跌入了河水中,湍急的水流瞬间将她裹走。
村民们都出来了,孩子们呼喊着,他们焦急地在河岸边寻找着,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打在了他们的脸庞上。终于,找到她了。此时的她被河水冲到了河岸的另一侧,静静地躺在那儿,脸色苍白,好像睡着了一样。全村的人伫立在那儿,泪水奔涌而下。
她被埋在了那个长满蒲公英的山岗,村里的人为她立了一块碑,碑上刻下了她的故事。而那些他教过得孩子则会经常去陪陪她,去告诉她,他们永远记着她的恩德,也会像她一样的奉献自己,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