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叙事 >

高效课堂感想与体会【精选3篇】

小编: 北海有鱼

高效课堂感想与体会【精选3篇】一

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潭四周封闭的水,那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条河渠,带着清澈的水流向传统课堂,慢慢稀释、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那潭水必定会由一阵浑浊逐渐地变得清冽明朗直至完全被取代,被新生的力量所代替延续。

传统课堂与高效课堂实在是一个极为鲜明的对比。传统课堂是老师教、学生学,当然这个“学”是指老师口中的学。这种教法最大的缺陷就是让学生一味照着书本复制,只以教师的话为宗旨,完全不会思考是对是错,以致把思想局限在教材上,养成一种机械的木偶式学习,这就相当于将自己的灵魂囚禁在枷锁上,多么让人胆寒!而高效课堂则改变了“授之以鱼”的缺陷,真正实现了“授之以渔”,重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整个过程由基础到提升到拓展再到梳理、检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原来死板的教学方式被淘汰,课堂变得活跃。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和老师的指导下有秩序地进行独学、对群学和展示,把课堂45分钟全都交给学生,可谓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高效课堂的课堂气氛热烈,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独学时同学们埋头苦干、奋笔疾书,在纸张上留下阵阵墨香;对学时大家与各自的对子互帮互助、夯实基础,在对方的脑海里刻下道道印记;群学时小组分工合作,把一个个问号变成一个个可爱的感叹号;展示时全组参与,声音洪亮,像一个精灵钻入每位同学的耳朵。这是一个多么理想的课堂啊!它就像一道彩虹,引领同学们从起点到终点;它就像一对翅膀,让每个同学整体提升,在广阔的蓝天上飞得更高更远;它就像一罐蜂蜜,让同学们在“兴趣”这位老师的带领下快乐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在高效课堂里,我们是老师,我们是主人,我们都一样怀揣着梦想。新时代造就的高效课堂,已在我们的注视和期盼中款款而来,为我们注入新的力量!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高效课堂感想与体会【精选3篇】二

  日前,我们学校的“适度教育”研究(国家“十一五”研究课题)已经顺利通过了中期评估,我们全力打造的“自主高效”课堂也深受各位专家的好评。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围绕“自主高效”对学生进行的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的训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预习探究”环节

  我们把预习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由辅助性环节演变为独立的教学环节。学生的课前预习,并不是把预习简单的放给学生,而是经由老师设计好学案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关经验、知识水平去体会、感悟,找出解答方法和答案。学生通过预习,品味感受语言文字;通过预习,积累运用语言材料。有些文章的精妙之处,独运匠心,不是靠教师讲解所能理解、体会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具体操作方法(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一看:看每篇课文后安排的练习和思考题,让学生做好带着问题读书的准备。二查:让学生查阅课文作者情况;查阅课文中的人物情况;查阅课文的时代背景,就为后面的读书理解作好了铺垫。三读:让学生通读课文。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遍数可不作硬性要求,应让学生视个人情况而定,读通读顺即可。四划:要求学生把生字新词、多音字、好词佳句、重要内容、自己疑惑的问题、文章段落等用符号标划出来,真正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五想: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对①写了什么?②怎样写?③为什么写?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

  二、“交流展示”环节

  目的: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能专注的倾听别人发言,并适时适度补充、鼓励、赞美对方。人人勇于交流,善于 交流,达到高效合作。

  具体操作方法:(1)小组内针对本课学案进行交流,对标注出的疑难问题重点交流。 (2)强调小组长的统领作用,调控交流时间、进程、方向和内容,督促组员落实。(3) 各小组汇总自己组内不能解决和解决不到位的问题。(4) 老师对本节课的自学从学习、纪律、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逐渐规范学习程序。

  三、“质疑释疑”环节

  目的: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提高质疑能力。从而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

  具体操作方法: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如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词发问,从能体现思路、揭示重点、统率全文的题目设问,从不理解的句子、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发问,还可以从标点符号方面发问等。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还要善于点拨释疑,针对具体的教材选择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四、“主题训练”环节

  目的:力争一课一得,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联系和发现,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让人智慧的学习。

  具体操作方法:

  1、按类整合教材中的文章,做好整册规划、单元规划。2、及时提炼总结学法、写法,并能举一反三。如写人的文章,可以总结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等,然后紧跟上一个小练笔进行有针对的应用练习;叙事的文章,可以总结事件发展的过程,理清记叙的顺序;写景的文章,要总结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

  五、“拓展延伸”环节

  目的: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操作方法:

  1、比较阅读,提升能力。即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从而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

  2、拓展阅读,丰富语文素养。教师用诱导、点拨、激励等方式促使学生就某一篇课文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

  3、发挥想象,补充情节,利用课文所留出的“空白点”,对文章进行再创造。

  4、随堂练笔,应用反馈。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采取随堂练笔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

  当然,要创出我们学校的特色,虽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只要我们坚持这种信念,制定详细的规划,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创出一条路子,学生会还给我们一个精彩!

高效课堂感想与体会【精选3篇】三

  新的课程目标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要使学生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新的课程目标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征,涵盖了学科教学的所有目标和内容。

  针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力量在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当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相关素质和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乃至态度、习惯等相关因素,笔者认为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实现这样的课堂教学的目标,仍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不去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那将枉费了事业,毁坏了我们的学生。在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中,人们普遍的印象,学习历史就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是一种陈旧的观念,如果死抱住这种观念不放,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能是死水一潭。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乐于探索、善于积累、勤于反思,深深感到新的发展时期的历史高效课堂必须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理解课程性质是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的重要前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续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解读课程标准对历史课堂情感的阐述,我们不难看出历史学科的教学所肩负的重任。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维系我们华夏儿女的精神纽带,更是实现中华民族更伟大的发展所必需的精神纽带。

  我们也必须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必须从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高度看待我们的历史教学,又要把其看作是一项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奠基性的艰巨的工程。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既要紧扣历史教材的特点,又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乃至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及深刻内涵,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弘扬提升其民族精神。

  如在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中,不能忘记现在的学生将来都要是走上工作岗位,无论将来他们从事怎样的工作,要做好自身的工作都必须具备献身的精神。在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中也不能忘记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我们的学生将来都要融入社会生活,他们也都要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丰富的社会生活,浓烈的社会色彩,需要我们的学生去创造。在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们也同样不能忘记通过历史学科的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论怎样的经济发展都要维系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二、引领学生动脑思辨、动手笔耘是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的左右翼

  历史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其形式应当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引领学生动脑思辨、动手笔耘则最为重要,它是我们历史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的左右两翼,它的发展能够拉动诸多行为的发展。这里思辨是基础,而笔耘则是补充、提升、发展。因此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引领我们的初中学生在思辨的基础上去笔耘,即训练学生围绕认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去写小论文。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兴趣的激发,不是随心所欲的,既要讲究科学又要讲究艺术,尤其要注意小论题的吸引性以及可操作性。要首先让我们的学生有得写,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切切不可令其高深莫测。其次则是设法让我们的诸多学生努力增强笔耘信心。应当说不少学生由于思辨不到位,材料不充实,笔耘功底也比较差,他们还暂不可能写出质量较高的历史小论文来,因此作为教者必须作有心人,收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生动有趣、短小精悍的历史小论文,引导学生去认识小论文中出现的作者观点以及作者观点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去创新小论文的论证方式、文章结构的语言特色等。再其次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去综合探究。学生写不出像样的历史小论文尤其显得干瘪的主要原因是论据还不够充分,是其思辨探究单一所致。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领我们的学生去综合探究,极力地锻炼学生,让学生得到认识历史、适应历史的实践,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得到互动中思维火花的碰撞,使其在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明晰和成熟。

  三、尊重学生见解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踊跃高效思维的桥梁

  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就是对人物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虽然带有作者乃致于编者的倾向性,但真实性仍然是其基础。而学习历史一定意义上讲需要我们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见解,进而提高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评价乃至于评判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总不难看到学生的评判有着许多不中肯的地方,导致这些的原因应当说也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历史知识浅薄、社会阅历很不丰富所致,也有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所致,更重要的是相关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受当时社会的局限或者本身的是非迄今仍有争议。诸如此类的原因从某些意义上讲也就绕化了我们的学生,导致对其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存在“先天性”的不足。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从理性的角度去对待学生的这些评判,而是草率了事地用前人的、先人的、圣人的见解去否定我们学生的见解,那就是对学生个体不尊重的表现,同时也是对科学不尊重的表现,更是对课堂教学本身的不尊重。所以历史教学,我们必须把尊重我们的学生看作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第一要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充盈活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具高效。所以当学生的见解稍有偏离时,我们可以去循循善诱,当学生的见解发生错误时,我们可以暂不对其表态,让其表达自己的意见,待时机相对成熟时再跟其进行探讨。这样既可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又能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同时很好地融会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乐意学习多年来被人们忽视的初中小科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