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改经验总结【精选3篇】
小学数学课改经验总结【精选3篇】一
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河北小学王谦
我们学校从2013年5月份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一年多以来我们不停的学习、尝试试图摸索出一套适合我们学校校情的教学思路。以下是我在教学改革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数学教学“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双基”到“四基”的转变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再是传统的教和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
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我们数学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我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在课改的道路上我们也遇到一些困惑:
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
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如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cm对学生很抽象,要求过高。如元、角、分的认识、二十四时计时法等内容,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新的时代对我们数学教师有了新的要求,我们会与时俱进,不断进取,跟上时代的脚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学数学课改经验总结【精选3篇】二
小学数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安庆镇北道小学
2011年5月
24、25日,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参加了松山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观摩研讨会,使我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蕴藏着新理念,呈现着新的教学方式,使我对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使我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自主交流的学习上来,我再不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设计者和解答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下面我谈一谈我们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
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小学数学课改经验总结【精选3篇】三
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核心,认真执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以全镇小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为目标。按照中心校本次课改精神,我校在紧张而有序的环境中稳步推进课改工作。课改即将结束,但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课改对我们的教师是一次全新的洗礼,下面就谈一下在本次课改中我的一些感受和心得:
一、改变观念,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的教学交流提供了一个可以交流的平台,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课改也让我深知只是闭门造车只会狭隘自己的眼光和知识,局限自己的思维。走出去,请进门才会让我们的教学永葆青春。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创设情境要从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
三、引导自主,促进学习主动发展
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改革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要摒弃将现成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自主感悟、比较、体验,教师只是“向导”、“路标”,只起“引路”、“架桥”的作用,只为学生在自学、讨论、答疑中当“顾问”和“参谋”,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拓展。
四、调动感官,搞活课堂气氛
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
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五、讲究课堂艺术,准确定位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
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数学语言是一门时间艺术------一堂课40
分钟,如何在这40分钟里将我们丰富的数学语言准确传达;也是空间的艺术——教室空间;是听觉的艺术——教师讲授;也是视觉的艺术——教师表演、板书;同时还是想象的艺术,教师依据教材启迪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判断、推理、概括。教师为了追求美妙的教学境界,要创造条件,调动种种教学手段,选用教学方法,显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转移的立体美,语言表达的音韵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启发思考的哲理美等,要做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我们从每一堂课做起,先追求准确,再追求艺术。
六、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
功的机会,尤其更应“偏爱”学困生。激励、鼓励正是教学艺术的真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学生得到教师的鼓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很好的保护,自信心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不断培养。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要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学困生在回答问题中的“合理因素”,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
置一些学困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本次课改,因为是刚起步,所以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主观问题和客观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对象差异。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
有差异,加上学生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学习行为习惯、导致了我们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
2、教师个体差异。在小学教师队伍里对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及知识体系构建
不完善、没有深厚的数学理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充电和学习,利用新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3、对教材的理解和熟悉程度的差异。在课改中,因为是学校安排,所以对
于青年教师来说,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有时候就会出现偏差。基于这样的因素,我建议在课改前,先系统地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重难点;深入地了解学生,弄清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好教案,从知识技能框架、情境创设、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艺术等方面不断优化,精益求精。
4、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小组合作要突出时效性、学生个性,在磨课中,小
组合作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有些没必要讨论的问题放给了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鼓励。掌声是最常见的形式。改变现有的评价观念,创造多元化评价。
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呼唤,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
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创新,还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愿与新课改同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激发了自己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树立追求卓越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中体会新课改、学习新课改、发展新课改。
201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