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作文(精选5篇)
2021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作文(精选5篇),4月24日,2021年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将于4月2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今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是“扬帆起航 逐梦九天”。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关于扬帆起航逐梦九天的作文有哪些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关于2021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作文(精选5篇)的优秀范文,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接下来就让小编带着大家去具体看看2021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作文(精选5篇)吧!
2021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作文(精选5篇)一
4月19日,国家航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将于4月2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今年航天日主题是“扬帆起航 逐梦九天”。
航天日期间亮点颇多,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将首次在京外展出,我国首个火星车命名也将于当日在南京发布,江苏省将与包括航天两大集团在内的5家军工央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2016年我国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已先后在北京、西安、哈尔滨、长沙、福州连续举办了五届主场活动。
“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由开幕式、国际月球科研站宣介会、第四届中国航天大会、“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公益活动等20余场系列活动组成。
开幕式上,国家航天局将发布我国首个火星车名称;公布2021年“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为奖励对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中国航天基金会将颁发“钱学森最高成就奖”、“航天创新团队奖”等奖项;还将颁发首届“太空探索与艺术创想大赛”邀请赛奖项。
作为“中国航天日”活动的重头戏,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将于4月23至26日在南京召开。大会主要包括主论坛、国际论坛、学术论坛、文化论坛、青年论坛、教育论坛、科普论坛和科普活动、展览展示等在内的30余项活动。
“中国航天日”期间,将于4月27日至5月5日在南京市举办中国航天科普宣传周暨“航天放飞中国梦”科普活动。科普区域将展出重大航天工程航天器模型、实物展品,特别是月球样品实物及嫦娥五号返回舱、降落伞等实物首次在京外展出。其中,4月27日至30日为学生团体预约参观,5月1日至5日社会公众可预约参观。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中国航天日”期间,全国将举办科学讲堂、航天展览等约300项活动。一大批航天展馆、航天设施、实验室、车间等也将集中向社会公众和大中小学生开放;一批院士专家走进大中小学校园,为青少年进行科普宣讲。
发布会上宣布了2021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评选结果,来自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的王淑君设计的海报当选。该海报紧扣“扬帆起航 逐梦九天”的主题,整体构图完整,色彩和谐,富有想象力。画面中,阳光撒向大地,温暖笼罩山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衬托下,一位父亲带着女儿遥望星空,讲述着航天功臣——嫦娥五号、长征五号B的动人故事,畅想着航天明星——天问一号和中国空间站的惊世壮举,勾勒出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寓意着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021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作文(精选5篇)二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在太空奏响“东方红”的优美旋律,使全国和全世界人民为之欢欣鼓舞。也拉开了中国人民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2016年3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2021年4月24日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今年“中国航天日”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扬帆起航逐梦九天”。旨在号召社会各界在新时代再启新征程,追逐梦想勇于探索,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大会发布了中国首个火星车名称“祝融”。意寓火神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和宇宙未知的连续探索。让我们衷心祝福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沁园春,有党领引航天路。
仰望星空,银河璀璨,浩瀚无垠。忆“地卫”一号,唱东方红;开启航天,胜利之音。万户“火箭”,“奔月”梦想,龙飞天宇太空亲。半世纪,赞中国航天,开拓创新。
航天强国梦想,引无数英雄奋力拼。望“神舟”载人,“祝融”探“火”;“嫦娥”取壤,“天宫”迎宾。面向空间,造福人类,根本宗旨为人民。航天路,有党的指引,初心似金。
2021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作文(精选5篇)三
4月24日,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中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的消息刷屏。
仰望苍穹,逐梦星空。回首2020年,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不断刷新高度,助力国家发展,北斗导航星耀全球、“天问一号”启程探测火星、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展望2021年,火星探测将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空间站核心舱计划近期发射,重大航天计划等稳步推进。“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航天正扬帆起航,开启求索寰宇的新篇章。
深空探测能力显著提升
据介绍,自去年开始的火星车征名活动吸引了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经过初审遴选出10个名称,再经网络投票、终审评审后,确定最终名称。
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
公众对航天的热情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航天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探索太空的进程更稳更远。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启航,开始飞向火星的漫长征途。这是一次全球瞩目的航天探索,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火星离地球最远约4亿公里,从地面上发送指令,探测器要在23分钟后才能执行,这给测量、控制带来了新的难题。”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表示,火星探测需要实现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
同样在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起到里程碑作用的,是去年实施完成的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任务。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稳稳降落在预定着陆区域。这是人类时隔40多年再次完成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壮举,创造了5项“中国首次”。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并且实现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完美收官。这次任务中攻关、验证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年,我国运载火箭技术水平再创新高,“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多点开花,进入空间能力不断提升。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序幕;长征八号完美亮相,填补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航天器发射能力空白,与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构成布局合理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
航天科技惠及民生
航天科技的不断发展,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给人们生活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目前,我国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在轨运行应用卫星数量超300颗,其中既有以中星、亚太、天通等为代表的通信卫星,也有以风云、资源、海洋等为代表的遥感卫星,还有应用广泛的北斗卫星。
“这些应用类卫星统称为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广泛地为国民经济各领域提供强大的支撑保障。同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还将为大众生产生活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同样也在去年,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高分专项)圆满收官,为长期稳定获得高分辨全球遥感信息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国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在多领域广泛运用,培育了以卫星应用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航天科技成果大力转化,高分专项在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航天技术与产品服务助力脱贫攻坚,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移植深耕,孕育了智慧城市、太空育种、太空制药等新业态,产业经济规模由百亿量级跃升至千亿量级。
重大工程任务值得期待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令人关注。
吴艳华表示,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据介绍,围绕月球探测主题,探月工程四期共包括4次任务。第一次是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第二次是嫦娥六号将进一步优化论证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规划中还包括嫦娥七号和八号任务,我们准备以此为契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共同论证初步建设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吴艳华说。
在行星探测规划上,“天问一号”计划今年5月着陆火星巡视探测。在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国家航天局还规划了3次行星探测任务,包括一次小行星探测和取样,一次火星采样返回以及一次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备受关注。按照“三步走”规划,2021年与2022年载人航天工程将实施包括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内的11次发射任务。
此外,在运载火箭和各类应用卫星、空间科学卫星方面,我国也将进一步加大研制发射力度。吴艳华介绍:“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长征五号、六号、七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完善无毒无污染新型火箭序列,满足各种轨道、各种重量飞行器的发射任务;另一方面对于重型运载火箭,也正在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的迭代优化论证。”
2021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作文(精选5篇)四
在中华文明深处,始终凝结着走向星辰大海的夙愿。4月24日,2021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在南京举行。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月球样品实物首次离京展出、航天大咖共话星河征途……这场全民航天盛会,掀起航天热潮,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航天的澎湃动力,也勾勒着中国未来太空探索的动人图景。
飞天揽月,梦想种子遍地开花
从月球到火星,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中国航天在“星辰大海”不断播撒梦想的种子。
“现在我宣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名称为‘祝融’。”开幕式现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中国第一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解释说:“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火驱散黑暗,火带来温暖。火的应用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火也将照亮鸿蒙,引领人类探索,昭示人类追逐永远的光明。”
与名字一同亮相的,还有“火星车”的虚拟形象——方方的脑袋,圆圆的大眼睛,“祝融号”科技感满满又带着反差萌!现场,它还用AI语音做了一段趣味横生的自我介绍——我身高1米85、体重240公斤,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任务”还不轻,要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
“祝融号”即将开启的火星之旅令人倍感期待,而会场上的另一位“神秘嘉宾”也博得各方眼球。它是一份来自月球的“礼物”——嫦娥五号采回的月壤实物,陈列在科普展区,这也是月壤首次赴首都北京以外地区展出。
记者在展区看到,来自月球的两份月壤被分别装置在两个人造水晶容器中,在灯光映衬下熠熠生辉。容器内部由地球、中国地图、月球、月壤等组成,月壤储存在空心夹层球体造型之中,吸引着观众近距离赏“月”。此外,装月球样品的几个“小罐子”也在展览中亮相,正是酷似“保温杯”的它们,将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在无人条件下进行真空“打包”,还一路护航保证样品不被污染。
“表取1500g、钻取200g,共计1731g的月壤,是嫦娥五号为我们从月球捧回的一份珍贵‘礼物’,它更凝聚了我们几代航天人的科研心血。”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发出邀请,希望更多青少年来看看“月壤”,“期待他们把航天梦想种子播撒在心里,传承航天精神,这也是航天日的意义所在。”
奔向星辰大海,中国航天还有无穷期待
在中国航天大会的主论坛上,航天界重磅嘉宾共谋航天大计,在他们看来,今后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将愈发坚定,无垠宇宙还有无限期待。
从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我国17年的“探月之路”,记录着中国逐梦航天的步伐。“探月工程推动了我国航天技术实现整体跨越。”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例说,嫦娥五号作为它的第一个用户,以出色表现全力为其“代言”,此后,“长五”订单不断,工作表满满,直到2024年才“有空”送嫦娥六号上天。胡浩透露,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嫦娥六号开展的工程任务以采样为主,着陆点和探测方式上将有些变化,初步选择的着陆点为月球背面到南极区域,相关论证工作还在持续。
随着探月计划的深入,当前月球对我们来说已是“看得见、够得着、用得上”。胡浩介绍,我国将积极制定新的月球探测目标,未来有可能借助月球上的探测器、敏感器,对地球进行长期稳定的大尺度监测,例如洞察长江水汽、地球运动、海洋冰川的变化等。不仅如此,未来月球有可能成为我们了解、进入深空的垫脚石和补给架,我们将“立足”月球“走进”更远更深的宇宙空间。
“天问一号预计5月中旬着陆,进行巡视勘测。但我们未来还有很多任务。”“人民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信心满满地表示,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月球科考站等都会按照计划实施。小天体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环绕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等未来任务都在规划和论证当中。“目前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未来,小天体探测任务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深空探测能力。”叶培建透露。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告诉记者,“天问一号”是我国空间探测的高起点起步,未来将有更多科学卫星被送达太空,探索宇宙和生命的奥秘。作为中科院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负责人,王赤介绍,空间科学一期工程,目前发射了4颗卫星——悟空号、墨子号,慧眼以及实践十号。二期阶段,我们将围绕两方面来做研究——宇宙和太阳系的形成,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此,将立项研制发射4-6颗新的科学卫星,争取在时域天文学、太阳磁场与爆发的关系、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规律等空间科学相关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逐梦九天,江苏力量守望苍穹
当天开幕式上,江苏省人民政府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兵器工业、兵器装备、中国电科等多家军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公共安全保障、卫星应用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
江苏是制造业强省,也是航天大省,从“东方红卫星”,到“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再到火星探测器的升空,每一次“飞天”成就,都有江苏力量守望苍穹、天际接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担了我国航天重要型号的预研、技术攻关、试验研究任务,一大批成果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等工程中得到应用,此外学校还在空间站建设、小行星探测论证、暗物质探测卫星等国家航天重大工程中承担了相关研制任务。在航空航天装备发展及应用上,南京理工大学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微纳卫星和飞行器先进制造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正承担国家空间在轨服务和深空探测等相关任务。而十四所则先后研制出国内威力最大的单脉冲远程精密跟踪雷达、第一套宽带成像测量雷达、第一套超大型相控阵目标特性测量雷达等尖端装备,始终引领高精度空天探测技术发展,全程参与了我国历次发射、回收任务。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多个驻苏科研机构和众多民营企业承担着“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军工科研任务。
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国防科工办主任李强介绍说,“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在探月工程四期、月球科研站、小行星探测和取样、火星采样返回、木星采样返回、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等任务方面贡献力量,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同时,江苏还力争在航空航天制造、研发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的国内一流航空航天产业体系,使航空航天产业成为江苏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技术装备方面,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气象探测、新材料、微系统前沿技术领域,积极参与“揭榜挂帅”产业技术攻坚行动。此外,在产业集聚方面,江苏围绕航空航天全产业链需求,优化产业布局,打造航空电子、无人机、航空航天材料和通用航空等核心产业集群。
2021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作文(精选5篇)五
4月24日,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
探月、高分、北斗等航天领域国家重大专项圆满收官,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探月工程四期、空间站建设等任务扬帆起航……中国航天梦想的种子不断播撒,航天精神接续传承,未来还有更多进展值得期待。
逐梦不停:中国航天梦想的种子不断播撒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火星捕获、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环绕火星成功……飞天揽月、遨游太空,过去一年,中国航天事业再次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航天发展备受关注。
随着每一年中国航天日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国航天梦想的种子不断播撒。中国航天日不仅成为航天人的节日,更是社会公众每年一次与航天近距离接触、互动式交流的嘉年华。
今年航天日,一大批航天展馆、航天设施、实验室、车间等集中向社会公众和大中小学生开放;一批院士专家走进校园,为青少年进行科普宣讲;以“新起点、新征程、新愿景”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精彩纷呈……
在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举办地江苏省南京市,中国航天科普宣传周暨“航天放飞中国梦”科普活动火热开展,特别是月球样品实物及嫦娥五号返回舱、降落伞等实物首次在京外展出,吸引着广大航天爱好者的目光。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表示,中国航天日已成为普及航天知识、激励科学探索、培植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传承航天精神、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纽带,成为公众和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一个窗口。
自强不息:一部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史
苍松翠柏,绿树成荫。在航天二院老图书馆前,一座特别的雕像在第六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正式落成,这是航天二院第一任院长王诤的雕像。
雕像栩栩如生、平视远方,体现了这位航天事业重要开拓者的精神和气质,表达了对老一代航天人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王诤靠着“一部半”电台,开辟了我国无线电和技侦事业。航天事业初创时,王诤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兼二分院院长,为航天事业发展呕心沥血。他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科研生产上,坚持精打细算、独立自主;他废寝忘食,不辞劳苦地一次次下基层调查研究,现场解决问题。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史。”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陈国瑛表示,我们缅怀王诤同志就是要继承和弘扬老一辈航天人的崇高精神,从党史、航天史中汲取精神滋养,为推进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汇聚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65年来,一代代航天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道路,建立了航天科研生产体系和系统工程管理体制,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和文化。
“回望奋斗历程,中国航天发展其实没有奥秘,就是一个‘干’字。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怀揣‘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航天报国坚定信念,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来自航天二院二十五所的青年设计师周宇旋说。
“2021年,中国航天将实施多项重大工程任务,创新探索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将弘扬践行‘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探月精神,继续追天揽月的梦想征程,携手共筑和平美好太空。”吕波说。
探索不止:中国航天还有更多期待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之际,我国航天器将首次飞抵距地100个天文单位,也就是抵达150亿公里左右的太阳系边际开展科学探测和在轨试验。”
不久前,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科学家正在论证2049年飞抵距地球100个天文单位的工程实施方案,也就是第一种定义下的太阳系边际,到150亿公里左右的太阳风和宇宙风交汇平衡点,开展空间科学探测和有关科学试验。
“这将是人类首次进行这种探测,如果成功实施,将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也是对人类的贡献。”吴伟仁表示:“中国航天有实力实现这一目标。”
航天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航天局发布的信息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航天产业发展,制定航天发展规划,发布新版中国航天白皮书,将继续实施重点科技项目。
今年春节期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现了火星环绕探测,五月将择机实施火星着陆探测。后续,我国还将继续论证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巡视等星际探测,重型运载火箭和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等。
“我们还将继续完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为和平利用太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吕波说。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2021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作文的相关资料信息,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