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叙事 >

优秀使命【精选3篇】

小编: 北巷以北

优秀使命【精选3篇】一

专业的公文写作平台

“牢记使命岗位建功”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稿4篇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的是“牢记使命岗位建功”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稿4篇,先进事迹报告会的目的是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习先进事迹,下面的范文一起参考!

011979年10月,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特检院。近40年来,我们始终以保安全、促发展为己任,开展科研攻关、研究制定法规标准,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瞄准高参数、高风险特种设备,着力解决国家重大技术难题,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工程技术应用,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和进步,为保障安全、服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七五”和“八五”期间,我们通过大量复杂的弹性与弹塑性计算、极限与安定性分析和实验测试,确定了工程评定方法,通过评定,解决了40万台锅炉压力容器“带病”运行的难题,既保障了工业企业平稳运行,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全国近80%的工业管道存在超标缺陷。我们迎难而上,研究工业管道危险源评定、缺陷检测、安全评定和不停车检测方法,城市燃气埋地管道不开挖外检测、外腐蚀评价及泄漏检测方法,腐蚀环境下压力容器的安全评定和寿命预测方法,并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的带领下,指导千家检验机构、万余家工业企业开展15万公里管道普查,为我国工业管道安全管理走向正轨作出重大贡献。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们重点围绕解决国家重大工程中的特种设备风险评估问题和装置长周期运行安全专业的公文写作平台

瓶颈问题,建立了关键承压类特种设备特定工况下安全评定和寿命预测技术体系,形成系列标准,将可接受风险的概念引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技术检验工作中,并在全行业推广。同时,将风险的安全管控评估节点向前拓展至设计、制造阶段,强化了特种设备的本质安全。

——进入“十三五”,我们瞄准重点方向开展研究项目立项申报,并在公共安全和国家质量基础领域牵头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2项、参与研究7项。

建院以来,我们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0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成果大多通过法规标准、工程应用等,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技术生产力。02中国特检院始终秉持独立公正、科学严谨的方针,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切实履行公益职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彰显了国家技术保障力量。

受总局委托,我们先后组织制修订安全技术规范99项,明确8大类特种设备基本安全要求,组织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350余项,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我们通过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法规标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大幅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了特种设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通过科学研究与法规标准良性互动,我们在特种设备领域全面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完全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在设计制造领域,我们在制修订《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配套标准过程中,应用科研成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地将连续使专业的公文写作平台

用37年的冗余许用强度系数从3.0调整为2.7,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制造用钢材500万吨;在风险评价领域,我们将自主科研成果转化为《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等系列标准,并在200多家企业700多套装置上应用。03我们经常把自己形象地比作给特种设备“看病”的“医院”。我们的每一位研究人员和检验人员就是“主治医师”,我们的“对象”就是特种设备。

中国特检院作为特检战线的排头兵,作为特种设备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医院”,肩负的责任更大。建院以来,我们从首次开展出口无缝钢瓶、全国最大的高压洗涤器和尿素合成塔等检验开始,到研发国家重大装备和装置中的超临界以上大型电站锅炉、石化成套装置、长输管道、大型游乐设施等高技术含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与方法……把一个又一个“新发病例”变成了可治愈、可复制的“临床典型病例”,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我们率先研发并应用了声发射检测、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缺陷检测、埋地管道不开挖检测等一系列先进检验检测技术和方法,不断丰富和优化特种设备“望、闻、问、切”的新方法和新手段,真正做到“悬壶济世医设备、妙手回春解难题”。

近10年来,我们累计在全国范围内检验设备超过25万台套、管道11万公里,发现重大缺陷6万余处,严把在用设备安全关;我们还组织对40多个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开展技术评审,严把进口特种设备安全关。04我们始终把党建作为一切业务工作的统领,把政治建设摆在专业的公文写作平台

首位。

特检行业的艰辛与不易往往不为外人所知,一线科研技术人员年出差平均超过200天。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勇挑重担,一大批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博士硕士投身一线。

2009年年底,受原质检总局特设局委派,我们组织管道部以党员为骨干的技术小组,对国家某重点工程管道实施安全质量查验。3天时间,他们连续驱车4000余公里,奔赴甘肃武威、宁夏中卫等地现场检测。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野外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发现并消除多处重大缺陷,确保了国家重大能源“生命线”的安全运行。

特检院全体干部职工传承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四特”精神,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集体,先后荣获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全国质检系统先进集体等奖励40余项,并于2014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201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特检铁军以勇气铭刻使命、以奉献谱写华章!我们将一如既往,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场监管总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为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健康发展,再作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优秀使命【精选3篇】二

本文共计2472字

“牢记使命岗位建功”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稿4篇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的是“牢记使命岗位建功”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稿4篇,先进事迹报告会的目的是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习先进事迹,下面的范文一起参考!

01

1979年10月,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特检院。近40年来,我们始终以保安全、促发展为己任,开展科研攻关、研究制定法规标准,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瞄准高参数、高风险特种设备,着力解决国家重大技术难题,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工程技术应用,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和进步,为保障安全、服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七五”和“八五”期间,我们通过大量复杂的弹性与弹塑性计算、极限与安定性分析和实验测试,确定了工程评定方法,通过评定,解决了40万台锅炉压力容器“带病”运行的难题,既保障了工业企业平稳运行,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

——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全国近80%的工业管道存在超标缺陷。我们迎难而上,研究工业管道危险源评定、缺陷检测、安全评定和不停车检测方法,城市燃气埋地管道不开挖外检测、外腐蚀评价及泄漏检测方法,腐蚀环境下压力容器的安全评定和寿命预测方法,并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的带领下,指导千家检验机构、万余家工业企业开

-1

本文共计2472字

受总局委托,我们先后组织制修订安全技术规范99项,明确8大类特种设备基本安全要求,组织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350余项,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我们通过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法规标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大幅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了特种设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通过科学研究与法规标准良性互动,我们在特种设备领域全面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完全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在设计制造领域,我们在制修订《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配套标准过程中,应用科研成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地将连续使用37年的冗余许用强度系数从3.0调整为2.7,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制造用钢材500万吨;在风险评价领域,我们将自主科研成果转化为《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等系列标准,并在200多家企业700多套装置上应用。

03

我们经常把自己形象地比作给特种设备“看病”的“医院”。我们的每一位研究人员和检验人员就是“主治医师”,我们的“对象”就是特种设备。

中国特检院作为特检战线的排头兵,作为特种设备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医院”,肩负的责任更大。建院以来,我们从首次开展出口无缝钢瓶、全国最大的高压洗涤器和尿素合成塔等检验开始,到研发国家重大装

-3

本文共计2472字

间,他们连续驱车4000余公里,奔赴甘肃武威、宁夏中卫等地现场检测。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野外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发现并消除多处重大缺陷,确保了国家重大能源“生命线”的安全运行。

特检院全体干部职工传承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四特”精神,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集体,先后荣获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全国质检系统先进集体等奖励40余项,并于20XX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20XX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特检铁军以勇气铭刻使命、以奉献谱写华章!我们将一如既往,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场监管总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为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健康发展,再作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优秀使命【精选3篇】三

一名女记者,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足迹几乎遍布内蒙古阿拉善盟28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因为总在外采访,她的儿子在两岁以前见到年轻女性就叫妈妈;颈椎骨5处压缩性骨折,面临瘫痪危险的她手术一周后就不顾家人、同事和医生的劝阻,在病床上想方设法采写新闻……她,就是新消息报派驻内蒙古阿拉善盟记者何玉玲。

何玉玲从1999年应聘到新消息报起,就将自己的满腔热情与新闻事业牢牢系在了一起。她当过编辑,干过记者,对每一项工作都兢兢业业,精益求精。XX年下半年,报社决定派她到内蒙古阿拉善盟任驻站记者。阿拉善盟所辖地域广大,是宁夏面积的4倍多,而且多为人烟稀少、生态环境差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采访难度可想而知。许多好友当时都告诫她要慎重考虑,毕竟这是靠一个人去开拓一片新天地。面对报社的安排,何玉玲没有丝毫犹豫,非常痛快地答应了。

锲而不舍挖新闻

在了解她的同行眼中,何玉玲最大的特点是新闻眼光“刁钻”,她往往能发现别人不易察觉或者熟视无睹的新闻。

XX年,中央一些媒体记者到阿拉善采风,提出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到底是在酒泉还是额济纳这一问题。这个细节被细心的何玉玲记在心里,为了找到相关新闻线索,她随后几次深入额济纳,并长期关注这一事件。神舟四号升空后,她在家乡听到飞船搭载阿拉善肉苁蓉籽的消息,马上意识到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好线索,便立即通过各种渠道展开采访,经过阿盟有关部门同意,慎重发回了这一消息。报社领导接到稿件后,认为事关重大,必须要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审查后才能见报。为了争取让这条珍贵的消息顺利见报,何玉玲费尽周折最终找到了北京有关负责人的电话。但这位负责人要求必须等神舟四号返回后北京有关公证部门公证后才准许她将消息发出。此后的10多天里,何玉玲每天都要往北京打几个电话,好事多磨,在她这股锲而不舍的劲头下,北京的这位负责人被感动了,《“沙漠人参”逍遥太空游苁蓉种子搭“神舟”四号返回》这篇全国独家的消息终于出现在新消息报的醒目位置,国内外诸多媒体也都以新消息报的消息为蓝本,刊播了这一重大新闻,该文章连获宁夏新闻奖二等奖、全国省级都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舍身忘我为新闻

何玉玲工作起来不畏艰险是出了名的。阿盟飞播造林,将那达慕赛马场临时改建成飞机场,何玉玲拉起同行的记者就要上飞机。飞行员一句“飞机简陋,险情随时可能发生,你们的安全我们不敢负责。”吓退了别人,但何玉玲却冲进了机舱。为了采访阿拉善盟10号公路建设的相关新闻,何玉玲曾几次深入无人区的工地采访。渴了,只能喝工地上挖出的又苦又咸的盐碱水;饿了,只能用随身携带的小锅倒上盐碱水煮方便面。

XX年7月10日,何玉玲回银川述职,一天内就返回,按说不用带相机了。但她认为,记者随时都可能发现新闻,不带相机等于失职。于是,她带着儿子,背着相机回到银川。下午6点,何玉玲乘班车回阿左旗。一小时后,车突然停了,前方近百辆车排起了长龙。车上人探头一看:哎呀!发大水了,路冲断了!何玉玲一听本能地从座位上跳起来,取出相机,冲向现场,不停地拍摄。这时,有人惊呼:“孩子!孩子!完了!”一长溜路边停靠的车辆上,许多人将脑袋探出车窗,冲着何玉玲吼起来。“你也算个当妈的。孩子要被水冲走了,还在前边乱拍啥!”正拍得起劲的何玉玲如遭棒喝,赶紧回头,原来两岁的儿子自己跳下班车紧追妈妈,竟然连跌带爬地来到了洪水边。狰狞的浪头恶狠狠地扑了过来,小家伙吓傻了,像根木头一样伫立在即将漫过膝盖的洪水面前……“妈呀!”何玉玲尖叫一声,冲过去抱起儿子,头也不回地跳上了车。“从没见过你这种女人……”埋怨声四起,何玉玲什么都听不进去,只是紧紧地抱着孩子,母子俩的眼泪啪嗒啪嗒地汇到一起,整整流了一路。

一年多的时间里,何玉玲的足迹踏遍了闻名世界的东风航天城,神秘的黑城、绿城、居延海、胡杨林,远足至中蒙边界的策克口岸。XX年9月至XX年6月,她曾三次赴额济纳采访,发回的几十篇呼吁加强额济纳居延文化遗迹保护的新闻,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何玉玲出色的工作得到了报社领导的高度评价,也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但是,在家里,她却不得不面临父母、丈夫的责备。何玉玲的丈夫曾用“三多”形容妻子:出外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多,和采访对象在一起的时间比陪他的时间多,抱电脑的时间比抱孩子的时间多。许多次,何玉玲因为采访而和丈夫闹矛盾,两人的婚姻甚至一度面临崩溃。

去年何玉玲在采访途中不幸遭遇车祸,身上多处骨折的她整日卧床,无法行动。这期间她的爱人小胡整日守候在病榻前,小胡曾悄悄告诉一位同事:“玉玲出事后,我这心里一半担心,一半高兴。担心的是如果她瘫痪了可怎么办,高兴的是她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和我在一起呆一阵,不用再整天在外面疯跑了。”

在阿拉善,没有近距离的采访。为了工作方便,孩子7个多月大时,何玉玲就“狠心”地给他断了奶,送到年迈的父母身边。由于平时采访太忙,何玉玲和孩子一两个月才能见一面。经常见不到妈妈的孩子两岁前见到年轻女性都叫妈妈,有时猛然见到何玉玲,竟然哭着拒绝她抱。[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身负重伤笔不停

XX年9月21日,何玉玲刚刚完成民族运动会的报道任务来不及休息就回到阿拉善,采访10号公路建设情况。在阿拉善右旗前往甘肃金昌的路上,因所乘越野车翻车造成重伤,致使锁骨粉碎性骨折,颈椎骨5处压缩性骨折。事故发生时,何玉玲是被抛出车外的,昏迷过后的她醒来发现自己离车竟然有近10米的距离。此时的她已经无法动弹,但心中最惦记的却是寻找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那里存着她一年多来的采访素材。幸运的是,凭借眼角余光何玉玲发现她的“伙计”安静地躺在自己旁边。

卧病在床期间,何玉玲的长发被剃光,头部和颈部安装着冰冷的哈罗氏架。许多到医院看望她的同事朋友见到她变成这个样子都难过得想流泪。宁夏电视台的两位记者在医院采访她,当时她正要转院,几个人忙里忙外不亦乐乎,不能行动的何玉玲坚持要自己抱着她的笔记本电脑。这个细节引起了电视台同行的注意。原来,何玉玲刚刚入院时,报社领导为了让她安心养病,就将她的笔记本电脑带回报社,谁知何玉玲手术过后没几天“工作瘾”就犯了,躺在病床上的她一想起还有几个重要的线索没有采访就心急如焚,委托同事悄悄将电脑带到医院里。为了这件事,大夫几次对何玉玲下死命令,甚至要没收她的电脑,所以何玉玲对电脑看得特别紧,。起初何玉玲躺在病床上动不了,只能依靠惟一能动的右手来完成工作,采访时,家人帮她拿着电话,她用一只手凭感觉在纸上记录,采访完,她就口述新闻,让家人帮着抄写。后来,她渐渐能靠着东西坐起来,左手也能动了,就开始自己用电脑写一些回忆性的稿件。刚开始在电脑上打字甭提有多难,写上几个字痛苦得又如大病一场,即使这样,住院期间何玉玲硬是给报社陆陆续续发回了10余篇累计上万字的稿件。

何玉玲的先进事迹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XX年2月,何玉玲所在单位宁夏日报社号召全社员工向何玉玲同志学习。3月下旬,宁夏回族自治区“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号召全区新闻出版战线向何玉玲同志学习,全区新闻出版界掀起了向何玉玲同志学习的热潮。4月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和《中华新闻报》等报刊陆续刊登了介绍何玉玲同志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4月下旬,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第42期《简报》上,对何玉玲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向何玉玲学习。何玉玲同志还在XX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XX年初,何玉玲先后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和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