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风俗文化的作文800字【精选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地方风俗文化的作文800字【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地方风俗文化的作文800字【精选5篇】一
风像调皮的娃娃,古怪的脾气让谁也摸不透。
在鸟语花香的春天,风像妈妈的手,温柔地把还沉浸在冬眠中的花花草草和小动物们都给叫醒,而春雷好像是爸爸,每当你早晨想要赖床的时候,妈妈总是会很温柔地走到你床边说:“该醒一醒啰,快点起来,再不起来的话就要迟到了。”如果这样叫了你两三遍,你还不起来,那春雷爸爸马上就会大吼一声:“还不快起来!在床上磨蹭干啥?!”这个时候,所有的小孩,所有的小动物和所有的花花草草全部都不能贪睡了。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当我们坐在闷热的教室里面,听着老师在讲台上说个不停,头昏眼花,快要睡着的时候。突然,一阵风迎面吹来,哇!真是太凉爽了!一下子头脑都清醒了,睡意也不知跑到什么地方躲了起来,整个人顿时活了过来。所以,有过这种体验的人都会说“夏天的风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在金风送爽的秋天,风就像一个画家,为大地增添了绚丽多彩的颜色,只要它走过的地方,所有的树叶都变了颜色,有的变成黄色,有的变成橘色,还有的变成了红色,好美哦!它为苹果披上了红袍,给葡萄穿上了紫袄,帮桔子套上了橙衫……当然,它也送给大自然一个珍贵的礼物——菊花:有的才绽开两三根花丝;有的花丝全都绽开了,露出了金黄的花心;有的还是个花苞,饱胀得像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在天寒地冻的冬天,风最不受欢迎。这个季节的天气已经够冷了,北风再来轧一脚,那可真让人受不了。尤其清早起来出门的时候,门外好像有个丑陋恶毒的老巫婆要找你似的,只要你的脚一踏出门,她就马上伸出那鸡爪似的、冻得冰冰冷冷的手掐住你的脖子不放,说有多难受就有多难受,难怪大家出门都要戴围巾呢!
一年四季的风都不一样,春天温柔,夏天凉爽,秋天多彩,冬天难受,这就是变幻无穷的风。
关于地方风俗文化的作文800字【精选5篇】二
九冈山
朱凌儿
阿太的家坐落在九冈山,那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春天,阿太家门前竹林里的竹笋露出一个个尖尖的小脑袋。我们几个小孩子拿起大大的铲子,挖了好几个竹笋,大人们都笑称我们是“挖笋小能手”。
夏天,我们热得说不出话来,太热了。可是,阿太家为什么这么凉快呢?因为这里的树木茂盛,可避暑。而且这里还有酸甜可口的杨梅,清凉带有甜味的山水,这可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阿太家有柚子、瓯柑、橘子等水果,好吃极了。在地里,我们还可以挖出红红的番薯。美味的番薯粥和番薯干都是我的最爱。
冬天,是阿太家最热闹的时候了,大家围成一桌吃火锅、玩游戏,还可以一边晒太阳,一边嗑瓜子,我最喜欢冬天了,你呢?
九冈山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我们的“游乐场”。
美在九岗山
方宇涵
我的老家在九岗山,那里风景非常优美,空气也格外新鲜,又是个青山绿水,美不胜收的地方。
春天,花草树木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幅画生机勃勃,颜色丰富极了。瞧,小草被绿色的笑声吵醒了,露出了脸蛋。瞧,树木告别昔日的白色,披上了嫩绿的衣裳。瞧,花儿被太阳晒醒了,把兄弟姐妹都叫下来了,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
夏天,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离开了人间,夏姑娘热情奔放地跑向我们,带来了夏天的气息。知了唱着:“知了,知了……”青蛙叫着:“呱,呱,呱……”小鸟唱着:“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森林里响起了美妙的乐队齐奏曲。
秋天,颜色丰富极了,绿色的竹子,红色的枫叶,还有黄色的银杏树,像开了个大染房!
冬天,森林一片安静,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瞧,这就是九岗山的一年四季,你们觉得美不美?
关于地方风俗文化的作文800字【精选5篇】三
黄昏是一曲越走越远的歌谣,被悄悄赶来的暮色唱响。雨迷蒙了远天,三月江南的烟雨一向温柔。吮吸过雨露甘霖的小镇,透着清新的花香,青石板上还留着雨的吻痕,在这一条留下许多光阴故事的小路上,也会有美丽的风景。
藤椅·悠悠
一把藤椅慢悠悠地晃着,仿佛晃醒了沉睡千年的古镇,晃醒了缓缓流逝的时光。一位老者,露出淡淡的微笑,仔细聆听着这古镇的呼吸。身体随着藤椅悠悠地晃碎了年华。从稚儿变成耄耋老翁,青丝成白发,翻阅着相濡以沫的梦,嘴角的微笑便是时光的秘密,无与伦比的美丽。
走在回家的路上,也许这就是一道别致的风景。藤椅悠悠,悠然,恬淡,静静倾听着大自然,梦想着记忆中那不曾老去的笑颜,也许这就是生活。
苇花·淡淡
小池塘清露踏涟漪,一圈一圈泛起,绒绒苇花淡淡地立在池中,绵绵的花絮随风带去季节的消息,就这样沉淀了时光。一根长橹划破平静水面,投下一张深青色的渔网,那头戴斗笠的渔者,会收获今年的第一网快乐吗?或是会打捞起满船的惊喜,渔者摇动船桨,消失在淡然的苇花中。
走在回家的路上,也许这就是一道别致的风景。苇花淡淡,淡然,传神,默默捕捞着自己内心的希望,盼望着每个暮色中岸边小屋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也许这就是生活。
曲径·漫漫
在夕阳的映照下,破旧的篱笆上弹起点点金色的旋律,曲折的小径旁一位妇女仍辛勤收获着劳动了几个季度的庄稼,嘴角带着甜甜笑意,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错吧。她半弯着腰,脸上滑落的是汗?是幸福?也许“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日子早就抛到脑后了吧,仅剩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甜蜜。
走在回家的路上,也许这就是一道别致的风景。曲径漫漫,漫长,曲折,欣喜地收割着自己种下的果实,幸福地哺乳怀中小小的“未来”,也许这就是生活。
夕阳在地上镀上一层金粉,谱写着他与大地间的呢哝软语,一字一句,温暖人心。时光盘踞在小镇上,却充满了温柔,氤氲着甜腻腻的歌。回头看看,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关于地方风俗文化的作文800字【精选5篇】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物博,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她——春节,一个千家万户团圆的好节日,她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风俗,更是我们万千炎黄子孙传承的好节日。
春节,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欢欢喜喜贴春联,轰轰烈烈放鞭炮,高高兴兴吃年夜饭。
传说,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只怪兽,叫做“年”,会从山上下来到村庄里吃牲畜,不仅如此,连人也不放过。所以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争,但都一去不复返了。有一次,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巨响,惊动了外面的年。人们见状纷纷点燃竹子,最终成功把它吓跑了。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声响,每到大年初一便点燃爆竹,从此再也没有收到过年的攻击。这一天,人们欢聚于一堂,放鞭炮,贴春联,人们称之为过年,又叫过春节。
除夕,春节前的一天,大人们贴春联,上灯笼。他们买来对联,贴在家门口,妇女们在家里打扫卫生,把一年的尘埃都扫去,孩子们则帮大人们做助手……这一天,大家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回来了,还有些一年不见的亲人们都回来了,只为在这一天吃上一顿团圆饭,尽诉一年对家人的相思。这个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时而大笑,时而感动……
星星跟着月亮走了,终于迎来了我们最期盼的日子,春节这天早晨,孩子们纷纷向大人们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大人们便拿出压岁钱给孩子们,孩子们欣喜若狂,这天,鞭炮声不断,好不热闹。中午,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把一年的成绩和收获都分享给大家。下午,老人们聚在一起打牌,大人们则陪同孩子们玩耍……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年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无限的梦想——
关于地方风俗文化的作文800字【精选5篇】五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