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观后感心得体会2021
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观后感心得体会2021,《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是一部纪录片,于2021年4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在该片中,观众跟随调查者,追寻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其中六名中国幸存者,拆穿一个被掩盖的世纪谎言故事,携手国人共同探秘被淹没的真相。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关于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观后感心得体会2021的优秀范文,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接下来就让小编带着大家去具体看看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观后感心得体会2021吧!
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观后感心得体会2021一
4月14日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9周年的纪念日。100多年前,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在大西洋沉没。鲜为人知的是,在这艘船上,曾有8名中国乘客,其中6人幸存。他们下落如何,又因何长期被人遗忘?
近日,随着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在中国上映,这段故事也终于被公之于众。
被“剪掉”的真相
船上有6名中国幸存者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顿港起航。8名中国人作为英国唐纳德轮船公司的雇佣海员,拿着雇主购买的船票,一同进入了泰坦尼克号的三等舱。
根据1907 年《美国移民法》的要求,没有身份的移民只能待在三等船舱内,活动起居全部在船的底层,与头等舱和二等舱乘客严格隔离。这里不仅环境糟乱,而且房间窄小,一个房间有时要塞满10名乘客。
在启航仅4天后,号称“永不沉没的巨型邮轮”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北大西洋的冰山。冰山划破船体,5个防水舱进水后,开始逐渐下沉。
由于设计原因,三等舱乘客想要登上救生船逃生,必须要进入头等舱区域。而当时,部分逃生出口的铁闸门没有及时被打开,三等舱的乘客只能自救。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泰坦尼克号头等舱乘客获救的比率为62%,二等舱乘客获救的比率为41%,两个仓位的儿童获救比率为100%。相比之下,三等舱乘客的获救比率只有25%,儿童的获救比率为34%。
如果按照国籍计算,美国乘客的获救比率为58%,英国乘客为32%,而在8名中国乘客中,有6人幸存了下来,生还比率高达75%。
其中,李炳(Lee Bing)、 钟捷(Chang Chip)、严喜(Ling Hee)、亚林(Ali Lam)四人登上了C号折叠救生艇。他们一起将小船推入大海,然后一同跳下去趴在船上,在小船沉没之前他们遇到了救生船,最后得以幸存。
胡中(Choong Foo音译)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际登上了最后一艘救生船,幸运地得以获救。
第6人方荣山(Fang Lang)则抓住了一块门板,依靠浮力漂浮在海上,在精力耗尽之际,被救生船救起。《六人》监制 、《泰坦尼克号》导演卡梅隆表示,方荣山可能是最后一个被救起的人,这也是电影中女主获救情节的灵感来源。
不公正背后的种族歧视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为电影主线让步删掉的中国人镜头,讲述的正是方荣山的故事。6名中国幸存者中,关于方荣山的记载最多。
在《幸存者讲述的泰坦尼克号的故事》一书中,二等舱的白人女乘客科利尔回忆道:“当他(方荣山)被救后,主动替换已经精疲力尽的水手帮忙划桨。他像个英雄一般,直到我们被大船救起。”
据历史学者蒂姆·马丁介绍,方荣山获救后,还全力参与了14号救生艇对其他幸存者的搜救。救生船的船长罗威表示:“如果有机会,像他这样的人我愿意再救上六次。”
1912年4月18日,总计711名获救乘客和船员乘坐救援船“卡柏菲亚”号抵达美国纽约港54号码头。然而,对于6名幸存的中国乘客来说,灾难并没有结束。
当时西方媒体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人。事实上,中国人都是和其他一些男乘客一起,在顶层甲板等妇女和儿童先乘救生船离开后,才登上最后一艘有座位的救生船。研究泰坦尼克号历史的学者蒂姆·马丁也表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华人幸存者乔装、躲藏等传言真实发生过,这些都是媒体和公众“在事后编造的故事”。
1912年4月19日,《布鲁克林日报》的一篇报道《盎格鲁·萨克逊水手的英雄主义在危难中脱颖而出》,用污蔑中国人反衬英美水手的“英勇”。
而在美国的检查站,6名中国乘客被带有偏见的目光上下打量。不会说英语,又丢失掉了所有能证明身份的文件,他们被怀疑是“偷渡客”,被拒绝入境美国。精疲力尽的六人在救援船上被扣押一晚后,次日便被塞上一艘去往古巴的水果商船。
最终,在6名幸存者中,只有方荣山设法返回美国,成为了一名商人。亚林被遣送到香港或上海,下落不明;严喜一直在海上当船员,最后去了印度,下落不明;钟捷在随后的航行中染上肺病,不久在英国病逝;胡中因为同音的名字实在太多,目前仍未确认他的身份;李炳几经辗转,抵达加拿大,在当地开了一家咖啡馆。
探寻真相 美国从未停止对亚裔的歧视
事实上,从1910年到1940年的30年间,更多试图从西海岸入境美国的中国人,都要在旧金山湾区的天使移民站接受检查、消毒与讯问。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种族歧视的《排华法案》,严格控制华人移民,只有外交官、商人、教师和学生等几类人才能进入美国。为了限制华人人口增长,法案甚至禁止华人妻子移民美国。
在美国社会行为学专家、密歇根大学教授马克尔看来,种族身份和社会阶层决定了当时海关检查的强度。在天使岛移民站,先后拘禁过17.5万中国人,他们最短的被拘禁两周,最长可达到两年之久。
如今,纪录片《六人》的制片人罗彤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拍摄团队入境美国时,遭到的不公正待遇。时隔一个多世纪,自疫情暴发以来,美国亚裔再次遭到歧视威胁,在美华人纷纷发声。
纪录片导演罗飞表示,泰坦尼克号早已沉没,可是针对华人的有色眼镜却依然戴在很多人的脸上。“从前,我们讨论过泰坦尼克号上,谁是英雄,谁是坏人。而现在,我们讨论的是种族歧视的问题,同样需要说出来。”
109年前,泰坦尼克号的中国乘客曾被刻意看作是“局外人”,被埋没在历史中。如今,亚裔已不再沉默,这使得纪念这起沉船事故的死难者们和幸存者们,更具有现实意义。
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观后感心得体会2021二
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沉没,2224名船员和乘客中仅有705人幸存,其中包含6名中国人,所有幸存者到达美国纽约后,都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但6名中国人却在24小时之内,被美国驱逐出境,他们的逃生经历几乎不被记录,甚至被刻意抹去。
2021年4月16日备受关注的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以下简称《六人》)终于上映了!
《六人》最大程度还原了
6名中国人当年的故事
以当时华人移民群体的普遍经历
映照当下的种族主义和反移民政策
不禁令人深思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某些不可让渡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
1912年4月10日上午,英国南安普顿港挤满旅客与送行的人群。手握编号1601、价值56英镑9先令11便士的三等舱船票,中国人Fang Lang和他的七名同伴挨个走上舷梯。登船之前,他们的职业是水手。
他们最终在位于巨轮下层甲板的三等舱落脚。两天之后,经停爱尔兰皇后镇(现为科夫)港口后,泰坦尼克号向开阔深远的北大西洋驶去。此时,与8个中国人同在船上的共有一等舱乘客338人、二等舱乘客279人、三等舱乘客704人及船员908人。
在2012年“泰坦尼克号”海难百年,3D增补版上映时,1997版被剪掉的华人船员的镜头又重新恢复。
19世纪中期,在淘金热的吸引下,大批华人来到美国。他们开设洗衣坊、中餐厅、杂货店。30年里,约30万华人移居美国,大多数定居于美国西海岸。
华人移民还为美国国家建设以及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塑造作出了巨大贡献。1869年,首条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太平洋铁路竣工,其建造过程凝结着数以万计华工的汗水、智慧与生命。
8个中国人为何登上泰坦尼克号,我们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在那个年代,千千万万华人移民正向心中的“美国梦”奔赴而去。他们相信了《独立宣言》里描绘的美好愿景,认为通过努力就能得到幸福。
海难发生之后,1912年4月14日23时40分,巨轮撞上冰山。
据《六人》导演罗飞推测,8位中国人中,Choong Foo最早意识到危险来临,逃离到13号救生艇。资料显示,13号救生艇中有一位东方人,不会说英文。“这符合Choong Foo的特征。他英文特别不好,中文也是写不了字。
”Fang Lang与另外两位中国乘客落入了水中。两人溺亡,Fang Lang找到一块漂浮的门板,最终被14号救生艇解救。余下的四位中国人,则登上C号折叠船逃生。
根据14号救生艇上多位幸存者的叙述,Fang Lang被发现时,已经趴在门板上快要冻僵了。据幸存者卡罗林·哥烈回忆,Fang Lang被救起后,曾试图与船上的人沟通,发现他们听不懂后,就主动推开一个吃力划桨的水手,拿起桨划了起来。
“他就像个英雄一般,直到我们被大船救起。”对于自己在泰坦尼克号上的经历,Fang Lang在余生中很少提起。人们只在他写给家乡台山亲人的信中,发现了一首诗:“天高海阔浪波波,一条棍子救生我。兄弟一起有几个,抹干眼泪笑呵呵。”
泰坦尼克号上的2224名船员和旅客,最终生还了705人。
泰坦尼克号上幸存却“消失”的六位中国人激起了导演罗飞的强烈好奇心——从2015年开始,他和好友、历史研究者施万克一起,踏上了寻找这六位幸存者后人的道路,历时五年,当初的研究队伍也从两人扩大到二十来人,他们辗转全球二十多个城市寻找答案,最终拍成了纪录片《六人》。
泰坦尼克号幸存者方荣山来自广东台山,是一名水手,获救后很快被美国驱逐出境,在为英国商船工作八年后他才得以首次入境美国。除了方荣山,泰坦尼克号上其他五位中国幸存者都没有留下后代,也大多没有结婚。
2017年,罗飞和施万克飞到新西兰采访卡梅隆,问了很多问题。1997年卡梅隆在拍摄《泰坦尼克号》之前,就已经很熟悉中国幸存者之一方荣山的故事。方荣山是泰坦尼克号沉没后最后一个被救出的人,当时他趴在一块漂浮的木板上得以生还。卡梅隆还专门拍摄了方荣山被救的段落,但最后成片被剪掉了,因为与结尾罗丝趴在木板上被救的场景有点重复。并且,卡梅隆还亲口证实,罗丝被救的灵感就是从幸存中国人方荣山那里来的。
之后,卡梅隆成为《六人》的监制之一,除了无偿出镜之外,他还说服福斯公司将《泰坦尼克号》中的一些影像素材,以及方荣山被救的删减画面用在《六人》中,而那个删减镜头是首次在大银幕上披露。制片人罗彤十分感谢卡梅隆,因为一部面向观众售票的院线电影,要用《泰坦尼克号》的素材,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可以,那种天价的版权费也不是一个纪录片团队可以承担的。
通过电影观众将跟随调查者追寻这六人,从人类史上最大海难中死里逃生的经历和人生轨迹,拆穿被掩盖一个世纪之久的谎言。
美国的《布鲁克林鹰报》海难发生后报道说:“没人能说清这些华人从哪里冒出来的,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上了救生艇的,但他们确实坐在里面。”
很快,西方媒体的报道开始“一边倒”。传播最广泛的说法,是“中国人假扮女人逃进救生船,藏在椅子下方,并挤占了女性与孩子的逃生舱位”。
罗飞查阅资料后,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种误会。那时的中国男人留辫子,会让人以为是假扮成女人。此外也有资料显示,C号救生艇并未坐满,也不存在抢占女人与孩子位子的情况。“藏在椅子下方”也被验证并不可行。
但在那个种族主义盛行的年代,这种说法一度令人深信不疑。
6人获救后,和其他幸存者一起被送往美国。其他幸存者都被许可留在美国休息几天,受伤的也可以去医院救治,但因为《排华法案》,他们24小时后就被迫离开了美国。
华侨的奋斗历史值得被铭记
《六人》这部纪录片背后是一代华人被歧视、被驱逐、被遗忘的故事,也是台山华侨出洋务工的缩影。
为探访6名幸存者中国人的前世今生,纪录片团队已经走遍了芝加哥、多伦多、伦敦、中国香港等地。团队掌握了一些线索,包括他们的后代和知情人士的资料,但大部分后代对父辈、祖辈们在泰坦尼克号上的经历知之甚少。
“中国人比较保守、内敛,他们会觉得,这件事不值得炫耀,所以他们的子女也不太了解父亲的这一段经历,造成了这一段历史断片。”李大川说,刚好当时美国有排华法案,幸存的中国人不允许进入美国,因此也不太愿意提及这一段经历。
“这6人,是中国华侨的移民和缩影,他们走向世界的勇气和勤劳,值得被铭记。” 罗飞认为这才是来到台山拍摄最重要目的。
历史从未终结
获救后,Fang Lang更名为方荣山,一生都西装革履,追求成为体面商人;Lee Bing辗转到加拿大,开过一家咖啡厅;Ah Lam继续做船员,能查到的最后行踪,是和几千名中国船员一起被遣送到香港或上海;LingHee也一直在海上当船员,最后去了印度,下落不明;Chang Chip在后续的某次航行中染上肺病,病死在英国;Cheong Foo因为同音的名字太多,目前仍未确认身份。
泰坦尼克号沉没在一战爆发前夜。当时,西方社会内部隐伏着巨大的阶级矛盾,而白人对其他有色人种的优越感也臻于巅峰。这艘象征着当时最高工业成就的巨轮,也成了当时社会阶层和种族分化的生动展示。
英国纪录片导演亚瑟·琼斯说:“那个时代充满了‘种族歧视’。人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但是他们的言语、行为都表现出白人的优越,华人、亚洲人连同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都被认为是不如白人的外国人。”
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船上中国乘客的故事被歪曲丑化,“黄祸”化身傅满洲的形象也在这一年诞生。
对于当时的许多西方人,那就是中国人的缩影。虽然《排华法案》在1943年被废除,但华侨华人在美国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海外华侨华人屡屡遭受歧视、仇恨犯罪。
华裔老人在街头被殴打,亚裔餐饮业者收到“是否能订购蝙蝠”的电话……主流社会认证的“模范少数族裔”,在根深蒂固的歧视面前依然脆弱。
好在,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华裔也不再沉默。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4月14日,美国参议院以压倒性的投票结果决定,推进对抗反亚裔美国人仇恨犯罪的立法。
或许,这会是个好的开始。
愿“人人生而平等”不再是一句空话,
愿每个努力追求梦想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观后感心得体会2021三
在这部纪录片播出之前,大概很多人跟我一样把泰坦尼克号看作一件与己无关的异国灾难,甚至还带点凄美的浪漫色彩——这种印象自然来自于电影《泰坦尼克号》,很少人会想到这艘船里可能会有中国乘客。其实只消稍微思考一下,就不会觉得意外: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一批广东人远渡重洋,原寄望在异国淘金当个“金山客”,现实却是惨遭“卖猪仔”——这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历史。在1912年这艘开往美国的船上出现中国乘客,这再正常不过。只是,当这些故事被放在西方语境下时,他们就常常被隐身、被遗忘。
《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以下简称《六人》)终于让当年泰坦尼克号上的八名中国乘客(其中有六人幸存)被更多人看见。调查小组花了数年时间追寻这八人,纪录片呈现了整个调查过程。让人吃惊的是,一个世纪以来,关于泰坦尼克号的报道和调查多如牛毛,但这八个中国人留下的资料却如此少。最开始,调查小组只有零碎的线索,而且充满了偏见。身处《排华法案》如火如荼的20世纪初,八名中国乘客成了“西方骑士精神”的反面,他们被描述为偷渡客、藏在妇女儿童救生艇上苟活的人。经过调查小组的努力,终于推翻了当年的报道——他们都买了船票,也正常登上救生艇。他们是幸存者,但不是偷生者。
比起迟来的“平反”,八名中国人背后的人生故事更令人触动。这八个人里,有人与心爱的女孩订了婚,却死在了冰冷的海里;有人逃生后继续当船员,却被强制遣返回亚洲,之后杳无音讯;有人辗转来到英国继续打工,没过多久就因病去世;也有人留在了美国和加拿大,平静地过完一生。102分钟的影片里,他们终于从八个冷冰冰的名字变成鲜活的人。
一位名为“方荣山”的幸存者的故事贯穿了全片。方荣山身上浓缩了一代华人移民的历史:孤身来到异国打拼,很有可能为了取得居留权而改过名字,人到中年才娶妻生子,又接二连三地充当担保人把同乡接到美国,最终在清贫中死去。
调查小组发现了他写的一首小诗:“天高海阔浪波波,一根棍子救生我。兄弟一起有几个,抹干眼泪笑呵呵。”这一代华人过得太苦了,苦到泰坦尼克号上的遭遇也不过是一朵小小浪花。《六人》照进了20世纪初西方历史的“隐秘的角落”,这段历史虽然远去,却不应该被遗忘。
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观后感心得体会2021四
《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于4月16日在全国电影院上映,这部纪录电影为我们揭晓了西方媒体隐瞒了一百多年的“历史真相”。这段“历史真相”得由109年前那场大海难说起。
纪录片首先让我们回顾了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那场事故,这就让我们想起了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爱情故事,浪漫的令人记忆深刻。但回到现实中,这场二十世纪最大的海难牺牲了许多人,船上两千多人,最后幸存者仅七百余人,而这些幸存者被救之后都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但有六个人却被“特别”对待,甚至有西方媒体大肆抹黑他们,对于他们被救这件事大作文章,只因为这六个幸存者是中国人,可见中国当时的地位有多微弱,中国的人民遭受的待遇有多么的不公,深受其他国家的“欺负”。
所以泰坦尼克号除了爱情故事,背后还隐藏着许多令人难堪的故事,以及那六位中国幸存者被掩盖了一百多年的历史真相。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人们对于那六位中国幸存者的踪迹无从知晓,甚至没有任何媒体对六位中国幸存者有过相关记载。这部纪录片通过这六位中国幸存者的悲惨遭遇和不公待遇。对此,作为一百年后的中国人,我们不应该再选择沉默,我们要牢记国耻,正视历史,反思奋进。
虽然六位中国幸存者早已不在人世,但他们当年顽强求生的精神仍然触动我们的内心,中国人骨子里就有这不怕千难万险的精神,再大的困难和危险,我们中国人都能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地去战胜它。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观后感心得体会2021的相关资料信息,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