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叙事 >

满分作文开头结尾摘抄【精选3篇】

小编: 北海有鱼

满分作文开头结尾摘抄【精选3篇】一

  俗话说“长话短说,无话不说”,这里告诫的是说话者要珍惜听众的时间,要用最短时间把话说清楚,其重点和角度在听众。而现在也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重点和角度在说话者。前者可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后者则可以鲜见于当今,这说明人与人交往模式在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改变,前者表现为利他,后者表现为利己。社会逐渐在回归个人的生存价值,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过去是一人说百人听千人听万人听,权利越大者听者越众。说话就成了能力的象征和权利的象征。有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全然不顾听众的感

  受,要表达的主题早就被冲的无影无踪,说话者要表达的就是他个人的能力,而不是说话的内容。这导致听众对这一现象的的反感,导致“长话短说,无话不说”的社会道德约束出现。

  现在时代变了,一人说万人听的情景不在了,“长话”市场环境不好;加之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都在加快,无论是听众还是讲话者都经不起“长话”折磨,更对“空话”深恶痛绝,你可以抢我的钱,你不能要我的命(绝不允许浪费自己的时间)。因此,传统意义上的“长话”会越来越不受欢迎。

  而另一个方面,过去的人们往往是为他人而活,因而听话,成为听话者,而且也要忍受话者“长话”的折磨,而现在人们开始为自己而活,更多的想到的是不是听话,而是说话,说自己的话,让别人听。这样说话者多了起来,必然就会寻找他的听众,必然就会对自己的“话”讲究起来,开始考虑听众的感受。一般而言,命令式、肯定式、常识式的话题,无法吸引听众,反而是新鲜的、互动的、有创意的话题才能激发听众的兴趣,才会增加你的“话长”,才会让听者不忍离去

  现在政界以人民为中心,商家以客户中心,都是为了取悦对象,满足对象的需求。而说话者同样要以听众为中心,用新鲜的、创新的、互动的话题吸引听众,打动听众,从而树立起说话者的形象,打造说话者的影响力,而话者的社会价值也由此而体现。我们乐意看到“长话短说,无话不说”的利他主义的存在,我们也乐意看到“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利己主义的存在,这种乐意的基础是人与人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你说我听,你说我爱。而那些基于不尊重、不平等的权利、暴力的话者无论“话长话短”都是与这个社会文明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满分作文开头结尾摘抄【精选3篇】二

  也许,最初飘然而下的,只是一两只断了翅膀的残蝶,在融融秋意的滋润下,却变成了一阵枯黄的雨,黄得萧瑟,黄得沉寂。

  转眼,清晨早已是秋风瑟瑟,凉侵蚀骨,方觉已是入秋。夜里,落叶纷飞。清晨来到学校,那颗香樟树下早已是一地黄。

  静谧的黄昏,夕阳晕染了地平线,一阵刺骨的秋风呼啸着从耳边离去,我不禁抬头仰望,那片片枯黄干焦的残叶,在风中紧紧地拽着和它身体几乎分离的枝干。它们不停地发出沙沙的响声,那声音听起来有些急促,却又那么的坚定有力。

  我在不知不觉中停下了脚步,聆听那枯叶凋零的声音。片刻间,我的视线由那颗苍劲的香樟树转移到了那枯黄的叶子上。它们如同病入膏肓的老人,叶子上的筋脉分明可见,好像轻轻一折便会支离破碎。一阵微风拂来,它们便经受不住泥土的诱惑,纷纷落入大地的深渊,不带任何一丝声响。

  依稀记得,两年前,刚进入这个学校,嫩绿的香樟树芽儿在和煦的春风中随风飘荡的动人情景。春天,它给整个校园带来了无限生机,让人们感到春意盎然。乍暖还寒之初,鹅黄隐约,新绿悄绽,展示着生命的蓬勃。骄阳似火的盛夏,在枝头撑起一片树荫,用自己的身躯默默抵挡烈日的侵袭,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清凉。眨眼,这棵香樟树已陪伴了我两年多,而如今,这么快,它们又走完了一个轮回,也让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壮观与宏伟。

  可是,这树叶的凋零,并不意味着结束啊。这也是一种开始,另一种新生命的开始,生命是生生不息的。香樟树的叶子凋零落入泥土中,化作营养,让大树吸收,在来年的春天,再长出满枝的嫩绿,再次给我们带来希望与信心。凋零并不意味着终点,它还代表着另一种希望的开始!人生亦如此,以终点为起点,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理想的山峰上越攀越高。

  不知怎的我早已停下了脚步,整理好衣服,昂首,毅然向前走,一路穿过随风飘下的落叶,还有肩头几只翩然起舞的金蝴蝶。

满分作文开头结尾摘抄【精选3篇】三

  从什么时候开始,又会怎样结束,历史留给我们的,只剩下虚无。岁月洗礼过的辉煌,竟比不上千万年前残败的记忆。

  是什么时候,他寻找到孤独?漫天黄沙中,金戈铁马,兵戎相见,七个国家绝不会和谐相处。他们各自割据一方,被称为战国七雄,所有人都在想保全自己,安命一隅。他,注定是不同的,没有人知道他在战火中看到了什么,没人知道他心中澎湃着什么。我想,他在不屑,不屑与其他六国一样。他需要的是一统天下,后人都称之为野心,这便是孤独。没有前人尝试,他便放手一搏,于是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王朝屹立在历史上。嬴政,他是天下的王,一个人,一片天下。从这时起,他寻到了孤独。

  孤独,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果敢。芸芸众生中,有太多的相同,没有人会记得所有相同的成就,而独树一帜的,终究最耀眼夺目。世界看得到你时,你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在空无人烟的平原上独自漫步。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融入,选择和别人一样。我普通、平凡,他们也一样,那就这样吧!于是,这种普通到了极致,无法改变,这便是顺从,顺从他人,顺从命运。汉初的“无为而治”便很好地诠释了这种顺从。既然前人做得很好了,我已无能为力,唯有顺从。可慢慢人们发现,这种顺从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在这个时候,社会普通的潮流也挡不住孤独的步伐。董仲舒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如此“百家争鸣”的局面让统治者难以选择。他冷眼旁观着各个学派争奇斗艳,他所需要的是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学派——能够在这个王朝立足并被奉为上座的学派。融入,这是他做出的创新。他脱颖而出,众中求异,攀上了巨人的肩膀,泛黄的历史的纸页上也写上了他的名字。这也是孤独,当然我们更习惯称之为创新。

  也许,你会忘记昨日的晚霞,也许你会忽略悬挂的弦月,但你绝不会忘记转瞬即逝的流星,它以一种强势的姿态闯入你的脑海,哪怕只有一瞬,你也会记忆深刻,因为它是宇宙中孤独的存在。

  近代中国,便也像流星一般。当其他国家还沉浸在资本主义的欢悦中,我们却转向了社会主义;当苏联以失败的身份退出舞台时,我们却另辟蹊径,走了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当我们独自漫步在空无一人的平原上时,令我们害怕的是孤独,但偌大的平原令我们欣喜的也是孤独。我们始终相信,独创是孤独的最高境界。我们以一个大国的身份提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于是世界看到了我们。

  时间记载着一切,但并非一切能让我们记住。几张史页,也不过寥寥几行浓墨,却是独一无二的孤独传记。一个人的伟大,一个国家的强盛,无不诠释着孤独的力量。

  所谓的适应和顺从,不过是平凡的借口,哪怕再普通,去做从未做的事,去想从未有的事,去创新,去突破,又有谁敢说你大众?时代总在进步,一味的随波逐流,又怎会比得上乘风破浪?可以受伤,可以失败,但绝不可以后退。若是前浪,便勇往直前;若是后浪,便后来居上。孤独从不需要等待。

  大千世界,历史飘渺,当我们以孤独的姿态去勇闯人生,我们会被后人记住。我们不再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珠,不再是浪花中的一粒砂石,而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代名词,只有我自己。

  “越伟大,越具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赫胥黎这样说。时间无法冲走那些屹立不倒的孤独的人,又是孤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推动了世界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