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话题 >

红色家书 主持词【精选3篇】

小编: 孤街浪人

红色家书 主持词【精选3篇】一

《红色家书》读后感

天气晴朗时候,我喜欢搬凳子坐阳台边晒太阳边看书,乐得自在。只是这一回,手中捧着的是偶然得到的《红色家书》,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却一字一句像针扎着我的心。

《红色家书》虽然只是收录了当时战争期间五十多份普通人的家书,牵连三十多户家庭,但是每个字都是真真切切的感动着我们。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用于此书的背景再贴切不过。《红色家书》书中描绘的是众多革命战士背后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友情的一系列感人故事。爱情,亲情,友情,我想,我最在乎的是亲情。

1924年12月,著名抗日名将吉鸿昌在殉身前写下这封给妻子的家书,“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在这封家书里,吉鸿昌作为一名战士,面对死亡无所畏惧,唯一割舍不下的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当我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禁滚落,我突然间想到了我的母亲。

那一年我就读隔壁镇上的高中,因为肚子疼的厉害就请假回家,母亲起初以为是普通的肚子疼并没有十分在意,结果我疼了一天一夜,几近虚脱,母亲在我一夜的辗转反侧中着急的到处打电话叫医生。村里睡的早,医生也少,恰好医生不在家,母亲急得团团转,就在那样的大雨天的晚上,母亲毫不犹豫骑上电动车载我准备到镇上的医院。屋漏偏逢连夜雨真的一点也不假,电动车在大雨中倒霉的坏了,母亲一步一步推着车从我们小村到了镇里。母亲的衣服湿透了,只有我,温暖的躲在雨衣和母亲的怀抱下。我并不记得那段路究竟走了多久,但我一直都知道,只要我的母亲在身边,我就拥有全世界的温暖。

那天之后没几天便是母亲节,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从来没送过花的我准备了一大束康乃馨。在回家途中我准备了一肚子的肺腑感言,却在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只是羞涩的说了一句:“今天是母亲节,我就买花了。”

母亲只是责怪我乱花钱,并没有多说些什么,小心翼翼的将花插进祭台前的花瓶里。当我还沉浸在对母亲的

我没有看到母亲的表情,但我仿佛看到了她脸上的微笑。

这两年,母亲的年龄渐大,体力也大不如前了,前段时间做了手术后一直在家休养,给家里的钱她也不愿意收,总说我才刚毕业,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

以前我总在想什么是爱,也许现在我才开始慢慢懂,就像我现在作为一名老师,对班级里的学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总爱操心她们的方方面面。现在的我就像我的母亲,期盼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却又勿需任何回报,也许一句谢谢就是最直接的感动。

那些家书的作者都已经不在了,可是家书是带着感情的史料。亲情作为血缘文化的非物质载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著名作家苏叔阳先生则针对家书的情感发表了感言:“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我们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所有的读者都会在这些家书面前受到精神的洗礼。”这些普通人的红色家书所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不是空洞的理论和豪言壮语。母亲不识字,在外读书这些年,我并没有在

信中写过只言片语,也较少在话筒中说过关怀的话。

那些家书在战火硝烟的年代中生存,那些随战争逝去的青春和生命都不再重演,那些字里行间透着深深的情谊如今化作纸上的文字,静悄悄的,像是没有发生过似的。可是当我们读着这些家书时,心里头由衷的哽咽,它像灵魂一般入侵我的身体。我在享受着那些作者最奢侈的亲情,那是在他们看来最遥不可及的爱,而他们大多战死了,留下许多对家庭的牵挂,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自怨自艾,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子欲养而亲不在,愿我们都能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也愿我能够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将母亲对我的爱的方式继承给我的学生们。

红色家书 主持词【精选3篇】二

《红色家书》集体诵读会主持词

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很多人未必能真正体会到这句话沉甸甸的内涵。

当我们掀开尘封的历史,去阅读烈士们留下的一封封家书时,更能感受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也如我们一样的绽放过,也有着浓浓的亲情,灿烂的爱情。

赵一曼被日军逮捕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受尽了日军非人的折磨,身体没有一处完整的皮肤,多处白骨外露。后来日军对赵一曼的开启记录曝光,真的是极其残忍,不忍心看,也看不下去。但就是这样的刑讯逼供也没有让她吐露一个字,仿佛铁人一个。她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却饱含对儿子深深的不舍和挚爱。赵一曼牺牲时年仅31岁。

瞿秋白是个大才子,他在苏联养病期间隔一天便写一封信给他的妻子杨之华,其中的称呼“亲爱爱”“乖爱爱”及“吻你千万遍”等句子又让人忍俊不禁,太浪漫了!但就是这么浪漫的瞿秋白,被捕后在敌人高官厚禄的利诱下,毫不动摇选择了英勇就义,牺牲时他年仅36岁,舍下了他深爱的妻子……。

那么是什么让烈士们甘愿舍弃宝贵的生命、爱情和亲情,在青春绽放的年龄便慨然赴死呢?是他们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有着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对比一下和平年代的我们,许多人物质上富足,精神是否也一样富足呢?应该要打一个问号,学习红色家书确实能够让我们得到精神的滋养。中央电视台2018年3月推出的《信中国,中国信》节目播出以来,收视率创文化类节目历史收视新高,并迅速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引发震撼反响。节目中读信者和观众常常被感动得眼含热泪,有的信使甚至因为激动读不下去……

根据赣州市委组织部36号文件“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开展学习《红色家书》的通知”。我们举行这次红色家书诵读会。

红色家书 主持词【精选3篇】三

峡江中学诵读红色家书演讲主持词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合:大家下午好。

乙:为积极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在井冈山调研时关于“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的号召,我校组织开展此次诵读“红色家书”演讲比赛活动。

甲:《红色家书》辑录了30位革命烈士遗书,就义诗、家信等红色书信。这些红色书信蕴涵着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乙:我们诵读红色家书,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重要要求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峡江的新局面。

甲:家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传承民族精神和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一封封红色家书敲击我们不变的初心。下面请欣赏1号选手带给我们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乙:坚定信仰是红色家书的精神实质,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下面来请欣赏2号选手带给我们的《传承热血情怀,感受信仰的力量》

甲: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对于共产党员而言,红色基因是信仰,目光远大,追求高远;红色基因是忠诚,爱党爱国,矢志不渝。下面请欣赏3号选手带给我们的《传承红色基因,夯实信念基石》

乙:人民有信仰,国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信仰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下面请欣赏4号选手带给我们的《品红色家书,扬信仰之光》

甲:在中共97年的历史中,是什么使共产党能克服艰难波折,奋斗不息?答案是红色精神!下面请欣赏5号选手带给我们的《走入家书,红色精神再洗礼》

乙:师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具体、最生动、最深远的教育。下面请欣赏6号选手带给我们的《红色记忆永不忘,立德树人育栋梁》甲:回首过去,府瞰今朝,时间在变,事物在更改,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爱祖国、爱人民的那一份份红色情怀。下面请欣赏7号选手带给我们的《读红色家书,感红色情怀》

乙:为了祖国的利益,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先烈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筑起“新长城”。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了国家的强盛,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创辉煌的新篇章。下面请欣赏8号选手带给我们的《继承先辈遗志,争创更大荣光》。甲:红色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巨大精神宝库。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象征,是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力量之源。是能吃苦,全心为了祖国事业,努力向上的精神。下面请欣赏9号选手带给我们的《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乙:一封封红色家书,生动展现了革命烈士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彰显红色力量。我们诵读红色家书与重温革命历史,以赤子之心、以赤诚之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岗位、艰苦奋斗、勇于奉献,为学校发展和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合:峡江中学诵读红色家书演讲比赛到此结束,谢谢!